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立委聯合競選總部成立大會交通管制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由陳俊廷申請於12月8日(星期日)8時起至14時止,假馬公市民族路161號前,辦理「蔡英文·楊曜聯合競選總部成立大會」,將聚集眾多人潮。鑒於集會地點位於馬公市民族路段(成功街口至陽明路口),馬公警分局為確保活動期間交通順暢與人車安全,屆時將針對集會地點周邊道路實施交通疏導及管制,籲請鄉親配合指揮或改道行駛,以避免交通壅塞發生危險,相關管制措施如下(如圖):
一、地點:馬公市民族路段(成功街至陽明路口),禁止車輛進入。
二、交通疏導及改道路段:
(一)馬公市陽明路與信義路口。
(二)馬公市民族路與民族路143-3號前路口。
(三)馬公市民族路與往海龍王民宿方向路口。
三、汽、機車請依相關標誌標線規定停車,避免受罰
澎縣警局再添生力軍 已接近達到滿編之情形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內政部警政署108年度第2梯次警員等同一陞遷序列職務人員定期請調澎湖縣警察局者計有臺北市政府警察局返籍服務的警員高正章等9人於本(12)月3日辦理報到。
警察局局長楊鴻正指出,該局近來獲警政署核派員額持續增加中,使得警員職務已將近達到滿編之情形,對基層警力缺額問題已大致獲得適度解決。
而從近來調派入澎湖縣員警之戶籍分析,多數為澎湖籍;見到優秀的警察子弟能順利返鄉服務,特表欣慰。楊並表示,回鄉,除了能就近陪伴父母及眷屬外,相信定能為鄉親提供最好的服務,也因為對於環境的熟悉,在治安維護與交通整理等工作上,應該都能夠駕輕就熟即刻上手。
楊鴻正局長特別期勉這批返鄉服務的員警,在新的工作崗位上要恪遵本份,除以警察志業為榮外,並應以服務鄉親為樂;希望在各級學長及前輩的帶領下,認真學習各項警察勤、業務執行經驗,以賡續為澎湖治安、交通努力,充分發揮維護治安的高度效能,共同營造澎湖優質的幸福環境。
【圖說:澎縣警局再添一批生力軍。】

白沙籍縣議員魏長源5日上午針對大倉開發縣政總質詢
要求縣政府盡快到大倉當地召開說明會,並提出回饋方案;讓正、反
雙方居民能盡快消彌紛爭!
〈記者陳猛/澎湖報導〉白沙籍縣議員魏長源5日上午縣政總質詢,針對大倉開發案,要求縣政府盡快到大倉當地召開說明會,並提出回饋方案;讓正、反雙方居民能盡快消彌紛爭。
魏長源議員指出:當民意代表正、反雙方民意都必須傾聽,
因此,繼贊成方12月2日前往縣府拜會縣長,出示142人贊成的連署書之後,12月4日反對在大倉設置媽祖文化園區的村民,也提出53人反對的連署書前往縣議會陳情;兩場他都親自出席參與。
魏長源議員說:他相信只要縣府能拿出誠意作一個詳細的說明,讓反對方及贊成方,不再針鋒相對的話,這件事情,必定可以獲得圓滿解決落幕,站在媽祖的立場,這將是所樂見的結果,以免媽祖身首異處,讓全縣信徒能從此安身立命,不再哭泣。
魏長源議員進一步表示:然而從縣府所提供評估的5個地點看來,他還是建議放在大倉島為宜;讓縣府已經花好多錢的文化園區基座和金身結合最好,畢竟澎湖島是個n字型島嶼,大倉島又位置在n字型的正中間,從馬公市沿203縣道一直到湖西,白沙,西嶼,任何角度都看的到世界最高的媽祖全身,這樣對各鄉鎮來說最公平,其觀光效益也最大。
白沙之星交通船維護經費多惹議
10月才費數十萬維修 11月底再編十萬修理費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船齡將近20年的白沙之星交通船,因已到汰舊換新階段,加上該船噸位重,又面臨聘請船長難產問題;因而自委外營運後即不斷的引發爭議。
由於爾來白沙之星交通船維護經費多惹議,白沙鄉公所避免再起爭議,即研討汰舊換新計畫。今年8月其可行性評估與綜合規劃案,據悉已蒙縣府補助150萬經費、並於108年9月6日完成招標作業。
白沙鄉公所表示,該計劃案於109年3月3日結案後,將會函請交通部審核,若獲交通部審核通過,並得以撥下經費,屆時即可開始建造。
唯據了解,白沙之星交通船之營運問題層出不窮,公所於年初就曾向交通部提出汰舊換新計畫,但卻遭到交通部以104年才斥資上千萬經費維修為由退回此案;因此,白沙鄉公所此次再度舊案重提,交通部是否會審核通過還在未定之天。
另外,對於新建白沙之星交通船營運計畫案,也引發許多鄉親議論紛紛。據陳姓民眾指出,因平時航行吉貝-赤崁快艇很多,交通船亦可用競標方式交由民間經營的開發公司代航,補助金照樣發放,不僅可避免不必要的爭議外,公所每年亦可省下數百或上千萬的維修經費。
吳姓民眾亦指出,這艘白沙之星交通船應該盡快汰換,原因是104年才花費上千萬將引擎全部換新;今年10月份又出現引擎吐白煙問題,又耗資數十萬的維修經費。然上個月底定期大會結束後,接續又召開臨時會中,鄉公所竟然又編列9萬7千多元的白沙之星交通船維修經費,雖然這筆經費遭到代表會暫時擱置,但也顯現出這艘船隻,終將拖垮鄉公所已顯困乏的財政,是否需要再造新船由公所自行營運?此規劃案值得相關權管單位正視。
綠蠵龜遭漁網纏繞 海巡員協助脫困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海巡艦隊分署第八(澎湖)海巡隊技工許榮評今(4)日清晨5時許於龍門後灣沙灘撿海廢時,發現1隻綠蠵龜全身被漁網纏繞受困;許員立即至車上取小刀割斷漁網幫助綠蠵龜脫困,並在旁戒護。
綠蠵龜脫困後活動力良好,自行爬行返回大海;經目視測量綠蠵龜體長約90公分、體寬約60公分,且狀況良好。
該隊技工許榮評居住龍門,每天一早會至龍門後灣撿海廢,恰巧發現受困的綠蠵龜,據許員推測綠蠵龜疑似在海上被漁網纏繞,在強烈東北季風吹襲下漂至龍門後灣沙灘上,被發現時已過半的身體被沙堆覆蓋,所幸被許員及時發現,儘早協助脫困,免於被沙子埋沒。
澎湖海巡隊表示,綠蠵龜外型與一般海龜相似,最明顯特徵為背甲兩側棕黑色、略有斑駁花紋的盾板四片,眼睛上方具鱗片一對,目前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的海洋生物。另該隊平時積極海洋生態保育,並投入海洋事務相關工作,若民眾於岸際發現鯨豚或海龜等其他海洋生物有受傷需救護情事,請立即撥打118海巡報案專線,海巡署將立即派員馳赴救援,以共同維護海洋生態。
【圖說:綠蠵龜遭漁網纏繞,海巡員及時協助脫困。】.jpg)
澎湖縣學生音樂暨師生鄉土歌謠比賽登場
賴峰偉盼音樂洋溢澎湖真善美精神
〈記者吳素貞/澎湖報導〉澎湖縣長賴峰偉4日出席「澎湖縣學生音樂暨師生鄉土歌謠比賽」時表示,音樂可以陶冶情緒,涵養品性,他鼓勵學生透過音樂學習,體悟生活之美,音符旋律洋溢澎湖真、善、美精神。
賴峰偉表示,全縣學生音樂比賽以及師生鄉土歌謠比賽是教育與音樂界重大日子,今年計有27所學校報名參賽,其中團體組48隊1,152人,個人組104人,師生鄉土歌謠比賽有5隊261位參加,總參賽人數達1,517人次,顯見澎湖音樂教育在各界的努力之下正逐步蓬勃發展。
賴峰偉說,澎湖雖然是島嶼城市,但音樂素質在校長與老師的投入與耕耘,學生音樂水平不斷成長茁壯,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屢抱回大獎,成績表現亮眼,也希望大家繼續齊心努力,澎湖音樂教育一定能開花結果。
教育處表示,為使比賽有公平專業的判決,縣府特聘請臺灣師範大學兼任教授林肇富、屏東縣音樂協進會直笛合奏團音樂總監劉若藍、中臺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曾怡蓉、真理大學兼任講師衣慎行、臺北市立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林瑋祺、樹德科技大學藝術行政管理張呈遠、花崗國中老師王家榆等人擔任評審。
全國學生音樂暨師生鄉土歌謠比賽澎湖縣初賽4日上午於文化局演藝廳開幕,展開為期3天的比賽,比賽項目團體組有管絃樂合奏、室內樂合奏、直笛合奏、打擊樂合奏、管樂合奏、合唱團體、絲竹室內樂及國樂合奏等;個人組比賽項目有鋼琴獨奏、小提琴獨奏、中提琴獨奏、大提琴獨奏、笛獨奏、中、高、二胡獨奏、笙獨奏、簫獨奏、嗩吶獨奏、聲樂等。
陳雙全副議長4日上午針對大倉媽祖園區縣政總質詢
認大倉籌建媽祖文化園區,可以帶動內海開發,繁榮馬公、湖西、白沙、西嶼
賴縣長在答詢中表示:他期許未來能因媽祖園區設立,讓澎湖成為「世界和平島」
〈記者陳猛/澎湖報導〉陳雙全副議長在4日上午縣政總質詢中,對大倉籌建媽祖文化園區議題表示,大倉籌建媽祖文化園區,可以帶動內海開發,繁榮馬公、湖西、白沙、西嶼,而草席尾未來也是發展據點,當初選擇媽祖是天后宮擁有開台的特殊意義,代表海神站立大倉島中來維護全區,對本縣有其意義;賴縣長在答詢中表示:他很認同陳雙全副議長的看法,他期許未來能因媽祖園區設立,能讓澎湖成為「世界和平島」,也期盼大家能以宏觀遠見看待此開發案。
陳副議長有條不紊的指出:大倉媽祖的由來,有必要讓鄉親來共同瞭解,讓媽祖的效益能促進澎湖邁向國際化,其最早由來是起因於廈門有意贈送一尊29米的石雕媽祖,隨後泉州也應允贈送一尊32.3米(用白玉雕刻而成的媽祖),然而由於重量超過15噸,恐怕會承受不了颱風的侵襲;所以最後天后宮才改採48米高,用青銅鑄造而成,現有的碼頭則不作變更,而以外堤來作替代,因此不影響漁船進出;尤其在108個階梯中間,特別設計一幅世界地圖,而主體工程建築約有3層樓18米高,除了展示媽祖文物外,並可站在瞭望台觀賞澎湖全區,另外還有媽祖意象石雕,非常富有國際水準。
陳副議長說,長期以來民間信仰保佑海上平安的神祇「媽祖」為大家最為普遍的信仰。縣府為結合現在與傳統,發展觀光旅遊,故計畫在大倉島上設置「大倉島媽祖文化園區」,建構世界最高的「媽祖」神像(神像高48公尺,基座高18公尺,總高度66公尺)環繞俯視澎湖群島海域,庇佑所有民眾平安,形塑成為國際級的觀光景點,促進澎湖內海及整個澎湖群島的觀光產業發展,造福澎湖鄉親。
陳副議長進一步表示,媽祖文化園區規劃構想:規劃有媽祖神像、戶外祭祀廣場、大殿、主展廳、展示室、文創商品賣店、輕食咖啡區、半戶外景觀平台、行政空間等。
(一)媽祖神像外部構想:以發揚媽祖神聖領航意象為基礎,打造世界紀錄48公尺高媽祖神像,使澎湖內海航行的船隻或島上的遊客可360°觀賞各個角度的媽祖巨神像,並寓意所有澎湖的居民與來訪遊客,均能在媽祖保佑下平安幸福。另外,透過燈光造景藝術或尋覓最佳觀賞落日之處,讓媽祖神像除護佑大地外,柔和的光芒或落日餘暉之景。
(二)科技化媽祖影院:透過3D全像或立體影像劇場,定期播映3D立體動畫、實景等方式介紹媽祖的文化、傳說與故事,吸引遊客並了解澎湖與媽祖文化。
(三)媽祖文化故事館:媽祖文化故事館以媽祖文化、海洋資源、航海文化…等為主題設計多媒體教學輪展。
(四)媽祖文創大道聚落文創區:大倉原有聚落內之街道建議以媽祖神蹟與澎湖文化聚落故事彩繪為其特色,規劃為媽祖文創市集與大倉媽祖民宿區,建構與其他地方不同的傳統特色市集,讓遊客體驗澎湖傳統聚落之美。
(五)其他趣味活動構想:
1.以祈福詩籤搭配主題蓋章打卡、以漁網架設祈福支架讓遊客將心願、祝福存留大倉。
2.搭配媽祖文化故事解說於以媽祖48個不同的民間神蹟傳說,透過建立不同型式的石雕藝術方式分布於大倉嶼各個角落,各個讓遊客體驗尋寶的動態活動設計。
有鑑於此,未來將可望帶動地方經濟,仿傚舟山群島,讓遊客在澎湖的行程能延長到4日遊,尤其在澎湖北環遊程,可以不走回頭路,未來除了可吸引遊客搭船從海上看媽祖外,還可以西嶼端及風櫃尾增建千里眼及順風耳,如此一來,可以帶動整個內海觀光發展,何樂而不為?尤其可以造就冬季旅遊,不受風雨阻擾,未來可望比大甲媽祖更出名,讓冬天前來澎湖的觀光客,也能登島去走一走,因此,他認為澎湖未來會因為媽祖觀光園區而發光發亮。
賴縣長在答詢中表示:他很認同陳雙全副議長的看法,他期許未來能因媽祖園區設立,能讓澎湖成為「世界和平島」,也期盼大家能以宏觀遠見看待此開發案;而對於反方的意見,賴縣長表示:他會完全尊重與配合,目前反方的意見,縣府也已經一一克服,幾乎沒有太大問題;因此,只要觀念改變了,澎湖內海未來開發將不是夢!
最後,工務處長洪慶鷲在補充說明中表示:大倉污水處理及垃圾場都已經先後完成了,事前的工作都已作好準備,他相信縣府一定會作好各項環保預防工作,請鄉親放心。
陳振中、許育愷安排考察湖西建設
賴峰偉:通盤考量 共促地方發展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澎湖縣議會3日縣政總質詢,議員陳振中、許育愷安排考察湖西鄉地方建設。澎湖縣長賴峰偉表示,針對兩位議員所提多項建議,縣府將通盤考量,與議員共同合作,促進地方發展。
考察首站抵達城北村,針對大城北活動中心建築老舊,已成危樓,陳振中爭取另覓地點新建社區活動中心。另外,城北汙水管道只有設汙水截流管,未有汙水處理設施,建議建立汙水處理廠,避免汙水影響成功海域。而大城北生態溝渠,因以生態工法施作,溝底生態完整,陳振中建議可做為縣內水溝建設標竿典範。
至於紅羅垃圾掩埋場垃圾堆積問題,陳振中表示,目前紅羅轉運站垃圾量5,350公噸,縣政府應想辦法處理垃圾堆積問題,且冬天強勁東北季風吹毀防風網,建議加裝牢固防塵網,同時加強消毒工作。
對此,環保局長陳高樑表示,高雄市之前每日協助代燒30至50噸垃圾,經多次向高雄市政府協商,已於11月提高每日80公噸代燒量,可舒緩紅羅轉運站壓力,環保局10月於轉運站南面擋土牆架設完成3米高防風綠網,也向環保署爭取2,100萬經費,以底渣混合水泥建構北面擋土牆工程,防止垃圾飛散入海。
陳振中表示,尖山濱海公園旁沙灘因建造尖山港突堤改變水文流向,導致海岸線遭侵蝕退縮,建議縣府防治海岸沙灘不再流失。此外,湖東「湖裡窟生態休憩園區」生態環境優美,建議設置聯外道路及環境綠美化及農村再生輔導。
許育愷則關心龍門閉鎖陣地景觀,他表示,閉鎖陣地觀景台前銀合歡生長過高,遮蔽觀海視線,建議修剪。龍門村長洪瑞達提議美化龍門漁港旁防波堤及「龍宮」公車候車站加裝夜間燈飾。對此,賴峰偉指示相關局處協助,提升觀光景觀亮度。
許育愷指出,龍門青礁尾淺坪長達100至200公尺,卻無警示燈號,影響船隻航行安全,建議裝設航行警示燈,確保漁船作業安全。
此外,許育愷也建議打造白坑漁港至南寮漁港拱橋,新增湖西鄉特殊景點,而南寮道湖西鄉虎頭山弧型道路中斷,呼籲縣府建置南寮至湖西段道路,銜接弧狀道路,打造休閒景觀旅遊設施,賴峰偉當場指示工務處研議協助。
縣府參議高文石榮退 賴峰偉表彰公務貢獻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縣府參議高文石即將於12月5日榮退,澎湖縣長賴峰偉3日下午頒贈「功績永懷」獎牌及獎狀,表彰其公職生涯襄助縣政、戮力從公。
賴峰偉表示,他肯定高文石公務生涯對澎湖的貢獻,尤其,車船處長任職期間汰換60輛老舊公車、建置公車動態系統I BUS app、公車手機充電設備、站牌到站時刻表,任事積極認真,績效卓著,希望退休後,仍能傳承經驗,提供縣府團隊專業諮詢,給予縣府最大的關心與協助。
高文石民國74年正式踏入公職,投入公務界服務逾36年,曾服務於地方法院執達官、書記官、馬公市公所課員、課長、澎湖縣政府課長、秘書、處長、參議等要職,資歷完整、豐富,盡忠職守,深獲長官信賴與肯定。
賴峰偉表揚榮獲雙語國家校園創意短片比賽績優學生
〈記者許耀彬/澎湖報導〉澎湖縣長賴峰偉3日表揚澎湖縣參加「雙語國家校園創意短片徵選活動」榮獲第1名及優選學生,頒贈親筆書寫「狀元」、「優選」墨寶,肯定離島學校學生英語力實力,並期許不斷求取進步,打造國際化菊島,讓世界看到澎湖。
國家發展委員會舉辦『雙語國家校園創意短片徵選活動』,全國參賽作品計有152件,主辦單位從中選出30組入圍影片,其中北部(北北基桃竹苗)有11件作品、中部(中彰投雲)有10件作品、南部(嘉南高屏)有4件作品、宜花東地區有1件作品、離島澎湖則有4件作品,能從152件作品中脫穎而出,難能可貴。
賴峰偉3日表揚榮獲短片比賽全國第1名馬公國中盧瑋澤及優選(全國30強)鄭金洋、謝昕穎、王之舒、魏靖豪、許上虹、高詠安等7名優秀學生。
賴峰偉表示,今年是澎湖教育年,「在地國際化」為目前澎湖教育推動重點,縣府正積極推動英語多元教學活動、行動英語村、浸潤式英語等教學,厚植學生英語力能力,活化雙語教學策略,他鼓勵孩子學習英語大聲朗誦,增進英語表達實力。
馬公市蟬聯節電鄉市第一名 台電頒發獎盃
〈記者呂水上/澎湖報導〉台電11月於總管理處舉辦節電成果發表會,現場由台電總經理鍾炳利公布今年夏月(6~9月)全國22縣市節電冠軍地圖並頒發節電獎盃。馬公市在台電夏月全國22縣市節電評比中,以節電率16.37%,蟬聯澎湖縣的冠軍,台電澎湖營業處處長陳慶平於本(12)月2日,特別代表台電公司將冠軍獎盃送至馬公市公所,由市長葉竹林代表受贈。
市長葉竹林表示,感謝台電獎勵,馬公市公所一直以來皆力推各項環保政策,節約用電是我們的其中一環,平時就一直執行著,像是邀請志工參訪台電電廠等觀摩學習活動,藉由志工,深入社區推動民眾投入節能減碳之概念及宣導節約用電;更推動市有房舍屋頂建置太陽光電系統,可隔熱降溫,降低室內的電力需求,又能利用太陽能板發電,不只節能減碳,更能省電賺荷包。
此外,馬公市公所今年度就有「各村里節電大車拚」計畫,獎勵轄內各里執行節電宣導活動,宣導節電活動主題有「自己的電自己省」、「里里辦宣導、民眾享好禮」,參加宣導活動的民眾皆可獲得節能省電小禮品;馬公市公所也利用清潔隊之垃圾車、資源回收車,於車體外懸掛節電宣導布條,以廣周知;幼兒園由老師教導小朋友節約用電方法及節能教育;例假日期間辦理各項活動,鼓勵民眾走向戶外享受大自然,減少室內用電;所內各單位辦公室冷氣機溫度設定在省電範圍,午休及下班時間均有專人巡視辦公處所用電情形。
葉竹林市長強調說,馬公市公所全力配合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節電措施,獲得澎湖的節電鄉市第一名深感光榮,馬公市公所會持續努力,一起為地球盡一份心力,邀請鄉親們踴躍加入節電行列。
台電澎湖營運處指出,澎湖縣今年有9071戶達到節電獎勵標準,台電公司自2013年起持續舉辦全民節電活動,至今累積節電近230億度,是全體國民一同努力的成果,而台電節電獎勵登錄活動更已有超過380萬家戶響應,今年至10月底止,已發出超過10億元節電獎勵金。今年活動主打「我節電 我驕傲」,除找自身球隊球星代言,還拍節電語錄廣告,入圍廣告4A創意獎,更結合公益協助弱勢家庭節能改造、舉辦節電音樂會等各式活動,都是希望讓節電不只是省錢,而可以成為令人引以為傲的生活時尚態度。
收到法務部行政執行署的傳繳通知切勿置之不理
損及自身權益
〈記者吳素貞/澎湖報導〉民眾因欠繳稅捐被移送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所屬分署強制執行,如未於傳繳通知所訂期限內繳納稅款,執行分署接下來可能會採取扣押存款、薪資或查封拍賣動產、不動產,如滯欠金額龐大又查到有履行能力卻故意不繳的情形,甚至可能採限制出境、拘提或管收,呼籲民眾切勿對傳繳通知書置之不理,損及自身權益。
欠稅人如因經濟困難,無法一次繳清所有的欠稅,可至行政執行分署申請分期繳納,以免財產被強制執行。此外,案件執行過程中所支出的執行必要費用,如郵資、金融機構扣押手續費、查封指界費、鑑價費、測量費、登報費等等,依法都由義務人負擔,意即案件若能早日清償可為您省下不少執行必要費用。
民眾若尚有疑問,歡迎撥打該局免費服務電話0800-692000,將有專人提供服務解說。
縣府完成「烏崁1號排水路」整建作業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因應地主反映,位於烏崁的烏崁1號排水路影響鄰地建築,工務處勘查後進行整建作業,以採用生態工法的方式,讓完工的排水路與週邊環境融為一體,兼顧排水與景觀。
烏崁1號排水路經地主反映影響鄰地建築後,縣府進行勘查及重新鑑界,並依鑑界成果進行整建。工程於設計階段時,考量早年的排水路採混凝土結構施做,雖然耐用,卻會造成景觀水泥化,因此在維持設施除堅固耐用的前提下,工程採兼顧生態及景觀的生態工法進行整建,長度30公尺的排水路以砌石做為溝底,溝面以小型砌石於堆砌,以自然物質為主體的工法,除融合周邊地景外,亦可提供生物棲息空間,營造更豐富的生態環境。
工務處指出,區域排水為收集農田、道路及雨水等匯流之區域性地面及地下水,本縣縣有區域排水共70條,其中,烏崁1號排水路主要收集烏崁及鎖港地區降雨,另為維持區域排水路的排洪量,避免汛期間積淹水造成民生災害,縣府除定期疏浚清淤外,也將依巡查成果逐年辦理設施整建工作。未來縣府將持續以生態工法整建本縣排水路,以確保排水順暢。
大倉村遞交125位村民連署書 支持大倉媽祖文化園區續建
〈記者陳猛/澎湖報導〉白沙鄉長宋萬富、議員魏長源、白沙鄉代表會主席吳正利、大倉村長陳文章等人,2日上午向澎湖縣長賴峰偉遞交125位大倉村民支持續建「大倉媽祖文化園區」連署書;賴峰偉表示,縣府將顧及生態平衡,永續發展內海觀光。
宋萬富、魏長源、吳正利、陳文章、前大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木郡、前大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清沛及澎湖縣觀光研究會理事長陳猛,一行人2日率領10位大倉村民到澎湖縣政府請願。
陳文章表示,大倉設籍人口282人,已有125位滿18歲以上的大倉村民支持續建大倉媽祖文化園區,且目前住在大倉島的5、60位常住居民,絕大多數都簽署連署書贊成續建。
魏長源表示,前縣長陳光復停建大倉媽祖,歷經4年多的內耗,園區荒蕪、鋼構生鏽,嚴重違害村落景觀,衍生公共安全。
陳文章指出,縣府停建「大倉媽祖文化園區」開發案,造成大倉島淪為廢墟,基地鋼骨腐蝕、鋼筋水泥曝露,破壞大倉美景。
宋萬富表示,為讓大倉得以永續發展,居民獲得更多就業機會與商機,有效改善生活品質,白沙鄉會全力支持縣府續建,共同排除萬難,讓媽祖留在內海的大倉嶼,庇佑全縣民眾。
賴峰偉表示,縣府考量降低對生態影響,採人數總量管制,且評估現行港口運量已足夠,將不另闢港口、不浚挖航道,兼顧環境平衡的條件下發展觀光。
賴峰偉強調,澎湖人自古以海為業,媽祖是討海人最主要的心靈寄託,文化園區的設置,是澎湖歷史地位與文化內涵的呈現,未來銅像豎立後,成為觀光客造訪澎湖必遊的景點,帶動內海遊憩休閒旅遊。
愛大倉的心‧永遠沒改變
大倉村長陳文章等一行人2日拜會澎湖縣長賴峰偉
陳情建請續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開發案」
(本報訊)大倉村現任村長陳文章、前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木郡暨前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清沛、、、等等一行10人,2日由白沙鄉籍縣議員魏長源、白沙鄉長宋萬富、白沙鄉代會主席吳正利陪同,前往澎縣府拜會,向澎湖縣長賴峰偉呈上「大倉社區居民建請續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開發案陳情書」,敬請賴縣長能以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心境,全力協助「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持續復工,使全澎湖觀光發展邁向嶄新的境界。
大倉村村長陳文章表示:回顧「大倉觀光文化園區」開發案,因澎湖縣政府於民國104年2月16日片面宣佈停工,大倉社區發展協會等單位曾於當年2月24日擬訂「陳情請願書」一份送交劉陳昭玲議長;隨後並於同年3月3日假澎湖縣議會舉辦一場「搶救大倉觀光文化園區記者會」;然而3月4日又接獲「7人委員會」決議提出「停建」建議案;因此,該社區特利用同年3月17日村里座談會中,再度擬訂「大倉觀光文化園區亟待父母官拯救」陳情請願書一份,特別於當天會議中呈送給陳前縣長,以充分表達爭取續建之決心與毅力。
陳村長表示:如今匆匆已歷經近5年的內耗,為使該項重大開發案能持續順利完成,該村125位村民特別誠懇請託賴縣長能全力協助「大倉觀光文化園區」相關後續復工事宜,讓大倉能伴演澎湖未來國際化火車頭,這才是地方之福!
茲檢附該「陳情請願書」內容如后:
【 陳 情 書 】
大倉村125位居民連署建請續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開發案」
●前 言
自從「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於民國104年2月16日片面宣佈停工,同年3月17日正式停頓以來,當時坊間對地方主事者強勢作為,在地方平面媒體引起多所討論與批判;無形中掀起一陣宗教信仰對立的氛圍,影響地方和諧至深且鉅;面對此一驟然改變,讓大倉本地居民暨多數媽祖信徒,感到無比婉惜。
不料事隔近4年政權再度回到國民黨籍縣長手中,讓多數居民再度重拾信心,紛期盼此一地方開發案能再度重新啟動。
●5星級地方觀光建設若重啟將有助加速國際化腳步
大倉全體居民希望地方主事者能將心比心,如果該開發案能克服萬難的話,將可以帶動全澎湖所有開發案動起來,尤其將可伴演火車頭效應,讓相關的投資開發案能逐步解凍,如此一來,澎湖前三次國際化(民國75年間的長榮5星級開發案及民國98年間、民國105年間的兩次博弈公投)的失敗陰影才可望因此掃除陰霾;否則,再長此下去,澎湖的國際化前途將很難舒展。
●綜觀全區完成預期將能帶動澎湖內海特色觀光產業
本社區認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是縣府過去為突破困境,推動澎湖內海開發,擘劃內海觀光發展藍圖之重要開發案,園區除整合現代建築與傳統聚落,打造大倉為兼具天然景觀與人文資產之園區外,全區目前規劃作為遊客主要活動,將分為媽祖文化園區、漁村聚落生活圈、農業生活體驗區、沙灘踏浪區、堤岸賞海區等五大發展區塊,媽祖神像則為其中連結澎湖海洋文化歷史傳承之一意象景點,該案俟建設完成後,除可結合地方文創產業外,更兼活絡地方觀光旅遊,使澎湖內海觀光旅遊由點狀區塊連結成兼具文化深度之旅遊生活圈,建構成完整的內海觀光旅遊區。
另為永續經營園區並確保整體旅遊品質,初期之經營管理,部分將以公辦公營之方式,由縣府各單位分工編組進行經營管理,展示空間、餐飲、賣店等則採委外經營或出租收取權利金或租金;長期經營管理部分則依實際營運情形獲取園區實質之經濟效益及市場資訊後,研議以全部委外經營或出租方式委託民間負責經營管理。綜觀全區完成後,預期將能推動澎湖內海特色觀光產業,建構澎湖內海漁鄉生活文化圈,永續觀光資源,並能活化白沙鄉大倉離島之土地資源,兼以明顯的主題意象,帶動澎湖整體觀光發展,實為澎湖未來觀光旅遊發展許下可長可久的願景。
●從質化效益及量化效益評估來說確實非常值得
雖然「大倉觀光文化園區」對窮縣份的澎湖來說,其建設經費當然是一筆極大負擔;但如果從效益評估來說,卻是非常值得;茲就質化效益及量化效益評估如下:
(一)質化效益:透過該計劃活動之積極推廣後,讓澎湖文化觀光品質逐步邁向國際水準,可望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到訪,讓原本淡、旺季懸殊的文化觀光型態,獲得大幅改變;如此一來澎湖觀光旅遊質化效益便可獲得大幅提昇,因此,「大倉觀光文化園區計劃」,將是大倉社區居民和澎湖多數居民所樂觀其成的一大轉變,各界將拭目以待。
(二)量化效益及預期績效指標評估表
|
工作項目 |
衡量指標 |
指標值 |
備註 |
|
1.觀光文化園區解說人員〈限當地居民〉 |
25人次 |
1天40團 |
預估1天1000人需求量 |
|
2.大倉社區每天電子報曝光量 |
一年 200萬人次 |
365天 |
平均每天5479人次瀏覽點閱 |
|
3. 觀光文化園區到訪參觀人數〈登島〉 |
360000人次 |
365天 |
平均每天986人次到訪 |
|
4. 觀光文化園區到訪參觀人數〈不登島巡航及夜遊〉 |
360000人次 |
365天 |
平均每天986人次到訪 |
|
5. 觀光文化園區文創產業效益 |
360000人次 |
3仟6佰萬元 |
平均每人消費100元 |
|
6. 觀光文化園區帶動休閒漁業效益
|
50000人次 |
1仟萬元 |
平均每人消費200元 |
|
7. 觀光文化園區產值效益 |
登島360000人次 不登島360000人次 |
28億8仟萬元 |
平均每人消費4000元(包括機票及住宿、、、等等費用) |
|
8. 增加就業人數效益 |
1000人 |
|
解說人員+清潔人員+文創人員+休閒漁業服務人員+對外交通服務人員+園區境外飯店服務人員 |
註:1.各工作項目應有對應衡量指標。2.指標值單位,如活動場次、參與人(次)、就業/訓練人數、產品/作品/研發數、產值/營業額、媒體曝光量、媒合次數、…。3.請依實際情形設定及填列。
●可藉此機會轉化國民旅遊市場為國際旅遊市場
其實目前觀光旅遊界的需求就是要趕快走上國際化之路,
趕快拋開國民旅遊層次,才有可能淡化淡、旺季懸殊之陰影;而要走出此泥淖,最重要就必須要擴大觀光旅遊投資,讓世界能走進澎湖,才是真正目前民間所企盼及需求。
●為讓漫漫寒冬不再籠罩澎湖旅遊產業值得共襄盛舉
澎湖發展觀光事業以來,除了每年打花火之外,近一、二十年來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觀光景點建設;一首「外婆的澎湖灣」唱到現在,海浪、沙灘、仙人掌依舊,玄武岩沒有變化,老船長愈來愈少。而馬公市的古街中央街,從舊整修到新,已經沒有古街的丁點味道。同樣的,年代久遠的天后宮,整修的一年比一年新,讓想看古蹟的人,只看到蹟,沒見到古。
靠觀光生意營生的澎湖人,好不容易盼到有一大尊媽祖神像要立在澎湖,做夢都夢想不到有這麼一天,一群一群的觀光客,不分春夏秋冬,都湧到澎湖看媽祖的景像。但是沒想到,媽祖雖單純,政客卻複雜。本社區在此特預祝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未來能永續發光發熱下去,繼續造福更多更廣大的社區鄉親,相信未來將可獲得更多澎湖鄉親的支持、祝福與肯定。
● 懇請賴縣長團隊續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開發案」
綜觀澎湖近50年觀光發展史來看,過去在民國75年間,歐堅壯縣長雖極力爭取澎湖第一次國際化機會,但期間卻因當時縣議會否決,排擠「長榮30億元(相當於現今300億元)5星級開發案」,使澎湖首度喪失國際化機會;否則民國75年之後,澎湖可能已提前邁向國際化。
隨後歷經23年澎湖地區開發案一直乏人問津,直到民國98年間,才再度因第一次博弈公投,而獲得各方所重視;然而在公投未過關後,兩年之後民國100年間,前縣長王乾發在因緣際會下才推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5星級開發案」,
不料坎坷的走了4年,於民國104年3月17日再度邁向斷炊之路,讓大倉及澎湖走上國際化再添變數;此情此景身為地方觀光發展史的編印推動者,必定會將此一經過,牢牢寫入未來「澎湖地方觀光發展史」,讓後人來加以審視地方主事者的功與過。
如今5年虛耗時間匆匆已過,民國107年11月24日在公平公開的選舉下,不料國民黨籍的候選人又當上了縣長,媽祖自然可以獲得重新矗立澎湖的生機,為表達全體村民的期待,我們特立具此「陳情書」,以表達對此地方重大開發案樂觀其成之看法與期許。
謹呈
縣長 賴峰偉先生
澎湖縣白沙鄉大倉村村長 陳文章
澎湖縣白沙鄉大倉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 陳木郡
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人暨
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 陳 猛
澎湖縣白沙鄉大倉村125位連署村民【檢附連署書】
聯 合 謹 呈
中 華 民 國 一0八 年 十二 月 二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