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倉社區支持方民眾24日向議會送交「陳情請願書」一份
敬請劉陳議長能從中主持公道,全力協助「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持續興建
(記者陳猛/大倉報導)澎湖縣議會第19屆第六次臨時會,由縣府工務處提出「澎湖媽祖觀光文化園區」工程案所需2億5000萬經費。
正當「大倉觀光文化園區」目前因澎湖縣政府有意再續建一事,大倉社區支持方民眾特於24日向議會送交「陳情請願書」一份,敬請劉陳議長能從中主持公道,全力協助「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持續復工,讓大倉能伴演澎湖未來國際化火車頭,這才是地方之福!使全澎湖觀光發展邁向嶄新的境界。
茲檢附該陳情請願書內容如左:
【 請 願 書 】
受文者:澎湖縣議會
主旨:請願人等〈詳見附件名冊〉建請 貴會協助促成澎湖縣政府加速辦理「大倉媽祖觀光文化園區重建案」,俾利澎湖觀光產業蓬勃永續發展案。
說明:〈1〉白沙鄉大倉島位居澎湖內海的中心,是澎湖內海的珍珠寶島;可是
數十年來,我們居住的這個珍珠似的島嶼,在政府的忽視下,各項
建設落後,經濟式微,形同荒島一般,人口外流嚴重。
〈2〉民國100年王乾發擔任縣長期間,規劃在大倉島設立「大倉媽祖觀
光文化園區」,給予大倉居民新生的希望;不料陳光復接任縣長之
後,於民國104年2月16日片面宣佈停工,同年3月17日正式停頓以
來,並將已營建的部份建物及工地,棄之不顧,令大倉居民難以接
受。
〈3〉如今,賴峰偉縣長決定在大倉島,續建媽祖觀光文化園區,並編列
續建媽祖觀光文化園區預算,送請議會審議;我們大倉村民至為興
奮,均認為賴縣長此一決定,非僅解決大倉居民當前面對媽祖觀光
文化園區廢棄工地的困境,也將給澎湖縣民一個無限發展的機會。
〈4〉茲聽聞議會部分議員先生女士,對於「媽祖觀光文化園區」建於大
倉,有不同意見,我們大倉居民甚為惶恐不安,特地向 貴會請願,
懇請 貴會議員先生女士能支持續建媽祖觀光文化園區預算,讓原本
就屬於大倉的這個媽祖觀光文化園區,盡早在大倉島上建立,造福
大倉村民、福庇澎湖子民。
請願代表人姓名:陳文章
地址:澎湖縣白沙鄉大倉村58之1號
連絡電話:0933-627095
中 華 民 國 一0八 年 十二 月 二十四 日
劉陳議長25日召集「大倉開發案」正、反雙方進行協調
副縣長許智富暨秘書長胡流宗應允將盡快由賴縣長親自出面協調解決
〈記者陳猛/澎湖報導〉12月25日縣議長劉陳昭玲為瞭解反對方之意見,特召集「大倉開發案」正、反雙方進行協調,由於反對方曾提出「回饋機制看法」,劉陳議長建請縣府團隊積極進行協調;副縣長許智富暨秘書長胡流宗應允將盡快由賴縣長親自出面協調解決。
澎湖縣議會第19屆第六次臨時會第3次會議24日下午審議工務處所提出「澎湖媽祖觀光文化園區」工程案所需2億5000萬經費。有陳慧玲、魏長源、陳振中、張再興、蘇陳綉色等議員對此事表達意見。
當天因為陳慧玲議員一席話,而引發大家不歡而散;隨後25日上午特針對支持方所提出之「請願案」,由劉陳昭玲議長暨陳雙全副議長出面邀集雙方進行協商;會中計有宋國進、魏長源、李添進、張再興等議員對此事表達意見與看法。
劉陳昭玲議長表示:基於不願意看到小小的大倉村落,為了「大倉開發案」持續鬧得雙方不愉快,她誠懇期盼縣府能展現最大誠意,使紛爭能夠盡早平息;而讓「大倉媽祖」轉化成「澎湖媽祖」,庇佑守護全澎湖地區民眾。
副縣長許智富暨秘書長胡流宗應允將盡快由賴縣長親自出面協調解決,期使該開發案能大步向前邁開步伐。
【 請 願 書 】
受文者:澎湖縣議會
主旨:請願人等〈詳見附件名冊〉建請 貴會協助促成澎湖縣政府加速辦理「大倉媽祖觀光文化園區重建案」,俾利澎湖觀光產業蓬勃永續發展案。
說明:〈1〉白沙鄉大倉島位居澎湖內海的中心,是澎湖內海的珍珠
寶島;可是數十年來,我們居住的這個珍珠似的島嶼,
在政府的忽視下,各項建設落後,經濟式微,形同荒
島一般,人口外流嚴重。
〈2〉民國100年王乾發擔任縣長期間,規劃在大倉島設立
「大倉媽祖觀光文化園區」,給予大倉居民新生的希
望;不料陳光復接任縣長之後,於民國104年2月16日片
面宣佈停工,同年3月17日正式停頓以來,並將已營建
的部份建物及工地,棄之不顧,令大倉居民難以接受。
〈3〉如今,賴峰偉縣長決定在大倉島,續建媽祖觀光文化園
區,並編列續建媽祖觀光文化園區預算,送請議會審
議;我們大倉村民至為興奮,均認為賴縣長此一決定,
非僅解決大倉居民當前面對媽祖觀光文化園區廢棄工地
的困境,也將給澎湖縣民一個無限發展的機會。
〈4〉茲聽聞議會部分議員先生女士,對於「媽祖觀光文化園
區」 建於大倉,有不同意見,我們大倉居民甚為惶恐
不安,特地向 貴會請願,懇請 貴會議員先生女士能支
持續建媽祖觀光文化園區預算,讓原本就屬於大倉的這
個媽祖觀光文化園區,盡早在大倉島上建立,造福大倉
村民、福庇澎湖子民。
請願代表人姓名:陳文章
地址:澎湖縣白沙鄉大倉村58之1號
連絡電話:0933-627095
中 華 民 國 一0八 年 十二 月 二十四 日
【 陳 情 書 】
大倉村142位居民連署建請續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開發案」
●前 言
自從「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於民國104年2月16日片面宣佈停工,同年3月17日正式停頓以來,當時坊間對地方主事者強勢作為,在地方平面媒體引起多所討論與批判;無形中掀起一陣宗教信仰對立的氛圍,影響地方和諧至深且鉅;面對此一驟然改變,讓大倉本地居民暨多數媽祖信徒,感到無比婉惜。
不料事隔近4年政權再度回到國民黨籍縣長手中,讓多數居民再度重拾信心,紛期盼此一地方開發案能再度重新啟動。
●5星級地方觀光建設若重啟將有助加速國際化腳步
大倉支持方多數居民希望地方主事者能將心比心,如果該開發案能克服萬難的話,將可以帶動全澎湖所有開發案動起來,尤其將可伴演火車頭效應,讓相關的投資開發案能逐步解凍,如此一來,澎湖前三次國際化(民國75年間的長榮5星級開發案及民國98年間、民國105年間的兩次博弈公投)的失敗陰影才可望因此掃除陰霾;否則,再長此下去,澎湖的國際化前途將很難舒展。
●綜觀全區完成預期將能帶動澎湖內海特色觀光產業
本社區多數居民認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是縣府過去為突破困境,推動澎湖內海開發,擘劃內海觀光發展藍圖之重要開發案,園區除整合現代建築與傳統聚落,打造大倉為兼具天然景觀與人文資產之園區外,全區目前規劃作為遊客主要活動,將分為媽祖文化園區、漁村聚落生活圈、農業生活體驗區、沙灘踏浪區、堤岸賞海區等五大發展區塊,媽祖神像則為其中連結澎湖海洋文化歷史傳承之一意象景點,該案俟建設完成後,除可結合地方文創產業外,更兼活絡地方觀光旅遊,使澎湖內海觀光旅遊由點狀區塊連結成兼具文化深度之旅遊生活圈,建構成完整的內海觀光旅遊區。
另為永續經營園區並確保整體旅遊品質,初期之經營管理,部分將以公辦公營之方式,由縣府各單位分工編組進行經營管理,展示空間、餐飲、賣店等則採委外經營或出租收取權利金或租金;長期經營管理部分則依實際營運情形獲取園區實質之經濟效益及市場資訊後,研議以全部委外經營或出租方式委託民間負責經營管理。綜觀全區完成後,預期將能推動澎湖內海特色觀光產業,建構澎湖內海漁鄉生活文化圈,永續觀光資源,並能活化白沙鄉大倉離島之土地資源,兼以明顯的主題意象,帶動澎湖整體觀光發展,實為澎湖未來觀光旅遊發展許下可長可久的願景。
●從質化效益及量化效益評估來說確實非常值得
雖然「大倉觀光文化園區」對窮縣份的澎湖來說,其建設經費當然是一筆極大負擔;但如果從效益評估來說,卻是非常值得;茲就質化效益及量化效益評估如下:
(一)質化效益:透過該計劃活動之積極推廣後,讓澎湖文化觀光品質逐步邁向國際水準,可望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到訪,讓原本淡、旺季懸殊的文化觀光型態,獲得大幅改變;如此一來澎湖觀光旅遊質化效益便可獲得大幅提昇,因此,「大倉觀光文化園區計劃」,將是大倉社區居民和澎湖多數居民所樂觀其成的一大轉變,各界將拭目以待。
(二)量化效益及預期績效指標評估表
|
工作項目 |
衡量指標 |
指標值 |
備註 |
|
1.觀光文化園區解說人員〈限當地居民〉 |
25人次 |
1天40團 |
預估1天1000人需求量 |
|
2.大倉社區每天電子報曝光量 |
一年 200萬人次 |
365天 |
平均每天5479人次瀏覽點閱 |
|
3. 觀光文化園區到訪參觀人數〈登島〉 |
360000人次 |
365天 |
平均每天986人次到訪 |
|
4. 觀光文化園區到訪參觀人數〈不登島巡航及夜遊〉 |
360000人次 |
365天 |
平均每天986人次到訪 |
|
5. 觀光文化園區文創產業效益 |
360000人次 |
3仟6佰萬元 |
平均每人消費100元 |
|
6. 觀光文化園區帶動休閒漁業效益
|
50000人次 |
1仟萬元 |
平均每人消費200元 |
|
7. 觀光文化園區產值效益 |
登島360000人次 不登島360000人次 |
28億8仟萬元 |
平均每人消費4000元(包括機票及住宿、、、等等費用) |
|
8. 增加就業人數效益 |
1000人 |
|
解說人員+清潔人員+文創人員+休閒漁業服務人員+對外交通服務人員+園區境外飯店服務人員 |
註:1.各工作項目應有對應衡量指標。2.指標值單位,如活動場次、參與人(次)、就業/訓練人數、產品/作品/研發數、產值/營業額、媒體曝光量、媒合次數、…。3.請依實際情形設定及填列。
●可藉此機會轉化國民旅遊市場為國際旅遊市場
其實目前觀光旅遊界的需求就是要趕快走上國際化之路,
趕快拋開國民旅遊層次,才有可能淡化淡、旺季懸殊之陰影;而要走出此泥淖,最重要就必須要擴大觀光旅遊投資,讓世界能走進澎湖,才是真正目前民間所企盼及需求。
●為讓漫漫寒冬不再籠罩澎湖旅遊產業值得共襄盛舉
澎湖發展觀光事業以來,除了每年打花火之外,近一、二十年來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觀光景點建設;一首「外婆的澎湖灣」唱到現在,海浪、沙灘、仙人掌依舊,玄武岩沒有變化,老船長愈來愈少。而馬公市的古街中央街,從舊整修到新,已經沒有古街的丁點味道。同樣的,年代久遠的天后宮,整修的一年比一年新,讓想看古蹟的人,只看到蹟,沒見到古。
靠觀光生意營生的澎湖人,好不容易盼到有一大尊媽祖神像要立在澎湖,做夢都夢想不到有這麼一天,一群一群的觀光客,不分春夏秋冬,都湧到澎湖看媽祖的景像。但是沒想到,媽祖雖單純,政客卻複雜。本社區在此特預祝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未來能永續發光發熱下去,繼續造福更多更廣大的社區鄉親,相信未來將可獲得更多澎湖鄉親的支持、祝福與肯定。
●懇請縣議會支持續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開發案」
綜觀澎湖近50年觀光發展史來看,過去在民國75年間,歐堅壯縣長雖極力爭取澎湖第一次國際化機會,但期間卻因當時縣議會否決,排擠「長榮30億元(相當於現今300億元)5星級開發案」,使澎湖首度喪失國際化機會;否則民國75年之後,澎湖可能已提前邁向國際化。
隨後歷經23年澎湖地區開發案一直乏人問津,直到民國98年間,才再度因第一次博弈公投,而獲得各方所重視;然而在公投未過關後,兩年之後民國100年間,前縣長王乾發在因緣際會下才推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5星級開發案」,
不料坎坷的走了4年,於民國104年3月17日再度邁向斷炊之路,讓大倉及澎湖走上國際化再添變數;此情此景身為地方觀光發展史的編印推動者,必定會將此一經過,牢牢寫入未來「澎湖地方觀光發展史」,讓後人來加以審視地方主事者的功與過。
如今5年虛耗時間匆匆已過,民國107年11月24日在公平公開的選舉下,不料國民黨籍的候選人又當上了縣長,媽祖自然可以獲得重新矗立澎湖的生機,為表達支持方多數村民的期待,我們特立具此「陳情書」,以表達對此地方重大開發案樂觀其成之看法與期許。
謹呈
縣議長 劉陳昭玲`女士
副議長 陳雙全先生
暨全體議員諸公
澎湖縣白沙鄉大倉村村長 陳文章
澎湖縣白沙鄉大倉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 陳木郡
澎湖縣白沙鄉大倉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 陳清沛
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人暨
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 陳 猛
澎湖縣白沙鄉大倉村陳萬順等142位連署
村民【檢附連署書】
聯 合 謹 呈
中 華 民 國 一0八 年 十二 月 二十三 日
澎縣府13日同步受理遠東航空登記退票人數達3,721人
另外在各旅行社辦理退票登記手續,約有2千餘人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雖然澎湖縣長賴峰偉出面掛保證,但一般民眾仍憂心忡忡,紛分別向澎縣府及旅行社辦理退票登記;據了解,澎縣府13日同步受理遠東航空登記退票人數達3,721人,另外在各旅行社辦理退票登記手續,約有2千餘人,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澎湖旅行業同業公會謝光富就說,旺季時遠航一天飛航澎湖來回36航次,運送人數約3000人,這個人數恐怕其他兩家航空公司也吃不下來,不但農曆年受影響,也擔憂明年旅遊希望的運能。
澎縣府為安定浮動人心,13日一早即提出一、遠航機票退費作法及二丶已訂機位的鄕親權益2部分提出以下說明:
●一、遠航機票退費作法
1、民航局已強制遠航設置消費者信託專戶共2.67億元,可確保旅客權益。
2、目前遠東航空櫃台無現金可退,且不能辦理信用卡刷退,只能協助填寫退票申請表,民眾請至遠航官方系統登記退票 https://reurl.cc/EKeayn ,不必奔波勞頓。
3、透過旅行社購買機票者,請至原開票旅行社辦理退票事宜。
4、縣府同步受理遠東航空公司停航協助退票系統登記 https://reurl.cc/RdmQbD ,縣府彙整後,將協助維護消費者權益(目前累計受理登記退票人數3,721人)。
5、使用信用卡購票者,可先請銀行將該筆消費列為爭議款,日後若有集體訴訟之必要,縣府消保官將協助民眾爭取權益。
6、遠航客服專線02-4499567。縣府專責窗口0800880180、06-9262535,或撥打1999專線,外縣市、手機請撥打 06-927-4400(按0 轉接1999)或06-924-8898。
●二丶已訂機位的鄕親權益部分:
1、民航局已協調立榮及華信放大機型。
2、選舉丶春節及馬拉松期間,原先已經向遠航訂位購票的鄉親,將協助優先
轉訂當日之立榮及華信。
3、若機位不足,國防部將支援輸運,盡全力滿足鄉親需求。
而據民航局副局長表示,遠航還有「消費者信託保証專戶」1.5 億在民航局手上;因此,預計可以滿足退費消費者的需求。
澎湖航空史上4大震撼所帶來的警訊值得大家關注-
華航退出+遠航破產+復興解散+遠航停飛
(記者陳猛/分析報導)從澎湖航空史上看來,近23年間曾遭遇下列4大變革,23年前華航退出台澎航線+2008年5月13日遠航第1次宣佈破產+2016年5月22日復興宣佈解散+2019年12月13日遠航停飛;從這4大事件看來;其中以「復興宣佈解散」及「2019年12月13日遠航停飛」最具震撼力,因為緊接著2017年、2020年春節疏運+2017年、2020年觀光季的到來,先後缺少了復興及遠航的載運能量,對澎湖對外交通所造成衝擊來說,已是令人不堪想像。
澎湖的兩大永遠的「痛」,不外乎是對外交通及醫療水準提昇;期間歷經了數十年的努力以赴爭取,截至目前為止,仍舊很難有所突破;其中以2016年11月22日復興宣佈解散及「2019年12月13日遠航停飛」等2事件最具震撼力,這也就是長期以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造成的結果;如果未來此一根本之道不解決的話,澎湖人將永遠生活在不確定之中。
回顧澎湖航空史上4大震撼-華航退出+遠航破產+復興解散+遠航停飛,這4大事件因為筆者逾40年來一直從事新聞及旅遊工作,所以特別敏銳;當2016年11月21日傳出「復興停航1天」,筆者便聯想到2008年5月13日遠航第1次宣佈破產事件;當時由於該公司在台澎航線班次不多,所以其震撼力比不上2016年11月22日的「復興解散」所造成之衝擊。
猶記得2008年5月13日遠航宣佈破產後,當時澎湖縣政府旅遊局表示,遠東航空公司停飛國內線航班後,澎湖對外航班銳減,華信航空公司則有意增闢台北─馬公及高雄─馬公兩航線,當時縣旅遊局隨即發文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民航局當時回應表示將會優先考慮。
記得當時縣旅遊局表示,旅遊旺季時澎湖對外航班原本即已一票難求,遠航因財務問題於2008年5月13日起停飛後,澎湖對外空中交通更加雪上加霜。
因此,當時旅遊局指出,華信航空公司為加強服務澎湖鄉親,該公司有意增闢台北─馬公及高雄─馬公兩航線,紓解澎湖對外交通及旅遊需求。
隨後,縣旅遊局立即發文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提出以上建議,民航局當時表示將會針對離島交通予以優先考慮,希望能改善澎湖空中交通及觀光旺季機位需求問題。
當時華信僅飛航馬公─台中的航線,尚無台北─馬公及高雄─馬公航線;然而事隔了8年,華信航空於2016年11月1日才再增闢了高雄─馬公航線,剛開始時每天僅來回各1個班次;即使台北─馬公航線班次也只是象徵性的點綴來回1─2個班次而已。
而據縣府統計資料顯示,復興航空飛航澎湖的班次,當時
約占澎湖空中航線40%,是班次最多的航空公司,旺季期間每日平均提供來回各1500個座位,淡季每日平均提供近千個座位,確定停航後,此一缺口必須予以補足。
然而因當時為旅遊淡季,澎湖航線各班次客滿率不高,以當時他家航空公司運能尚能滿足,但卻第一個面臨到的挑戰是當年農曆春節的機位需求,以民國106年農曆年為例,興航在春節管制期間共飛航226架次,提供的座位數超過4萬。縣府表示,冬季在海上航線部分,就算風浪尚可,也僅有臺華輪可以航行,高馬線雖然可以透過臺華輪紓解部分需求,但運能還是不足,北馬線的運能則只有空運一途,缺口更大。
然而「2019年12月13日遠航停飛」,所帶來的影響,不亞於2016年5月22日復興宣佈解散;因此,面對如此鉅大震撼,顯示長期以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造成的結果;如果未來此一根本之道不解決的話,澎湖將永遠陷入生活在不確定之中,除非未來有「國營航空公司」的介入,否則澎湖對外交通歷經華航退出+遠航破產+復興解散+遠航停飛等4大震盪之後,執政的地方及中央政府,仍然未能增加地方投資誘因的話,恐將持續上演後患無窮!
白沙籍縣議員魏長源5日上午針對大倉開發縣政總質詢
要求縣政府盡快到大倉當地召開說明會,並提出回饋方案;讓正、反
雙方居民能盡快消彌紛爭!
〈記者陳猛/澎湖報導〉白沙籍縣議員魏長源5日上午縣政總質詢,針對大倉開發案,要求縣政府盡快到大倉當地召開說明會,並提出回饋方案;讓正、反雙方居民能盡快消彌紛爭。
魏長源議員指出:當民意代表正、反雙方民意都必須傾聽,
因此,繼贊成方12月2日前往縣府拜會縣長,出示142人贊成的連署書之後,12月4日反對在大倉設置媽祖文化園區的村民,也提出53人反對的連署書前往縣議會陳情;兩場他都親自出席參與。
魏長源議員說:他相信只要縣府能拿出誠意作一個詳細的說明,讓反對方及贊成方,不再針鋒相對的話,這件事情,必定可以獲得圓滿解決落幕,站在媽祖的立場,這將是所樂見的結果,以免媽祖身首異處,讓全縣信徒能從此安身立命,不再哭泣。
魏長源議員進一步表示:然而從縣府所提供評估的5個地點看來,他還是建議放在大倉島為宜;讓縣府已經花好多錢的文化園區基座和金身結合最好,畢竟澎湖島是個n字型島嶼,大倉島又位置在n字型的正中間,從馬公市沿203縣道一直到湖西,白沙,西嶼,任何角度都看的到世界最高的媽祖全身,這樣對各鄉鎮來說最公平,其觀光效益也最大。
陳雙全副議長4日上午針對大倉媽祖園區縣政總質詢
認大倉籌建媽祖文化園區,可以帶動內海開發,繁榮馬公、湖西、白沙、西嶼
賴縣長在答詢中表示:他期許未來能因媽祖園區設立,讓澎湖成為「世界和平島」
〈記者陳猛/澎湖報導〉陳雙全副議長在4日上午縣政總質詢中,對大倉籌建媽祖文化園區議題表示,大倉籌建媽祖文化園區,可以帶動內海開發,繁榮馬公、湖西、白沙、西嶼,而草席尾未來也是發展據點,當初選擇媽祖是天后宮擁有開台的特殊意義,代表海神站立大倉島中來維護全區,對本縣有其意義;賴縣長在答詢中表示:他很認同陳雙全副議長的看法,他期許未來能因媽祖園區設立,能讓澎湖成為「世界和平島」,也期盼大家能以宏觀遠見看待此開發案。
陳副議長有條不紊的指出:大倉媽祖的由來,有必要讓鄉親來共同瞭解,讓媽祖的效益能促進澎湖邁向國際化,其最早由來是起因於廈門有意贈送一尊29米的石雕媽祖,隨後泉州也應允贈送一尊32.3米(用白玉雕刻而成的媽祖),然而由於重量超過15噸,恐怕會承受不了颱風的侵襲;所以最後天后宮才改採48米高,用青銅鑄造而成,現有的碼頭則不作變更,而以外堤來作替代,因此不影響漁船進出;尤其在108個階梯中間,特別設計一幅世界地圖,而主體工程建築約有3層樓18米高,除了展示媽祖文物外,並可站在瞭望台觀賞澎湖全區,另外還有媽祖意象石雕,非常富有國際水準。
陳副議長說,長期以來民間信仰保佑海上平安的神祇「媽祖」為大家最為普遍的信仰。縣府為結合現在與傳統,發展觀光旅遊,故計畫在大倉島上設置「大倉島媽祖文化園區」,建構世界最高的「媽祖」神像(神像高48公尺,基座高18公尺,總高度66公尺)環繞俯視澎湖群島海域,庇佑所有民眾平安,形塑成為國際級的觀光景點,促進澎湖內海及整個澎湖群島的觀光產業發展,造福澎湖鄉親。
陳副議長進一步表示,媽祖文化園區規劃構想:規劃有媽祖神像、戶外祭祀廣場、大殿、主展廳、展示室、文創商品賣店、輕食咖啡區、半戶外景觀平台、行政空間等。
(一)媽祖神像外部構想:以發揚媽祖神聖領航意象為基礎,打造世界紀錄48公尺高媽祖神像,使澎湖內海航行的船隻或島上的遊客可360°觀賞各個角度的媽祖巨神像,並寓意所有澎湖的居民與來訪遊客,均能在媽祖保佑下平安幸福。另外,透過燈光造景藝術或尋覓最佳觀賞落日之處,讓媽祖神像除護佑大地外,柔和的光芒或落日餘暉之景。
(二)科技化媽祖影院:透過3D全像或立體影像劇場,定期播映3D立體動畫、實景等方式介紹媽祖的文化、傳說與故事,吸引遊客並了解澎湖與媽祖文化。
(三)媽祖文化故事館:媽祖文化故事館以媽祖文化、海洋資源、航海文化…等為主題設計多媒體教學輪展。
(四)媽祖文創大道聚落文創區:大倉原有聚落內之街道建議以媽祖神蹟與澎湖文化聚落故事彩繪為其特色,規劃為媽祖文創市集與大倉媽祖民宿區,建構與其他地方不同的傳統特色市集,讓遊客體驗澎湖傳統聚落之美。
(五)其他趣味活動構想:
1.以祈福詩籤搭配主題蓋章打卡、以漁網架設祈福支架讓遊客將心願、祝福存留大倉。
2.搭配媽祖文化故事解說於以媽祖48個不同的民間神蹟傳說,透過建立不同型式的石雕藝術方式分布於大倉嶼各個角落,各個讓遊客體驗尋寶的動態活動設計。
有鑑於此,未來將可望帶動地方經濟,仿傚舟山群島,讓遊客在澎湖的行程能延長到4日遊,尤其在澎湖北環遊程,可以不走回頭路,未來除了可吸引遊客搭船從海上看媽祖外,還可以西嶼端及風櫃尾增建千里眼及順風耳,如此一來,可以帶動整個內海觀光發展,何樂而不為?尤其可以造就冬季旅遊,不受風雨阻擾,未來可望比大甲媽祖更出名,讓冬天前來澎湖的觀光客,也能登島去走一走,因此,他認為澎湖未來會因為媽祖觀光園區而發光發亮。
賴縣長在答詢中表示:他很認同陳雙全副議長的看法,他期許未來能因媽祖園區設立,能讓澎湖成為「世界和平島」,也期盼大家能以宏觀遠見看待此開發案;而對於反方的意見,賴縣長表示:他會完全尊重與配合,目前反方的意見,縣府也已經一一克服,幾乎沒有太大問題;因此,只要觀念改變了,澎湖內海未來開發將不是夢!
最後,工務處長洪慶鷲在補充說明中表示:大倉污水處理及垃圾場都已經先後完成了,事前的工作都已作好準備,他相信縣府一定會作好各項環保預防工作,請鄉親放心。
大倉村遞交125位村民連署書 支持大倉媽祖文化園區續建
〈記者陳猛/澎湖報導〉白沙鄉長宋萬富、議員魏長源、白沙鄉代表會主席吳正利、大倉村長陳文章等人,2日上午向澎湖縣長賴峰偉遞交125位大倉村民支持續建「大倉媽祖文化園區」連署書;賴峰偉表示,縣府將顧及生態平衡,永續發展內海觀光。
宋萬富、魏長源、吳正利、陳文章、前大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木郡、前大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清沛及澎湖縣觀光研究會理事長陳猛,一行人2日率領10位大倉村民到澎湖縣政府請願。
陳文章表示,大倉設籍人口282人,已有125位滿18歲以上的大倉村民支持續建大倉媽祖文化園區,且目前住在大倉島的5、60位常住居民,絕大多數都簽署連署書贊成續建。
魏長源表示,前縣長陳光復停建大倉媽祖,歷經4年多的內耗,園區荒蕪、鋼構生鏽,嚴重違害村落景觀,衍生公共安全。
陳文章指出,縣府停建「大倉媽祖文化園區」開發案,造成大倉島淪為廢墟,基地鋼骨腐蝕、鋼筋水泥曝露,破壞大倉美景。
宋萬富表示,為讓大倉得以永續發展,居民獲得更多就業機會與商機,有效改善生活品質,白沙鄉會全力支持縣府續建,共同排除萬難,讓媽祖留在內海的大倉嶼,庇佑全縣民眾。
賴峰偉表示,縣府考量降低對生態影響,採人數總量管制,且評估現行港口運量已足夠,將不另闢港口、不浚挖航道,兼顧環境平衡的條件下發展觀光。
賴峰偉強調,澎湖人自古以海為業,媽祖是討海人最主要的心靈寄託,文化園區的設置,是澎湖歷史地位與文化內涵的呈現,未來銅像豎立後,成為觀光客造訪澎湖必遊的景點,帶動內海遊憩休閒旅遊。
愛大倉的心‧永遠沒改變
大倉村長陳文章等一行人2日拜會澎湖縣長賴峰偉
陳情建請續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開發案」
(本報訊)大倉村現任村長陳文章、前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木郡暨前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清沛、、、等等一行10人,2日由白沙鄉籍縣議員魏長源、白沙鄉長宋萬富、白沙鄉代會主席吳正利陪同,前往澎縣府拜會,向澎湖縣長賴峰偉呈上「大倉社區居民建請續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開發案陳情書」,敬請賴縣長能以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心境,全力協助「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持續復工,使全澎湖觀光發展邁向嶄新的境界。
大倉村村長陳文章表示:回顧「大倉觀光文化園區」開發案,因澎湖縣政府於民國104年2月16日片面宣佈停工,大倉社區發展協會等單位曾於當年2月24日擬訂「陳情請願書」一份送交劉陳昭玲議長;隨後並於同年3月3日假澎湖縣議會舉辦一場「搶救大倉觀光文化園區記者會」;然而3月4日又接獲「7人委員會」決議提出「停建」建議案;因此,該社區特利用同年3月17日村里座談會中,再度擬訂「大倉觀光文化園區亟待父母官拯救」陳情請願書一份,特別於當天會議中呈送給陳前縣長,以充分表達爭取續建之決心與毅力。
陳村長表示:如今匆匆已歷經近5年的內耗,為使該項重大開發案能持續順利完成,該村125位村民特別誠懇請託賴縣長能全力協助「大倉觀光文化園區」相關後續復工事宜,讓大倉能伴演澎湖未來國際化火車頭,這才是地方之福!
茲檢附該「陳情請願書」內容如后:
【 陳 情 書 】
大倉村125位居民連署建請續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開發案」
●前 言
自從「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於民國104年2月16日片面宣佈停工,同年3月17日正式停頓以來,當時坊間對地方主事者強勢作為,在地方平面媒體引起多所討論與批判;無形中掀起一陣宗教信仰對立的氛圍,影響地方和諧至深且鉅;面對此一驟然改變,讓大倉本地居民暨多數媽祖信徒,感到無比婉惜。
不料事隔近4年政權再度回到國民黨籍縣長手中,讓多數居民再度重拾信心,紛期盼此一地方開發案能再度重新啟動。
●5星級地方觀光建設若重啟將有助加速國際化腳步
大倉全體居民希望地方主事者能將心比心,如果該開發案能克服萬難的話,將可以帶動全澎湖所有開發案動起來,尤其將可伴演火車頭效應,讓相關的投資開發案能逐步解凍,如此一來,澎湖前三次國際化(民國75年間的長榮5星級開發案及民國98年間、民國105年間的兩次博弈公投)的失敗陰影才可望因此掃除陰霾;否則,再長此下去,澎湖的國際化前途將很難舒展。
●綜觀全區完成預期將能帶動澎湖內海特色觀光產業
本社區認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是縣府過去為突破困境,推動澎湖內海開發,擘劃內海觀光發展藍圖之重要開發案,園區除整合現代建築與傳統聚落,打造大倉為兼具天然景觀與人文資產之園區外,全區目前規劃作為遊客主要活動,將分為媽祖文化園區、漁村聚落生活圈、農業生活體驗區、沙灘踏浪區、堤岸賞海區等五大發展區塊,媽祖神像則為其中連結澎湖海洋文化歷史傳承之一意象景點,該案俟建設完成後,除可結合地方文創產業外,更兼活絡地方觀光旅遊,使澎湖內海觀光旅遊由點狀區塊連結成兼具文化深度之旅遊生活圈,建構成完整的內海觀光旅遊區。
另為永續經營園區並確保整體旅遊品質,初期之經營管理,部分將以公辦公營之方式,由縣府各單位分工編組進行經營管理,展示空間、餐飲、賣店等則採委外經營或出租收取權利金或租金;長期經營管理部分則依實際營運情形獲取園區實質之經濟效益及市場資訊後,研議以全部委外經營或出租方式委託民間負責經營管理。綜觀全區完成後,預期將能推動澎湖內海特色觀光產業,建構澎湖內海漁鄉生活文化圈,永續觀光資源,並能活化白沙鄉大倉離島之土地資源,兼以明顯的主題意象,帶動澎湖整體觀光發展,實為澎湖未來觀光旅遊發展許下可長可久的願景。
●從質化效益及量化效益評估來說確實非常值得
雖然「大倉觀光文化園區」對窮縣份的澎湖來說,其建設經費當然是一筆極大負擔;但如果從效益評估來說,卻是非常值得;茲就質化效益及量化效益評估如下:
(一)質化效益:透過該計劃活動之積極推廣後,讓澎湖文化觀光品質逐步邁向國際水準,可望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到訪,讓原本淡、旺季懸殊的文化觀光型態,獲得大幅改變;如此一來澎湖觀光旅遊質化效益便可獲得大幅提昇,因此,「大倉觀光文化園區計劃」,將是大倉社區居民和澎湖多數居民所樂觀其成的一大轉變,各界將拭目以待。
(二)量化效益及預期績效指標評估表
|
工作項目 |
衡量指標 |
指標值 |
備註 |
|
1.觀光文化園區解說人員〈限當地居民〉 |
25人次 |
1天40團 |
預估1天1000人需求量 |
|
2.大倉社區每天電子報曝光量 |
一年 200萬人次 |
365天 |
平均每天5479人次瀏覽點閱 |
|
3. 觀光文化園區到訪參觀人數〈登島〉 |
360000人次 |
365天 |
平均每天986人次到訪 |
|
4. 觀光文化園區到訪參觀人數〈不登島巡航及夜遊〉 |
360000人次 |
365天 |
平均每天986人次到訪 |
|
5. 觀光文化園區文創產業效益 |
360000人次 |
3仟6佰萬元 |
平均每人消費100元 |
|
6. 觀光文化園區帶動休閒漁業效益
|
50000人次 |
1仟萬元 |
平均每人消費200元 |
|
7. 觀光文化園區產值效益 |
登島360000人次 不登島360000人次 |
28億8仟萬元 |
平均每人消費4000元(包括機票及住宿、、、等等費用) |
|
8. 增加就業人數效益 |
1000人 |
|
解說人員+清潔人員+文創人員+休閒漁業服務人員+對外交通服務人員+園區境外飯店服務人員 |
註:1.各工作項目應有對應衡量指標。2.指標值單位,如活動場次、參與人(次)、就業/訓練人數、產品/作品/研發數、產值/營業額、媒體曝光量、媒合次數、…。3.請依實際情形設定及填列。
●可藉此機會轉化國民旅遊市場為國際旅遊市場
其實目前觀光旅遊界的需求就是要趕快走上國際化之路,
趕快拋開國民旅遊層次,才有可能淡化淡、旺季懸殊之陰影;而要走出此泥淖,最重要就必須要擴大觀光旅遊投資,讓世界能走進澎湖,才是真正目前民間所企盼及需求。
●為讓漫漫寒冬不再籠罩澎湖旅遊產業值得共襄盛舉
澎湖發展觀光事業以來,除了每年打花火之外,近一、二十年來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觀光景點建設;一首「外婆的澎湖灣」唱到現在,海浪、沙灘、仙人掌依舊,玄武岩沒有變化,老船長愈來愈少。而馬公市的古街中央街,從舊整修到新,已經沒有古街的丁點味道。同樣的,年代久遠的天后宮,整修的一年比一年新,讓想看古蹟的人,只看到蹟,沒見到古。
靠觀光生意營生的澎湖人,好不容易盼到有一大尊媽祖神像要立在澎湖,做夢都夢想不到有這麼一天,一群一群的觀光客,不分春夏秋冬,都湧到澎湖看媽祖的景像。但是沒想到,媽祖雖單純,政客卻複雜。本社區在此特預祝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未來能永續發光發熱下去,繼續造福更多更廣大的社區鄉親,相信未來將可獲得更多澎湖鄉親的支持、祝福與肯定。
● 懇請賴縣長團隊續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開發案」
綜觀澎湖近50年觀光發展史來看,過去在民國75年間,歐堅壯縣長雖極力爭取澎湖第一次國際化機會,但期間卻因當時縣議會否決,排擠「長榮30億元(相當於現今300億元)5星級開發案」,使澎湖首度喪失國際化機會;否則民國75年之後,澎湖可能已提前邁向國際化。
隨後歷經23年澎湖地區開發案一直乏人問津,直到民國98年間,才再度因第一次博弈公投,而獲得各方所重視;然而在公投未過關後,兩年之後民國100年間,前縣長王乾發在因緣際會下才推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5星級開發案」,
不料坎坷的走了4年,於民國104年3月17日再度邁向斷炊之路,讓大倉及澎湖走上國際化再添變數;此情此景身為地方觀光發展史的編印推動者,必定會將此一經過,牢牢寫入未來「澎湖地方觀光發展史」,讓後人來加以審視地方主事者的功與過。
如今5年虛耗時間匆匆已過,民國107年11月24日在公平公開的選舉下,不料國民黨籍的候選人又當上了縣長,媽祖自然可以獲得重新矗立澎湖的生機,為表達全體村民的期待,我們特立具此「陳情書」,以表達對此地方重大開發案樂觀其成之看法與期許。
謹呈
縣長 賴峰偉先生
澎湖縣白沙鄉大倉村村長 陳文章
澎湖縣白沙鄉大倉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 陳木郡
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人暨
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 陳 猛
澎湖縣白沙鄉大倉村125位連署村民【檢附連署書】
聯 合 謹 呈
中 華 民 國 一0八 年 十二 月 二 日
「大倉媽祖園區續建案」獲白沙代表會支持
讓身為大倉原住民感到欣慰與喜悅
(記者陳猛/澎湖報導)筆者長久以來致力於推動開發澎湖內海之珠「大倉島」,終於獲得有關單位具體回應;使該案延宕近10年再度起死回生,目前該島嶼已被劃設為「大倉媽祖園區」,11月24日「大倉媽祖園區續建案」,終獲白沙鄉代表會支持;讓身為大倉原住民來說,可說是無比欣慰與喜悅;筆者在此特別向所有為該案催生的各界表達12萬分敬意與謝意。
由於筆者在有生以來,從未將戶籍遷出該島嶼,在年輕時出外打拼了逾50年,一直惦記著小時候生活在這座島嶼的點點滴滴,因此,在退伍後曾集資返鄉開發,使該島嶼目前才具有些許觀光島嶼雛型;可惜隨後來澎遊客並未出現大幅成長後,讓多數本土企業主逐漸心灰意冷,也無意且無能為力在澎湖再增加投資。
而為不讓該島嶼繼續蒙塵,近些年來筆者曾透過相關各種會議及媒體向有關當局反映;期間由於多數人根本不瞭解「澎湖內海開發計畫」之內涵,導致有如雞同鴨講一般,很難取得共識;然而筆者仍舊不死心,歷經了多年的努力,如今該計畫案終於獲得敗部復活的機會,內心也頗感欣慰無比。
筆者記得民國98年間,當發現澎湖/【有一個島】敘述新台灣之子的故事影片,在台北巨蛋上演那一幕,讓筆者相當的感慨身為離島居民的痛楚;其實筆者算起來還算幸運,因為在人生旅途中碰過許許多多貴人相助,如今才能在媒體界與旅遊界佔一席之地,但是卻永遠忘不了在求學與創業階段所經歷之艱辛過程。
也因為遭受了許許多多的苦難之後,深深感到一個離島地方建設的重要性,如果離島無法大力建設,尤其像大倉這麼小的島嶼,等一百年後,可能已不適合人類再居住下去;有鑑於此,筆者畢其一生經歷,不但先讓自己能夠站立起來,而且更希望能夠推己及人,然而卻不知道其中成功機率有多高;只能憑藉著自己一筆之力,透過媒體的報導,期能獲得更多人的迴響。
就這樣一次再一次的呼籲,尤其攸關澎湖未來是否走向國際化的「澎湖內海開發計畫」,經過筆者再三呼籲後,如今終於再度獲得敗部復活的機會;目前該計畫案已獲得主政者加強重視;據了解,前縣長王乾發主政時,曾親自全程主持該專案之審查會;從此一跡象顯示澎湖內海將有機會亮起來,如果規劃得當的話,很可能成為點亮澎湖的「夜明珠」。
此後主管單位必須做的事情,就是和村民多做溝通,最好能夠想出對全體村民最有利的辦法方案,以增進大家的信心與毅力;最好一切都能力求公平、公正、公開之原則,與全體原住民保持良好互動,讓他們知道什麼期程有那些事情可共同參與?如此一來便可化阻力為助力。
「台灣產消會全民Pay平台」+「縱橫天下旅遊同業網」
將嘉惠澎湖地區旅遊同業
●寒冷的冬天到了,如何選擇適合台灣人多數人可接受的氣溫旅遊點?
◎「旅遊365」自組團或併團好處多多:
※(請點閱「縱橫天下旅遊同業網」,便可一覽無遺)。
1.旅遊從業員自組團15人以上或併團,採用「旅遊365」名稱出團,免擔心客人流失。
2.含行李束帶。
3.含行李牌。
4.含領隊旗。
5.合照布旗。
6.含車前團名識別等等。
※美天旅行社國外團給您安心與品質,出團前提供旅遊365出團工具。
◎如何簡單操作國外旅遊?
該公司提供無旅行社識別手機版網頁,您只要轉貼給客戶,當客人問你之後,再LINE進來詢問,就有商機了,因為有了全台旅遊從業員客人的併團,因此目前是南區出團量最多旅行社,建議您盡快推廣國外旅遊行程,敬請注意本群組訊息發佈。
◎另外,台灣產消會所屬「全民Pay」,日前亦與縱橫天下休閒旅遊雜誌公司,簽立「特約店加盟」,自即日起啟用「電子支付系統」,一下子搞定全國所有觀光旅遊相關產業,共計3500家,讓「全民Pay」平台興旺起來,豐富許多許多,一下子比現有會員數將近2千個還多,真是可喜可賀!!!
◎預計台灣產消會2022年後將成為全國最大的人民團體!
台灣天下第一大會;同時,另外全台有2400位司機導遊會員全力配合宣導,他們可說是個個都是職業的大老鷹人物!
縱橫天下提供「旅遊同業網」,歡迎澎湖地區旅遊同業多加利用,將有助自己業務推展,詳情請逕撥0977-312101或0977-103322進一步洽詢:
?http://www.tour365.tw/tour365tw/
◎歡迎加入全台最先進平台:
全民Pay…………
直接線上註冊申請(推薦人請填「5R」代號)
及用QR-Code繳交
600元管理年費,免費贈送600元抵用券,並再送CP值60%,回饋共益平台分潤!
推廣海島觀光,改善大倉旅服中心週邊環境
〈記者陳猛/澎湖報導〉為推廣澎湖離島觀光並促進地方產業發展,縣府積極向交通部觀光局爭取經費,未來將投入新臺幣450萬元,進行大倉遊客中心木作棚架防水隔熱處理、週邊木質鋪面更換及整體環境美化,預計於今(108)年底施作,並於明年觀光季前正式亮相,提升海島觀光遊憩品質。
大倉嶼為澎湖唯一坐落於內海的島嶼,比起南北海各離島,其海象相對平穩,並擁有豐富的海上資源及人文歷史,包含潮間帶、沙灘、菜宅及水上活動等,其中位於島嶼西側的米白色貝殼沙灘更是每位觀光客必去的景點。
大倉遊客中心於民國92年興建完成,因長年風吹日曬及受海鹽侵蝕,木構架及木質地板有腐壞及變形的現象,影響遊客使用性也造成視覺觀感不佳。縣府旅遊處本次將針對大倉遊客中心周圍木地板鋪面進行更換,未來規劃採用木紋磚,除了在視覺上能保有木材既有的色澤及紋理外,使用上亦能提高使用年限,方能降低後續維護管理所需經費,提高使用效益。此外,遊客中心旁綠地因缺乏完善管理,現今雜草叢生,未來將持續進行綠地美化,透過環境美化提升整體美感與舒適度。
本案工程預計於明年觀光季前完工,未來將辦理公開標租邀請有意願廠商進駐經營管理,期盼能促進地方產業發展,結合在地旅遊業帶動觀光人潮,打造澎湖景區新亮點,提升觀光遊憩品質。
賴峰偉議會施政報告 保證任內完成大倉媽祖文化園區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澎湖縣議會第19屆第2次定期會14日開議,縣長賴峰偉施政報告表示,大倉居民當初都同意興建媽祖文化園區,但先前的主政者突然宣布停工,後續對大倉的發展也置之不理,導致居民不信任縣府,他保證任內一定認真完成興建,促進大倉繁榮,活化內海觀光。
賴峰偉說,縣府重新思考近一年,聽取各方意見,決定於大倉島原址續建媽祖,未來將不擴建港口、不浚挖航道、登島人數總量管制,降低對生態的影響。未來媽祖文化園區完成後,將成為澎湖海上新地標,創造內海新景點,帶動澎湖整體觀光發展。
賴峰偉表示,大倉媽祖銅像流落外地多年,早日將銅像移回澎湖是府會共識,縣府審慎評估,決定於大倉島原址續建媽祖文化園區,活化內海觀光,創造澎湖旅遊新景點。
賴峰偉說,討論多年未有進展的澎防部遷建案,獲總統蔡英文允諾同意由中央協助,並由國防部負擔37億元遷建所需經費,後指部遷建案也由縣府協助另覓適合的地點,這兩項重大遷建案,將是澎湖建設大躍進,帶動馬光商圈都市發展。
至於臺華輪汰舊換新案,則由中央交通部接手建造,10月15日縣府已完成結案報告書,並陳報交通部轉行政院核定中。跨海大橋改建先由中央補助2,000萬元辦理評估,中正橋、永安橋的改建計畫已提報中央。縣民運動中心計畫,也已獲中央允諾補助經費5億元。
賴峰偉指出,大陸船隻在「臺灣淺堆」違法抽砂,造成棲地破壞浩劫,他上任後重視漁民訴求,積極促請中央整合部會包括經濟部、法務部、內政部空勤總隊、海委會海巡署聯合取締,要求中央嚴厲執法,並於今年7月曾赴泉州與福建省海洋執法單位座談,達成嚴厲執法之共識及建立常態化處理非法海上抽砂機制。
賴峰偉說,10月24日縣府聯合海巡署艦隊分署、內政部空勤總隊至臺灣淺堆取締大陸抽砂船,扣留2萬7,700噸級「長鑫36」運砂船(船長172公尺),以及4,200噸級的「豐溢9969」抽砂船(船長110公尺)、28位船員經法院裁定羈押。至今建立嚇阻作用,已無大陸抽砂船進入「臺灣淺堆」海域抽砂作業。
賴峰偉表示,為維護海洋永續發展,縣府發出海洋活化12支箭,光榮及雙湖園水資源中心已開工動土,輔導400多家餐飲業者裝設油水分離設備,實施刺網及定置網實名制,清理立竿網具9,000支,清除海底覆網約12萬公尺,完成各式種苗放流12種,總計放流44場次381萬2,600尾(粒、隻)。
他指出,縣府明年1月1日起,無籍船筏集中管制,不得泊港、航行,賴峰偉表示,航港局管理部份已回籍100艘,發照5艘,縣府管理無籍筏及12千瓦以下小船申請登記約300艘。只要有向政府登記申請執照的無籍船筏,可再延長三個月,不受1月1日不得出港限制。
賴峰偉說,縣府今年9月起推動減塑政策,除從公部門帶頭做起,開會使用環保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寶特瓶瓶裝水,並與9家外燴業者簽署響應減塑政策,減輕對地球的傷害。
賴峰偉表示,縣府整頓市區停車亂象,設立租車專區,市區42家租車業者已全數進駐,解決過去長時間停佔公共停車空間的問題,將路邊公用停車空間留給民眾使用。另輔導燒烤業者裝設除油煙設備,全縣13家已通過空汙檢測,創造業者安心、民眾放心、對政府有信心的三贏局面。
觀光方面,賴峰偉指出,今年花火節引進無人機,結合科技水幕、燈光造景,70天22場次湧入近42萬人次,創造約21億產值,旅宿業訂房率成長2成,租車業業績成長5成,總觀光人次成長3成,明年要發展澎湖小三通,爭取澎湖與晉江機場直飛,以及澎湖與泉州的直航。
賴峰偉表示,施政即將屆滿一年,他帶領縣府團隊維護海洋陸地環境、發展觀光經濟、加強地方建設,期盼府會同心,帶領澎湖建設突飛猛進。
縣議會14日起召開第19屆第2次定期大會
賴縣長積極向議會爭取對設置「大倉媽祖文化園區」的支持
(記者陳猛/澎湖報導)為順利推動設置「大倉媽祖文化園區」,賴峰偉縣長於本(11)月14日上午在議會施政總報告中,指出他選擇續建「大倉媽祖文化園區」之心路歷程,期藉由園區的設置,規劃內海遊憩系統,進而帶動整個澎湖群島的觀光產業發展,造福澎湖鄉親;劉陳議長期許賴縣長思考擇期另作專案報告,以便各位議員充分瞭解對賴縣長相關質疑問題。
「大倉媽祖文化園區」的設置近3天來,再度成為澎湖鄉親關切的議題之一,自澎湖縣政府11日縣務會議決議於大倉島續建「媽祖文化園區」後。澎湖縣長賴峰偉14日應邀在縣議會施政總報告中表示,縣府衡量多處場址,一致認為在大倉島設置媽祖文化園區,可創造最大觀光效益,並採登島人數總量管制、不浚挖航道、不擴建港口等措施顧及環保。
賴縣長說:澎湖縣政府工務處11日在縣務會議針對馬公金龍頭、風櫃蛇頭山、湖西龍門裡正角、西嶼東台、白沙大倉島等5處分析媽祖文化園區場址利弊,無異議擇定大倉島為最佳場址;相關資料在本次大會中將會發送給各位議員參考。
賴縣長表示,縣府以「以最低成本、最大效益」兩大原則評估場址,大倉島已投入3億取得用地、建造工程,基座結構經鑑定安全無虞,原址續建只需再編列約2.5億即可完工,相較於其他場址,尚需完成用地變更、購置土地、重編工程款等,大倉島是期程最快、投入經費最少的場址。
賴峰偉說,大倉島之外的4個場址皆位於本島,且多為已具盛名的景點,縣府再投入數億經費興建媽祖園區,新增效益有限。反觀大倉為內海中心,屆時66公尺、世界最高的媽祖銅像完工後,將成為澎湖海上新地標,可創造內海新景點,增加遊客停留時間,不僅大倉居民受益,還能帶動澎湖整體觀光發展。
至於,環保團體關切的面向,賴峰偉表示,之前規劃大倉島每日登島人數為3,000人,未來縣府將重新評估環境承載量,初期以每日1,000人為上限。同時,考量現行港口運量已足夠,將不另闢新港、不浚挖航道,在現況基礎發展觀光,將環境影響程度降至最低。
賴峰偉強調,大倉媽祖文化園區並非宗教設施,而是基於澎湖有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且媽祖是以海為生的討海人最重要的心靈寄託。媽祖文化更是珍貴的世界文明資產,許多地方都在爭取媽祖文化的代表性,媽祖文化與澎湖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澎湖人卻讓大倉媽祖銅像流落外地多年,令人惋惜。
賴峰偉表示,今年9月,議會、縣府先後至彰化考察大倉媽祖銅像存放處,府會皆認為應儘速運回銅像,並擇定合適場所置放,因此縣府就各方推薦地點進行評估。
多位議員聆聽施政總報告,在賴縣長前述詳細的解說後,在場多數的議員包括陳慧玲議員、張再興議員、許育愷議員及李天進議員,先後提出不同看法,希望賴縣長能再三思而後行。
最後,議長劉陳昭玲在結論建議期許賴縣長思考擇期另作專案報告,以便各位議員充分瞭解對賴縣長的相關質疑問題。
對於議員們的質詢,王縣長深表感謝,並表示,縣府團隊定會全力以赴,戮力執行,以符澎湖鄉親的期待。他並指出,整個園區不僅是媽祖神像的設置,而是希望以媽祖庇佑澎湖子民之意涵,在位於內海中心的大倉島規劃文化園區,並整合內海小離島及周邊海域之開發利用,期以帶動內海觀光發展,也營塑成為本縣重要地標。
至於大倉本地居民的意見,劉陳議長則表示,希望縣府能集思廣益,並盡全力爭取地方的協助,以解鄉親心中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