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包機部分航班若干空位將自28日下午16時起開放訂位
〈記者呂水上/澎湖報導〉縣府108年清明節包機已於3月19日起陸續通知民眾開票,截至開票期限為止,仍有部分民眾未開票,其預定之機位將於3月28日下午16時起陸續開放訂位,請尚有機位需求民眾逕向華信航空公司全球資訊網、APP或7-ELEVEN ibon 及全家FamiPort訂位購票。
縣府服務窗口自3月12日起至15日開放鄉親機位需求,共受理約1,500多人登記,並積極與各家航空公司協調計加開8航班包機,總計協助約1,000人完成訂位,並陸續通知民眾於3月28日中午12時止前完成開票,但經旅遊處清查,截至開票期限後仍尚有部分民眾未完成開票手續。
旅遊處表示,縣府的服務平台主要是透過受理民眾登記後,彙整需求向各家航空公司協調包機,包機的部分需由縣府補貼,因此訂位之後民眾未於期限內開票者,其訂妥的機位將再行釋出。
考量航空資源仍有極限,欲完全滿足尖峰日期及時段之需求實有困難,為避免資源浪費,縣府自26日起視各航線包機空位數陸續再通知候補民眾開票,民眾如收到電子郵件、簡訊或電話通知後,請儘速於開票期限內完成購票,以維自身權益,如經再通知之後,仍有未開票之剩餘機位,則開放自由訂購。
若民眾未於期間接獲通知可上網查詢https//booking.penghu.gov.tw/,或若有任何疑問請洽專線:0800880180;06-9276675,也希望鄉親能加入縣府官網LINE群組ID:@penghu.gov或至https://event.penghu.gov.tw/booking/,以利提供民眾掌握相關交通資訊。
旅遊處提醒,民航局為使空運資源作最有效之利用,避免因部分旅客重複訂位以致影響其他真正有需求民眾之權益,各航空公司仍將循往例於機票上加註「限當日當班次有效」及「逾期作廢」的使用限制。如因故無法搭乘原訂航班時,務必於航班起飛前通知航空公司取消訂位,並至原開票處依原機票規定辦理退票。另受限部分飛機如A321、 738機型因下貨艙無空調溫控設備,除水產類其他活生動物恕不受理託運,民眾如有託運寵物需求,請先電洽航空公司確認機型,以確保旅程計畫週全。
另外為提升清明節疏運的順暢,旅遊處將於108年4月3日至5日在台北松山機場、高雄機場;4月5日、6日至7日在馬公機場設置服務臺,提供茶水服務並視現場候補機位需求協調各航空公司加開包機或軍機,服務鄉親之交通需求。再次提醒旅客如因故無法搭乘原訂航班時,務必於航班起飛前通知航空公司取消訂位,並至原開票處依原機票規定辦理退票,以維護自身之權益。
而隨著清明假期即將來臨,澎湖旅遊旺季即將展開,往來澎湖之航商也調整運能,增開船班,至少8艘快速客輪預計於3月30日起陸續開航服務,鄉親可搭配行程選擇搭乘。嘉義布袋往返澎湖馬公或龍門航線可參考凱旋海運、嘉和海運、滿天星航運、海有航運、百麗航運等業者。另平日高雄往返馬公航線之臺華輪,為提供遊客更多行程搭配,除平日航線以外,本次更因應清明假期為服務鄉親及遊客加開4月3日、4日夜航,讓旅客可親身遊覽高雄港夜景,翌日早上到達馬公港,就可銜接在澎湖遊程,不浪費時間等待,深獲好評,目前均已開放訂位購票。
旅遊處也提醒民眾為外出旅遊或返鄉祭祖有好心情,應儘早規劃行程,相關旅遊交通資訊可上澎湖逍遙網、澎湖縣政府全球資訊網網頁查詢,或請逕洽各航空公司及船運公司,確認航班時間。
海巡查獲非法電魚 賴峰偉縣務會議頒獎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澎湖縣長賴峰偉25日在縣務會議特頒發獎金,肯定海巡署查獲非法電魚的努力。
澎湖海巡隊19日凌晨於西嶼小門嶼外海查獲澎湖籍漁船「昇睿隆6號」涉嫌使用電氣非法捕魚,當場查扣電纜線約325公尺,並將洪姓船長等6人依違反《漁業法》罪嫌移送地檢署偵辦。
賴峰偉25日特別於縣務會議頒發獎金,對於海巡署第八海巡隊取締非法捕魚,維護海洋資源決心,賴峰偉給予嘉勉。

「2019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表演徵選入選名單熱騰騰出爐!
〈記者許耀彬/澎湖報導〉 2019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訂於108年4月18日至6月27日(每週一、四)於馬公市觀音亭休閒園區隆重登場,活動期間每週一、四,另規劃5月12日母親節假日加場,共計22場次,除了開、閉幕場、企業贊助場以及母親節加場特別邀請到知名藝人演出外,今年「虹橋表演show」徵選全台各地許多優秀的表演團體及優質樂團,將分別安排平日場次熱情演出,將為花火節各場次帶來不同風格的精采表演內容。
本次徵選計吸引全台89組團隊報名,經評選及表演設計安排,總計入選38團(來自台灣本島20團、澎湖在地團體17團、台灣與澎湖共同合作團體1團),並備取5團。(入選名單如附件)
縣府誠摯邀請台灣表演團隊來澎參與花火節盛會,體驗感受菊島的熱情及花火的震撼,共創精采豐富的活動內容。入選名單公告於澎湖逍遙遊網站、臉書及「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臉書,後續將聯繫表演團隊確認表演節目內容後,另行公告表演團隊場次,活動精彩可期!!歡迎您到場一起欣賞演出。

澎湖教育年全國學生音樂與舞蹈比賽成績亮眼
〈記者吳素貞/澎湖報導〉107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及舞蹈比賽,全區團體組決賽於108年2月27日至3月20日在雲林縣及臺南市舉行。本屆比賽有團體賽及個人賽,全國分北、中、南區及全區個人賽等由各縣市舞蹈及音樂好手一同較勁,爭取佳績。
今年澎湖縣參賽選手、佳績頻傳,不管是舞蹈及音樂選手皆獲得優等獎項,其中以文澳國小陳盈秀與陳益特兩位老師所指導文澳國小的打擊樂團連續3年獲得特優獎項,另外引人注目的分別為馬公國中由章世然主任所指導的國樂合奏及絲竹室內樂今年亦殺出重圍獲得特優獎項;此外文光國中簡喬芸老師所指導舞蹈班參加古典舞賽事,以「鼙鼓雷鳴戍夜城」節目,一舉拿下此項目全國第一名值得讚許,也為本縣爭取榮耀。其他如中興國小參加之同聲合唱、中正國中與東衛國小參加之直笛合奏、龍門國小參加之絲竹室內樂與國樂合奏、馬公國中所參加之打擊樂合奏、管弦樂合奏、湖西國中及馬公國中參加之管樂合奏、西嶼國中參加之絲竹室內樂上述學校均獲等優等獎項;此外文光國中、中正國中、馬公國小、大池國小參加的現代舞與文光國中、石泉國小參加之古典舞等亦獲得優等之成績。
本縣今年參加107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與舞蹈比賽全區決賽成績卓著,是歷年來最優異的成績,共獲特優3個獎座、17張優勝獎狀,雖然本縣教育資源有限,但在熱心老師指導下,與相關人士支持下使本縣選手能繼續在全國賽中發光發熱。
賴峰偉頒獎表揚「107學年度國中技藝教育競賽」優勝者
〈記者吳素貞/澎湖報導〉澎湖縣長賴峰偉24日出席「107學年度國中技藝教育競賽」時表示,他鼓勵學子們發掘自己的興趣,培養自信,發揮長才,在多元技藝舞台揮灑自己天空。
澎湖縣政府23、24日於澎湖海事水產職業學校、文光國小及文光國中,舉辦「107學年度國中技藝教育競賽」,本屆技藝競賽共有來自全縣各國中110名參賽選手,在「食品」、「餐旅」、「設計」、「商管」、「家政」等5大職群,大展身手,爭取佳績。
經過2天競賽,總計36位優勝選手及指導老師獲獎,24日下午於文光國中視聽教室舉行頒獎活動,賴峰偉、教育處長謝國村、各國中校長、老師及家長們出席頒獎典禮,為學生打氣。
賴峰偉表示,同學在比賽中盡心盡力,展現努力學習成果,各校成績斐然,他感謝學校及指導老師推廣技藝教育用心,讓學生提早發現自己的學習興趣與潛能。
賴峰偉表示,多元社會,每個領域需要學有專精人才,技藝教育讓學生在實作的過程中,探索、了解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適性揚才、多元發展,他勉勵學生不斷努力學習,朝目標邁進,為自己人生開創無限可能。
賴峰偉另頒發澎湖海事水產職校感謝狀,感謝該校提供食品、餐旅職群競賽場地,並一一頒發技藝競賽獎項。
澎湖縣107學年度國民中學技藝教育競賽成績如下:
一、食品職群:第一名:澎南國中林可妹(指導老師:鄭採艾);第二名:七美國中許欣嬡(指導老師:鍾明材) ;第三名:志清國中陳泰安(指導老師:鄭採艾) ;第四名:澎南國中李凱倪(指導老師:鄭採艾) ;第五名:文光國中陳怡芳(指導老師:鄭採艾) ;第六名:志清國中洪群惠(指導老師:鄭採艾)。
二、餐旅職群:第一名:白沙國中呂雅筑(指導老師:蘇淑紋) ;第二名:西嶼國中洪上揚(指導老師:許伊靜) ;第三名:馬公國中俞柔伊(指導老師:葉韵翔) ;第四名:西嶼國中許玉宣(指導老師:許伊靜) ;第五名:西嶼國中陳建銘(指導老師:許伊靜) ;第六名:湖西國中辛侑玲(指導老師:薛如媚) ;佳作:鎮海國中許芳芠(指導老師:林雅婷) ;佳作:西嶼國中顏彤翎(指導老師:許伊靜) ;佳作:鎮海國中張芳榕(指導老師:林雅婷) ;佳作:望安國中吳文成(指導老師:許麗君)。
三、家政職群:第一名:湖西國中吳秀娟(指導老師:呂淑燕) ;第二名:白沙國中林海葳(指導老師:呂淑燕) ;第三名:湖西國中蔡雅慧(指導老師:呂淑燕) ;第四名:西嶼國中許心虹(指導老師:賀泳潔) ;第五名:西嶼國中丁佳琪(指導老師:賀泳潔) ;第六名:西嶼國中許馨云(指導老師:賀泳潔) ;佳作:西嶼國中許竺芸(指導老師:賀泳潔) ;佳作:西嶼國中許玲瑄(指導老師:賀泳潔)。
四、商業與管理職群:第一名:馬公國中陳建禾(指導老師:莊浩志) ;第二名:馬公國中甄亮璽(指導老師:莊浩志) ;第三名:澎南國中翁振皓(指導老師:張子烈) ;第四名:馬公國中翁薪凱(指導老師:翁薪凱) ;第四名:馬公國中莊佩琳(指導老師:翁薪凱) ;第六名:馬公國中洪勤勝(指導老師:莊浩志) ;佳作:馬公國中高君綾(指導老師:莊浩志)。
五、設計職群:第一名:文光國中洪聖惟(指導老師:范光男) ;第二名:中正國中蔡雨軒(指導老師:郭盈均) ;第三名:中正國中郭郁琳(指導老師:葉韵翔) ;第四名:中正國中王馨儀(指導老師:郭盈均) ;第五名:文光國中陳彥希(指導老師:范光男)。

324結核病防治日 朝陽社區『肺肺保平安』宣導活動成果
〈記者吳素貞/澎湖報導〉朝陽社區紅木埕健康營造中心為促進社區居民健康與預防慢性疾病之發生,於3月22日特地邀請馬公市第一衛生所莊秀玲護理師進行肺結核防治宣導,呼籲大家要確實做好防禦措施,降低罹病風險。
馬公市第一衛生所陳世傑主任表示,九成以上的人感染了結核桿菌都不會生病,是因為身體裡面的免疫系統會自動把入侵的細菌消滅,只是結核菌在體內睡著時,往往都在身體狀況不佳、免疫力差時,才會讓細菌在體內生長繁殖而生病,這時就要藉抗生素藥物來殺細菌,當體內的細菌減少到一定程度後,症狀會消失,此時便容易讓人誤以為病好了而停藥,這時殘存的細菌又會慢慢生長,並且產生抗藥性,使得治療更加困難。所以,結核病的治療,一定要持續服藥六個月以上,把體內的結核菌殺光,避免細菌再度繁衍。
朝陽社區以行動服務社區長者,針對家訪或關懷65歲長者提供簡易七分篩檢方法,咳嗽兩週(2分)、有痰(2分)、胸痛(1分)、沒有食慾(1分)、體重減輕(1分),如果您有上述症狀達五分以上,建議您至胸腔科儘快就醫檢查。
倘若民眾如有疑慮也歡迎至馬公市第一衛生所洽詢,聯繫電話:(06)9273958莊小姐或直接撥打疾管署傳染病防疫專線1922。
澎管處推廣「跟著自行車領騎達人玩澎湖,讚!」
〈記者許耀彬/澎湖報導〉為了歡迎台灣車友來澎湖享受自行車踩踏樂趣,澎管處首創全國辦理推出「自行車旅遊免費領騎服務」,這項優質活動的發想,是充分運用澎湖的自然人文特色,藉由不同於傳統的遊覽車、摩托車旅行方式,以悠哉自在的單車踏騎,全面導入低碳觀光遊憩活動。
澎管處為讓遊客更深入體驗巷弄轉角間所隱藏的常民文化、生活秘境、或被遺落的旅遊角落,特別於昨(24)日邀請澎湖旅遊達人許秋珍資深導遊,對於澎湖縣自行車協會領騎伙伴20人,講授觀光資源、解說導覽等實用技巧,更乘著春暖的陽光,引領騎行於湖西鄉的濱海道路,期讓每一位皆成為專業單車領騎達人。
澎管處表示,藉由專業自行車領騎達人介紹,可以將澎湖豐富、超凡的人文與自然景緻,完整的呈現給車友伙伴,發展澎湖成為國際慕名的休閒度假低碳島嶼。
澎管處的自行車領騎服務,自4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共計3個月的時間,遊客只需5人以上,於旅行7天前,透過網站(https://www.penghu-nsa.gov.tw/Reservation.aspx?appname=Reservation/便民服務申請)預約申請,便能享受專業解說志工協助自行車領騎、景點解說服務,並參加澎管處設計的優惠、抽獎活動。

光明里樂齡運動藝術活力營 賴峰偉鼓勵長者多運動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澎湖縣長賴峰偉24日參加光明里樂齡運動藝術活力營和長者們一起做暖身運動,他肯定「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精神,鼓勵培養日常的運動習慣,才能過得快樂,活得健康。
賴峰偉表示,澎湖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高達16.13%,屬高齡化社會,縣府將持續重視長者需求,並提供適合長者健康的促進活動,提升長者體能。
教練林均僖說,運動藝術沒有既定的規則及場地,生活的週遭都能運動,運動可讓身體更敏捷、更健康。長者藉由運動藝術,能增加反應力、控制力,培養記憶力,保護自己,預防跌倒,更能從中展開人際關係,有助自信心的提升。
光明里長陳黃淑媛表示,里辦公處去年辦理「樂齡運動藝術活力營」後,獲得長輩喜愛,今年再度舉辦,邀請運動教練教導長者,運用運動能力開發終身運動技能,期盼大家都能回到年輕時期的活力與心情。
「樂齡運動藝術活力營」的學員在教練林均僖、傅宇豪、陳家展的帶領下,運用地板、椅子、欄杆,練習平衡、攀爬、跨越等技巧,同時也把創意、遊戲、合作及挑戰融入其中,長者動作認真,相當開心。

「2019愛與你童在」 兒童少年人權月系列活動開跑!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為慶祝108年兒童節,縣府將每年的4月份訂為本縣的兒童少年人權月,規劃在本(108)年4月至6月期間辦理親子運動會、宣導、親職講座、親子育樂活動等多元活動,透過寓教於樂形式,傳達兒童權利公約的4大原則與相關政策資訊。
兒童少年是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依其心智成熟度有權參與與其有關事務的決定,兒童少年是社會的一份子,其自由意志與自主性應獲尊重,其並非父母的財產,社會有責任與義務保護不受到不當對待;近年來兒童少年受虐、疏忽照顧、殺子後自殺或淪為成人處理婚姻衝突的工具等不幸事件及兒少意外傷害事件頻傳,一再顯示兒童少年人權並未獲得充足保障。
縣府為呼籲社會大眾重視兒童少年權益,激發社會大眾起身行動,關注兒童少年保護議題、兒童少年安全維護及提升對兒童少年人權的重視,長年來持續結合相關單位推動兒童少年福利服務,105年更首次以兒少保護、權益倡導、親職教育及福利服務為主題,將每年的4月份訂為本縣的兒童少年人權月,今年主題「2019愛與你童在」系列活動,規劃在本(108)年4月至6月期間,透過親子運動會、宣導、親職講座、親子育樂活動等多元活動辦理,逐步引發社會大眾對兒少權利之重視並創造親子正向互動的機會使親子擁有親密優質的生活經驗,進而以行動建構兒少保護網絡,強化民眾對兒少保護、兒少人權及兒少安全議題的重視,以達到初級預防,防制兒少不幸事件之發生。
另外,社會處在推動兒童福利方面,設立托育資源中心及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有玩具圖書和兒童遊戲室可歡樂使用外,又定期舉辦活動提供親子同樂,可以讓幼兒們玩樂一整天,讓帶孩子成為一件樂事;另為使家長安心孩子開心,陸續成立五德、湖西公共托育家園及光榮公私協力托嬰中心,提供0-2歲幼兒托育,讓家長獲得平價優質又近便的服務;另為支持家庭生養,縣府獨步全國首創辦理0-6歲以下兒童免健保費補助、辦理2-12歲兒童搭機補助,全方面落實照顧本縣兒童,努力於兒童福利各方面的提昇,讓所有的孩子能在平安與和諧的環境中成長。
社會處表示,縣府在推動各項兒少福利一直是不遺餘力,除落實縣長「增設公共托育中心」之政見外,也辦理脆弱家庭及兒少保護服務,並結合社會福利團體辦理家庭支持服務、居家托育服務、托育資源中心、親職教養教育等多元且在地化活動方案,致力建構兒少發展的建全環境,呼籲家長多多陪伴孩子,可與孩子共同規劃休閒育樂活動,讓孩子與家長能遠離電子產品的綁架,走出戶外創造健康且美好的家庭經驗。各項福利資訊及「2019愛與你童在」 兒少人權月系列活動(由澎湖縣公益彩券盈餘經費補助辦理),可至縣府社會處網站查詢相關資訊,以獲得最新活動訊息。
●一位離島之子籲各界一起協助大倉的心聲!
觀研會幫大倉4月推「第二屆石斑魚季」
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人
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
澎湖觀光發展史電子書總編撰
陳 猛

●一位在外漂泊長達55年離島之子的心聲!
守護澎湖大倉觀光文化園區籌建8年一頁滄桑史〈全文完〉
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人
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
澎湖觀光發展史電子書總編撰
陳 猛
重啟大倉媽祖 白沙鄕長宋萬富向縣長遞陳情書
白沙鄕長宋萬富及代表會主席吳正利於108年元月31日率大倉村民一行向澎湖縣長賴峰偉遞交「重啟大倉觀光文化園區」陳情書;賴峰偉表示,縣府保持中立,年後將舉辦公聽會,並透過第四台、網路轉播,之後以全縣民調決定是否重啟。
宋萬富、吳正利、大倉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陳木郡、大倉村長陳文章、澎湖縣觀光研究會理事長陳猛等一行人,元月31日到縣府表達重啟大倉觀光文化園區之立場。
縣長機要祕書陳其育表示,大倉文化園區在陳光復縣長任內已終止,總共支付工程款2億5千餘萬,並賠償承建廠商4千9百餘萬。若要重啟,必須重提計畫、重編預算,送議會審議。
賴峰偉表示,他日前指派陳其育向反對重啟大倉案的「海洋公民基金會」溝通,表達縣政府保持中立,必須客觀處理支持與反對重啟大倉案的意見,未來將邀集正反方舉辦公聽會,透過第四台、網路直播,讓縣民充分瞭解該案的效益及影響,之後以民調,交由縣民決定是否重啟。
賴峰偉強調,民調內容必須經雙方同意,民調進行時,雙方都要派員監看,以透明、公正、公開方式調查民意,結果出爐後,彼此都應尊重多數民意。
宋萬富表示,基於大倉、白沙,乃至全縣的長遠發展,他將號召村民、村長、代表、議員等聯署支持重啟大倉案,並籌組推動聯盟,參加公聽會,並透過網路、報章等管道,積極向縣民說明興建的效益,積極尋求廣大民意支持。
大倉媽祖協調會縣府邀正反方討論達初步共識
針對大倉媽祖文化園區是否續建?澎湖縣政府特於108年2月26日邀集正反雙方代表舉辦協調會,決定3月中旬舉辦公聽會,並透過第四台及網路轉播,公聽會結束後1個半月舉行全縣民調,最後以民調結果決定大倉媽祖是否重啟。
澎湖縣政府26日下午邀集大倉媽祖文化園區正反雙方協調,支持方代表為白沙鄕長宋萬富、白沙鄕代表會主席吳正利、大倉村長陳文章、澎湖縣觀光研究會理事長陳猛等人,反對方代表為海洋公民基金會理事長吳雙澤、珊瑚礁旅行社陳中行、馬公高中海洋教育學程負責人張祖德、大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鄭尊伶等人。
縣長機要祕書陳其育表示,縣府建議透過舉辦公聽會,經由第四台及網路直播,讓縣民瞭解支持與反對的理由,之後進行民調。民調題目須由雙方認可,並委託彼此能接受的民調公司,且雙方全程派人監看民調過程,最後以多數結果決定是否續建。
陳其育表示,大倉媽祖文化園區在陳光復縣長任內已終止,如果要重啟,必須重提計畫、預算送議會審議。縣府盼藉由雙方討論公聽會及民調機制,透過公平、公正、公開方式調查民意。
正反雙方討論後,縣長賴峰偉裁示正、反方各派3名代表,並於3月中旬舉辦公聽會,每人10分鐘表達各自立場,公聽會結束後一個半月舉辦民調,民調結果出爐應尊重多數民意。
因應媽祖重啟社區發展協會3月8日開座談會
停建4年的「大倉觀光文化園區」,賴峰偉上任後又重啟議題,社區發展協會曾於3月8日上午特別召開座談會,期盼能先取得共識再作後續處理;由於現場正、反意見都有,討論頗熱絡,社區理事長鄭尊伶表示,將再進一步協調,未來不排除交由村民大會作最後決定。
也是大倉居民的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陳猛語重心長的指出:大倉人未來有機會可以不要永遠再當「伸手牌」,該是樹立應有尊嚴的時候囉!將來社區一旦開發後,社區將會有回饋金及清潔費等基本收入,每位居民並可享有導覽解說〈限定大倉子弟擔任〉、休閒漁業活動、、、等等勞務收入;再加上還有個人開店營業收入;因此,將能獲得多贏目標,何樂而不為?為讓大家更明白自身權益,他不吝彙整列出共計10大項回饋機制,讓社區發展協會作參考;然而一旦如果失去了爭取「大倉園區開發計畫」機會,這些「居民權益」都終將歸零,所以敬請大家務必要深思!
鄭備福村民在座談會中指出:他是看到報紙,大倉有多少人信仰媽祖,他不知道,但他肯定不是每個人都信仰媽祖,他一直不解,為什麼要把媽祖蓋在大倉,破壞了他們的山頭;回顧過去在大倉離島求學相當的辛苦,他也很認同能夠再持續發展,只是擔心會不會4年後再來一次因政治因素而停擺,所以他認為必須要有背書才算數。
前村長鄭尊任指出:擔任12年的村長,公聽會曾舉辦多次,也曾帶領發展協會理監事前往鄉公所請求支援,在整個籌建過程,都很公開透明;所以未來如果要重啟,也必須承先啟後,等建立共識後再進行相關事宜,以免再橫生枝節。他做3屆的村長,王乾發前縣長要建大倉,他當時只是配合,村民也大都贊成。後來停建了,把工程拖成這樣,成一片廢墟,讓大倉村民心思變,對大倉媽祖這麼大的希望,逐漸退燒。如今要重啟也沒關係,我們社區要成立共識。媽祖如果在天上往下看,也不願意看到村民為了她的像在爭議。
呂清武的太太指出:要蓋大倉媽祖可以,但要考量會不會影響村民的生活,未來港口能不能容納那麼多觀光客,會不會影響村民漁船要出港的方便性,觀光船會不會和漁船爭道;她認為要建設之前,尤其要先把現有環境整理好,再繼續做,因為在近4年來居民們實在忍受了不少不便,所以她建議相關配套措施一定要先做好。
歐筱萍小姐表示:以前沒有人知道大倉,現在就因為要蓋媽祖,大家都知道有大倉這個地方。但她想知道,蓋了對大倉人有什麼好處?未來不管決定要蓋或不蓋,都要講清楚,要蓋就要寫保證書保證蓋好,不蓋的話,也要把現在蓋一半的廢墟整理好。要讓錢進得來,需要先有配套措施,大家都瞭解,她認為只追求觀光人數增加,如果沒有實質的效益,到最後恐怕會失望,所以她比較認同觀研會所提意見,期盼縣府能簽立契約,加以背書保障,以建立對政府的信心,讓居民的生活能因此而獲得改善!
陳東和村民表示:有建設才能讓人口回流,增加就業機會,讓錢進來,大倉才有機會發大財。
陳萬順村民表示:他認為大倉各項建設,都不如其他島嶼,所以他歡迎進行開發,讓大倉村民看到自己的未來。
陳惠莉總幹事則指出:她站在中立的立場看待此事,希望一切能秉持公平、公正及公開之原則進行,如果要盡快回復啟動的話,必須先開會讓大家都週知比較理想。
陳文章村長認為有建設才能讓人口回流,增加就業機會;否則,連航道及港灣濬深都沒辦法順利進行,每當看到海洋公民基金會為此事反對,讓各項建設遠不如其他離島,他就火冒三丈,所以呼籲全體村民要團結才不會被分化。
鄭備福補充說明表示:有一些從西德國前來大倉旅遊的朋友,都會喜歡這座島嶼,所以他認為不一定要有媽祖;但如果大家形成重啟共識需求後,就必須要有配套措施。
當天由社區發展協會主辦的村民座談會,澎湖縣政府秘書陳泰銘、白沙鄉長宋萬富、社區理事長鄭尊伶、村長陳文章、海洋公民基金會吳雙澤、巫佳容等人都出席,與會村民約70人。
最後,觀研會陳理事長私下應允表示,將會向澎縣府充分反映上述事項,俾建立彼此互信基礎,讓該項建設未來能真正落實照顧弱勢族群,進而翻轉大倉的未來!
往者已矣再籌1億2千萬趕緊讓媽祖返澎安座
這已是筆者對該開發案第N次表達看法,期盼有關單位能加以正視,亦可盡快徵詢國內一些知名專家學者的意見與看法,好讓該開發案能早日獲得定案,並早日帶領澎湖邁向國際化的坦途;該尋求中央協助的地方其實也不用客氣;因為澎湖自從民國59年前的跨海大橋建設,再到民國87年的水族館完工啟用,澎湖獲得中央的重大建設實在少得可憐,身為澎湖一份子,難道還要這樣苦哈哈繼續走下去嗎?身為地方主政者,也該是拿出魄力的時候了!才不致誤我廣大鄉親啊!
尤其往者已矣,來者可追!本聯盟敬請澎縣府能盡速再籌編1億2千萬元經費,趕緊讓媽祖返澎安座,創造雙贏才是地方之福!

●一位在外漂泊長達55年離島之子的心聲!
守護澎湖大倉觀光文化園區籌建8年一頁滄桑史〈下〉
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人
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
澎湖觀光發展史電子書總編撰
陳 猛
民國101年度澎縣府共計編列2億5千萬元
誠如前縣長王縣長所說縣府在大倉村民的配合下,辦理公墓遷移整理出面積約4.68公頃的土地,計畫規劃一媽祖神像文化園區,園區初步規劃分別設置媽祖文化園區、漁村聚落生活園區、農業生活體驗區、沙灘踏浪區以及堤岸賞海區等。縣府當時認為,全案完成後將成為澎湖旅遊的新指標,希望是每位遊客來澎必定造訪之處;最保守估計每年可為澎湖帶來近10億元的經濟效益。縣長王乾發當時說得好「重要據點不去開發,澎湖還能做什麼」?
因此,澎湖產業推廣促進會當時認為此一引發各界關注的大倉媽祖文化園區預算案,已正式經縣議會審議通過。縣府所提「大倉媽祖園區神像基座及周邊設施」與「神像工程」經費,在101年度共計編列2億5千萬元;他們對前縣長王乾發當年展現無比魄力暨縣議會所凝聚共識表示高度支持與感謝。
102年1月大倉媽祖觀光文化園區計畫名稱修改
倍受鄉親矚目,總預算經費達5.5億的「澎湖縣大倉媽祖觀光文化園區」有關之各項工程已經於民國101年底發包,然而縣政府仍未完成土地徵收計劃之核定程序,致使工程未能順利動工。民國101年的12月26日,在內政部召開審查會議後,縣府決定將計畫名稱改成「澎湖縣大倉觀光文化園區」,隨後並召開公聽會公告周知,引起各方重視。
縣府公告中指出,為「澎湖縣大倉觀光文化園區」興辦事業計畫名稱修正,依據土地徵收條例第10條第2項說明辦理公聽會。將分兩個時間,分別於民國102年元月16日上午9時,白沙鄉大倉村社區活動中心(原大倉國小),另場於元月17日下午3時整,在旅高鄉親眾多的高雄市澎湖同鄉會辦理,聽取土地所有權人及利害關係人之意見。
當時主辦徵收的縣府財政處長盧春田表示,民國101年12月26日,在內政部召開的審查會中,審查委員對徵收計畫有文字部分小幅修改的意見,而大倉觀光文化園區主要為作為整個內海開發計畫的先行計畫,縣政府投注龐大預算,為免各界有宗教聯想之誤會,才把計畫名稱做修改,而公聽會就是希望能聽取相關人員的意見,也希望能讓各界能了解,縣府為澎湖發展觀光遊憩的用心。
民國102年-104年間觀研會推出相關系列活動
民國101-104年間,縣觀研會為提早行銷該園區,特陸續推出相關系列活動,促使大倉能早日和世界接軌,敬請各界多多給予祝福,大倉雖然很小,但是肯熱心為地方付出者卻不少,請大家能給大倉和澎湖一次蛻變的機會,大家一起加油。
據了解,縣觀研會自民國102年至民國104年,已持續為該社區舉辦了下列四項大型活動:
(1)民國102年04月18日至102年04月22日舉辦「2013大倉觀光文化園區志工赴台觀摩」,計畫執行單位:澎湖觀光發展研究會,陳創會長特擔任2013大倉社區志工赴台觀摩之旅總規劃及總領隊,以藉此了解未來大倉觀光文化園區相關規劃及經營參考。
(2)民國102年06月03日舉辦「2013捷足先登大倉觀光文化園區」,計畫執行單位: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陳創會長親自擔任2013捷足先登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活動執行長。
(3)民國103年04月19日舉辦「2014捷足先登大倉觀光文化園區」,計畫執行單位: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由陳創會長擔任2014捷足先登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活動執行長。
(4)民國104年04月28日舉辦「第一屆石斑魚季品嚐會」,
計畫執行單位: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由陳創會長擔任該活動總規劃兼執行長。
民國104年3月17日停工迄今可說一波多折
不料民國104年03月17日大倉召開村里座談會中,前縣長陳光復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基於環評、財力等等考量,宣佈全案不再續建,現有設施將考慮轉型,也不排除對外招商,只要能幫助大倉發展的全列入考量,縣府會全力支持。
雖然當天陳前縣長在村里座談會中沒有斷然宣佈「大倉觀光文化園區」停建一事,但卻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將了大倉村民一軍,對於陳縣長此種兩面手法,大倉社區發展協會在當天下午曾發表一份「抗議聲明」,抨擊陳縣長鄙視少數族群民意;竟然在程序不正義之下宣佈「停建案」,造成雙輸局面,讓他們感到扼腕。
大倉媽祖文化園區在確定停建後,現址如何轉型利用隨後曾引起各界關心,網路上也有所討論,縣府對此強調,基於對大倉的回饋、減輕縣府財政負擔、促進地方繁榮等前提,大倉以引進民間投資為主,民間欲投資法國村或其他方向,縣府皆樂見其成。
縣長陳光復在當時宣佈大倉媽祖文化園區不再續建後全案底定,由於當地已完成部分土建設施,原有地形地貌也難再復原,全案終結後除了經費上的結算,接下來必須面對現址的轉型利用,因當初宣佈不再續建,主要考慮縣府財政難以負擔,因此後續轉型,耗費鉅資、重新擬訂計畫不在縣府考慮之列,引進民間投資成了首選。
大倉媽祖園區停建後,曾有民間人士表達投資意願,其中以交通大學教授吳武明及法國藝術家尹夢年最為積極,依其提出的投資計畫,大倉島上已完成的土建設施將改為紀念館,預計陳列孤拔將軍等相關文物,尹夢年目前已取得孤拔家族後人同意捐獻文物,紀念館周邊則將興建法國七省特色建物,讓當地轉型成為法國村。
陳光復當時聽取簡報後,僅做出低度開發、縣府不出資、不破壞當地生態、不得衝擊島上既有產業等原則性要求,考慮到島上已有住宿業,為避免造成衝擊,要求法國村可提供餐飲服務,但不提供住宿,其餘則表示樂見其成。
陳光復表示,大倉居民當初大力支持媽祖文化園區,全案終止後,縣府有義務回饋,但也必須考慮到縣府財政問題,所以發展方向以引進民間投資為主,若透過民間資金與想法,可以不破壞大倉既有生態,又能為澎湖增加一個新的景點,而縣府又免出資,是可以支持的方向。
由於全案涉及OT或BOT模式,最終還是必須透過公平公開的程序,從中評選最佳方案,在全案底定前,不論是法國村或其他構想,縣府立場開放,也歡迎民間提出不同想法一起激盪。
107年賠廠商近5千萬和工程款計總支出逾3億
大倉文化園區在陳光復縣長任內全案已終止,總共支付工程款2億5千餘萬,並賠償承建廠商4千9百餘萬。若要重啟,必須重提計畫、重編預算,送議會審議。
籌備近8年媽祖頭像仍淪落在彰化成無主神明
據了解,5星級大倉觀光文化園區48米媽祖頭像,前縣長王乾發早在民國103年時任縣長時便已經完成開光點睛儀式,當初萬萬沒想到民國103年12月25日地方政權會轉移至篤信耶穌基督的民進黨籍縣長手中;也許因為信仰有所不同,打從一開始直到停頓為止,這尊5星級大倉觀光文化園區48米媽祖神像,便遭到地方主事者不停追殺,讓本聯盟實在看不下去。
本聯盟除了策動白沙鄉全鄉團結不斷抗爭外別無他法,雖然最後仍以「停建」收場,但本聯盟未來仍將策動媽祖信徒站出來,踴躍捐款認養以表達護衛媽祖神像的心聲,讓這尊48米神像能永留在大倉島上。

●一位在外漂泊長達55年離島之子的心聲!
守護澎湖大倉觀光文化園區籌建8年一頁滄桑史〈中〉
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人
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
澎湖觀光發展史電子書總編撰
陳 猛
民國100年間泉州計畫贈送澎湖「媽祖石雕」
而回顧「大倉媽祖文化園區」案,係源起於大陸泉州天后宮,民國100年擬贈送本縣大型媽祖神像一座,經多方評估考量,復經相關單位多次履勘、審慎評估結果,選定大倉島為神像設置地點,此即著眼於大倉為內海中心亦為「海上明珠」,於此矗立神像不僅可成為澎湖之地標,更有媽祖庇佑澎湖的意涵,除具宗教文化藝術考量外,更兼具內海觀光旅遊之效益。
全案以規畫48公尺以上之神像為目標,初期工程經費預估高達新台幣5.5億元,園區面積約4.6843公頃(含國有地4筆,縣有地4筆,私有土地13筆),依據土地徵收條例第3條第3款:國家因公益需要,興辦下列各款事業,得徵收私有土地;徵收之範圍,應以其事業所必須者為限。本次為設置用地取得,依規定於民國100年7月29日下午2時整於白沙大倉活動中心辦理第1次公聽會。會中就整個規畫設置及興辦事業之公益性、必要性、適當性、合法性作充分說明,並聽取與會各界人士、旅外鄉親之意見,以作為後續推動之參考。
民國100年力排眾議 縣府斥資建世界最大媽祖
惟澎湖縣政府當時擬在大倉島建造全世界最大媽祖神像,地方團體醞釀反彈聲浪,認為功利思考有違信仰、經費過高造成財政排擠,澎湖縣政府當時再次重申興建的決心,為澎湖立命,期盼地方凝聚共識,打造新國際觀光島嶼。
反對團體包括海洋公民基金會、澎湖共生藻協會、澎湖浸信會、澎湖環保協會等十多個單位堅決表態反對興建大型媽祖神像。明白列舉十大理由:功利思考有違信仰、經費過高財政排擠、觀光首重生態保育、量體龐大維護不易、妥善研究傾聽民意等;集結連署陳情澎湖縣政府,懇請縣長收回成命。
澎湖前縣長王乾發指出,開臺天后宮是全台灣第一座媽祖廟,信奉媽祖是澎湖人的起源,這已形成了地方文化最重要的信仰中心,因為宗教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縣府希望將宗教與觀光相結合,提升澎湖觀光地位。
王乾發強調,他尊重民主社會接納民眾表達不同意見的自由,但是澎湖未來全面性的發展重要建設計畫一定要落實,雖然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澎湖縣政府有信心達成,希望鄉親力挺給予支持。
澎湖縣議會也表示,興建媽祖神像斥資龐大,但是這是突破澎湖觀光的新契機,縣議會將嚴格把關,也全力協助縣府為地方打拚。
民國100年相中大倉開始展開籌備工作
縣議會在民國100年3月間臨時會中通過縣府的提案,同意墊付新台幣1千6百75萬元,以辦理「大倉島神像暨周邊委託整體規劃設計與監造技術服務案第一期」,委託規劃與設計技術服務及用地取得作業案;這項案件為新興計畫,預定將白沙鄉大倉島規劃為本縣的旅遊風景區,並以建置媽祖大神像做為觀光旅遊主軸,以帶動觀光和經濟發展。
據了解,初期需委託規劃設計技術服務經費825萬元,計畫另需辦理相關用地取得大倉段13筆土地,計需850萬元,總共1675萬元由縣府自籌。
民國100年大倉媽祖文化園區規劃報告出爐
「大倉媽祖文化園區」規劃報告出爐,初期計規劃為6大區,將串連海上藍色公路,並強化內海的觀光遊憩活動;未來將可以帶動內海開發,繁榮馬公、白沙、西嶼,而草席尾未來也是發展據點,預料將可望將澎湖觀光發展推向國際化,並可平衡目前淡旺季之落差。
為發展觀光旅遊,澎縣府委託規劃公司規劃出內海遊憩系統,將串連海上藍色公路,並強化內海的觀光遊憩活動。當次臨時會澎湖縣議會特別邀請王縣長及縣府相關主管至議會五樓做專案報告,並聽取議員意見。
工務處前處長林耀根表示,長期以來民間信仰保佑海上平安的神祇「媽祖」為大家最為普遍的信仰。縣府為結合現在與傳統,發展觀光旅遊,故計畫在大倉島上設置「大倉島媽祖文化園區」,建構世界最高的「媽祖」神像(神像高48公尺,基座高18公尺,總高度66公尺)環繞俯視澎湖群島海域,庇佑所有民眾平安,形塑成為國際級的觀光景點,促進澎湖內海及整個澎湖群島的觀光產業發展,造福澎湖鄉親。
100年7月29日縣府辦理設置工程第1次公聽會
隨後澎縣府依規定於民國100年7月29日下午2時整於白沙大倉活動中心辦理第1次公聽會。會中就整個規畫設置及興辦事業之公益性、必要性、適當性、合法性作充分說明,並聽取與會各界人士、旅外鄉親之意見,以作為後續推動之參考。
縣府為增加本縣觀光資源,增設旅遊景點,不遺餘力,尤其對內海觀光旅遊著力更多,大倉更是澎湖縣內海觀光的重要據點,深具開發潛力,本縣內海開發計畫即以大倉為主題核心,整合澎湖內海鄰近觀光資源,打造藍色公路內海巡航。該案之推動建置,除使大倉島成為澎湖內海觀光、遊憩之景點外,預期將建構環島景觀休憩園區設施,除可欣賞內海景緻,更可發展澎湖內海地區水上活動服務主題特色小離島,建構大倉島成為「內海明珠」核心島嶼,作為以觀光發展重點之示範區域,並將建構成澎湖內海完整的藍色海上公路。且大倉島也希望在海神媽祖庇蔭下,成為宗教、文化勝地,吸引全球信徒,成為朝聖地點,如基隆中正公園觀音佛祖塑像、彰化八卦山彌勒佛、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新竹縣峨眉鄉彌勒佛院等,除成為地方地標與觀光景點外,更是宗教文化勝地,吸引各地信徒爭相朝聖,助益本縣觀光永續發展。
最後縣府財政處強調,期望能藉此次公聽會之舉辦,增進地方居民之了解及參與,有效推動大倉媽祖園區設置,以期於完成後,除整合內海小離島及周邊海域之開發利用外,並融入宗教民俗文化、自然環境生態、地方人文,觀光、休閒、遊憩、景觀聚落等意涵,使本縣內海小離島觀光發展創造更大經濟效益與附加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