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活化二部曲 賴峰偉視察內灣箱網養殖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澎湖縣政府啟動海洋活化二部曲,澎湖縣長賴峰偉14日前往五德瞭解內灣箱網養殖狀況,養殖業者翁平勝表示,外界質疑業者使用洗網劑污染海洋,但他強調已經20年不曾使用洗網劑。賴峰偉指示農漁局不定期巡迴各地檢查業者是否使用洗網劑,維護海洋生態。
生態專家指出,澎湖內灣海域只有單一潮口,海水置換率差,加上箱網養殖業者群聚於石泉、菜園、興仁、五德一帶海域,網具長期浸泡海中,網衣生長大量藻類及附著物,養殖業者使用洗網劑,以及大量飼料沉澱至海底,破壞內灣海域生態污染。
賴峰偉表示,箱網養殖、海上遊憩平台、家庭與事業污水若處理不慎,其產生的污染將衝擊內灣生態,若不及時擬訂措施管理,內灣生態資源逐漸凋零,澎湖就會像活在死海的島嶼,他呼籲全民重視海洋生態,共同努力活化海洋。
賴峰偉指出,內灣有許多箱網養殖,外界關切業者大量投擲飼料、洗網劑,出現養殖飼料沉積底泥,以及洗網劑污染海洋,他指示農漁局不定時、不定期派員巡迴檢查業者是否使用洗網劑汙染海洋。
翁平勝表示,為清除附著於網具PE纖維網的藻類和附著物,他聘請人力每半個月清洗一次,耗時又費力,現在已逐步汰換為強度6倍的防彈纖維網,雖然價格貴1倍,但材質柔軟,藻類不易附著,洗網週期延長為三個月,安全又節省養殖場三分之一人力。
翁平勝說,他們20年前曾試驗1次使用洗網劑清洗網具,但洗一件網具需花費5萬元洗網劑,不符成本,現在已不再使用洗網劑清洗。此外,由於魚飼料價格上漲,目前投餵飼料已改為一天一次,沒有大量投擲飼料現象。
縣務會議 邀請海洋生物研究專家蔡萬生演講澎湖永續漁業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澎湖縣政府13日召開縣務會議,邀請澎湖知名海洋生物研究專家蔡萬生專題報告「澎湖永續漁業十大課題與對策」,蔡萬生提出選擇適合的放流魚苗、劃設魚類產卵常年保護區、棲地保育、三層刺網由行政罰改為刑事罰等建議。澎湖縣長賴峰偉指示農漁局研擬對策,打造海洋生物永續生存環境。
蔡萬生表示,民國60至80年是澎湖近海漁業黃金時代,當時年漁獲量最高可達4萬5000噸,但民國80年後年漁獲量開始下滑,民國88年至94年賴峰偉執政時期有止跌回升現象,之後又開始下降。
蔡萬生指出,導致澎湖海洋漁業資源逐漸枯竭因素包括滾輪式拖網、非法毒電炸、過度漁撈、不友善漁法、非法濫捕、棲地破壞、海洋污染、淺海寒災等。
蔡萬生表示,永續漁業沒有管理就是零,他建議選擇經濟價值高、藻食性物種放流、大倉嶼北岸仔稚漁場劃設常年保護區、潮間帶棲地保育、探討年度分區開放採捕馬糞海膽等策略,保護海洋生態。
賴峰偉表示,海洋是上天賦予澎湖最寶貴的資源,海洋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必須有效管理,宣導正確海洋保育觀念,才能讓海洋活化生生不息。
蔡萬生表示,龍門裡正角東岸的湍流區、雞籠嶼四角嶼與風櫃間的航道區以及大倉嶼北部的海草叢區是澎湖魚類產卵區,但長期架設於內海海底的單層底刺網,阻斷內灣外種魚及海洋生物族群的移棲。
對此,賴峰偉表示,「活化海洋」是目前施政重點,縣府研議距岸1海浬每年1、2、7、8月禁用所有網具捕魚,以及推動網具實名制等,針對內海底刺網問題,他指示農漁局研擬相關管理措施因應。
「108澎湖縣水土保持月暨環境教育推廣活動」18日登場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訂定每年5月為「水保月」,為推廣防災、滅災、避災之概念,並結合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欲讓大眾關懷且保護環境之宗旨,澎湖縣政府於108年5月18日(六)上午8時30分至下午12時30分,於馬公市澎湖休憩園區水土保持戶外教室舉辦「108年澎湖縣水土保持月暨環境教育推廣活動」,現場預計將有500多位鄉親攜家帶眷及多位長官到場與民同樂共襄盛舉。
現場活動以環境教育闖關暨園遊會方式進行,參與單位有縣府農漁局、環境保護局、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澎湖區營業處、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尖山發電廠、澎湖縣內垵國民小學、澎湖縣興仁國民小學、深耕文化工作坊、湖西鄉湖東社區展協會、湖西鄉南寮社區發展協會、湖西鄉龍門社區展協會等機關學校與社區團體,各宣導攤位包含水土保持教具教材推廣、種子鑰匙圈DIY、時令農產品販賣及政策宣導、漁業資源保育及復育重要性推廣、生物多樣性及入侵種防 治、魚尺DIY-海漂浮標製作彩繪、銀合歡植物染DIY、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菸灰菸蒂不落地、節能減碳及環境保護等皆提供豐富的宣導品,透過海報、展板、有獎徵答或親子DIY等多元活潑方式,讓參與民眾及親子從闖關活動中瞭解水土保持工作與生物多樣性之重要性,進而將環境教育目標落實於日常生活中,讓參與活動的親子們,共渡一個輕鬆愉快的週末假期。
賴峰偉召開內海活化專案會議 宣示嚴格管控內海汙染源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澎湖縣長賴峰偉4月30日邀集一級主管舉行「內海活化」專案會議,針對內海汙染問題,縣府將從汙水整治、落實監督海上平台、輔導養殖戶正確投餌、使用環保洗網劑等,全面嚴格管控內海汙染源,保護海灣生態。
澎湖縣政府4月29日縣務會議邀請澎湖生態保育專家洪國雄專題報告「內海活化」,洪國雄指出內海面臨嚴重汙染,瀕臨生態危機。30日上午,賴峰偉立即邀集縣府相關單位,討論如何有效改善澎湖內海環境。
針對家庭汙水、事業汙水,工務處長洪慶鷲表示,工務處規劃內海汙水截流及汙水處理,可有效降低水汙染對內海的衝擊,其中BOD(生化需氧量)、SS(懸浮固體物)去除率達80%,汙水處理後的回收水,可供澆灌使用,能提高汙水處理的周邊效益。
洪慶鷲說,大馬公地區汙水處理工程,已完成西衛、山水兩處截流設計,整體完成率達25%。光榮、石泉、前寮、菜園里及雙湖園等五處正進行汙水截流設施規劃,預計至2022年汙水處理可達到60%的完成率。
針對民眾擔憂海上平台排放水肥、棄置垃圾,旅遊處長陳美齡表示,旅遊處已與環保、農漁局組成聯合加強海上平台廢棄物管制小組,將不定時派員抽檢,並依照遊客人數,檢查回收的水肥、垃圾量是否相等,另將修訂自治條例規範,提高罰則至10萬,若情節嚴重,將收回經營執照。
陳美齡說,目前縣府核准9家海上平台業者,由於海上平台營業場所在內海,必須使用公有資源,未來將研擬向業者收取保育費,作為管理海上平台、海洋復育經費,以維持海洋資源永續。
農漁局長陳晶卉表示,內海約有20戶箱網養殖戶,未來將輔導養殖業者設置自動投餌機、改用容易分解的餌料、養殖草食魚類取代投餌,減低魚餌殘留狀況。另外,將協助業者提升環境意識教育,在清潔漁船、網具時,採用符合環保、不汙染水質的清洗劑。
環保局副處長許佳佩說,環保局定期海域調查,近年水質檢測馬公內灣海水品質良好,多可符合甲類海域水質標準,但有幾次的溶氧量(DO)偏低及總磷(TP)偏高,顯示當下內灣水質呈現缺氧及交換率較差的情況,環保局仍將持續於內灣設點,進行水質監測。
賴峰偉強調,「海洋活化」要跨機關整合,透過汙水處理系統、海上平台管控、水質監測、養殖輔導,全力進行檢測、整治,才能再現內海應有的美貌與豐富的生態,創造優質海洋城市。
洪國雄專題報告「內海活化」賴峰偉指示相關單位研議辦理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澎湖縣政府29日召開縣務會議,邀請澎湖知名生態保育專家洪國雄專題報告「內海活化」。洪國雄建議從棲地營造、放流物種、消波塊移除、內海釣遊小艦隊等面向著手,逐步活化內海。對此,澎湖縣長賴峰偉指示相關單位研議辦理,讓內海恢復活力。
洪國雄指出,在推動海洋活化的過程中,遇到層層阻礙,他曾勸漁民為下一代保留漁業資源,漁民竟然回說他的子孫不會再討海。此外,曾有民眾在他演講時,當場對他罵粗話,說他妨礙漁民賺生活費。但保護海洋是對的事,他被罵得很甘願。
對此,澎湖縣長賴峰偉表示,澎湖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觀念,明明是對的事情,偏偏有人硬要反對,許多人也選擇沉默以對,他非常能體會洪國雄的心境,但對的事,即使被罵,也要堅持。
關於內海活化,洪國雄表示,內灣海水置換率差,加上家庭污水、事業汙水、養殖廢棄物、海軍油汙、海上平台觀光活動增加,加上沿岸垃圾堆洗出重金屬,珊瑚的鎘、鈣含量,比外面高出250倍,形成內灣生態死亡。
洪國雄說,為使內海恢復生命力,他建議增加魚類棲地營造、放流物種、消波塊降低減量移除、以大倉漁港為核心、加盟漁港運作模式、內海釣遊小艦隊等方式,以海洋為核心,串連保育資源,發展成旅遊產業。
農漁局長陳晶卉表示,農漁局持續進行海洋復育工作,包含馬尾藻、硨磲貝、珊瑚礁花園種植。此外,關於內灣水質汙染部分,農漁局也在內灣培育大型的海藻,具有過濾水質的功能,可改善內灣海水水質。
賴峰偉強調,海洋是澎湖的母親,我們應珍惜上天賦予澎湖珍貴的資源,但少數鄉親觀念尚未改善,依然從事違法漁業,破壞海洋資源,他呼籲大家共同維護海洋環境,讓澎湖海洋活力再生。
賴峰偉說,他感謝洪國雄提出的寶貴建議,讓縣府團隊獲益良多,他指示農漁局等單位研議可行性,改善海洋生態。
澎縣府21日於龍門漁港發表海底覆網成果
共清除500多公尺海底廢棄漁網宣示今年預計打撈6萬公尺海底沉網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澎湖縣政府21日於龍門漁港發表海底覆網成果,共清除500多公尺海底廢棄漁網。澎湖縣長賴峰偉到場慰勉潛水志工辛勞,他宣示今年預計打撈6萬公尺海底沉網,並研議近海1海浬內禁止使用刺網。
21日早上來自中華民國水中運動協會、馬公潛水會、救難協會等單位20餘位的海洋保育志工前往香爐嶼海域清除海底覆網,成果豐碩,總計清除約500多公尺的海底覆網,還發現魟魚、花枝、螃蟹等海洋生物纏繞於漁網中。另外,引進澳洲「coral watch」珊瑚健康監測的方法,進行澎湖海域珊瑚礁調查,實測結果顯示珊瑚尚屬健康,無白化現象。
賴峰偉表示,澎湖以海立縣,海洋是澎湖漁業經濟命脈,海底沉網覆蓋於珊瑚礁,成為海洋生態殺手,海洋生物無一倖免,難有生機,他在87年擔任縣長時推動海洋復育,取締毒、電、炸非法捕魚,收購三層網達640公里、清除9萬4千公尺的海底覆網,漁業年產值逐年成長。
賴峰偉表示,縣府和高雄科技大學合作執行覆網清除工作,繼去年清除6萬公尺,今年預計完成6萬公尺,他鼓勵高雄科技大學明、後年可清除12萬公尺,4年內完成24萬公尺,縣府加碼補助50萬,協助潛水人才培訓,傳承覆網清除經驗。
賴峰偉說,海洋活化是他下一個100天的施政重點,未來將研議近海1海浬內禁止使用刺網網具,並呼籲鄉親為後代子孫、漁業資源著想,勿隨意棄置漁具,讓海洋慢慢活化,海洋生物有乾淨家園。
海底覆網是海洋生物的沉默殺手,沉網覆蓋於珊瑚礁,嚴重造成珊瑚白化,魚類和其它海洋生物經常被漁具纏住或困住而無法逃脫。澎湖縣政府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合作,號召澎湖當地海洋保育志工及漁民朋友一同參與,展開淨海清網活動,希望還海洋生物一個安全的生存空間。
◎澎島采風國際跨交會推「粉絲專頁」,獲得熱烈迴響:
http://dachang.eztour.net.tw/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9160
陸海空聯合宣導查緝 護紅章繁殖 大家一起來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本年度3月29日至4月12日適澎湖縣特有種章魚聚集縣內沿岸潮間帶準備繁衍產卵期間,為免遭濫捕情形發生,澎湖縣警察局在預防宣導方面,各分局配合所轄各村、里辦公室密集廣播宣導保育觀念,並搭配強勢取締作為,由縣警察局及馬公、白沙分局逐日依潮汐針對盛產海域周邊採巡邏、守望、路檢盤查有無非法採捕之可疑人車,另以遠距夜視、空拍科技輔助、布置機動遊艇查緝平臺蒐證,防堵不法民眾利用小船接駁,並視情況開啟警示燈、以收嚇阻功效。
自該局實施宣導之日起民眾好評不斷,縣警察局賈局長昨夜親率刑事警察大隊專責查緝員警,租用民間漁船會同農漁局人員執行夜間取締勤務,透過空拍科技顯示(如照片),禁漁期內潮間帶人潮聚集已不如往昔,潮間帶僅發現零星燈火,經空拍機接近勘查,均為撿拾貝類之民眾,足見密集的宣導措施與強力的查緝手段成效顯著,已喚醒民眾保育觀念,在維護海洋生態、確保物種平衡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賈局長特別再次懇請鄉親以及觀光季進入本轄之遊客,發現特有種章魚出沒,勿因好奇捕捉而誤觸法網,否則同樣會依『漁業法』對採捕、處理、販賣、持有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5萬元以下罰金。
縣警局持續監控,依法強勢取締手段查緝破壞海洋資源行為者,絕不手軟,不讓不肖民眾有破壞澎湖特有種章魚繁衍之契機。檢舉民眾請打查緝違法捕撈特有種章魚檢舉專線:110或06-9279366,該局對檢舉民眾之身分絕對保密,並提供相當之禮券鼓勵民眾勇於檢舉,且縣府農漁局亦提供優渥的檢舉獎金,期能共同捍衛菊島海洋健全生態。
海巡查獲非法電魚 賴峰偉縣務會議頒獎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澎湖縣長賴峰偉25日在縣務會議特頒發獎金,肯定海巡署查獲非法電魚的努力。
澎湖海巡隊19日凌晨於西嶼小門嶼外海查獲澎湖籍漁船「昇睿隆6號」涉嫌使用電氣非法捕魚,當場查扣電纜線約325公尺,並將洪姓船長等6人依違反《漁業法》罪嫌移送地檢署偵辦。
賴峰偉25日特別於縣務會議頒發獎金,對於海巡署第八海巡隊取締非法捕魚,維護海洋資源決心,賴峰偉給予嘉勉。
賴峰偉重申不容許非法捕魚行為破壞海洋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澎湖縣長賴峰偉19日主持「強化查緝非法捕魚會議」時強調,絕不容許任何非法捕魚行為破壞海洋生態,他要求警察、農漁單位及協請海巡、岸巡加強查緝強度,另研擬提高行政罰則,增加刑事罰,以遏阻不法。
賴峰偉表示,毒電炸魚造成澎湖漁業資源枯竭,民國86至94年他擔任縣長時,展現大破大立的取締決心,讓不法捕魚行為消失於無形,海洋再度活化,年漁獲量突破40餘億。
農漁局表示,近來漁民非法採用二層以上刺網捕魚、電魚,以及在禁捕期外從事採捕販售情事,已對澎湖漁業資源產生負面影響。
賴峰偉要求澎興號、環保案件查緝小組、警察同仁在查緝熱點上加強巡護,並協請岸巡單位強化進出港船舶檢查,大家通力合作,以有效杜絕非法漁業行為,讓海洋恢復生氣。
有關漁民建請放寬50噸以上拖網漁船得於近岸6海浬外作業,縣府農漁局表示,將結合6月底完成的「澎湖拖網漁業魚類群聚分析調查計畫」結案報告,草擬自治條例,送議會審查後,再送漁業署,做為放寬海域限制的依據。
海洋生態的永續發展 需要您我共同守護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海洋和人類社會的關係相當密切,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資料,海鮮約佔全球約29億人口中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量的20%,是交通和大規模的貿易運輸媒介,也是許多沿岸居民的生活和文化價值的重心。除此之外,海洋生態系還提供了許多重要的服務,像是營養鹽的循環、碳封存、海岸防護、調節氣候、提供氧氣等等。
但自從人類活動對地球生態系造成持久影響開始,人為活動對全球環境所帶來的負面衝擊不斷,像是過度開發、海洋酸化和暖化、棲地破壞、污染和外來種問題等等,都對海洋生態系的完整性造成嚴重威脅。
為何一再地倡導海洋保育、永續利用?那是因為海洋主宰著地球所有生態系的正常運作,左右著人類的未來,當海洋受到破壞,人類也會跟著滅亡。因此,我們需要更積極的作為,在食的方面,確認漁獲的來源,不食用保育類物種,確保海洋生態的運行;在住的方面,禁用一次性清潔物品及有含微膠珠成份洗潔劑,避免造成水質污染;在行的方面,則可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減少碳排放,減輕全球暖化危機;在育的部份,可從小教育學童了解永續海洋的重要性,並身體力行的去施行;在樂的部份,則別忘了在歡樂過後,務必隨手帶走所製造的垃圾及協同清潔該地區環境整潔。我們需要讓更多人了解海洋的重要性,需要你我的共同合作,加強海洋生態系的管理,讓海洋的未來走向永續。
連續兩日查獲盜採珊瑚礁保育貝類 籲請民眾共同維護生態
〈記者許耀彬/澎湖報導〉本縣環保案件聯合查緝小組(農漁局、警察局環保小隊)於1月8日、9日連續兩日,分別於前寮漁港西側岸際、馬公港西側岸際(金龍頭)兩處查獲盜採孔雀殼菜蛤30公斤、山羊海菊蛤256粒(淨肉重11公斤),相關盜採設備如鐵製鋤頭、鉤具、潛水裝備、運載貨車等皆依檢察官指示扣押,兩案皆依違反漁業法移送地檢署偵辦。
此次山羊海菊蛤盜採案件,嫌疑人潛水採捕上岸後,將貝肉去殼挖出,並把殼棄回海裡,在海洋保育志工陳盡川隊長及其友人鼎力協助下,潛水將外殼取回,利於後續將外殼及貝肉送農委會水試所化驗佐證,使罪刑無所遁形。
農漁局呼籲,孔雀殼菜蛤(俗稱「掃帚仔」)、山羊海菊蛤(俗稱「粉蚵」、「燈火蚵」)、黑石蜊(俗稱「灘」)、大白狐蛤(俗稱「撬仔」)等四種貝類之採集方式,多以破壞其棲生基質的方式進行,包含珊瑚骨骼、分枝珊瑚碎屑、岩石縫為主,採捕過程中多需以小鋤頭或小斧頭以砍、劈、敲、折、撬等機械性外力破壞礁體,對於珊瑚礁生態易造成大規模之破壞,為維護本縣珊瑚礁生態永續,前列四種貝類禁止採捕、處裡、販賣或持有,倘違規依漁業法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十五萬元以下罰金,敬請民眾確實遵守,亦不要有購買行為,否則恐因持有而有觸法之虞。
本縣環保案件聯合查緝小組除會持續於各海域岸際查察外,依據「澎湖縣政府獎勵檢舉非法採捕水產動植物獎金核發要點」,檢舉非法採捕珊瑚礁貝類查獲屬實者,檢舉人可獲新臺幣1萬元之獎金,籲請民眾踴躍檢舉,一起為漁業資源保育及永續利用戮力。非法捕魚檢舉專線:926-1145 (農漁局)
澎湖縣共生藻協會日前辦理一場海洋生態講座
●澎湖縣共生藻協會辦理海洋生態講座
●邀請「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博士
與各位夥伴聊聊「世界著名潛水勝地珊瑚礁生態資源的永續利用策略」
●日期107年12月21日(星期五)
●時間:18:30-20:30
●地點:哈拉里咖啡專櫃(澎湖縣馬公市臨海路1號)
當天吸引有興趣海洋愛好者及藻員,共同到場聆聽!
民眾發現海龜擱淺 海巡緊急協處
海巡署第13巡防區指揮部27日早晨8時許接獲民眾通報於白沙鄉槍山尾沙灘發現1隻活體海龜擱淺,請海巡署協處;指揮部立即指派岐頭安檢所人員先行前往通報地點搜索,約8時30分許安檢所人員即刻發現該擱淺海龜,位於潮間帶距岸約1公里,並同時聯繫農漁局生態保育科派人前往現場處置;經初步觀察判定該海龜為綠蠵龜,測量長116公分、寬99公分,體重重達148公斤,初估為目前全澎湖最大的綠蠵龜,隨後由廖所長等7員協助移至車上,並移往澎湖縣政府水產試驗所安置。【圖說:民眾發現海龜擱淺於白沙海域,海巡據報緊急協處。】
海巡搶救港區受困海龜
金馬澎分署第七岸巡隊澎湖馬公沙港安檢所於19日10時許守望執勤人員發現海龜於港區內疑似遭塑膠袋受困無法活動,安檢所隨即派遣人員前往查看;經安檢所人員將該海龜救起後,無發現明顯之外傷,同時通報澎湖縣農漁局並將海龜帶回所內陰涼處,以海水重複澆淋避免其脫水;農漁局生態保育科藍技士抵達安檢所後,經測量該海龜身體長約41公分、寬約38公分,判定為保育類赤蠵龜品種,有可能是在海上漂流時遭塑膠袋套住,所幸海巡同仁及時發現;獲救海龜帶回青灣水產試驗所進行相關檢查。【圖與文:吳清池】
縣府辦理獎勵回收廢棄網具 維護美麗海灣永續生態環境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澎湖以海為生,漁業為本縣主要經濟,漁港數亦為臺灣之首,然漁業作業過程,無可避免網具流失、汰換而漂流於沿岸或堆積於港區,造成海洋生態環境汙染,對海洋資源造成極大殺傷力,又澎湖為觀光立縣,廢棄網具的堆置實為有礙觀瞻,為海島城市所需面對的問題,為此,農漁局積極爭取中央補助經費實施陸上廢棄漁網收購。
自107年8月14日起迄今,農漁局與廠商分別前往西嶼鄉、白沙鄉以及民眾自行載運至農漁局的漁網重量達43.9噸,已清運36.2噸至台灣本島進行去化、回收再利用處理,本次計畫預期收購漁網目標50噸,有助於海洋廢棄物減量,避免海洋生物因纏繞流失網具而致死,同時維護漁港環境清潔美觀,進而美化市容以增加觀光人潮創造就業機會。
農漁局在此呼籲漁友從事漁撈作業時,勿任意將損壞網具棄置於漁港海面或碼頭上造成海洋環境汙染,若於航行作業中發現有流失網具,請發揮舉手之勞響應環保的心,將網具帶回岸上處理並回收再利用,一起為美麗海灣貢獻一份心力,共同維護澎湖乾淨無汙染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