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縣府攜手民間力量 推動珊瑚復育 共創海洋永續
陳光復強調,縣府除了積極進行珊瑚棲地復育,更將海洋
保育教材納入國小課程,讓環境保護觀念從小扎根。
(記者陳猛/澎湖報導)澎湖縣政府持續推動海洋保育與永續發展,縣長陳光復於3/5日下午在縣府頒發感謝狀表揚關渡扶輪社、海洋途徑潛水、日日潛水、樂福海洋工坊、陽光阿有專業浮潛、波賽頓海洋運動俱樂部及海巡署金馬澎分署第七岸巡隊等7個單位,肯定大家的努力與貢獻,與縣府攜手打造「澎湖珊瑚海洋花園」,實踐人與自然共好的願景。
陳光復表示,珊瑚礁被譽為「海洋的熱帶雨林」,對於整個海洋生態系的平衡以及生物棲息的穩定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自105年他擔任縣長以來,便大力推動珊瑚植栽復育計畫,經過近十年的努力與各界熱情參與,成功將鎖港杭灣打造成為生機盎然的珊瑚海洋花園。這不僅提升了當地生態環境,每年更吸引大量遊客前來參與珊瑚種植體驗,進一步帶動地方觀光與經濟成長,透過與遊程結合以實際行動深化海洋保育觀念。
截至目前,澎湖縣的珊瑚復育面積已達2,800平方公尺,相當於約6.5座籃球場的大小,陳光復感謝所有參與復育行動的夥伴。台北關渡扶輪社不僅每年親自投入珊瑚復育工作,並提供50塊珊瑚移植磚,攜手在地水域遊憩業者推動「海洋公民科學家」計畫,協助進行珊瑚礁健康監測。
此外,在地水域遊憩業者更將潛水活動結合生態旅遊,深化民眾對海洋環境的認識,並自發性投入海洋維護,更成功記錄復育區內珊瑚產卵的珍貴畫面。第七岸巡隊的夥伴們,在水產種苗放流與珊瑚復育過程中提供岸際與水下戒護支援,確保復育工作順利完成。
陳光復強調,縣府除了積極進行珊瑚棲地復育,更將海洋保育教材納入國小課程,讓環境保護觀念從小扎根。同時,透過持續進行海底覆網清理、砂砱移除等工作,以及推動漁網具管理等政策,致力於維護澎湖海洋生態的健康發展,讓這片美麗的海洋資源能夠代代相傳。
2025世界海草日 海草復育向下扎根
該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簡稱澎湖中心)為國內最早投入海
草床修復與保育研究的單位,最早始於103年以改良海草移植的
「根狀莖法」,在澎湖通梁淺坪海域種植了60平方公尺的海草,
迄今所移植的海草已增長近50倍
(記者陳猛/澎湖報導)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於114年2月26日上午11時00分,在澎湖縣湖西鄉公所二樓禮堂(澎湖縣湖西鄉43-11號)辦理「2025臺灣第2屆世界海草日」活動。
自1930年代以來,全球的海草數量持續在減少,並以每30分鐘1個足球場的速度在流失,消失海草的面積已達30%。為彰顯呼籲全球保護海草床的決心,聯合國將海草生態系統在2020年納入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和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為確保生物多樣性存續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將每年的3月1日訂為世界海草日(World Seagrass Day),旨在提高人們對海草床生態系統所面臨威脅的認識,推動和促進海草修護與養護,進而藉此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育與重視。
水試所為響應世界海草日並與國際接軌,除延續前期已投入海草床修復與保育之努力,在世界海草日前夕透過記者招待會,回顧去年臺灣首屆「2024世界海草日-澎湖宣言」水試所在澎湖海草復育之成果,並向各界宣示今年將以「向下扎根」為目標,做為「2025世界海草日」之主軸,除持續廣邀企業投入、強化與社區互動,增加社區參與海草修護與養護之強度,同時也以提升在地學生對海草生態、復育、產業及知識為目標,規劃一系列海草復育、講座及夏令營等活動,為海草生態系環境教育與培育海草復育建立人才種子庫,使海草復育工作向下扎根。
該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簡稱澎湖中心)為國內最早投入海草床修復與保育研究的單位,最早始於103年以改良海草移植的「根狀莖法」,在澎湖通梁淺坪海域種植了60平方公尺的海草,迄今所移植的海草已增長近50倍;在此期間也陸續於重光及虎井等海域進行海草床修復,並於111年協助澎湖縣政府劃設重光及港子海域為臺灣首次以復育海草為目的的保護區,不僅增裕漁業資源,對提高海洋生物多樣性也具有正面效益。113年更藉由海草復育「根狀莖法」之精進,有效提高海草復育效率,並將應用於未來海草復育工作。
為擴大海草復育的效益,水試所也將於今年與「臺灣橫濱八景島股份有限公司」(簡稱X park)合作辦理海草復育,並透過公私協力,藉由水族館的展示教育,棲息地走訪及親手種植海草植株推廣活動,提升大眾對於海草等重要海洋棲地的認識與重視。
龜去大海 守護海洋從心開始
近年來,縣府已舉辦了近60場活動,成功野放超過300隻海
龜。這次野放4隻海龜,包括2隻綠蠵龜和2隻欖蠵龜
(記者陳猛/澎湖報導)為提升大眾對海洋保育的認識,並強化海洋保育觀念,澎湖縣政府於10/29日上午在嵵裡沙灘舉辦「澎湖海洋教育宣導暨海龜野放活動」。縣長陳光復與嵵裡國小、中正國小及馬公國小附設幼兒園約140名師生共同參與,見證4隻海龜重返大海的感人時刻,也希望透過讓孩子們的實際參與,學習尊重自然並了解海洋生命的意義。
陳光復表示,海洋是我們的母親,而海洋保育一直是縣府長期推動的重要施政重點之一。近年來,縣府已舉辦了近60場活動,成功野放超過300隻海龜。這次野放的4隻海龜,包括2隻綠蠵龜和2隻欖蠵龜,都是先前因天氣不佳擱淺於沙灘、體弱無力或漁網纏繞等原因而被救援的個體。在熱心民眾及岸巡單位的通報下,這些海龜經由縣政府農漁局的協助運送至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進行救護和復原,經過專業的細心照料,如今已經恢復健康,適合回歸大海。
陳光復說,感謝社會各界、鄉親們、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以及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的工作團隊,對於海龜救護與保育工作的支持和付出,讓海龜願意持續回到故鄉澎湖產卵,讓珍貴的資源能夠生生不息。他同時也感謝各校師長帶領學生參加這項難得的教育活動,讓孩子們能親身體驗並學習海洋保育的重要性,進而成為未來守護海洋的一份子。
大手攜小手親子種海草-港子海草復育種植暨沙蟹種苗放流活動
(記者陳猛/澎湖報導)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澎湖中心)於7月3日下午3時,在港子活動中心及港子海草復育區,偕同中國信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金控)共同邀請鄰近社區親子參與海草復育與沙蟹種苗放流活動。
港子海草復育區所在的鎮海灣擁有臺灣潮間帶區域範圍最大的海草床,近年受氣候變遷及人類活動影響,使原有113公頃的海草床面積萎縮或流失高達66.8%,109年調查海草面積僅剩37.5公頃,亟待進行海草復育以修復源流失的海草床。為增進民眾對海草床生態系統所面臨威脅的認識,推動和促進海草復育,進而藉此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育與重視。
澎湖中心特於暑假之始辦理「大手攜小手親子種海草-港子海草復育種植活動」,在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莊老達司長、水產試驗所張錦宜所長與中信金控4位獨立董事出席與會,並邀請港子海草復育區鄰近社區的13對親子組,一起捲起褲管下海種海草,同時也讓民眾有更多的機會一起接觸海洋,並經由大手攜小手的親子活動,使海草棲地復育的概念向下紮根,為海洋復育埋下希望的種子。
澎湖中心自104年即已建立俗稱沙蟹的遠海梭子蟹種苗育苗技術,迄今所放流的量已達數百萬尾。近年所培育的蟹苗多選擇由澎湖中心所復育的海草床進行放流,因海草床具有多層次的空間和豐富的食物來源,大幅提升放流蟹苗的活存率,不僅對澎湖沿岸蟹類資源挹注相當有助益。因此本次放流也配合海草復育活動,於海草移植後,將所培育近2個月,共計5萬尾、甲殼寬約1cm的蟹苗,放流於海草床上。
澎湖中心近年來投入相當多心力進行澎湖沿岸海域海草相關調查研究,研究過程中也發現因人為干擾或全球氣候變遷影響,導致供給海洋生物幼生的食物來源或提供棲息的海草床大量流失,因而衝擊到漁業資源之結構與降低海洋生物的多樣性。
澎湖中心同時也是國內最早投入海草床復育研究的單位,近10年分別於澎湖通梁、重光及虎井等海域進行海草床修復,並協助澎湖縣政府於111年於重光海域劃設臺灣首次以復育海草為目的的保護區,不僅增裕漁業資源,對提高海洋生物多樣性也具有正面效益。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為擴大海草復育的效益,與中信金控於今年3月28日簽約辦理「澎湖海草床復育」計畫,合作辦理海草復育及推廣等相關活動。在中信金控的支持下,已於5月8日號召港子社區民眾與鎮海國中師生參與海草復育活動,透過海草復育宣講活動,瞭解海草床對沿海資源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目前海草床生態系所面臨的危機;更進一步帶領鎮海國中師生投入海草復育區棲地改善與復育工作,將復育區朝向「潮間帶海草復育種原庫」之方向規劃,同時也積極辦理海草復育之教育推廣系列活動,以促進海草復育與資源增裕之目的。
響應世界海龜日 農漁局舉辦海龜野放活動
(記者陳猛/澎湖報導)為將海洋生態保育的意志化為實際行動,農漁局於世界海龜日6月16日上午9時,在馬公市嵵裡沙灘野放今年救護收容的12隻海龜(1隻欖蠵龜及11隻綠蠵龜)。
為響應世界海龜日,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建議農漁局在考量氣候、野放最佳潮位,訂於當天上午9點進行海龜野放作業。農漁局邀請嵵裡及山水國小師生100人共同參與,亦藉此對兩校學生進行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教育宣導。
這12隻海龜是先前望安救傷或天氣、健康條件不佳等因素擱淺於岸際,經熱心民眾及岸巡人員通報縣府,由農漁局協助運送至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內救傷收容。
農漁局指出,在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以及專業獸醫師的照料下,經不斷地觀察及野訓生存能力,目前12隻海龜在活動狀況上均為良好及正常;眼睛外觀、尾部外觀均正常;食慾情況佳;體表傷口已癒合,有少量附著藻;經評估符合專家學者要求野放標準。
農漁局非常感謝師生、民眾、海、岸巡人員、海洋保育署以及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同仁為救護海龜以及生態保育盡一份心力,亦希望每年的世界海龜日都能如期進行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教育宣導活動,藉由大家共同的努力得以讓這無價的生態資源及海洋生物能永續發展,使海龜願意回到澎湖故鄉產卵,讓這珍貴的海洋嬌客能永續駐點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