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與水試所澎湖中心4/18「守護海洋.保育放流」記者會

(記者陳猛/澎湖報導)「觀音山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以下簡稱觀音山)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水試所澎湖中心),於4月18日(星期一)上午11:00在水試所澎湖中心馬公種原庫(青灣)一樓會議室,聯合舉辦「守護海洋.保育放流」記者會,

 

戒殺放生原為宗教慈悲與眾生平等之教義展現,但因過去宗教放生活動對生物和生態環境的瞭解不足,因此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進而形成社會大眾對宗教放生負面的刻板印象。為讓宗教放生能真切實踐教義,避免放生即放死的結果,進而達到保護生命與生態的積極目的。觀音山與水試所澎湖中心將合作在澎湖推動符合生態原則的放生活動,希望結合宗教信仰的力量與生態研究成果,為澎湖海洋眾生尋求生生不息的未來。 

 

觀音山住持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秉持佛教平等大愛的慈悲心,常年推動保育護生活動,之前己和「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多次合作推動『合法保育放流』活動,並投入淨灘工作,為下一代守護生態環境。水試所澎湖中心則是澎湖海洋生態重要的政府研究單位,除了協助澎湖的漁業發展與水產利用技術的研發外,近年來亦和「湖西社區」與「台灣電力有限公司尖山發電廠」合作推動海域資源復育與棲地改善等工作,利用培育的優良水產種原,改進放流模式、工具和地點等方法,希望強化澎湖海域的生態功能,為澎湖當地社區和海洋創造永續發展的可能模式。

 

今年在因緣際會下,觀音山與水試所澎湖中心合作,希冀整合佛法的慈悲心與眾生平等的教義,和海洋生態及養殖培育種苗技術成果,透過正確物種的選擇、規劃適當的放流方式、時間和地點,讓宗教放生活動,更能符合放生護生的精神,讓民眾對合法保育放流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與認知。本年度預計放流的物種包括遠海梭子蟹、三棘鱟和嘉鱲等。這三個物種均為澎湖海域的重要物種,其中三棘鱟更在今年三月被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列為禁捕的保護對象,在環境中扮演重要的生態角色,亦是社區漁業的經營基礎。未來三個物種的放流方式和地點,將配合於海藻或海草棲地,以及重要濕地環境等地點,讓放生的物種可以有躲藏與覓食環境,而能順利在自然環境中生存下去,扮演牠們在環境中的角色,對生態的健康和穩定有所助益。 

 

記者會後,觀音山龍德上師將於水試所澎湖中心馬公種原庫,為即將放流的物命加持,願這些眾生得到佛法的功德利益,能夠平安生長。藉此希望號召更多人為地球盡一己之力,善待我們生存的環境,共創友善心生活。

 

白沙赤崁類水泥3D 列印工作坊與成果展

 

材料變黃金  用綠科技展現澎湖蚵殼砂砱再利用契機

(記者陳猛/澎湖報導)由文化部補助「澎湖白沙赤崁-美感循環創域計畫」舉辦類水泥3D 列印工作坊與計畫成果展。成大建築劉舜仁教授團隊與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攜手連結赤崁社區發展協會、村辦公室、在地產業博藤海洋生技公司。針對白沙鄉重視的牡蠣殼、砂砱等在地材料議題,用綠色科技轉換為建築材料,可創造在地新型態就業機會吸引青年回鄉,也將赤崁村落的豐富歷史人文,導覽潛力路線匯集成冊,製作赤崁村指南手冊,打造赤崁永續循環發展新願景。

 

白沙鄉長宋萬富致詞表示:赤崁村落歷史悠久,是白沙鄉行政中心,交通上也是前往吉貝等島嶼的重要樞紐,設立北海遊客中心。一直以來都以丁香魚、紫菜等漁業而聞名,也擁有澎湖最大的海田,潮間帶生態豐富,滋養村落。近年來因為漁獲大減,潮間帶砂砱淤積生態多樣性消失等多種原因,許多年輕人漸漸離鄉,赤崁村也希望找尋新的發展機會,讓青年人有機會回鄉。

 

成大團隊受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邀請,從赤崁社區為起始,為澎湖導入循環材料與3D 列印應用技術,解決牡蠣殼、砂砱等在地材料議題,文化部計畫則能夠從文化深耕、回到生活的角度,將綠色技術與社區發展緊密相連。

 

劉舜仁教授強調,現在是循環經濟時代,運用在地材料、在地設計,再加上在地的建造,就是建立循環經濟產業鏈的重要三元素。如何妥適發展三大環節,在澎湖有機會先行成為台灣的發展典範,為台灣的循環經濟模式找到更多可行方向。

 

本次成果展現過去近一年跨領域團隊與赤崁社區共創的成果,包含彙整出赤崁社區的導覽指南手冊,以及設計師使用在地材料的各種應用示範,而這也是台灣自身研發的第一台3D 列印類水泥機器,第一次正式對外發佈,呈現出公

園、街道傢俱的各種應用,希望未來能夠協助澎湖用綠色科技帶動新的產業發展與青年回鄉契機。

 

327號,下午13:15 同樣舉辦類水泥3D 列印工作坊,15:00 舉辦循環澎湖共創論壇,邀集9個產官學重要夥伴單位,成立循環澎湖推動聯盟。

 

●由成大建築系劉舜仁教授致贈白沙鄉公所宋萬富鄉長意象裝飾「丁香魚的祝福」,是澎湖第一個用在地牡蠣殼結合循環材料進行3D 列印類水泥應用創作作品。

照片網址: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8LdJl ... GmDSfoNkMW1Qi7wICe6c/view

●全台第一個可列印類水泥的3D 列印設備,是由頡欣機械(右一、右二)、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劉舜仁教授團隊(中)、成大昶閎科技(左)三方共同研發。昨天於澎湖縣白沙鄉赤崁村正式對外發表,投入循環經濟的發展應用。

照片網址: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Rcocg2glJnfowqdtH6BQPf0Oy-

7ybLhu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尖山發電廠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

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合作

 

3/17假白坑海域放流嘉鱲1尾活動

(記者李復源報導)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尖山電廠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合作317下午2白坑村海域放流體長約3公分的嘉鱲魚,約1尾。

 

 嘉鱲魚(Pagrus major)有鯛中之王的美稱,日本俗稱真鯛,意即真正的鯛魚,是日本料理中最高級的白肉魚類! 嘉鱲魚棲息於大陸棚區岩礁、沙質的海域或藻類叢生的海床區,以底棲甲殼類、軟體動物、貝類為食,通常為群棲性,會隨著季節改變而成群洄游、變換其棲所。澎湖周邊海域為嘉鱲魚主要棲息地之一,因消費市場的接受度高,目前已有捕撈過度的現象,為了永續利用海洋生物資源,種苗增殖放流將有助於資源的豐裕。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於民國8090年代即積極開展包含嘉鱲魚在內的各式魚介貝類之種苗量產、中間育成及人工放流等技術的研究,目前已取得相當的成效,經年來所培育放流的魚苗,對於增裕澎湖海域的漁業資源貢獻良多。

 

 尖山發電廠去年利用敦親睦鄰經費和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合作,進行湖西鄉海洋豐裕和環境教育紮根工作獲致良好成果,本年度為了延續計畫成果,持續深耕湖西鄉社區保育工作,今年委請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規劃執行110-111海洋豐裕與環境教育紮根工作」。希望能擴大湖西鄉各社區的參與,繼續推動湖西鄉各社區保育工作。

 

 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為了提昇放流效益,進行放流活動時,會依據物種不同,考慮輔具使用、放流時間調整、棲地選擇,以及社區配合度及管理有無等因素,規劃放流方式與地點。本次放流考量了2月寒害後澎湖海域資源遭受的衝擊,採納先前尖山發電廠和水試所澎湖中心拜會湖西鄉公所時,鄉公所的意見,希望能對海域受損的資源量進行補充,滿足地方漁業生產的需求。此次放流地點白坑村,經評估該村海域具有適合嘉鱲魚苗棲息環境,希望與白坑社區合作,帶入資源保育觀念,強化放流成果,期待最後能與社區建立良好的關係,合作推動海域資源的保育工作。後續該計劃將持續於湖西鄉海域進行棲地復育、環境監測等一系列措施,持續推動湖西鄉海洋保育工作。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尖山發電廠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澎

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合作

 

3/17假白坑海域放流嘉鱲1尾活動

(記者李復源報導)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尖山電廠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合作訂111317日下午2白坑村海域放流體長約3公分的嘉鱲魚,約1尾。

 

 嘉鱲魚(Pagrus major)有鯛中之王的美稱,日本俗稱真鯛,意即真正的鯛魚,是日本料理中最高級的白肉魚類! 嘉鱲魚棲息於大陸棚區岩礁、沙質的海域或藻類叢生的海床區,以底棲甲殼類、軟體動物、貝類為食,通常為群棲性,會隨著季節改變而成群洄游、變換其棲所。澎湖周邊海域為嘉鱲魚主要棲息地之一,因消費市場的接受度高,目前已有捕撈過度的現象,為了永續利用海洋生物資源,種苗增殖放流將有助於資源的豐裕。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於民國8090年代即積極開展包含嘉鱲魚在內的各式魚介貝類之種苗量產、中間育成及人工放流等技術的研究,目前已取得相當的成效,經年來所培育放流的魚苗,對於增裕澎湖海域的漁業資源貢獻良多。

 

 尖山發電廠去年利用敦親睦鄰經費和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合作,進行湖西鄉海洋豐裕和環境教育紮根工作獲致良好成果,本年度為了延續計畫成果,持續深耕湖西鄉社區保育工作,今年委請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規劃執行110-111海洋豐裕與環境教育紮根工作」。希望能擴大湖西鄉各社區的參與,繼續推動湖西鄉各社區保育工作。

 

 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為了提昇放流效益,進行放流活動時,會依據物種不同,考慮輔具使用、放流時間調整、棲地選擇,以及社區配合度及管理有無等因素,規劃放流方式與地點。本次放流考量了2月寒害後澎湖海域資源遭受的衝擊,採納先前尖山發電廠和水試所澎湖中心拜會湖西鄉公所時,鄉公所的意見,希望能對海域受損的資源量進行補充,滿足地方漁業生產的需求。此次放流地點白坑村,經評估該村海域具有適合嘉鱲魚苗棲息環境,希望與白坑社區合作,帶入資源保育觀念,強化放流成果,期待最後能與社區建立良好的關係,合作推動海域資源的保育工作。後續本計劃將持續於湖西鄉海域進行棲地復育、環境監測等一系列措施,持續推動湖西鄉海洋保育工作。

 

附件:嘉鱲魚苗照片放流流程

 

補充說明:根據氣象預報,3/17日天氣不穩,若放流進行時適逢下雨,雨天備案集合地點由涼亭移至白坑社區活動中心,放流地點仍在原來位置。

人氣:540
記者陳猛 - 生態保育 | 2022-01-26 | 人氣:540

農漁局擴大補助加速保麗龍汰換


(記者李復源報導)縣府農漁局(110年)積極向漁業署爭取經費1,180萬元,補助箱網及牡蠣養殖戶汰換7,375顆傳統保麗龍浮具,由於澎湖境內養殖用保麗龍浮具約有2萬顆,農漁局110年爭取提供養殖戶每顆浮具售價80%補助,每顆最高補助1,600元,補助上限為每公頃250顆。

 為加速養殖戶保麗龍浮具汰換,農漁局111年卯足全力爭取提高補助經費,獲得中央首肯111年補助達1,584萬元,汰換8,800顆傳統保麗龍浮具,並將每顆浮具補助提升至售價90%,每顆最高補助增加至1,800元,補助上限則同為每公頃250顆。

 農漁局表示,針對保麗龍汰換所衍生廢棄帆布及繩索,因數量龐大無法以一般廢棄物清運,農漁局考量養殖戶自行清運不易,特於111年度提撥經費協助清運,期望能夠從源頭減少汙染,方為海洋永續之道。

 

人氣:801
記者陳猛 - 生態保育 | 2022-01-19 | 人氣:801

澎岸巡隊即時救援受困綠蠵龜


(記者李復源報導)海巡署金馬澎分署第七岸巡隊大池安檢所人員於(18)日12時50分,於小池角涼亭前方沙灘發現乙隻活體海龜疑似受困,第一時間立即灑水濕敷安置,經通報海巡署第十三巡防區指揮部轉請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及海洋保育署澎湖保育站派員到場妥處後,帶回水產試驗所安置觀察。

 安檢所同仁於小池角涼亭前方發現活體海龜,頭部有不明傷口,尚有生命跡象,立即給予濕布覆蓋並適時灑水保濕,待澎湖縣農漁局鄭技士及澎湖保育站楊站長抵達現場後,判定該活體海龜品種為綠蠵龜,經測量後該海龜長50公分、寬40公分,後續由安檢所同仁及農漁局人員協助將該活體海龜移往澎湖縣政府水產試驗所安置及觀察。

 海巡署表示,海洋保育工作是海巡署重要核心工作,海巡人員平常除執行公務勤務外,各項海洋生態保育工作均格外重視,在此籲請民眾愛惜海洋資源,共同為生態保育盡一份心力,一同來維護海洋自然生態環境的平衡,如於岸際周遭發現保育類動物或其他需要海巡人員協助之處,請立即撥打118服務專線,海巡人員將竭誠為您服務。

潭邊海域水晶鳯凰螺放流  期待永續經營生態社區典範

 

(記者吳素貞/澎湖報導)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尖山電廠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合作110112日下午3潭邊村海域放流體長約1公分的水晶鳯凰螺稚螺,約21顆。

 

此次放流物種水晶鳳凰螺是澎湖內海常見中大型螺類,俗稱「嬌ㄚ螺」,主食是海底的有機碎屑,是海洋中的清道夫,為支撐整個海洋生態環境重要的基礎角色。水晶鳳凰螺跟其他螺貝類最大的不同,是向前推進跳動的移動方式,其窄而強健之足部部位,肉質鮮美甘甜有彈性,近年來受到許多饕客喜愛,身價也隨之水漲船高,目前市價每公斤近 450元,經濟價值相當高,但已有捕撈過度的現象。本次放流地點潭邊村社區是去年海洋豐裕計畫放流水晶鳯凰螺的地點之一,根據當地民眾反應去年的放流對當地的資源有明顯的挹注效果。今年我們希望延續去年海洋豐裕成果,讓計畫的推動能漸漸與社區建立夥伴關係,發展出社區自主管理的能力。

 

尖山發電廠去年利用敦親睦鄰經費和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合作,進行湖西鄉海洋豐裕和環境教育紮根工作獲致良好成果,本年度為了延續計畫成果,持續深耕湖西鄉社區保育工作,今年委請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規劃執行110-111海洋豐裕與環境教育紮根工作」。希望能擴大湖西鄉各社區的參與,繼續推動湖西鄉各社區保育工作。

 

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為了提昇放流效益,未來進行放流活動時,將依據物種不同,考慮輔具使用、放流時間調整、棲地選擇,以及社區配合度及管理有無等因素,規劃放流方式與地點。除了滿足地方漁業生產的需求外,亦希望能對該海域生態系統功能有所助益。同時持續棲地復育、環境監測等一系列措施,以推動湖西鄉的保育工作。此次選擇潭邊村,即因為潭邊社區具有適合水晶鳯凰螺生長棲地,社區亦展現資源保育企圖,因此我們希望延續成果,期待最後能在社區建立有效治理、永續經營的生態社區典範。

 

 

11/02台電尖山電廠和水試所將在潭邊放流21萬顆水晶鳳凰螺稚螺

 

●【社區参與,護育資源之2】:繼鐵線里社區之後,11/02台電尖山電廠和水試所將在潭邊社區放流21萬顆的水晶鳳凰螺稚螺【110年11/01下午發布】

屏東林管處響應澎湖海洋年  攜手淨灘真永續

 

(記者李復源報導)澎湖美麗的海岸線每到了東北季風期,總會堆積不少海漂垃圾,響應今年澎湖海洋年,並落實「向海致敬」的政策,以行動來愛護美麗海灣,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與湖西鄉公所、環保局、救國團及在地社區於10/23日在湖西鄉龍門村土地公海岸線攜手合作舉辦「110年淨灘活動」。

 

澎湖縣湖西鄉公所提倡減塑、源頭減量做環保,回收再利用,一同為澎湖的永續發展及循環經濟努力並承接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的行政委託對該鄉海岸線環境清潔工作。這次主辦淨攤活動,各參與單位總共清理海漂垃圾、保麗龍、漁網及金屬容器等約近860公斤的垃圾,共同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為海洋生態環境盡一份心力。

 

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表示為落實「向海致敬」的政策態度,鼓勵人民「知海」(知道海洋)、「近海」(親近海洋)及「進海」(進入海洋),與在地機關及社區共同合力執行淨灘活動,使龍門村土地公海岸線回復昔日的海洋風情,用實際行動守護海洋,也呼籲對於海洋資源的珍惜,愛護這片海灣,把垃圾都帶走,留下美麗的回憶向海致敬,打造健康及永續的海洋資源。

 

澎湖海底覆網清除量全台第一  賴峰偉盼加強源頭管理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澎湖海底覆網清除量全台第一,澎湖縣長賴峰偉19日出席「110年海底覆網清除、宣導、培訓計畫」成果發表會表示,過去縣長任內大力清除7萬5,000公尺海底覆網,此任3年清除32萬公尺,成績超越過去20年清除量,歷年第一,期盼農漁局加強源頭管理,宣導勿丟棄廢棄漁具觀念,讓海洋恢復生機。

 賴峰偉表示,海底覆網造成海洋浩劫,他過去擔任縣長時嚴格取締毒、電、炸非法捕魚,收購640公里三層網、清除7萬5,000公尺海底覆網,漁業資源逐年提升。

 賴峰偉說,澎湖海底覆網前年清除12萬公尺、去年清除8萬2,467公尺、今年總計清除12萬5,000公尺,3年清除總和超過32萬公尺,全台第一,期勉繼續擴大清除能量,加速澎湖「零覆網」。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表示,今年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補助,委託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中華民國水中運動協會及澎湖在地潛水業者,共同清除海底覆網,並由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執行驗證,3年總計清除超過32萬公尺,成績歷年第一。

 農漁局19日於澎湖海洋地質公園中心舉辦「110年海底覆網清除、宣導、培訓計畫」-成果發表會,除展現清除覆網成效,並由賴峰偉頒發今年度參與「覆網清除人員之任務培訓課程」16位學員培訓證書,鼓勵更多有志之士加入「鬼網特攻隊」陣容,一起為海洋盡一份心力。
 

社區參與 護育資源

水產試驗所與鐵線里社區共同放流20萬顆水晶鳳凰螺稚螺

 

(記者陳猛/澎湖報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與澎湖縣馬公市鐵線里社區共同辦理水晶鳳凰螺放流活動,訂於110108日在澎湖內海海域放流20萬顆殼長約1公分的稚螺。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謝恆毅受訪表示:水晶鳳凰螺為中大型螺類,俗稱「嬌ㄚ螺」,主食是海底的有機碎屑,是海洋中的清道夫,為支撐整個海洋生態環境重要的基礎角色。水晶鳳凰螺跟其他螺貝類最大的不同,是向前推進跳動的移動方式,其窄而強健之足部部位,肉質鮮美甘甜有彈性,近年來受到許多饕客喜愛,身價也隨之水漲船高,目前市價每公斤近450元,經濟價值相當高,但也出現捕撈過度的現象。該中心自從突破水晶鳳凰螺人工繁養殖瓶頸後,目前正嘗試進行種苗量產,除積極實施放流來增裕自然資源外,期望能以人工飼養替代野生採捕。

 

 謝恆毅說:這次放流活動特別選定與鐵線里社區配合,鐵線里附近的內海海域大多為淺水的砂礫質地形,居民多從事撿螺貝、撈海菜等採集性漁業。水晶鳳凰螺為該海域原本就有分佈的原生物種,放流後的資源增育效果,除可增進鐵線里海域生態完整度並可直接挹注於地方的經濟。這次放流活動是地方主動發起,該中心支持並提供種苗,而選擇的放流地點為隱密性高且可及性困難度大,再配合在地社區高度自發性的巡護及管理,預期能有效地守護嬌ㄚ螺長大。

 

 謝恆毅最後表示:該中心近來針對物種放流首重效益提升,其中與地方管理單位建立默契以及強化社區建立夥伴關係共同採取養護管理行動亦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本次在鐵線里的放流行動即具備這些要素,水晶鳳凰螺資源的增長將是可預期的結果。往後該中心將繼續配合在地社區的海域環境特色,選擇合適的物種以放流方式補充野生族群數量,除了希望滿足地方漁業生產的需求外,亦能對該生態系統功能有所助益,更期望能開展棲地復育、種苗放流、環境監測等一系列措施,透過地方層級的公私夥伴有效治理,全面性來推動澎湖地方的保育工作,建立永續經營的生態社區模式。

 

 

水試所9/27上午11時假亞果碼頭放流尖翅燕魚

●水試所9/27上午11時假亞果碼頭放流尖翅燕魚,本次放流的物種-尖翅燕魚,本地俗稱「店窗、鍋蓋」(台語),為澎湖海域廣泛分佈的原生物種。幼魚外型討喜,具有延長的背鰭、腹鰭及臀鰭,性喜模仿枯葉,常在海面遮蔽物處出現,長成後則群集棲息於天然礁或人工魚礁區,亦可與潛水遊憩者親近,極具遊憩價值。此外經濟價值亦高,為量少但美味的食材。【110年09/27中午發布】
 

各界攜手 共創榮景

亞澎「類保護區」尖翅燕魚放流活動92711時登場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亞澎遊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訂於11092711時,假澎湖亞果遊艇碼頭(原第一漁港)辦理尖翅燕魚吋1(以上) 放流活動

 

全國最大遊艇休閒品牌亞果集團所屬子公司-亞澎遊艇開發公司於105年與縣府簽訂「澎湖縣第一漁港遊艇泊區整建營運移轉案」整建暨營運契約,活化再造馬公第一漁港,經過幾年來的維運整建,目前馬公第一漁港港區生態功能如同「類保護區」,除了汙水截流整治之外,其他漁釣捕撈也都進行管制,目前港區生物多樣性、底質、水質現況都較過往顯著改善。

 

本次放流的物種-尖翅燕魚,本地俗稱「店窗、鍋蓋」(台語),為澎湖海域廣泛分佈的原生物種。幼魚外型討喜,具有延長的背鰭、腹鰭及臀鰭,性喜模仿枯葉,常在海面遮蔽物處出現,長成後則群集棲息於天然礁或人工魚礁區,亦可與潛水遊憩者親近,極具遊憩價值。此外經濟價值亦高,為量少但美味的食材。

 

由於水產試驗所多年來進行物種放流工作,針對成效評估的部分會是放流工作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今日同步亦在澎湖其他海域進行同規格、同物種2萬尾(以上)的放流,共計3萬尾,主要目的是進行類保護區以及其他棲地放流成效比較,想藉由首次這樣的操作,了解在尖翅燕魚幼魚泳動避敵能力較弱的階段,放流在類保區的環境,是否有助於提高整體的存活比例。

 

往後水產試驗所亦將持續針對物種放流最適操作方式進行優化,針對放流數量、放流時間、輔具使用、物種棲息覓食等偏好、人為管理有無、夥伴關係建立等等方式,著手提升放流的效益,以達到資源豐裕的目的。

 

亞澎遊艇開發公司

聯絡人/手機:盧樂文092291771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聯絡人/手機:王俊堯0928061210、謝恆毅0937604515

人氣:951
記者陳猛 - 生態保育 | 2021-09-23 | 人氣:951

2021澎湖海洋年尋魚活動即將開跑
 

(記者李復源報導)2021澎湖海洋年尋魚活動,將於10月14日至17日正式開跑,本次活動主要針對魚身上鑲嵌有「標識」的放流魚種進行回收尋魚動作;另外,對於加志魚和燕魚,也有相關回收獎勵。

 活動細節:
一、針對魚身上嵌有「NTOUPH 」標籤的黃錫鯛 (邦頭),給予民眾回收獎金,每尾新台幣2000元。
二、針對密點少棘胡椒鯛(加志,全長小於25公分)、圓眼燕魚(全長20至30公分),給予民眾回收獎金,每公斤新台幣500元。

聯絡方式:
一、國立臺灣海洋大學02-24622192#5029 (周一~周五09:00-18:00)
二、Line群組【姑婆嶼栽培漁業區標識魚回收通報專線】

 

經國管理學院校長翁進坪表示基隆漁船每天捕魚就在港口前

此情此景彷如澎湖40年前之景象

 

●經國管理學院校長翁進坪(前澎科大校長,澎湖馬公虎井子弟)表示基隆漁船,每天捕魚,就在港口前,此情此景彷如澎湖40年前之景象;可惜,澎湖魚類過漁太嚴重,目前捕魚要到百公里外,無形中增加捕魚成本及舟車勞頓(相關照片係由校長翁進坪拍攝)。 【110年04/24下午發布】:

 

 

藝遊味盡嘉年華會1
Loading the player ...
藝遊味盡嘉年華會2
Loading the player ...
2022澎湖花火遊程

文章類別
展開 | 闔起
美天旅行社

捷足先登行程

2024澎島采風行程

澎島采風

捷足先登導覽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