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澎湖國際化專題系列報導

【澎湖為何爭取博弈業專輯系列之7 (總計30篇)

 

公投爭博弈「我要回澎湖」溫情牌曾獲地方共鳴

 

                                      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人暨

                                      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 陳 猛

 

                                         ●前   言

2013年間澎湖縣一處從馬公機場進入馬公市區的路口,曾經出現寫有「在家千日好,出外步步難,我要回澎湖,照顧我父母」的大型看板,讓很多路過的民眾頗有同感;尤其是出外的遊子,看完此一看板的20個大字皆有一陣心酸的感覺,不禁捫心自問要回家享天倫之樂的道路有這麼困難嗎?

 由於筆者家住澎湖內海之珠-大倉島上,當年齡僅9歲那一年便離開父母,負笈前來寄居馬公親戚家就讀小學3年級,從那個時候心中便立下小小的志願,將來長大一定要好好改善故鄉的環境;然而沒想到歷經50餘年的努力,原本有一大好機會可以藉此翻轉,然而不料命運卻作弄人,期間不料於民國1041220日地方新政權轉移後,驟然間讓此一夢想一夕間從雲端再跌入谷底,截至目前為止,已不知何年何月何日還會出現有翻轉的機會;以致於本來有回家服務鄉親的機會,就這樣又再度被擱置下來。

 

             ●2013年在路口設立支持博弈醒目大型看板很吸睛

20131021蘋果日報曾登載許逸民記者所拍攝的「支持博弈者在澎湖路口設立醒目的大型看板」一文,讓許多鄉親眼睛為之一亮。

該篇報導指出【澎湖縣一處路口近來出現寫有「在家千日好,出外步步難,我要回澎湖,照顧我父母」的大型看板,時值馬祖與桃園爭取博弈特區白熱化敏感時刻,四年前擁賭失敗的當地團體,為澎湖再辦公投祭出柔性訴求,並強調澎湖條件比馬祖好,希望總統馬英九莫改博弈特區落在澎湖的初衷。

最強勁新聞看這裡馬公市文學路、二○四號縣道交叉口,兩個月前設立近兩層樓高大型看板,大大的紅底白字訴求年輕人返鄉團圓,旅居高雄工作的遊子李育修心有戚戚說:「看了好想趕快回故鄉工作。」】

眾多家庭僅剩兩老在澎湖相依為命無法樂享天倫

筆者思索到如果澎湖有朝一日也能像鄰近地區一樣走向國際化的話,身為澎湖的子弟們便不必再離鄉背景,遠走他鄉;否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澎湖的所有家庭都僅剩下兩老或獨居老人而已;相信這些景象不是澎湖鄉親所樂見,但這是非常無奈與無助的結果。
 有鑑於此,人在澎湖地,身在澎湖境,在地人應該為澎湖略盡棉薄之力,造福澎湖的鄉親;如果有了前述「觀光特區附設博弈事業」後,澎湖未來還可進行設立「自由貿易特區」議題的探討。

  所謂自由貿易區,一個特定區域內,貨物可自由進出,括運輸、儲存、包裝、分類及加工製造等活動,均可自由經營,須繳納關稅及其他稅捐,亦不受海關及其他各種繁複程序之檢查,僅在貨物自由貿易區海關進入地主國時,才需繳納關稅,可簡稱為「海關監視下的非關稅區」。
自由貿易特區通常限制在一個國家中,某一偏遠或未開發的區域內,該地區廣闊,既非港口,也沒有一般自由貿易區的圍牆或柵欄等設備。自由貿易特區主要在於滿足當地的消費,並發揮倉儲、轉運的功能。

就土地空間發展策略,可在島嶼或隔離水道之沙洲,劃設自由貿易特區,澎湖島嶼羅列總面積約127平方公里,符合土地空間發展策略條件。同屬島嶼的澳門面積僅27.3平方公里,僅為澎湖的1/4.6,因澳門是貿易自由區,成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及亞洲人平均收入較高的地方之一。
  多年來,地方有識人士對於澎湖地方經濟發展及促進繁榮的論述不少,政府也多方設法及努力,迄今仍無具體可行的方案及政策,無法促使澎湖地方經濟與進步及全面提升。
 隨著兩岸通航的開啟,澎湖縣位居兩岸中間,如能爭取設置「觀光特區附設博弈事業」及「自由貿易特區」,成為兩地間之中轉或中繼站,將可促進澎湖地區的經濟繁榮與發展。

如何促成澎湖縣設立「觀光特區附設博弈事業」及「自由貿易特區」,以及成為特區後,澎湖未來如何作好配套措施,以增進澎湖縣之整體經營及發展。針對此兩項議題,必須集思廣益,聽取各界人士不同的意見及心聲,更需要大家坐下來提供卓見,再努力向上爭取。

 

              ●有很多年輕人在台成家後礙於經濟困窘無法常返鄉

澎湖需要一個發展的機會:我們是一群年少時就離鄉背井,出外打拼事業的澎湖子弟,為何要回來推動博弈公投?

記得從小父母親交代要我們認命接受澎湖人的宿命,承受澎湖因受天然環境影響而有的冰徹入心,寒凍入骨之苦,在澎湖三寶( 海水比別人鹹, 太陽比別人大, 東北季風比別人強) 的考驗之下成長,長大後必須出外打拼,他日功成名就,回鄉光宗耀祖。然而,時過境遷,每年被迫出外求學及就業的人口與每年返鄉的常住人口已經不成比例,家鄉只剩下年邁的孤單老人,離開故鄉打拼幾十年,有多少人不但戶籍依舊留在澎湖,更渴望返鄉孝順父母,共享天倫之樂?但家鄉卻沒有就業機會,讓他們得以返鄉安居樂業,同時為家鄉貢獻他們的一己之力!返鄉,是一條遙遠的路,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筆者曾經於民國60年在花蓮救國團任職深刻體驗

 筆者不但從小就離鄉背井在外求學,還曾經於民國60年間隻身前往花蓮救國團任職一年,記得當初獨自一人提著一只舊皮箱,勇敢的搭乘公路局及花蓮的小火車,趕了一天的路才到達花蓮救國團報到。

 到花蓮之後第2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當時在舉目無親的環境下,更深深的體會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的思鄉滋味;也從此更奠下筆者日後計畫返鄉服務的心願。

 

                     ●從一篇「澎湖人的鄉愁」顯示出外奮鬥子弟的無奈

在網路世界無意中看到作者:管仁健(文史工作者)描述「澎湖人的鄉愁」一文中看到以下的記載,使我更加瞭解澎湖人子弟出外奮鬥的無奈與苦悶,在此特別轉載該篇文章部分內容來與各位讀者分享做一位出外人的心境。

該篇文章敘述指出:台灣演藝圈裡有很多澎湖來的四年級男性藝人,他們大多出自澎湖眷村。在台灣的外省第二代文藝工作者,大多是隨著父親寫大中國的鄉愁,而忽略母系這一邊 (其實也就是自己出生成長的地方)。一直到1970年代後期,來自澎湖的潘安邦,卻以《外婆的澎湖灣》,完全顛覆了傳統的黨國思維。

澎湖的外省第二代比台灣的外省第二代慶幸,1970年代他們到台灣本島升學或工作,在演藝圈得以自由的寫自己的鄉愁(但巧妙的藉由外婆、母親來轉替)。而潘安邦唱《外婆的澎湖灣》同時,趙舜在電影處女作《拒絕聯考的小子》裡,演素珠的兒子。後來他與阿西搭檔,在演藝圈裡多年,直到之前的《海角七號》、《大尾鱸鰻》,「本土化」(台灣化)到讓人幾乎忘了他外省第二代的身分。

潘安邦、趙學煌與趙舜三人,都是四年級的澎湖眷村子弟。如今潘安邦與趙舜已逝,趙學煌也因車禍全身癱瘓,令人不勝唏噓。還好趙舜生前最後曾在他的自傳 《讓人生變喜劇》,書中三分之一的篇幅,都在介紹他的故鄉澎湖。例如有一處講到他十六歲到台灣讀士林高中(老蔣死後被改為中正高中)寄讀時的經歷,也能看出澎湖孩子在台灣,面臨本地孩子傲慢與偏見時的無奈處境。

趙舜小時候總覺得自己腦筋還不錯,在澎湖讀國小與國中時,無論學業成績、參加演講、校外活動等,都在水準之上。但到台灣本島後卻發生了一些小意外,氣得他一度想要輟學。讓他想起幾年前讀過一則政治新聞,有些比較激烈的政治主張者,為了想突顯抗議對岸的政治主旋律,就發動支持者背著高雄「獅甲國中」的書包。因為 「獅甲國中」倒過來讀,就成了「中國甲獅」。(台語「中國吃屎」的諧音)

看到這則新聞趙舜很感傷,因為四十年前,他還是個高中生時,也遭遇過這樣的處境,所以更加感同身受。高一下學期,他因父親調任,而從馬公高中轉到士林高中寄讀。不過嚴格說起來,其實他是在民生國中的校舍讀書,因為那時士林高中的校舍剛好也在改建,全校學生都要到民生國中寄讀,所以他是個比弱勢更弱勢的 「次寄讀生」。

每天中午,所有轉學生要在中庭做體操。頂著大太陽做體操很累,而且台灣的體操動作,跟他在澎湖做的又不一樣。趙舜這個「次寄讀生」,自然遭到其他同學 「關愛的眼神」。因為他在士林高中寄讀,只是短時間的權宜之計,所以父親也沒給他買士林高中的制服,他只能穿著馬公國中的制服上課。但他這件馬公國中的制服,馬上引起了同學之間的大轟動。因為有同學故意把他制服上繡的名稱唸成「中國公馬」。

趙舜說很多人把他歸類為喜劇演員,但他卻對這定位戒慎恐懼,因為喜劇其實比悲劇更難編難演,幽默與霸凌之間的界線也很難拿捏。「中國公馬」或「中國甲獅」對某些人來說,或許只是一個小玩笑;但對這兩所學校的孩子來說,卻是很嚴重的歧視與傷害。他期待人與人之間都不要有歧視與傷害,當然,他也知道這理想很難達到;因此退而求其次,他只能期待大家不要對孩子有歧視與傷害。

別說半大不小的孩子就有文化上的傲慢與偏見,文學界、藝術界甚至新聞圈,不也都是充斥著這種介於幽默與霸凌之間的模糊尺度。趙舜生前曾問管仁健(文史工作者):「有反共文學的外省鄉愁,也有鄉土文學的台灣鄉愁;但澎湖鄉愁要從哪裡發掘呢?」趙舜的自傳《讓人生變喜劇》,讓管仁健反思在197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最激烈時,曾經大紅,卻又被我們忽略的「鄉愁」那一塊。

 

                    ●原地踏步走不出困境本聯盟不能視而不見任其發展

從前述自己的例子,加上三位出外奮鬥的澎湖籍藝人的經過,充分顯示當觀光產業與自然環境得以共存共榮,才是澎湖人最好的選擇!成長、成家、承歡膝下三代同堂的澎湖,才是澎湖人最想要的未來!

 

                  ●如今內耗6年觀光總人次繼續下滑明年一樣不樂觀

因此,本聯盟認為唯有發展博弈,澎湖才能改善交通和工商發展各項困境。雖然馬祖早已公投通過博弈特區、桃園航空城也積極爭取,但本聯盟認為馬祖條件遠不如澎湖,且馬英九總統當年屬意博弈特區落在離島澎湖的初衷,應仍不變。

尤其從民國98年間第一次公投失利後到如今已內耗近6年,澎湖觀光總人次目前已連續兩年出現嚴重下滑,本聯盟預料明年一樣不樂觀;因此,澎湖住民要給自己最後一次機會,如果不幸再遭否決的話,那麼澎湖將永遠和「在家千日好,出外步步難,我要回澎湖,照顧我父母」的大型看板說掰掰!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為了讓身障朋友們有更多聚在一起外出的機會,社團法人澎湖縣照顧服務協會於11月07日帶領一群身心障礙朋友們,搭乘無障礙公車前往最具有澎湖在地特色的青灣仙人掌公園,經由仙人掌公園工作人員的介紹,觀看公園內的仙人掌植物區,感受著澎湖人的堅強意志與在地人的溫暖與熱情,並眺望著海域美景,讓身體與心靈都得到慰藉,使身障朋友們感受與體驗到更多的閒暇氣氛。並藉由歌曲的歡唱競賽讓這群身障者,能有更多互動與交流,相互支持與關懷,達到同儕之間的支持及紓壓與同樂的機會。

 

照顧服務協會表示,身障朋友要外出參加活動機會較一般人困難,所以協會特地安排身心障礙者家庭托顧住民、社居家園住民、雙老家庭個案與自立生活同儕支持員一同參與,並貼心的安排澎湖縣無障礙公車來載送,也感謝澎湖縣公車管理處的公車司機先生們耐心與用心,讓每位參與者在上下車的安排上均會注意身障者的安全與親切的笑容問候,並感謝仙人掌公園淑菁經理的熱情協助與解說,讓身障朋友們對公園內豐富的資源與景觀特色有著深刻體驗,也期許大家都能重視身邊的身障者,用愛的關懷來增添人情味,讓海的子民更加強韌堅毅。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衛福部澎湖醫院腎臟科主任醫師蔡文生,致力改善尿毒病患洗腎品質,提升洗腎病患生活功能,今年榮獲衛福部優良醫師的殊榮,給予長年服務於偏鄉離島醫師的肯定。

 

蔡文生醫師於93年11月到職當時的署立澎湖醫院時,因院區缺乏腎臟專科醫師,除了每週6天為洗腎患者服務外,在每週一、三、五再增加第3班小夜,提供在職上班民眾洗腎需求。同時也擴充洗腎病床數至20床,改善澎湖洗腎患者就醫不便。

 

蔡文生醫師指出,澎湖洗腎病患逐年增加,除了給予洗腎時間便利性外,更致力於改善尿毒病患洗腎品質,包括透析RO設備更新,讓水質純度提高,改善洗腎品質並減少感染發生率,同時運用血液透析過濾術(HDF)來清除病患尿毒素的透析方式,更能有效移除病患體內中、大分子尿毒,減少病患的過敏反應,因費用較高,爭取到全額免費,減輕病患與家屬的負擔,讓澎湖離島洗腎服務能與台灣本島並駕齊驅。

 

同時蔡文生醫師於衛福部澎湖醫院,除了擔任洗腎服務外,還兼負一般內科職務,協助院內醫療行政業務,在繁忙的公務之餘,仍積極參與腎臟協會的「愛腎活動」擔任講師,提供衛教新資訊,為民眾的健康把關,獲得患者的讚揚,澎湖醫院今年推薦參加衛福部優良醫師的評選,終能在全國眾多醫師中獲獎,除了對獲獎人服務表現給予肯定外,更鼓舞在離島醫院服務的醫護人員,持續提升服務品質與醫療水準而努力。

(記者許耀彬/澎湖報導)民航局10日表示,全球通無法在明年元旦開航偏遠離島航線,被撤除後,將由德安航空繼續營運。澎湖縣政府已密切掌握進度,並要求交通部不得中斷離島偏遠航線,確保鄉親行的權利。

 

全球通小客車租賃公司前於1038月獲選為「籌設經營離島偏遠航線」案之最優申請人,依據全球通小客車租賃公司參與評審時所提營運計畫,應於1049月引進第1架航空器,惟該公司因未能依計畫引進,籌設進度發生重大延誤,民航局前於1049月去函該公司限期改善,惟該公司無法提出能符合原先提報營運規劃進度之改善方案,且申請展延亦無法提出不影響離島偏遠航線正常營運之可行配套措施,故民航局已依「籌設經營離島偏遠航線申請須知」(以下簡稱申請須知)通知全球通小客車租賃公司擬終止其最優申請人資格,並請其陳述意見。

 

航空主管機關民航局表示,如後續全球通小客車租賃公司之最優申請人資格確定完成終止程序,將協調德安航空公司於10511日起持續提供服務,以維持離島偏遠航線之正常營運。民航局後續將依據申請須知規定,評估是否遞補次優申請人(德安航空公司)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為使航商業者瞭解海運產業發展及施政規劃與業務推動事項,並藉此傾聽業者經營實務需求與興革建言,作為施政之參考,交通部航港局訂於1041113日(星期五)下午130分至510分,在該局敦和大樓B107演講廳(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三段11號)舉辦「104年航港業務座談會」,邀請海運相關產業界與會座談。

 

航港局表示,座談會中邀請中華民國工業總會蔡宏明副秘書長進行「陸韓FTA專題演講」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余坤東教授進行「推動航港行政透明與企業誠信倫理專題演講」,期透過專題演講議題及相互意見交流與具體回應,共創良善的海運經營環境。

 

歡迎各海運相關產業蒞臨與會座談、指導,共同為我國海運相關產業建構更完善的經營環境,以增強我國海運實力及對外競爭能力。

(記者吳家成/高雄報導)目前高屏地區紅豆已陸續進入開花期,且天氣乾燥,紅豆新葉及花器極易遭受薊馬危害,對產量影響甚鉅。高雄區農業改良埸(以下簡稱高雄場)籲請農友注意加強防範紅豆上薊馬類害蟲的危害。農友可於田區懸掛黃色黏紙進行疫情監測,一旦發現薊馬密度有上升趨勢,則應立即施用「芬普尼」或新核准使用的「賜諾殺」,以遏止蟲害蔓延,惟須特別注意,自明年(105)起,4.95%「芬普尼」水懸劑將被禁止使用。

 

高雄場 場長表示,在紅豆上會造成危害的薊馬種類有豆花薊馬、南黃薊馬、小黃薊馬及臺灣花薊馬等4種,這些薊馬類害蟲往往嚴重影響紅豆的產量及品質。薊馬的成蟲或若蟲,於田間群集在新梢及未展開的嫩葉吸食汁液,造成新葉畸形,伸展不開;當紅豆開花時,則部分遷移到花部危害,常導致花器皺縮乾枯,造成結莢小、畸形捲曲或無法結莢,農友常稱之為「公花」。採用化學防治時須特別注意,原來唯一核准用於防治紅豆薊馬類害蟲的藥劑-「芬普尼」,農委會已公告自明(105)11起禁用。為因應此一措施,農委會會防檢局已於今(104)112公告2.5%11.6%「賜諾殺」水懸劑及80%「賜諾殺」可溼性粉劑,核准使用於豆科作物薊馬類的防治。另外,「畢芬寧」及「佈飛松」等核准使用於紅豆夜蛾類害蟲防治的藥劑,也有防治薊馬的效果。

 

黃場長特別強調,若在今年內農友仍要使用「芬普尼」,則務必嚴格遵守推薦方法-稀釋2,000倍,並在採收前21天,甚至更早前停用,以確保產品安全。因為「芬普尼」在紅豆的殘留容許量低達0.002 ppm,只要稍為疏忽,就可能超標。如在防治或用藥上仍有疑問,請逕洽08-7389060,高雄場研究人員將竭誠提供服務。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本(11)6日報載:「少年持鐵管無照行車被抓 楊曜幫家長到場關切」一事,警方提出說明。

 

經查當日約1945分,楊立委開車至分局中庭停車場,適遇馬公分局偵查隊隊長,隊長欲請楊立委進入隊內,惟楊立委表示要至他處用餐即離去,並未進入派出所內,亦未進入分局內,且未影響案件處置。其僅以電話聯繫光明所所長對本案謹慎認定處理,另致電警察局公關科長轉達馬公分局長對於少年攜帶鐵管部分,是否符合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之構成要件,要審慎認定。

 

另有關報載要求馬公分局長周冠輝到台北市立法院備詢一事,乃楊立委將於近日請警察局副局長及分局長至立法院辦公室,就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條文界定召開座談會,以做為提案修法之參考。

 

警方表示,就此案目前仍依法查處中,且針對轄內發生之各類案件,當本於職責,持續積極偵辦處置,並要求辦案程序正義,以維人權。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針對山水上帝廟重建委員會,揚言率眾出海抗爭軍演,澎防部昨(10)日邀請媒體記者進入五德營區,公開新、舊觀測所及演習陣地,強調演習區域已遠離山水海域,到五德與井垵海域,對外界釋疑,並採取強硬態度,若重建委員會仍率眾出海阻擾演習,將依法送辦。

由於澎防部年度實彈射擊訓練在即(11日預演、18日正式操練),山水上帝廟重建委員會發出強硬聲明,表示澎防部不遵守去年決定,撤出山水海域軍演,因此揚言不排除比照去年率眾出海,包圍演習海域,誓死捍衛山水海域;軍方緊急應變,於昨(10)日由防區最高指揮官姜振中與政戰主任吳遠里公開出面澄清,並邀請媒體記者實際進入營區參觀,向外界釋疑。

圖片於下: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針對海飄圾垃日趨嚴重,創造歷史的馬習會又完全未提出台灣海峽污染相關問題,澎湖縣議員陳慧玲昨(09)日於縣議會中要求澎湖縣政府,應就來自中國的海飄垃圾充斥澎湖海邊,自力救濟前往台北召開國際記者會,向中國抗議。

 

海洋是地球最重要資源,但近年海洋廢棄物汙染日趨嚴重,隨著海流漂洋過海的垃圾,已然成為國與國間需共同解決的棘手問題。縣議員陳慧玲指出,位居台灣海峽中間的澎湖是世界最美麗的海灣,群島星羅棋佈,漫長的海岸線長達三百多公里,是澎湖人最重要的資產,但是東北風一起,各地海灘便堆滿海漂垃圾,絕大部分是來自對岸中國。隨手一撿都是來自中國各省的寶特瓶及各式各樣的漁網、保麗龍漁具,情況非常嚴重;澎湖人三番兩次的不停斷在淨灘,耗費無數人力財力及社會資源。

 

澎湖縣議員陳慧玲表示對岸中國除了懸浮粒子PM2.5飄洋過海直接違害台灣人健康外,中國經濟發展所產生出來的污染,澎湖人首當其衝,中國海飄垃圾再加上漁船越界捕魚直接戕害海洋生態,成為海洋資源枯竭的主因,已經危害澎湖人的生機。中國以鄰為壑,台灣卻要承受中國經濟發展的惡果,尤其是二等國民澎湖人往往不受重視投訴無門。

 

澎湖縣議員陳慧玲強調台灣海峽海洋污染嚴重,而馬政府發佈剛剛結束的馬習會談內容卻都圍繞在政治經濟上,完全忽視這個兩岸之間亟需共同解決的棘手問題。澎湖縣議員陳慧玲呼籲既然馬政府不重視澎湖,澎湖人就應該自力救濟,建議澎湖縣政府前往台北召開國際記者會,揭發中國只顧經濟發展,不顧全球自然生態的行徑,喚起兩岸政府對於海洋污染的重視。

推動澎湖國際化專題系列報導

【澎湖為何爭取博弈業專輯系列之6(總計30篇)

 

計畫編著觀光發展史奉獻澎湖並永續傳承

 

                                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人暨

                                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 陳 猛

 

                                           ●前          言

 發展澎湖地方觀光,過去的歷史過程必須有所記錄,才能發揮鑑古知今的效益;澎湖迄今一直無法走上國際化,確實與沒有擁有一本完整的「地方觀光發展史」息息相關,因為沒有正式記錄澎湖的國際化歷程,便不知地方推動國際化的艱辛與瓶頸。

 尤其身為地方主政者更加應該去瞭解澎湖近45年來之觀光發展史,否則便失去應當努力目標與方向感;因為澎湖如果一天不走上國際化的話,便永遠無法對抗無情冬季的摧殘;回想過去的日本在開發北海道時費盡了多少心思,才將北海道形塑成目前四季皆可旅遊的觀光景點;然而既然北海道可以,為何澎湖就不行,關鍵就在於北海道早就邁向國際化,而咱們澎湖卻一直停頓在國民旅遊階段中,以致造成我們數十年陷入始終無法突破之困境。

 

                 ●計畫編寫三本地方歷史著作奉獻澎湖並永續傳承

然而因為個人財力有限,加上本人已屆退休年齡,因此,亟思能交棒給下一代;讓本組織能永續傳承經營下去,未來工作將著重在如何傳承與發揚光大,同時請各位鄉親繼續不吝給予賜教與支持。

 有鑑於地方歷史傳承之重要性,除了之前編寫「澎時在地週論專輯」及目前編寫「澎湖為何爭取博弈業專輯」兩本澎湖地方時事著作外,未來將再著手編寫「澎湖地方觀光發展史」、「澎湖地方新聞史」及「離島子弟如何奮鬥史」等三本著作,奉獻給澎湖地方並永續傳承。

 

                  ●編寫「澎湖地方觀光發展史」之重要性與必要性

向世界說YES是當今最主要的行銷策略,但是在說之後必須要先從觀光教育著手,才可望逐步邁向國際化;而反觀我們的政府雖然選前往往曾提出「向世界說YES」口號,但選後卻又忘得一乾二淨,如今歷經多少任的地方主政者,究竟作了多少相關配套措施,實讓民眾感到質疑,一個口口聲聲喊發展觀光的縣份,卻未將觀光教育列入發展重點,難怪會讓民眾失去信心與期待;尤其是截至目前為止,澎湖已不知不覺平白喪失了寶貴的三次國際化機會,而且都是落得功敗垂成。
 尤其是民國98年澎湖公投未過,數千億資金就被迫擋在門外,從此這些資金就一下子轉到鄰近的澳門與新加坡,當一一轉向之後,澎湖住民只好再度繼續伴演「伸手牌」角色,地方任何建設與福利,都必須苦苦再等待中央來施捨;如此不堪的日子必須全體住民共同承受,因此頗令有識之士感到扼腕不已。
 號稱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的澎湖博弈公投,曾於民國98年9月26日在平順中落幕,結果是出乎意料的不同意票超過近4千票而沒過關;從此澎湖地區與博弈政策可說緣盡,數千億資金就這樣硬生生被擋在門外絕緣,全體住民繼續再過「伸手牌」的日子,實在讓地方有識之士感到不解。
 筆者走過不少國內、外旅遊據點,每次出遠門後在返回澎湖之際,對家鄉這塊土地總會有「恨鐵不成鋼」之感;因為這裡有太多年輕子弟必須寄人籬下往外面去發展,其中有多數人因資源不足,往往在就業中便摔得頭破血流,在不如意中跌跌撞撞,最後只好返回這悲情的故鄉,靠父母親的公教退休金勉強生活度日,真是苦不堪言。
 試問這麼艱苦的日子還要繼續多久,難道無法從落實觀光教育做起嗎?以澎湖在民國59年起發展觀光以來,迄今已屆滿45年歷史,但是我們的政府在觀光教育做了那些政策實在寥寥可數;最多大概就是所謂要與國際接軌,提昇服務品質、解說水準、語文能力,為了提昇語文能力,近些年來,縣府也只有朝公務人員、學童、旅遊解說等三個方向努力,其中就是以公務界的表現略為顯著,目前縣府及所屬機關公務員,已有為數百餘人通過英檢,比例高達四分之一,在全國各縣市評比中約名列第2;此外,縣府也爭取經費,在中興國小設置英語實際體驗教室,希望孩子們早一步為未來做好準備。
 而在觀光方面,縣府也花了一些心思,近些年來縣府不僅開班培育英語解說員、編製澎湖特色景點英文解說手冊、頒獎金鼓勵全民學英文,並遴選縣籍觀光科系學子前往新加坡,參與新加坡旅館及觀光教育中心SHATEC專業的觀光研習營課程,開啟國際視野,成效當然不無小補。
 但是澎湖的觀光教育政策就僅能止於此嗎?實在是讓人感到十分膚淺,筆者綜觀任何產業的發展都有其輝煌的歷史,然而澎湖坊間有這麼多菁英,但可惜歷任主政者卻忽視他們的存在,以現今的執政資源要編著一本「澎湖觀光發展史」有這麼困難嗎?為何歷屆主事者都未加以重視,而任其荒廢至今;難怪多數鄉親無法瞭解澎湖地方爭取國際化的艱辛歷程,以致無法珍惜此一關鍵機會。
 為了不讓地方下一次任何國際化機會再度消失,筆者誠懇呼籲我們的主事者要從基本的觀光教育著手,因為惟有透過教育子民對國際化的基本需求與認識,才能讓各界瞭解澎湖下一步要如何走下去?否則每樣事務都以急救章方式運作,要想目睹澎湖邁向國際化,可能4年級生(40年次以後出生)的鄉親,很可能與此絕緣。
 如果地方能編印一本「澎湖觀光發展史」專書,讓多數海內、外鄉親瞭解到澎湖自古以來已喪失三次國際化的大好機會,而且其中兩次機會竟然間隔了23個寒暑;因此,澎湖何時再有第四次國際化機會?本聯盟正加緊努力之中!因為大家都知道任何機會一失去要想再重新再來往往要等到下一輩子;未來也許要想有所突破,可能必須尋求對岸再助一臂之力囉!
 未來在「澎湖觀光發展史」專書中,可記錄澎湖地區第一次出現國際化機會,係在民國75年間由長榮海運張榮發所主導的30億元投資案,最後由於既得利益者強烈反對而胎死腹中;不料苦等了23年,經過大家不斷的努力爭取下,又再度於民國98年獲得數千億資金挹注的第二次國際化機會,然而不料當年走到半路卻殺出一些程咬金,其中有許多成員根本沒在冬季期間住過澎湖,無法真正體會澎湖人之困境,便大肆施展極盡抹黑與醜化功力,雖然最後如彼等所願,但不知已對澎湖的前景造成空前傷害;如今這些反方神聖已不知銷聲匿跡何方?然而所有苦果卻須澎湖全體住民默默承受。
 這對長期關注澎湖發展的筆者來說,雖然心中很難平復下來,但仍然期待為地方趕快尋找第四次國際化機會;未來除了透過媒體持續提出批判外,也將提出一些有關「向世界說YES」的資訊,來和澎湖近百萬鄉親分享;由於筆者三年前曾經前往美國及加拿大東部八大城市參訪,所以在歷經近40年的各國實際體驗之後,不覺中帶回有關「島嶼經濟學」的看法,因此在此特別提出相關資訊,讓大家共同思考澎湖的未來究竟要何去何從?發展澎湖未來匹夫有責,但願我們的地方主事者要趕快劍及履及,否則四年一到的歷史定位可能就是「誤我鄉親」徒留給地方一段發展空白,請主事者要好好省思;因為身為媒體人寫地方歷史,將會以客觀筆觸為地方發展留下痕跡,為了不讓後代子孫恥笑「庸碌」,請趕快加加油吧!讓澎湖盡速走上國際化才有美好的未來。
 

                  ●編寫「地方新聞史」闡述新聞界與地方建設互動

 「澎湖地方新聞史」發展迄今也有近60年之久,一些新聞前輩日益凋零,目前筆者也已成為地方新聞界資深媒體工作者,期間經過近40載新聞粹鍊;有鑑於諸位新聞前輩對地方之奉獻,特別勾起筆者編寫「澎湖地方新聞史」之念頭。

由於有鑑於地方發展與新聞報導息息相關,尤其媒體又是第4權,具有監督地方發展之影響力,如果目前無法將前人的努力作一記錄,經過一段長遠時間之後將難以查考;因此,編寫該本專書實有其必要性。

 而為了緊緊抓住此一美好時刻,筆者在行有餘力之下,願意奉獻自己之心力,來加以編篆,期盼能藉此鑑古知今,讓後代子孫能瞭解地方媒體發展過程之點點滴滴及其重要性。

 

                 ●編寫「離島子弟如何奮鬥史?」瞭解弱勢族群處境

 筆者身為離島中的離島原住民,在弱勢環境中如何成長?又如何力爭上游?期間所面對之困境,並非一般人可以想像;為讓更多離島子民瞭解自己的困境,在弱勢中又如何去助人?如何去突破?相信很多鄉親會想進一步去瞭解。

 有鑑於此,筆者願意將個人奮鬥歷程與經驗,透過筆墨加以敘述,以作為後進者勵志參考;尤其一個人在一生中如何排除萬難,看得越遠越高,其發展過程一定有不少過人之處;回顧自己一生一路走來始終如一,雖然中間難免有屈服與妥協,但是其中的耐力與毅力,可能是一般人無法忍受的煎熬;否則很難在20年後或30年後仍然屹立不搖,為了不藏私,期盼能透過本書籍和地方各界來共同分享,藉此讓更多民眾去瞭解身為弱勢族群的無奈與無助,進而發奮圖強,這將是筆者預定出版本書籍之目的。

 

                  ●先後架設兩網站保持與民意互動為弱勢族群發聲

 自從民國95年創辦「澎湖每天電子報」媒體以來,迄今已歷9年之久,在這些日子裡除全年無休全天候報導澎湖地方大、小事之外,並一路宣揚澎湖國際化理念,讓更多鄉親共同響應,如今看到「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於民國102順利成立並展開各項服務後,內心感到無比欣慰,並希望未來接任總召集人的社會賢達,能再繼續將此精神發揚光大。

另有鑑於大陸已開放個人自由行簽證,澎湖地區有不少飯店業者正期待能分一杯羹;因此,本電子報目前正著手進行相關規劃,由於本電子報擁有高點閱率的「澎湖每天電子報」媒體【9年來總點閱率已累積超過1000萬人次,平均一年有100萬人次上網點閱瀏覽】,該電子報現任負責人也是本文筆者陳猛,目前仍經營旅行業務;因此,目前正籌辦「大陸人士自由行專屬部落格」,好讓有意來澎旅遊的大陸人士提前點閱,以協助所有在地旅行業者拓展相關業務,並促使澎湖旅遊服務水準提前走上國際化。

同時繼民國95年間創立「澎湖每天電子報」之後,接續又於民國103年12月1日首創澎湖社區刊物-全台灣首屈一指的「大倉社區每天電子報」網站,強力行銷澎湖內海之珠-大倉島之美。
    本社區每天電子報設置的理念係以「擁抱大倉每一天」為宗旨的「大倉社區每天電子報」,期盼自103
年12月1日起正式創辦後,能打出文化觀光行銷名號,成為國人參訪澎湖大倉觀光文化園區及澎湖地區的最佳溝通橋樑,讓每天上網瀏覽人數能日益成長;該電子報創辦提案發起人也是現任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人暨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陳猛(自民國41年在大倉出生,迄今63年來皆世居於大倉社區)表示,電子報是未來社區發展主流,尤其行銷功能遠勝於其他媒介。

    為強化澎湖文化與觀光相結合網際網路資訊之提供,澎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陳猛特於民國103年6月間提出編製大倉社區電子報之構想,以過去服務新聞媒體長達36年之經驗,希望能於民國103年年底12月1日前完成電子報整體規劃,而於同年12月1日起正式成立發報。

    陳發起人指出:為促進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所創辦之新聞資訊網站經過不斷充實與更新,特訂名為「大倉社區每天電子報」,網址確定為http://www.dachang-c.d.r.a.net.tw,藉著網路無遠弗屆的力量以全天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地向全世界行銷推廣澎湖大倉觀光文化園區之特色,讓所有想到澎湖或想了解澎湖大倉觀光文化園區內涵的人隨時可以得到最詳盡的參訪新聞資訊。

    目前在全台灣首屈一指的「大倉社區每天電子報」,未來將發展成為最新社區發展資訊網站,並與「澎湖風觀光入口網站」及「澎湖每天電子報網站」相聯結,目前正積極逐步建立完整文化電子資料庫,整合各項資源,內容包括有,大倉社區總體營造之理念與展望、如何來澎湖大倉觀光文化園區之交通資訊、澎湖大倉歷史、人文之意象簡介、大倉島嶼相關介紹、電子地圖導覽、相關文創產業資訊之完整提供(文化觀光產業與民宿等)、參訪行程推介、文化觀光交流,以及網站連結區;內容多樣且完整,除將詳盡介紹有關澎湖大倉社區特色、交通方式外,文化觀光產業介紹及電子地圖導覽亦為其中一大特色。

  未來大倉社區每天電子報將與澎湖地區每天點閱率極高的兩大資訊網站「澎湖每天電子報」及「澎湖風觀光入口網站」相聯結,以增加曝光點閱率;其特色包括有:一、提供中文語言版本,強化國內外行銷。二、製作多媒體flash之檔案,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配合炫麗的畫面圖文容易使人留下深刻印象。三、為服務國人及加強國內知名度,特提供來台灣及來澎湖之交通資訊及相關旅遊資訊,及澎湖大倉社區之地理位置與對外交通狀況。四、建置電子地圖導覽功能,結合觀光產業、住宿資訊、文化觀光景點之資料,提供更具體之印象。五、住宿資料之完整介紹及文化觀光產業之推介,能供給旅遊者所需交通、住宿、餐飲、娛樂等服務完整資訊。六、提供互動式查詢功能。七、參訪行程推介,介紹澎湖精緻遊程及各種海上、古蹟、生態保育之遊程。八、觀光活動交流園地,包括有文化觀光快報、網路意見調查、網路選舉、留言版,透過文化觀光交流方式,提供即時新聞並有相關旅遊問答。九、連結相關文化觀光網站並提供台灣文化觀光相關機構、團體電話及地址。

  陳發起人希望大家未來能多多使用該網站,同時亦歡迎各網站作超連結,以共同推廣澎湖大倉社區總體營造之寶貴經驗;同時也希望各相關文化觀光產業之業者能有效利用該網站,提供資訊給該網站代為上網行銷宣傳,以加強推廣增加文化觀光熱潮。
  陳猛表示:為兼顧國際文化觀光及國人旅遊之需求,特建置此一符合e時代需求的「澎湖大倉社區總體營造入口網站」,期成為世界著名文化觀光新聞資訊網站,透過網站二十四小時宣傳澎湖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推廣國內、外社區總體營造之成功經驗與理念,進而提昇文化觀光資訊服務品質。

 

 

(記者許耀彬/澎湖報導)社會處為提升父母及保母照顧寶寶的能力,特規劃「104年度0-2歲親職教育活動」一系列計八場次的親職教育課程;最後一場次11/28(週六)「親親寶貝趣味遊戲」,歡迎新手爸媽一起來參加,報名專線0988-143078總幹事王鎂棋。

 

第七場在10/31(週六)早上九點於後寮村熱鬧登場,此次因結合萬聖節的活動讓報名的幼兒大爆滿,由澎湖旅遊解說協會翁春銀理事長領軍,帶領多元方案同仁與社區長輩及親子一起同樂,活動室內場的活動中心有貝殼diy的教學,結合環境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概念,將食用完畢的貝殼回收整理後,再製作成實用的貝殼螃蟹磁鐵;戶外的社區巡禮部份,翁理事長變身為騎著掃帚的女王,帶領著精心裝扮的大小朋友們在後寮進行社區參觀解說,歡樂氣氛迴繞在巷道之間,也讓整個社區人氣十足,並且特別安排社區長者將糖果送給小朋友,讓近50組的幼兒與家長度過快樂的一天。

 

現場也宣導『育兒親職網0~2歲親職教育教材網站』及問答,將網站資訊分享給家長。社會處表示,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於101年開辦父母未就業家庭育兒津貼,提供育兒家庭支持性福利,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並積極推廣0~2歲親職教育,來協助新手爸媽相關教養及照顧嬰幼兒知能,及建置「育兒親職網0~2歲親職教育教材網站」,歡迎大家多多利用。

陳孟暉鋼琴獨奏會免票入場 歡迎鄉親踴躍前往聆賞

 演出時間地點:104.12.19(星期六)1930 澎湖縣演藝廳(免票)

 

(記者傅珮玲/澎湖報導)旅美鋼琴家陳孟暉,將於1219(星期六)1930於澎湖縣演藝廳舉辦個人獨奏會,免票入場,歡迎鄉親踴躍前往聆賞。

 

鋼琴家陳孟暉,演出足跡遍及北美,歐洲,亞洲。曾於美國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威爾廳、紐約Merkin Hall、以及西班牙Palau de la Musica of Valencia等重要音樂廳演出。演出經驗豐富,經常受邀舉行獨奏會,曾於國際荷蘭音樂節,美國Artist Presentation Society Concert Series the Music Series at South Church Great Space Music and Arts Series等系列獨奏會演出。協奏曲演出包括於新舞台與許?心教授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交響樂團演出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及和指揮家Anna Mr?z Toru? Symphony Orchestra 交響樂團於波蘭演出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多次參加國際音樂節,包括美國德州克萊本國際鋼琴音樂節以及法國MusicAlp 音樂節等。近期重要演出為和台灣耶魯室內樂團於國家音樂廳"王者之風"音樂會演出。及於英國倫敦聖馬丁教堂世界鋼琴家獨奏會系列舉行個人獨奏會。

 

在台師事蕭芬蓮,陳芬媛,陳惠文,陳泰成,賴麗君等教授。在美國畢業於耶魯大學音樂研究所,師承Peter Frankl。也在義大利伊莫拉國際鋼琴學院與Boris Petrushansky學習。

 

陳孟暉榮獲多項獎項,在台榮獲台灣區音樂比賽鋼琴獨奏青少年組第一名;於美國榮獲Artist Presentation Society 比賽首獎,American Prot?g? International Piano and Strings Competition國際比賽冠軍, American Prot?g? 俄羅斯鋼琴音樂節俄羅斯靈魂獎等獎項。

 

此次獨奏會曲目包括蕭邦《十二首練習曲》作品十,及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等經典鋼琴曲,請喜愛鋼琴的朋友們踴躍蒞臨聆賞。

本縣傑出年輕音樂家榮嬿瑜1218日將學習成果呈現

演出時間地點:104.12.18(星期五)1930 澎湖縣演藝廳(免票)

 

(記者吳素貞/澎湖報導)榮嬿瑜出生於台灣澎湖,曾就讀馬公國小、馬公國中、馬公高中音樂班,4歲開始接觸鋼琴,曾師事陳若琳、陳文鶴、周志賢、陳泰成、張素惠老師。自幼參加縣內及全國鋼琴比賽皆榮獲佳績,通過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鋼琴合格檢定。現服務於中興國小、山水國小,並擔任星聲代合唱團、澎鼎合唱團伴奏,為本縣傑出年輕音樂家。

 

榮嬿瑜平時任教於縣內各學校,擔任音樂課程教師,進行音樂紮根的工作。為增進自己的琴藝與音樂專業能力,到了週末就轉換身份成學生,往返馬公、台北間向張素惠老師學琴上課,長久下來不論經濟或體力方面都是極大的負擔。但她為了實踐自己的理想努力堅持,並將於1218將學習的成果呈現在大家面前。

 

這場音樂會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上半場為鋼琴獨奏,曲目橫跨古典音樂的三大時期,包括巴洛克時期的巴赫F大調義大利協奏曲、古典時期的貝多芬《月光》奏鳴曲以及浪漫時期的蕭邦第二號詼諧曲,展現演出者對於不同時期鋼琴曲的細膩詮釋,將18世紀初期至19世紀中葉間的經典名曲介紹給觀眾;下半場則為鋼琴合作演奏,包含雙鋼琴、聲樂獨唱及合唱等不同形式的節目演出,邀集活躍於縣內樂壇的師生及團體共同演出,曲目囊括中外民謠、藝術歌曲等各類型的音樂作品,將會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特別呈現。

 

這場音樂會兼具古典音樂的嚴謹及創新的鋼琴合作呈現,將於1218晚上1930在本縣演藝廳舉行,敬請鄉親踴躍前往聆賞。

(記者呂水上/澎湖報導)馬公市公所社會課長劉承章公職生涯大部份都在處理土地的案子,日前接受快樂聯播網,風聲電台的專訪,暢談馬公市公所近日推動土地界址調整的內容與執行進度,還有葉竹林市長推動此項短期內看不到成果,卻對澎湖地區相當重要、且必須即刻進行的初衷與堅持。

 

劉員於縣政府財政處曾負責過目前澎湖地區唯一公有土地界址調整案。他表示:公有及私有土地混立交雜,要有效運用一是徵收,一是界址調整。但私有土地所有權人大都不接受徵收方式,因此界址調整能讓土地形狀完整,不但皆大歡喜,也有利於開發及地方發展。舉目前的澎南圖書館為例:當初縣政府在澎南地區找不到一塊完整夠大的公有地可以興建,於是便以界址調整的方式將零星散落的土地整合而成,澎南圖書館才於焉產生。

 

調整界址後的土地不論私有或公有,都能作更有效的運用,是公務單位、擁有土地的居民及地方都贏的局面,但由於過程繁瑣,從規劃執行至完成要花相當長的時間,並非立竿見影的工作,少有單位嚐試。界址調整對地方相當重要,因此葉竹林市長認為非做不可,上任不久便指示要針對靠近市區的兩塊地先進行調整。

 

劉承章對於界址調整的功能,一句話形容調整前後的土地價值,那就是「垃圾變黃金」,未調整的土地,私有地有時被包在公有地內,沒出入道路土地無法使用;而公有地中又散落幾塊私有地或其他公務單位的土地,明明是大面積的一塊地,卻東切西割地好似畸零地,根本無法利用,長期閒置就像垃圾,調整後各自擁有最滿意也最完整的土地,價值大增,便成黃金。

 

以位於馬公戶政事務所旁土地為例。其中,國有地約348坪,市有土地約910坪,私有地約32坪,市有地所佔面積高達整片土地面積之70%以上,卻零星錯佈為南澳段6、11、13、93、94、102地號等6筆,調整界址後必能創造相互加值效應,目前已與其他擁有人協調達成共識,完成之日應不遠矣。

 

此次馬公市公所除進行上列土地界址調整,位於中華路美德麵包兩旁及後方的一塊市區菁華地,其中零星私有土地,更同時也包含三棟市公所早期員工宿舍,預計明年皆可收回,葉市長也指示收回後先行拆除舊屋再做環境整理,還給市民一個乾淨整齊的環境。

人氣:621
記者陳猛 - 外縣市新聞版 | 2015-11-10 | 人氣:621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世界詩人大會」為全球詩人學者集會交流的盛會,來自世界各地的詩人歡聚一堂,歡慶詩壇盛事。今年第三十五屆的「世界詩人大會」於115起在臺灣舉辦,並由花蓮和南寺方丈愚溪負責大會事務,邀請的貴賓包括:印度泰米爾那杜邦州政府秘書(Dr. M. Rajaram, IAS)、蒙古桂冠詩人門都右(G.Mend-Ooyo)、捷克國家筆會會長吉利戴得切克(Jiří Dědeček)、以色列世界文化藝術學院副院長恩涅斯托卡漢(Ernesto Kahan)、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以來駐挪威的斯洛伐克首席大使米蘭理赫特(Milan Richter)、匈牙利國際筆會副會長伊斯特凡特爾濟(István Turczi)等重量級人物,而這次大會所提供的國際交流平臺,也為臺灣營造一個絕佳的國際外交發展空間

 

彰化芳苑是本屆大會會長哲人愚溪的故鄉,大會結束前,為了讓各國詩人瞭解臺灣民情及燈塔文化,交通部航港局配合大會,特別安排國際詩人約150名於1041109日(星期一)下午4赴芳苑燈塔參觀,局長祁文中表示,非常歡迎國際友人蒞臨燈塔觀光,除介紹燈塔建置歷史外,其塔身高聳富有流線特色,是彰化主要的地標之一。航港局為行銷我國民俗文化,發展燈塔觀光,並建立良好國際友誼,特請彰化市立國樂團演出臺灣樂曲,並以傳統的茶藝文化,提供國際詩人即興作詩歌朗誦,描述大海餘輝夕陽情境,亦緬懷前印度總統,也是「印度飛彈之父」偉大詩人阿布杜‧卡藍(A.P.J Abdul Kalam),他是一位天地仁者,無畏施,施無畏,一心繫念子民們幸福與安樂的偉大詩人。除了留下創作詩歌及簽名外,亦讓國際詩人對臺灣風情及燈塔文化留下深刻印象,活動在下午6時結束。

藝遊味盡嘉年華會1
Loading the player ...
藝遊味盡嘉年華會2
Loading the player ...
2022澎湖花火遊程

文章類別
展開 | 闔起
美天旅行社

捷足先登行程

2024澎島采風行程

澎島采風

捷足先登導覽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