水試所復育海草床成功 放流10萬隻「沙蟹苗」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為增進澎湖近海漁業資源及近年來面臨人為濫捕壓力,數量急速銳減的遠海梭子蟹〈俗稱沙蟹〉,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昨(31)日在白沙鄉通樑村的「海草移植復育試驗區」進行放流10萬尾蟹苗,並由同仁自行研發的秘密武器-放流管,直接將蟹苗放入海草區,可望提升存活率。

 

民國103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在通樑村內海,展開「海草移植復育試驗區」海草床復育計畫,種植單脈二藥草、甘草、卵葉鹽草5萬株,歷經4年後,海草植株由原來的100平方公尺,增加至520平方公尺,透過海草床植被隱蔽的功能,以降低放流蟹苗被掠食者捕食的機率外,海草床豐富的初級消費者如扁跳蝦、麥稈蟲、稚貝與稚螺等也可提供所放流蟹苗的食物來源,以確保所放流之沙蟹種苗順利成長。由於蟹苗在放流過程中,已有不少掠食者在中途等候攔截,使得存活率偏低,因此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自行研發管式放流,並加入抽水馬達,透過潛水人員下海定位,直接導引膠管進入海草區,並用海水力量將蟹苗沖入海草區,立即躲入海草區內,讓水產試驗所主任黃丁士讚賞不已,可望大大提升存活率。

 

水產試驗所主任黃丁士表示,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已掌握沙蟹繁衍的技術,每年培育百萬尾沙蟹苗放流,存活率約在22%左右,但許多未達上市體型就被採捕,因此呼籲民眾合理利用漁業資源,如體型過小(10cm以下)的沙蟹和抱卵的雌蟹都不要採捕,使其能夠在自然的環境下能夠大量的繁衍下一代,「一生最少讓沙蟹產卵一次」,才能使蟹類資源得以永續利用。

 

水試所復育海草床成功 放流「沙蟹」10萬隻提升活存率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為增裕澎湖近海漁業資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執行「臺灣沿海藍色經濟成長推動-魚介貝類增殖技術開發計畫」,今(107)年第3次培育了10萬尾俗稱沙蟹的遠海梭子蟹種苗,將於531於通樑的「海草移植復育試驗區」進行放流,藉以富裕澎湖近海蟹類資源。

 

遠海梭子蟹種苗培育技術經該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研發,技術已相當嫻熟,從104年迄今已放流近百萬尾,對澎湖近海的蟹類資源挹注有一定的助益,故該中心也一直持續放流沙蟹種苗的工作。為使蟹苗放流效益提高,此次的放流特別選擇該中心在103年於澎湖內海通樑「海草移植復育試驗區」的海草床(1)進行放流。歷經4年後,在有如沙漠般的沙質地上所移植復育的海草植株由原來的100平方公尺已增加至520平方公尺,儼然已具海草床可做為遠海梭子蟹稚蟹的新家(2)透過海草床植被隱蔽的功能,以降低放流蟹苗被掠食者捕食的機率外,海草床豐富的初級消費者如扁跳蝦、麥稈蟲、稚貝與稚螺等,也可提供所放流蟹苗的食物來源,以確保所放流之沙蟹種苗(3)得以順利成長。

 

105年該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也曾在澎湖內海的重光潮間帶海域,將10萬尾平均甲殼寬在0.5cm的沙蟹種苗進行中間育成,經約1.5個月後,平均甲殼寬已達2.5cm以上,活存率維持在22%左右,並於6月初進行放流,同年的中秋節前後,許多漁民朋友或照海的民眾在重光及西衛潮間帶海域捕捉到大量甲殼寬近8-9cm的沙蟹,顯見沙蟹種苗的放流對資源確有挹注之效。

 

政府於103年發布實施「沿近海漁船捕撈蟳蟹類漁獲管制措施」,禁止捕撈甲殼寬小於8公分之幼蟹及抱卵的「開花母蟹」。希望漁民能確實遵守上述管制措施,俾利放流的稚蟹在大海中順利成長。在進行沙蟹種苗放流的同時,也呼籲漁民朋友和喜歡去潮間帶「照海」的民眾,合理的利用漁業資源,如體型過小(10cm以下)的沙蟹和抱卵的雌蟹(最好是連雌蟹)都不要採捕,使其能夠在自然的環境下能夠大量的繁衍下一代,才能使蟹類資源得以永續利用。

捕獲鬼蝠魟船長配合自然保育野放 縣府予以肯定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有關馬公市鎖港漁港「新隆興號」漁船521晚間意外混獲鬼蝠魟一案,廣受社會媒體大眾、網友關注,縣府特別表示感謝。縣府茲聲明鬼蝠魟目前並非保育物種,仍可利用。陳姓船主於混獲鬼輻魟進港後,亦依農委會「鬼蝠魟漁獲管制措施」規定通報安檢單位、農漁局等單位。後經陳雙全副議長、農漁局溝通協調後,陳姓船主亦配合自然保育,在潛水志工協助之下,522凌晨2時許將該隻鬼輻魟於外海野放。此部分,縣府予以肯定,也呼籲社會大眾、網友應給予陳姓船主掌聲與鼓勵。

 

農漁局籲請民眾共同參與保育工作,漁民朋友捕獲鬼蝠魟時,倘若為活體,建議配合自然保育立即野放。倘若已死已載運入港24小時內務必完成通報,以免受罰。倘經查獲未確實通報,將依漁業法第65條第6款規定,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請漁民朋友們確實通報,以免受罰。

 

請岸巡單位(馬公漁港安檢所)於漁船進港受檢時,倘有發現鬼蝠魟協助宣導漁民主動依規定通報。另本縣環保案件查察小組不定期前往澎湖魚市場及各港口查緝及宣導。

 

人氣:426
記者陳猛 - 生態保育 | 2018-05-20 | 人氣:426

打撈海底覆網 復育海洋資源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由於近年來受到海洋資源枯竭,漁業收益大不如前,也讓民眾重新省思海洋文化與海鮮文化的差異,在立委楊曜積極爭取經費下,澎湖縣政府展開清除海底覆網工作,昨(19)日由縣長陳光復領軍在姑婆嶼附近海域清出1,200公尺的棄網,縣長陳光復表示,今年要清除海底覆網5萬公尺。

 

昨日清除覆網區域,設在北海姑婆嶼海域,為澎湖傳統魚場,由縣長陳光復領軍,率同農漁局長陳高樑等官員,搭乘澎興號護魚專船,前往姑婆嶼與潛水人員會合,先將海上浮球記號漁網撈起,總計光是姑婆嶼海域就要清出1,200公尺漁網,採多管齊下方式全面復育澎湖海洋資源。

 

姑婆嶼是澎湖北海漁業資源重要區域,不僅我國漁船群聚在此作業,中國漁船也不時侵入越界在此作業,由於漁網有時會勾住海底珊瑚礁群,通常漁船都會自行割斷,讓棄網覆蓋在珊瑚礁群上,不只阻斷魚蝦棲息繁養之所,更成為海底死亡長城,讓誤觸漁網的魚蝦等海洋生物纏網死亡,連海豚、海龜等都難逃毒手。

 

縣長陳光復上任後,就積極清除海底覆網,並在立委楊曜向中央爭取經費後,前3年以每年清除1萬公尺海底覆網進度,今年更一口氣計畫清除5萬公尺,並將範圍擴及澎湖南、北海區域,雇請專業潛水人員下海,先將海底覆網做記號定位,再逐一清除,恢復潔淨海底環境,讓魚蝦海洋生物有繁衍棲息之所。

復育海洋 陳光復視察姑婆嶼海域海底覆網清除作業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縣長陳光復19日上午搭船前往姑婆嶼海域視察海底沉網打撈作業情形。他強調,清除海底沉網是保護海洋生物棲地環境,為海洋生態資源永續發展,縣府將持續進行大量清除海底覆網作業,預計今年完成5萬公尺4年內完成8萬公尺目標。

 

  海洋漁業長期以來為澎湖經濟命脈,因現代社會進步,海洋漁網具作業技術不斷提升,作業過程中網具不慎被礁石牽絆毀損,便隨手用刀具切割漁網使之沉入大海,無形中累積之海洋垃圾及海底廢棄漁網,覆蓋珊瑚礁,嚴重破壞海底原貌,造成海洋生物棲息環境惡化,影響生態之永續發展。

 

  為讓海洋漁業資源永續發展,縣府委託本地潛水人員清除海底珊瑚礁區覆網工作,過去3年共計清除海底覆網約3萬公尺,縣長陳光復相當重視海洋資源復育,繼42視察虎井、桶盤海域清除500餘公尺海底覆網後,今日由縣府秘書吳登聰、陳志雄、農漁局長陳高樑、行政處長蘇文章陪同下,再次前往姑婆嶼海域視察清除海底覆網作業,經潛水人員一整天努力,共清除約1200餘公尺。

 

   陳光復表示,復育海洋資源,守護海洋生態環境是施政重要工作之一,珊瑚礁為絕大多數魚類覓食的重要棲地,沉網覆蓋造成珊瑚礁死亡,破壞海洋生態,為保護魚類棲息地及珊瑚礁永續,縣府過去3年共計清除海底覆網約3萬公尺。今年預計打撈5萬公尺,4年內完成8萬公尺目標,以恢復海洋生態乾淨環境。

 

  陳光復也感謝潛水人員辛勞,為海洋資源環境永續發展付出努力,他也提醒他們留意打撈漁網工作安全。也呼籲全民重視海洋環境生態保護,守護地球環境永續發展。

【圖說,澎湖縣長陳光復視察姑婆嶼海域海底覆網清除作業。】

縣府農漁局假嵵裡野放15隻傷癒海龜 歡送回歸大海懷抱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縣府農漁局14日上午在馬公市嵵裡沙灘舉辦「海龜野放暨保育宣導活動」,野放15隻受傷痊癒海龜回歸大海,縣長陳光復與在場嵵裡國小、石泉國小、澎湖科技大學師生及遊客歡送海龜回歸大海懷抱,陳縣長也呼籲民眾勿隨意亂丟垃圾及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產品,降低海龜誤食機率,還給海洋生物乾淨家園。

 

  陳光復表示,今日野放15隻綠蠵龜,其中6隻小海龜是望安沙灘因孵化後體質較弱,無法自行爬出,經由「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悉心照護後,現已經超過30公分長,近3公斤重,另外9隻則由漁民、岸巡人員發現擱淺通報救傷,目前已經恢復健康,經專業評估後可以回到大海生活。

 

  陳光復強調海洋生態保育與復育的重要性,他指出,全世界一年有800萬噸海洋廢棄物被丟棄於海中,海龜常誤食塑膠袋或吸管而導致受傷,為了解決海洋垃圾的問題,縣府近幾年持續淨灘與清除海底覆網,他呼籲民眾減少使用塑膠性用品,從源頭減量及環境教育推動減少海洋垃圾,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這次總共野放15隻綠蠵龜中,其中6隻是自望安鄉沙灘所救傷,分別為1041隻,1055隻,因其體質較弱,無法自行爬出沙灘的小綠蠵龜,經保育人員救護出沙灘並隨即送往「澎湖海龜救傷中心」收容,由澎湖縣政府所委託之水試所海洋生物研究中心23年的悉心照護,體長已逾30公分,體重亦達3公斤。另9隻是自野外所救傷,經看護評估能執行野放之7隻綠蠵龜及2隻玳瑁。

 

  參與活動的除了嵵裡國小、石泉國小師生及澎湖科技大學學生外,還包括陳縣長、議員陳慧玲、呂黃春金、蘇陳綉色、農漁局長陳高樑、澎管處副處長洪志光、嵵裡里長林献堂以及多位遊客等,也都到場歡送海龜游回大海,自由自在成長茁壯。

 

陳縣長、貴賓及在場學童一起將海龜野放,看海龜一步一步慢慢走向大海,齊聲為海龜加油,當看到海龜再次健康快速在大海中遨遊,眾人都為海龜感到高興,也祝福海龜們一路順風,也期盼多年後再回到世界最美麗海灣故鄉,場面熱鬧且溫馨。

台北滬尾扶輪社捐款海洋公民基金會支持環境保育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台北滬尾扶輪社3日前往澎湖海洋公民基金會交流並帶來了捐款8萬8千元,用於海洋保育與關懷弱勢。已連續4年持續不斷跨海送暖,希望藉此拋磚引玉,望各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關心環境保育。

 

    海洋公民基金會由一群熱愛澎湖的人,以1人1萬的方式,募集到500萬的基金,成立一個能為在地發聲的公民團體,基金會董事長胡昭安,在四年間不斷奔走,引介各地善款涓滴滋潤澎湖的土地,胡昭安先生同時是台北仁愛扶輪社前社長,也是澎湖旅外傑出人士,長期關懷弱勢與環境議題。

 

    除了持續支持海洋公民基金會的環境守護議題,台北滬尾扶輪社,結合國內外扶輪社,共同捐贈155萬元及裝置設備,協助桃園復興區泰雅族高義國小師生,建置「智慧學校數位學堂」,希望藉由捐贈資源,縮短城鄉兩地的資訊教育落差。扶輪社的成員每年都會來澎湖參訪交流,獨特的海洋資源讓他們印象深刻,他們也以實際行動來為澎湖環境盡一份心力,說扶輪社來澎湖是回娘家一點也不為過。

 

    除了企業捐款,海洋公民基金會希望再召集500位新海洋公民,只要每個月捐助300元就能夠幫助基金會持續穩定運作,所有的捐款都會投入在每一場守護海洋的行動,把美好留給下一代,基金會致力環境教育、生態保育、淨灘教育,解決澎湖環境問題,散播友善環境的種子,邀請各界做一件事讓海洋更美麗。

台北滬尾扶輪社捐款海洋公民基金會支持環境保育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台北滬尾扶輪社在3日前往澎湖海洋公民基金會交流並帶來了捐款8萬8千元,用於海洋保育與關懷弱勢。已連續4年持續不斷跨海送暖,希望藉此拋磚引玉,望各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關心環境保育。

 

    海洋公民基金會由一群熱愛澎湖的人,以1人1萬的方式,募集到500萬的基金,成立一個能為在地發聲的公民團體,基金會董事長胡昭安,在四年間不斷奔走,引介各地善款涓滴滋潤澎湖的土地,胡昭安先生同時是台北仁愛扶輪社前社長,也是澎湖旅外傑出人士,長期關懷弱勢與環境議題。

 

    除了持續支持海洋公民基金會的環境守護議題,台北滬尾扶輪社,結合國內外扶輪社,共同捐贈155萬元及裝置設備,協助桃園復興區泰雅族高義國小師生,建置「智慧學校數位學堂」,希望藉由捐贈資源,縮短城鄉兩地的資訊教育落差。扶輪社的成員每年都會來澎湖參訪交流,獨特的海洋資源讓他們印象深刻,他們也以實際行動來為澎湖環境盡一份心力,說扶輪社來澎湖是回娘家一點也不為過。

 

     除了企業捐款,海洋公民基金會希望召集500位新海洋公民,只要每個月捐助300元就能夠幫助基金會持續穩定運作,所有的捐款都會投入在每一場守護海洋的行動,把美好留給下一代,基金會致力環境教育、生態保育、淨灘教育,解決澎湖環境問題,散播友善環境的種子,邀請各界做一件事讓海洋更美麗。

 

預告修正馬糞海膽漁業資源管理有關限制事宜

 

〈記者傅珮玲/澎湖報導〉縣府為保育本縣白棘三列海膽(馬糞海膽)資源之永續利用,預告修正漁業資源管理有關限制事宜。

修正重點如下:

()許可採捕期由「每年616日至831」修正為「每年71日至831」,許可採捕期改為2個月,採捕殼徑8公分以上之體型。

()禁採期間,不得有採捕、持有及販賣之行為;開採期間不得有採捕殼徑8公分以下體型之行為。但為試驗、科學調查研究及教育目的用,並經縣府核准,不在此限。

()罰則:違反公告事項者,依漁業法第60條規定,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5萬元以下罰金。

若對於預告內容有任何意見或修正建議者,請於本(107)511日前提供意見或洽詢:澎湖縣政府農漁局漁政科,電話:06-926-1145

 

水試所放流遠海梭子蟹苗15萬隻 增裕澎湖蟹類資源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為增裕臺灣沿近海之漁業資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自104年起辦理「臺灣沿海藍色經濟成長推動計畫」,其中由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執行的「魚介貝類增養殖技術開發計畫」,從104年至106年止已放流80多萬隻稚蟹。為響應世界海洋日農業委員會舉辦保育愛護海洋活動,將本(107)年已成功培育出遠海梭子蟹15萬隻,放流於澎湖縣嵵裡海域,富裕澎湖近海蟹類資源。

 

遠海梭子蟹之繁養殖技術過程中,蟹苗須經約30天之培育,各階段依序為:受精卵5天、眼幼蟲513天、大眼幼蟲5天、稚蟹7天,始可成長至第1-3期蟹苗。由於在人工飼養環境當下,蟳蟹類之幼蟹互相殘食情況嚴重,該所透過改進水質管理技術、調整餌料生物投飼方式、設置蟹苗附著網框,以及精準掌握著苗時間點,已可大幅降低因人工飼育環境密度過高所造成之残食狀況,並建立稚蟹量產模式。

 

依據農委會漁業署的漁業年報資料顯示,臺灣沿近海產之經濟性蟳蟹類每年總產量將近9,700公噸,總產值高達16.8億新台幣。高經濟價值與市場需求致使其遭受到極大的採捕壓力,野生族群數量下降。因此,為確保臺灣周邊海域蟳蟹類資源之永續利用,漁業署於20144月公告實施「沿近海漁船捕撈蟳蟹類漁獲管制措施」,針對五種經濟性蟳蟹類(鏽斑蟳Charybdis feriatus、善泳蟳Charybdis natator、紅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遠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以及旭蟹Ranina ranina)之可捕獲體型及性成熟個體進行管制,以達到有效資源保護與管理之目的。再由該所進行人工繁殖蟹苗之放流補充,期能有效恢復野外族群數量,進而提升漁民的收益。

 

未來,該所與澎湖縣政府將持續合作研究,逐步建立種蟹篩選、幼蟹培育、中間育成、放流苗合適體型、放流模式、放流效益評估等相關技術與資料蒐集,俾利澎湖海域產蟳蟹類資源之永續管理及利用。

 

重視海洋資源復育 陳光復視察海底覆網清除及放流海膽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為復育沿岸漁業資源,縣府農漁局於2日在馬公烏崁海域放流馬糞海膽苗及清除虎井、桶盤海域海底覆網,縣長陳光復專程前往視察作業情形,並表示今年預計放流5萬顆馬糞海膽與清除5萬公尺海底沉網,期盼藉由縣府努力,保護海洋生態,讓海洋資源永遠生生不息。

 

  此次共計放流15000餘粒、體長24公分的馬糞海膽苗,陳縣長相當關心放流情形,在農漁局長陳高樑、水產種苗繁殖場場長陳銓汶及社區理事長黃健忠等人陪同下到場實際了解作業情形。

 

  陳光復表示,105年烏崁社區發展協會主動向縣府提出,並獲准於烏崁海域成立禁漁區,以保護馬糞海膽等海洋生物。非常感謝烏崁社區及水產種苗繁殖場同仁的辛勞,2年來,在縣府訂定相關管制措施及著手積極進行馬糞海膽資源復育工作下,已有顯著成效。今年已放流5萬顆殼徑2-4公分馬糞海膽種苗為目標,今天放流15千顆,為了澎湖的海洋生態保育與永續,縣府會繼續努力。

 

  農漁局呼籲,馬糞海膽以大型海藻為主食,因大型海藻與珊瑚礁在海洋生態系中為競爭關係,大型海藻數量過多會造成珊瑚礁生態系的瓦解,造成珊瑚礁漁業資源之枯竭,請大家一起守護我們的珊瑚礁棲地。馬糞海膽禁採期間(每年91日至隔年615日)請勿採捕。另外,開放採捕期間不得於各保護區進行採捕及持有8公分以下之馬糞海膽,一旦違反相關規定,將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15萬元以下罰金。

 

  隨後,陳光復搭船前往虎井、桶盤海域視察海底沉網打撈作業情形。為讓海洋漁業資源永續發展,縣府委託本地潛水人員清除海底珊瑚礁區覆網工作,今日清除虎井、桶盤海域海底覆網約500餘公尺,陳光復也要求農漁局委託更多潛水業者,加速打撈海底沉網,完成今年5萬公尺預定目標。

 

  陳光復表示,澎湖海域多為珊瑚礁組成,珊瑚礁區複雜之空間結構,孕育豐富的食物鏈為絕大多數魚類棲息、覓食的重要棲地。海底沈網會造成珊瑚礁死亡,破壞海洋生態,為保護棲地以維漁業資源永續,縣府104106年度持續委託本地潛水人員辦理清除覆網工作,過去3年共計清除海底覆網約3萬公尺。今年更向中央多爭取1千多萬元執行清除工作,環保局也向中央爭取1億元,預計今年可達到打撈5萬公尺,4年內完成8萬公尺目標,以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海洋是我們的母親,陳光復呼籲漁民、鄉親及觀光客,不要隨手往大海丟垃圾,愛護海洋,活化海洋生態環境,復育海洋是我們大家的責任,縣府也會持續加強宣導的工作,為永續經營而努力。

維護澎湖生態保育政策 嚴禁民眾擅入保護留區

 

〈記者許耀彬/澎湖報導〉澎湖縣政府已公告大、小貓嶼為野生動物海鳥保護區,小白沙嶼、雞善嶼、碇鉤嶼為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且從未曾核准民眾申請登入保護留區等從事海釣活動,請民眾勿擅入,以免受罰。

 

為了保護澎湖自然生態環境之完整性及維持地質、地形、地貌的景觀,並保留給下一代子民,澎湖縣政府一再重申,請民眾勿進入保護留區。依文化資產保存法之規定,違法登入自然保留區等島嶼者,最高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二仟萬元以下之罰金,相當嚴厲。另依野生動物保護法,登入野生動物保護區者,最高可罰五年以下併科新臺幣一百五十萬元以下之罰金。往年澎湖縣政府所查獲違法進入保留區海釣案件發現,均為地方居民攬客後,載運釣客前往,故籲請民眾留意縣府從未核准民眾得進入保護留區海釣,也請相關業者配合,切勿以身試法,違規登島而觸犯法令。

 

每年3月至5月期間,縣政府及海巡單位會加強查緝澎湖自然保留區及海鳥保護區域範圍內垂釣情事,肴望民眾能共同遵守法令,以保護澎湖野生動物及自然生態環境。

7

澎湖章魚禁漁期329412日禁止採捕、販賣

 

〈記者許耀彬/澎湖報導〉為保育及維護本縣特有種章魚資源之永續利用,縣府公告每年329412為澎湖特有種章魚之禁漁期。禁漁期間為徹底遏止少數不肖漁友罔顧法令下海採捕「澎湖章魚」,農漁局與刑警隊查緝人員於各潮間帶巡護查緝,以杜絕不法行為,彰顯公部門貫徹執法之決心。

 

農漁局316已邀集警察局、岸巡單位、鄉市公所召開「落實澎湖特有種章魚禁漁期期間查緝管理會議」,請各相關單位於禁漁期期間共同加強宣導民眾週知,並宣示落實查緝管理之決心。

 

冀請民眾共同參與保育工作,一同戮力於澎湖特有種章魚保育,禁漁期間查緝人員將全勤執行海上、陸上、市場及餐廳之查察,違反者依漁業法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5萬元以下罰金。

 

 

縣府放流水晶鳳凰螺(嬌ㄚ螺)增裕內海漁業資源

 

〈記者許耀彬/澎湖報導〉驚蟄時節,農漁局水產種苗繁殖場在此萬物復甦及生機蓬勃之際,3月初於本縣內灣海域放流水晶鳳凰螺(殼長約1-2公分)個體乙批,數量48,000餘顆,期能復育澎湖當地的漁業資源,並增進漁民收益。

 

水晶鳳凰螺 (或俗稱嬌ㄚ螺),同象牙鳳螺屬中大型螺類。具有與其他螺貝類不同,向前推進跳動的移動方式。其窄而強健之足部,肉質鮮美甘甜有彈性,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饕客喜愛。身價也隨之水漲船高,目前市價每公斤近450元(餐廳每顆約30元),澎湖年捕撈量3噸以上(約8萬顆螺),屬澎湖高經濟海洋生物。

 

種苗場預料其日益成長之市場需求量,故早於105年著手進行人工繁養殖研究,並順利於106年突破量產技術,預計今(107) 年將穩定種苗生產達10萬顆以上。未來可望能以人工飼養替代野生採捕,避免如同馬糞海膽一樣面臨野外資源過度捕撈的情況。

 

包含嬌ㄚ螺、鐘螺、海膽、沙蟹、斑節蝦在內的區域性海洋生物,相較於魚類,移動能力較低,適宜做為放流且後續追蹤調查的物種。種苗繁殖場肩負魚介貝苗繁養放流重責,希能投入更多精神與資源,持續為澎湖海洋的生生不息而努力。

 

岸際再現海龜遺骸 海洋保育刻不容緩

 

〈記者許耀彬/澎湖報導〉107261043時,南部地區巡防局第七海岸巡防總隊沙港安檢所接獲民眾通報,於中正橋南端發現一隻死亡海龜,所長接獲通報後隨即與所內同仁前往查看,並通報澎湖縣政府農漁局;1053時農漁局科長抵達現場,判定該死亡海龜為綠蠵龜品種,測量其長約40公分,寬約30公分,並表示因綠蠵龜死亡時間過長,直接於現場實施就地掩埋,另感謝該署人員為保育工作盡一份心力,共同維護海洋生態資源工作。

 

南部地區巡防局第七海岸巡防總隊表示:海洋生態保育工作是海巡署工作核心之一,各類海龜逐年減少均列為保育類動物,海龜保育與海洋生態系統息息相關,呼籲漁民朋友不得獵捕,更請民眾愛惜海洋資源,在遊玩美麗的澎湖沙灘海景後,隨手將垃圾帶離沙灘海邊,以維護海洋自然生態環境的平衡,如民眾發現保育類動物或其他需要海巡人員協助,請撥打澎湖縣農漁局或海巡「118」服務專線,海巡人員將竭誠為民眾服務;另若民眾發現貪瀆不法情事,請撥打廉政署廉政檢舉專線0800-286-586或海巡署廉政專線02-22399241檢舉。

藝遊味盡嘉年華會1
Loading the player ...
藝遊味盡嘉年華會2
Loading the player ...
2022澎湖花火遊程

文章類別
展開 | 闔起
美天旅行社

捷足先登行程

2024澎島采風行程

澎島采風

捷足先登導覽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