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外漂泊長達55年離島之子的心聲!
守護澎湖大倉觀光文化園區籌建8年一頁滄桑史〈下〉
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人
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
澎湖觀光發展史電子書總編撰
陳 猛
民國101年度澎縣府共計編列2億5千萬元
誠如前縣長王縣長所說縣府在大倉村民的配合下,辦理公墓遷移整理出面積約4.68公頃的土地,計畫規劃一媽祖神像文化園區,園區初步規劃分別設置媽祖文化園區、漁村聚落生活園區、農業生活體驗區、沙灘踏浪區以及堤岸賞海區等。縣府當時認為,全案完成後將成為澎湖旅遊的新指標,希望是每位遊客來澎必定造訪之處;最保守估計每年可為澎湖帶來近10億元的經濟效益。縣長王乾發當時說得好「重要據點不去開發,澎湖還能做什麼」?
因此,澎湖產業推廣促進會當時認為此一引發各界關注的大倉媽祖文化園區預算案,已正式經縣議會審議通過。縣府所提「大倉媽祖園區神像基座及周邊設施」與「神像工程」經費,在101年度共計編列2億5千萬元;他們對前縣長王乾發當年展現無比魄力暨縣議會所凝聚共識表示高度支持與感謝。
102年1月大倉媽祖觀光文化園區計畫名稱修改
倍受鄉親矚目,總預算經費達5.5億的「澎湖縣大倉媽祖觀光文化園區」有關之各項工程已經於民國101年底發包,然而縣政府仍未完成土地徵收計劃之核定程序,致使工程未能順利動工。民國101年的12月26日,在內政部召開審查會議後,縣府決定將計畫名稱改成「澎湖縣大倉觀光文化園區」,隨後並召開公聽會公告周知,引起各方重視。
縣府公告中指出,為「澎湖縣大倉觀光文化園區」興辦事業計畫名稱修正,依據土地徵收條例第10條第2項說明辦理公聽會。將分兩個時間,分別於民國102年元月16日上午9時,白沙鄉大倉村社區活動中心(原大倉國小),另場於元月17日下午3時整,在旅高鄉親眾多的高雄市澎湖同鄉會辦理,聽取土地所有權人及利害關係人之意見。
當時主辦徵收的縣府財政處長盧春田表示,民國101年12月26日,在內政部召開的審查會中,審查委員對徵收計畫有文字部分小幅修改的意見,而大倉觀光文化園區主要為作為整個內海開發計畫的先行計畫,縣政府投注龐大預算,為免各界有宗教聯想之誤會,才把計畫名稱做修改,而公聽會就是希望能聽取相關人員的意見,也希望能讓各界能了解,縣府為澎湖發展觀光遊憩的用心。
民國102年-104年間觀研會推出相關系列活動
民國101-104年間,縣觀研會為提早行銷該園區,特陸續推出相關系列活動,促使大倉能早日和世界接軌,敬請各界多多給予祝福,大倉雖然很小,但是肯熱心為地方付出者卻不少,請大家能給大倉和澎湖一次蛻變的機會,大家一起加油。
據了解,縣觀研會自民國102年至民國104年,已持續為該社區舉辦了下列四項大型活動:
(1)民國102年04月18日至102年04月22日舉辦「2013大倉觀光文化園區志工赴台觀摩」,計畫執行單位:澎湖觀光發展研究會,陳創會長特擔任2013大倉社區志工赴台觀摩之旅總規劃及總領隊,以藉此了解未來大倉觀光文化園區相關規劃及經營參考。
(2)民國102年06月03日舉辦「2013捷足先登大倉觀光文化園區」,計畫執行單位: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陳創會長親自擔任2013捷足先登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活動執行長。
(3)民國103年04月19日舉辦「2014捷足先登大倉觀光文化園區」,計畫執行單位: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由陳創會長擔任2014捷足先登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活動執行長。
(4)民國104年04月28日舉辦「第一屆石斑魚季品嚐會」,
計畫執行單位: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由陳創會長擔任該活動總規劃兼執行長。
民國104年3月17日停工迄今可說一波多折
不料民國104年03月17日大倉召開村里座談會中,前縣長陳光復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基於環評、財力等等考量,宣佈全案不再續建,現有設施將考慮轉型,也不排除對外招商,只要能幫助大倉發展的全列入考量,縣府會全力支持。
雖然當天陳前縣長在村里座談會中沒有斷然宣佈「大倉觀光文化園區」停建一事,但卻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將了大倉村民一軍,對於陳縣長此種兩面手法,大倉社區發展協會在當天下午曾發表一份「抗議聲明」,抨擊陳縣長鄙視少數族群民意;竟然在程序不正義之下宣佈「停建案」,造成雙輸局面,讓他們感到扼腕。
大倉媽祖文化園區在確定停建後,現址如何轉型利用隨後曾引起各界關心,網路上也有所討論,縣府對此強調,基於對大倉的回饋、減輕縣府財政負擔、促進地方繁榮等前提,大倉以引進民間投資為主,民間欲投資法國村或其他方向,縣府皆樂見其成。
縣長陳光復在當時宣佈大倉媽祖文化園區不再續建後全案底定,由於當地已完成部分土建設施,原有地形地貌也難再復原,全案終結後除了經費上的結算,接下來必須面對現址的轉型利用,因當初宣佈不再續建,主要考慮縣府財政難以負擔,因此後續轉型,耗費鉅資、重新擬訂計畫不在縣府考慮之列,引進民間投資成了首選。
大倉媽祖園區停建後,曾有民間人士表達投資意願,其中以交通大學教授吳武明及法國藝術家尹夢年最為積極,依其提出的投資計畫,大倉島上已完成的土建設施將改為紀念館,預計陳列孤拔將軍等相關文物,尹夢年目前已取得孤拔家族後人同意捐獻文物,紀念館周邊則將興建法國七省特色建物,讓當地轉型成為法國村。
陳光復當時聽取簡報後,僅做出低度開發、縣府不出資、不破壞當地生態、不得衝擊島上既有產業等原則性要求,考慮到島上已有住宿業,為避免造成衝擊,要求法國村可提供餐飲服務,但不提供住宿,其餘則表示樂見其成。
陳光復表示,大倉居民當初大力支持媽祖文化園區,全案終止後,縣府有義務回饋,但也必須考慮到縣府財政問題,所以發展方向以引進民間投資為主,若透過民間資金與想法,可以不破壞大倉既有生態,又能為澎湖增加一個新的景點,而縣府又免出資,是可以支持的方向。
由於全案涉及OT或BOT模式,最終還是必須透過公平公開的程序,從中評選最佳方案,在全案底定前,不論是法國村或其他構想,縣府立場開放,也歡迎民間提出不同想法一起激盪。
107年賠廠商近5千萬和工程款計總支出逾3億
大倉文化園區在陳光復縣長任內全案已終止,總共支付工程款2億5千餘萬,並賠償承建廠商4千9百餘萬。若要重啟,必須重提計畫、重編預算,送議會審議。
籌備近8年媽祖頭像仍淪落在彰化成無主神明
據了解,5星級大倉觀光文化園區48米媽祖頭像,前縣長王乾發早在民國103年時任縣長時便已經完成開光點睛儀式,當初萬萬沒想到民國103年12月25日地方政權會轉移至篤信耶穌基督的民進黨籍縣長手中;也許因為信仰有所不同,打從一開始直到停頓為止,這尊5星級大倉觀光文化園區48米媽祖神像,便遭到地方主事者不停追殺,讓本聯盟實在看不下去。
本聯盟除了策動白沙鄉全鄉團結不斷抗爭外別無他法,雖然最後仍以「停建」收場,但本聯盟未來仍將策動媽祖信徒站出來,踴躍捐款認養以表達護衛媽祖神像的心聲,讓這尊48米神像能永留在大倉島上。
●一位在外漂泊長達55年離島之子的心聲!
守護澎湖大倉觀光文化園區籌建8年一頁滄桑史〈中〉
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人
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
澎湖觀光發展史電子書總編撰
陳 猛
民國100年間泉州計畫贈送澎湖「媽祖石雕」
而回顧「大倉媽祖文化園區」案,係源起於大陸泉州天后宮,民國100年擬贈送本縣大型媽祖神像一座,經多方評估考量,復經相關單位多次履勘、審慎評估結果,選定大倉島為神像設置地點,此即著眼於大倉為內海中心亦為「海上明珠」,於此矗立神像不僅可成為澎湖之地標,更有媽祖庇佑澎湖的意涵,除具宗教文化藝術考量外,更兼具內海觀光旅遊之效益。
全案以規畫48公尺以上之神像為目標,初期工程經費預估高達新台幣5.5億元,園區面積約4.6843公頃(含國有地4筆,縣有地4筆,私有土地13筆),依據土地徵收條例第3條第3款:國家因公益需要,興辦下列各款事業,得徵收私有土地;徵收之範圍,應以其事業所必須者為限。本次為設置用地取得,依規定於民國100年7月29日下午2時整於白沙大倉活動中心辦理第1次公聽會。會中就整個規畫設置及興辦事業之公益性、必要性、適當性、合法性作充分說明,並聽取與會各界人士、旅外鄉親之意見,以作為後續推動之參考。
民國100年力排眾議 縣府斥資建世界最大媽祖
惟澎湖縣政府當時擬在大倉島建造全世界最大媽祖神像,地方團體醞釀反彈聲浪,認為功利思考有違信仰、經費過高造成財政排擠,澎湖縣政府當時再次重申興建的決心,為澎湖立命,期盼地方凝聚共識,打造新國際觀光島嶼。
反對團體包括海洋公民基金會、澎湖共生藻協會、澎湖浸信會、澎湖環保協會等十多個單位堅決表態反對興建大型媽祖神像。明白列舉十大理由:功利思考有違信仰、經費過高財政排擠、觀光首重生態保育、量體龐大維護不易、妥善研究傾聽民意等;集結連署陳情澎湖縣政府,懇請縣長收回成命。
澎湖前縣長王乾發指出,開臺天后宮是全台灣第一座媽祖廟,信奉媽祖是澎湖人的起源,這已形成了地方文化最重要的信仰中心,因為宗教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縣府希望將宗教與觀光相結合,提升澎湖觀光地位。
王乾發強調,他尊重民主社會接納民眾表達不同意見的自由,但是澎湖未來全面性的發展重要建設計畫一定要落實,雖然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澎湖縣政府有信心達成,希望鄉親力挺給予支持。
澎湖縣議會也表示,興建媽祖神像斥資龐大,但是這是突破澎湖觀光的新契機,縣議會將嚴格把關,也全力協助縣府為地方打拚。
民國100年相中大倉開始展開籌備工作
縣議會在民國100年3月間臨時會中通過縣府的提案,同意墊付新台幣1千6百75萬元,以辦理「大倉島神像暨周邊委託整體規劃設計與監造技術服務案第一期」,委託規劃與設計技術服務及用地取得作業案;這項案件為新興計畫,預定將白沙鄉大倉島規劃為本縣的旅遊風景區,並以建置媽祖大神像做為觀光旅遊主軸,以帶動觀光和經濟發展。
據了解,初期需委託規劃設計技術服務經費825萬元,計畫另需辦理相關用地取得大倉段13筆土地,計需850萬元,總共1675萬元由縣府自籌。
民國100年大倉媽祖文化園區規劃報告出爐
「大倉媽祖文化園區」規劃報告出爐,初期計規劃為6大區,將串連海上藍色公路,並強化內海的觀光遊憩活動;未來將可以帶動內海開發,繁榮馬公、白沙、西嶼,而草席尾未來也是發展據點,預料將可望將澎湖觀光發展推向國際化,並可平衡目前淡旺季之落差。
為發展觀光旅遊,澎縣府委託規劃公司規劃出內海遊憩系統,將串連海上藍色公路,並強化內海的觀光遊憩活動。當次臨時會澎湖縣議會特別邀請王縣長及縣府相關主管至議會五樓做專案報告,並聽取議員意見。
工務處前處長林耀根表示,長期以來民間信仰保佑海上平安的神祇「媽祖」為大家最為普遍的信仰。縣府為結合現在與傳統,發展觀光旅遊,故計畫在大倉島上設置「大倉島媽祖文化園區」,建構世界最高的「媽祖」神像(神像高48公尺,基座高18公尺,總高度66公尺)環繞俯視澎湖群島海域,庇佑所有民眾平安,形塑成為國際級的觀光景點,促進澎湖內海及整個澎湖群島的觀光產業發展,造福澎湖鄉親。
100年7月29日縣府辦理設置工程第1次公聽會
隨後澎縣府依規定於民國100年7月29日下午2時整於白沙大倉活動中心辦理第1次公聽會。會中就整個規畫設置及興辦事業之公益性、必要性、適當性、合法性作充分說明,並聽取與會各界人士、旅外鄉親之意見,以作為後續推動之參考。
縣府為增加本縣觀光資源,增設旅遊景點,不遺餘力,尤其對內海觀光旅遊著力更多,大倉更是澎湖縣內海觀光的重要據點,深具開發潛力,本縣內海開發計畫即以大倉為主題核心,整合澎湖內海鄰近觀光資源,打造藍色公路內海巡航。該案之推動建置,除使大倉島成為澎湖內海觀光、遊憩之景點外,預期將建構環島景觀休憩園區設施,除可欣賞內海景緻,更可發展澎湖內海地區水上活動服務主題特色小離島,建構大倉島成為「內海明珠」核心島嶼,作為以觀光發展重點之示範區域,並將建構成澎湖內海完整的藍色海上公路。且大倉島也希望在海神媽祖庇蔭下,成為宗教、文化勝地,吸引全球信徒,成為朝聖地點,如基隆中正公園觀音佛祖塑像、彰化八卦山彌勒佛、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新竹縣峨眉鄉彌勒佛院等,除成為地方地標與觀光景點外,更是宗教文化勝地,吸引各地信徒爭相朝聖,助益本縣觀光永續發展。
最後縣府財政處強調,期望能藉此次公聽會之舉辦,增進地方居民之了解及參與,有效推動大倉媽祖園區設置,以期於完成後,除整合內海小離島及周邊海域之開發利用外,並融入宗教民俗文化、自然環境生態、地方人文,觀光、休閒、遊憩、景觀聚落等意涵,使本縣內海小離島觀光發展創造更大經濟效益與附加價值。
●一位在外漂泊長達55年離島之子的心聲!
守護澎湖大倉觀光文化園區籌建8年一頁滄桑史〈上〉
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人
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
澎湖觀光發展史電子書總編撰
陳 猛
前 言
有關「澎湖大倉觀光文化園區」之由來,鮮少人有機會去作深入瞭解,筆者由於對澎湖未來發展,具有強烈責任感與使命感,所以排除目前一切困難,將其稍作整理,讓整個開發過程真象呈現在讀者的眼前,籌備期間過程實在非常艱辛與曲折,計歷經三任縣長,迄今仍未能定案;有鑒於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向外界說分明,所以在縣府未作民調之前特籲請多數縣民,能站在地方長遠發展,大家一起來共襄盛舉。
98年博弈公投失利 王前縣長提大倉園區籌建案
自從98年10月28日第一次博弈公投失敗以來,雖然中央政府依照常年補助地方,但固定的補助已不符合時代的進步所需;然澎湖小縣,加上人口少,稅收又不如金門、馬祖,王前縣長雖才情卓越,但縣府的財源畢竟要全靠中央補助,縣府稅收一年也不過二億多,如何建設澎湖重大建設,王前縣長自有自知之明;,因此,在千思熟慮下,當時縣府團隊集思廣益,唯有開闢澎湖的海上明珠推動觀光旅遊,讓「大倉文化園區」有所作為,因此,民國100年間請財政處著手規劃,提出了整個大倉媽祖文化園區的籌建工程計劃與經費,但規劃一推出卻遭到一小撮人員誤解原意,把籌建規劃5.5億經費,及大倉媽祖文化園區誤導成花5.5億建一座媽祖神像,要求議會刪除規劃預算,在議會未刪除下,還上網大肆喧達,認為王縣長的作為大而不當,更叫囂罷免,這一小撮人的作為讓人不寒而憟,究竟是為澎湖的發展?還是「詛」咒」澎湖,相信終有一天會有是非,讓澎湖縣民了解菩薩低眉的王乾發。
王乾發自幼在貧困家境中生長,養成了深沉不露,從基層的公務員幹起循規蹈矩,當時是一縣之長,心中寬大仁愛,雖然在縣政規劃案中遇到很多的挫折及不明究理的反對人士危言聳聽,妖言惑眾,但他身為一縣之長,在議會大力支持下,為了澎湖未來發展堅持心不可動搖,也不希望辜負澎湖的發展及縣民的重託,因此,在縣政財源有限下踏出了第一步,籌措「大倉媽祖文化園區」的募款不辭辛勞,終有眉目,也使當時的大倉觀光文化園區開發案露出一線曙光。
民國98年整合墓地成功讓王前縣長更具有信心
繼當時馬公草蓆尾轉型重光開發計畫招商完畢及吉貝縣有墳墓用地轉型開發計畫將進行土地處分釋出,素有內海之珠的白沙鄉大倉島濱海用地轉型開發計畫也相繼完成墳墓遷移,隨後適度變更為觀光遊憩用地,釋出供投資澎湖內海綠色島嶼渡假村,期盼未來澎湖內海將以大倉島作為服務核心,結合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與遊艇巡航內海島嶼夕陽美景,營造澎湖內海新風華。
民國99年落實內海開發議題獲三位候選人回應
為了使這顆蒙塵已久的夜明珠有點亮澎湖的機會,筆者之前曾不厭其煩書寫過數十篇相關報導,再三呼籲地方主政者要加強重視;期間筆者曾數度歷經煎熬,不瞭解的人也許認為多管閒事,但是由於筆者生於斯長於斯,屢次出國參訪返回縣門,總有些許恨鐵不成鋼的感慨。
就在這種心境下,讓筆者一次再一次的振筆疾書,終於在民國99年縣長選舉期間獲得三位角逐縣長大位的候選人紛紛作出回應;隨後王前縣長更將該計畫列為「澎湖新觀光十大建設」之首位,尤其據聞當時主政者更親自全程主持相關審查會;從此也讓筆者逐漸放下心來,再騰出一些時間來作監督其他方面的努力。
由於筆者在有生以來,從未將戶籍遷出該島嶼,在年輕時出外打拼了近60年,一直惦記著小時候生活在這座島嶼的點點滴滴,因此,在退伍後曾集資返鄉開發,使該島嶼目前才具有些許觀光島嶼雛型;可惜近些年來來澎遊客出現急遽銳減後,讓多數本土企業主逐漸心灰意冷,也無意且無能為力在澎湖再增加投資。
而為不讓該島嶼繼續蒙塵,筆者曾透過相關各種會議及媒體向有關當局反映;期間由於多數人根本不瞭解「澎湖內海開發計畫」之內涵,導致有如雞同鴨講一般,很難取得共識;然而筆者仍舊不死心,歷經了多年的努力,如今該計畫案才在當時終於獲得敗部復活的機會,內心也頗感欣慰無比。
但是為了讓地方各界瞭解該計畫之重要性,筆者在此仍舊重新敘述其來龍去脈;據了解,「澎湖內開發計劃案」係於民國87年高植澎擔任縣長時,為加速澎湖地方開發並帶動整体經濟發展,而委由天開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所得標設計,但由於當時顧問公司對於該案的設計,與負責審核的專家學者意見有所出入,以致該案一直處在「紙上談兵」階段,並未有任何進展,就連「澎湖綜合發展計畫書」中亦一直未將該案列入;對此,筆者因有鑑於近年來各大、小財團,在應邀考察澎湖時,都認為該區域才是澎湖的開發重心,縣府要擴大招商,就必須迅速將該開發案做一結合,才能把握此一契機;而為再吸引國內、外各大財團,爭先搶食擴大投資「休閒渡假產業」的計劃,澎湖相關單位未來更應該為此廣為宣導,並積極進行公共建設。
筆者對高前縣長當時能夠高瞻遠矚提出此一規劃案,甚表肯定與支持,但如果在未有任何政策誘因下,該計劃所需經費之龐大,對澎湖地方來說彷如天方夜譚;然而為使此一近五十年來最大的招商案能早日付諸實現及一些中規模的招商案亦能在此兼容並蓄,筆者認為縣府相關單位未來必須再加把勁,才能使整個「內海開發計劃案」全面帶動澎湖整體招商工作。
民國99年筆者籲縣長當選人要落實內海開發
據了解,當時天開公司所規劃的「內海開發計劃」案,計包括有下列十大系列一1.觀音亭、金龍頭遊艇渡假區。2.學術研究及養殖漁業發展區(馬公市)。3.中西、潭邊、鼎灣農村新社區發展區(湖西鄉)。4.中屯、講美、歧頭海洋世界區(白沙鄉)。5.通樑、後寮、瓦硐綜合發展區(白沙鄉)。6.大倉離島渡假區(白沙鄉)。7.二崁聚落保存區(西嶼鄉)。8.西嶼海岸觀光養殖區(西嶼鄉)。9.大果葉遊艇海釣區(西嶼鄉)。10.馬公一西嶼跨海大橋;筆者預料如果該計劃未來一旦能獲得實現,澎湖旅遊活動將可在不受天候影響下,得到正常發展,如此一來,澎湖冬季才可望突破不打烊困境,甚至於可望有機會「超澳趕星」;否則將辜負澎湖本地住民及旅台近百萬鄉親的熱切期盼,期待地方主事者要能以蒼生為念,積極引導全民走向開拓觀光大格局,這才是地方之福。
澎湖未來發展秋冬季旅遊,筆者認為必須先落實內海開發計畫;因為要先有觀光建設才能克服東北季風的摧殘,然而澎湖觀光的基礎所以能「超澳趕星」,就是在於澎湖擁有許多自然景觀,尤其內海澎湖灣又是澎湖的精華所在;地方主事者必先有此認識,澎湖未來才能真正起飛。
民國100年間「澎湖內海開發計畫」獲敗部復活
攸關澎湖未來是否走向國際化的「澎湖內海開發計畫」,經過筆者再三呼籲後,直到民國100年間才終於獲得敗部復活的機會;目前該計畫案更成為當年澎湖新觀光十大建設之首位,而且獲得主政者加強重視,曾親自全程主持審查會;從此一跡象顯示澎湖內海將有機會亮起來,如果規劃得當的話,很可能成為點亮澎湖的「夜明珠」。
●一位在外漂泊長達55年離島之子的心聲!
為大倉村擬定「108-109年度階段性目標」
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人
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
澎湖觀光發展史電子書總編撰
陳 猛
●前 言
為迎接大倉村未來一旦通過民調後,將邁向「大倉國際島」之遠大目標,大倉村多數居民屆時將總動員起來;有鑒於此,縣觀研會除了擬定109年度全年階段性目標外,未來並將積極向相關單位爭取經費,期盼能藉此自立自強舉辦多項相關活動,以迎接該村落嶄新的未來。
●「第二屆石斑魚季品嚐會」活動適時推出迎未來
有鑒於此,本聯盟特規劃輔導大倉村辦公處,率先賡續於4月份辦理「第二屆石斑魚季品嚐會」活動,特敦請澎縣府暨澎湖縣議會、白沙鄉公所為該活動之指導單位,期盼藉此大家一起來推廣「大倉絕佳美食-野生石斑魚」。
為迎接澎湖觀光新世紀到來,並協助推廣本縣「第二屆石斑魚季品嚐會」、凝聚地方鄉親共識,增進地方觀光產業之發展,並協助宣導行銷「大倉野生石斑魚季」之內涵,特提出辦理大倉村「第二屆石斑魚季品嚐會」活動實施計劃之構想。
預定於108年月4月25日假澎湖縣嘉華大飯店海域餐廳舉辦,預定參與人數約60人;主辦單位為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協辦單位:大倉村辦公處、台灣產消共益經濟商務協會;輔導單位:澎湖縣導遊領隊服務職業工會。
●如果民調一旦過關 觀研會將再推出相關系列活動
如果未來民調一旦過關,縣觀研會將陸續再推出相關系列活動,促使大倉能早日和世界接軌,敬請各界多多給予祝福,大倉雖然很小,但是肯熱心為地方付出者卻不少,請大家能給大倉和澎湖一次蛻變的機會,大家一起加油。
縣觀研會自民國102年至民國104年,已持續為該社區舉辦了下列四項大型活動:
(1)民國102年04月18日至102年04月22日舉辦「2013大倉觀光文化園區志工赴台觀摩」,計畫執行單位:澎湖觀光發展研究會,陳創會長特擔任2013大倉社區志工赴台觀摩之旅總規劃及總領隊,以藉此了解未來大倉觀光文化園區相關規劃及經營參考。
(2)民國102年06月03日舉辦「2013捷足先登大倉觀光文化園區」,計畫執行單位: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陳創會長親自擔任2013捷足先登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活動執行長。
(3)民國103年04月19日舉辦「2014捷足先登大倉觀光文化園區」,計畫執行單位: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由陳創會長擔任2014捷足先登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活動執行長。
(4)民國104年04月28日舉辦「第一屆石斑魚季品嚐會」,
計畫執行單位: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由陳創會長擔任該活動總規劃兼執行長。
●計畫舉辦首梯次「大倉國際島導覽解說人員訓練」
據主辦單位表示:目前所擬定的計畫內容計包括有下列各項具體可行方案,其全年度階段性目標計分別為:
●108年11-12月:社區學習-舉辦地方產業人才培訓:
A. 舉辦第1梯次「2019捷足先登大倉國際島導覽解說人員訓練」人才培訓、為主要形式之社區營造策略,學習內容以社區營造、節能減碳、營造永續社區等議題為主,並用以從事社區營造工作。
(1)對象:針對村中居民進行培訓,讓外流人口能夠因此逐漸回流。
(2)內容:訂定「捷足先登大倉國際島導覽、解說及文創產業人 員專業訓練班預定課程表」;製作「捷足先登大倉國際島導覽、解說及文創產業人員專業儲訓班報名表」;並製作 「109年度捷足先登大倉國際島導覽、解說及文創產業人員專業儲訓班招生簡章」。
(3)預計舉辦時間:預計民國108年11月-12月。
(4)透過大倉村辦公處,提出相關課程確認活動後,讓更多居民了解社區的文化資產,並掀起一陣報名參與熱潮。
●舉辦第1梯次「社區電子報小記者夏令營訓練」
●109年7-8月:社區刊物-舉辦地方產業人才培訓:舉辦第1梯次「2019大倉社區電子報小記者營訓練」作業。
A. 透過社區刊物(大倉社區每天電子報)進行社區訊息傳播、共同議題討論,表達社區情感,促進社區參與;進而將大倉觀光文化園區帶向澎湖未來文化觀光新主流。
B.希望在三天的緊湊課程中,讓參與的在地小朋友學習當個會採訪、會寫新聞稿、懂得攝影技巧,還會編電子報的全方位新聞人。(1)營隊時間:第1梯次7月9日到7月11日(2)參加對象:國小三到國中三年級,滿20人開班。(3)課程特色:「掌握採訪的重點」、「寫一篇生動的活動報導」、「拍攝新聞照片」、「當小主播」、「DIY編製電子報及新聞短片」、「製作在地影像紀錄」。(4)參觀地點:澎湖時報、澎湖有線電視臺、快樂聯播網電臺、大倉國際島園區。報名方式:每梯次三十個名額。採預約傳真報名,傳真(06)9279188,額滿為止。 洽詢電話:(06)9275977。
●舉辦「導覽解說訓練」及「小記者夏令營」成果展
●109年9-10月:本會選定於9月2日上午九點,在澎湖縣地質館舉辦「捷足先登大倉國際島」導覽解說人員訓練及社區小記者培訓成果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109年11-12月:推動「大倉國際島」活動繼續啟動,大倉社區居民已作好各項相關準備;除了可以擔負起在地導覽解說重任,並可透過大倉社區電子報大、小記者,展開各項行銷報導,讓「大倉國際島園區」未演先轟動;藉此作為社區總體營造成功案例,讓社區全體居民能真正受惠。
●一位離島之子籲各界一起協助大倉的心聲!
觀研會幫大倉4月推「第二屆石斑魚季」
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人
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
澎湖觀光發展史電子書總編撰
陳 猛
●前 言
走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停建」陰霾,自己家鄉自己救,本聯盟特別為大倉村規劃「第二屆石斑魚季」,讓社區居民找回自我,勇敢迎向未來,後續活動將不斷推出,並籲請各界一起來協助全澎湖最落後的村落-大倉島能盡速繁榮起來。
●澎湖內海之珠-大倉嶼是台灣最具有特色的海灣
澎湖內海之珠-大倉嶼,值得尋幽訪勝休閒漁業活動有意思,二十四小時變化隨潮水起落,是台灣地區最具有特色的海灣。
大倉島地勢北高南低,東北兩側有陡峭海崖,西南則形成平緩斜坡入海,村落建於島的南側,踏浪的終點即位於此;由於四周有廣大的海蝕平台,漲退潮之間的面積相差三倍之多,成為該島嶼之一大特色;尤其每月朔望的大退潮時,岩盤露出,可涉水至對岸白沙島的城前,目前該項活動已被有關單位公告禁止。
現在整座大倉島只有兩街道,站在碼頭即可一覽無遺,踏上港岸,走在洋灰水泥地的村道上,您會訝異於它的乾淨清爽,也訝異於這兒的老人家對待陌生人的親切,他們有著純樸的笑容,生活調子悠緩舒閒,好意的招呼您喝水、吃飯,這是在城市裡享受不到的人情味。
●美麗澎湖灣內海之珠-大倉嶼休閒漁業有特色
位於漁港西側的貝殼沙灘,是戲水弄潮的最佳地點,由於海中盛產海瓜子,吸引愛吃貝殼的海星聚集,因此這裡輕易即可看到海星的蹤跡;而從觀光遊客的眼中看去,過去這裡長滿天人菊的小島,美得無疑像是一則夢,一個世外桃園;但可惜目前卻變得廢墟。
大倉嶼最西端的西山形勢孤單,有發達的玄武岩石柱;由西山到中央山丘之間寧靜的小海灣是撿貝殼抓魚的漁場;再從中央山丘的頂端遠眺,跨海大橋的美景將可盡收眼底。
不過,大倉島最好玩的時段,還是退潮的時候,準備魚具,跟著村民去捕薯鰻,包準讓您大開眼界;薯鰻一般藏匿在珊瑚礁洞隙間,捕獲方法為:先將石斑魚餌插入木棍放進珊瑚洞穴內,誘引鰻魚出來咬食,待魚游近,再用一隻帶鉤竹棒伸入,此時薯鰻一口吞下,魚獲就跑不掉,晚上煮鍋薑絲湯,味道棒極了。
而夜宿大倉,跟著老漁夫出海夜釣,是最興奮的節目;入夜後的大倉涼風送爽,漆黑的夜幕中綴滿閃耀星斗,當行至珊瑚礁淺海,藉由船頭明亮的探照燈,一幅前所未見的奇觀震懾所有人心,魚兒們順著海溝覓食,沙蝦匍伏不動,偶而飛魚和丁香魚周旋於船邊,隨便一撈便可上手,樂得城市人大呼過癮!
由於大倉嶼周圍海域石滬眾多,也成為遊客網魚﹑撿拾珠螺和其他貝類的好去處;珠螺通常分布在露出水面的石頭和沙地上,上岸後煮熟,挖出螺肉加蒜泥﹑醬油拌一拌,再冰凍一下,就是一道上好佳餚。另外,還有一種俗稱為「貓仔」的小蝦蛄,通體透黑,是石斑魚愛吃的食物,喜歡躲藏在珊瑚礁石縫間,必須搬開石塊才能發現其蹤跡。
●「第二屆石斑魚季品嚐會」活動適時推出迎未來
有鑑於此,本聯盟特規劃輔導大倉村辦公處,賡續辦理「第二屆石斑魚季品嚐會」活動,特敦請澎縣府暨澎湖縣議會、白沙鄉公所為該活動指導單位,期盼藉此大家一起來推廣「大倉絕佳美食-野生石斑魚」。
為迎接澎湖觀光新世紀到來,並協助推廣本縣「第二屆
石斑魚季品嚐會」、凝聚地方鄉親共識,增進地方觀光產業之發展,並協助宣導行銷「大倉野生石斑魚季」之內涵,特提出辦理大倉村「第二屆石斑魚季品嚐會」活動實施計劃之構想。
預定於108年月4月25日假澎湖縣嘉華大飯店海域餐廳舉辦,預定參與人數約60人;主辦單位為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協辦單位:大倉村辦公處、台灣產消共益經濟商務協會;輔導單位:澎湖縣導遊領隊服務職業工會。
「第一屆石斑魚季品嚐會」距今已相隔4年之久
縣觀研會陳創會長由於出生於大倉,因此平時不但出錢出力推動當地觀光發展,而且持續舉辦了下列四項大型活動:
(1)民國102年04月18日至102年04月22日舉辦「2013大倉觀光文化園區志工赴台觀摩」,計畫執行單位:澎湖觀光發展研究會,陳創會長特擔任2013大倉社區志工赴台觀摩之旅總規劃及總領隊,以藉此了解未來大倉觀光文化園區相關規劃及經營參考。
(2)民國102年06月03日舉辦「2013捷足先登大倉觀光文化園區」,計畫執行單位: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陳創會長親自擔任2013捷足先登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活動執行長。
(3)民國103年04月19日舉辦「2014捷足先登大倉觀光文化園區」,計畫執行單位: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由陳創會長擔任2013捷足先登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活動執行長。
(4)民國104年04月28日舉辦「第一屆石斑魚季品嚐會」,
計畫執行單位: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由陳創會長擔任該活動總規劃兼執行長。
如果民調一旦過關,觀研會將陸續再推出相關系列活動,促使大倉能早日和世界接軌,敬請各界多多給予祝福,大倉雖然很小,但是肯熱心為地方付出者卻不少,請大家能給大倉和澎湖一次蛻變的機會,大家一起加油。
產消會總會長王俊傑應經濟部水利署職工福委會之邀
專題講演「教您如何多領一份月退俸!」
〈記者許耀彬/澎湖報導〉台灣產消會總會長王俊傑3月18日下午2點,應經濟部水利署職工福委會林主席邀請,作專題演講!【「教您如何多領一份月退俸!」】 ,由於見解精闢並接地氣,獲得與會人士熱烈迴響;王總會長特提出以下很經典的三句話與大家共勉:1、舞台再大,你不上台,永遠是個觀眾。2、平台再好,你沒參與,永遠賺不到錢。3、膽子再大,你不行動,永遠沒有結果。因此,只有敢做,敢闖,立刻行動的人才會成功!幸福是設定目標、達成目標,是勤奮出來的!
●前 言:
日收100萬與日收2元的倍增,經過24天就超越日收入100萬的總和,所以「倍增」是非常可怕成長的數據!
公教人士為了終身退休俸,拼了30年,難道您不能拼個3年嗎?!(系統建置OK開始計算時間),平均1人可賺月收300元以上(是一次,是一輩子),不要小看小($)一起~加上倍增學系統就很驚奇了,一傳十,十傳百,您的月收入就可每月稳定額外收3萬以上!
再來這一百人,每人只要推薦10位就好~月收入30萬就等於國營事業董事長的收入,更何況不用上班,不綁時間!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大家一起加油~没有過不去的難關~只怕有心人!!!
●研究背景與動機:台灣光復至民國60年間應屬於農漁業時代,隨著工業發展加上十大建設帶動了經濟起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從工業發達後演化商業環境傳統商業經營模式,緊接10年後進入傳直銷商業模式,經過20年來到所謂電子商務經營模式,很快資訊知識爆炸時代來臨,暢談共享經濟(省錢+累積作用) 概念,幾十年下來所有商業經營模式,不外乎是學理科技商業知識技術,企業以最大化利潤為主,資本主義加持於民生經濟使得市場率唯有資本市場存在,造成社會人民貧富懸殊不均,相對衍生許多社會問題!
有鑑於此激起吾人如何研究一套世紀創新民生經濟消費致富方法及系統(發明專利證書 I 447663及 I 622005 號)!
●研究論述:
1、 何謂消費行為與行為消費之別?(略)
2、 何謂行「銷」與行「消」之異?(略)
3、 共享經濟與共益經濟之差?(略)
4、 傳統商業經營模式之優缺點研究分析!(略)
5、 傳直銷經營模式之優缺點研究分析!(略)
6、 電子商務經營模式之優缺點研究分析!(略)
7、 何謂創新共益經濟產消合一?(略)
●研究方法:
1、訪談法(業界及學界人士) (略)
2、實作法(以澎湖馬公地區為主) (略)
●研究結果:
1、平均回饋CP值落在15~17%左右
2、依據行政院資料統計平均國人每月消費金額為20451元,
取整數2萬而言*12個=24萬*15% = 3萬6千元回饋平台;
以基本一星消費經營會員而言是有30% = 10800元回利獎
金(某X-Pay 24萬*3% = 7200元,且制度採累計法),若
一傳十,十傳百,恭喜您持續至少有年收入淨利1百零8
萬收入 (發明專利:單層滾動式倍增法)。
3、花您本來該花的錢~賺您原來賺不到的財富!從現在開始,連吃飯及消費平常生活所需物資(食衣住行育樂),亦可賺數倍終身俸(另類年金收入)已經不是夢了!(省錢消費不
再是優勢~賺錢才是王道!)
4、固定每位消費會員回饋社會福利至少2%
5、縮短貧富不均確實可以接近彼此共同價值觀!
●研究結論:
雖然依現狀看來前途似錦,目前評估是有可行性、未來發展性,但是市場變化具有戲劇莫測性,在日新月異時代要隨時掌握市場的新知及經營策略。
未來的市場佔有率是整合行為消費共益經濟產消合一商業經營模式,創新利他主義不再是著重過去及現在所談「銷」字(業者思維本體作為),而是探討經營商業的「消」字(消費者與業者如何緊密二合一的型態)。即消費者就是業者分身效益。
1、消費者才是市場真正經營者,而不是業主或投資者!
2、決定未來市場率已不是通路,而是忠誠實質消費者!
3、消費生活之所需則利潤分享,而是在落實均富感恩!
有財力、物力、通路、創造力、新技術、專業高知識等等能者創造經濟致富,是現今八二法則社會L形中的百分之20%,但對於整體社會貢獻是有限的,如能發明新世紀民生經濟系統平台讓人人可為而致富是智慧之人,在社會L形中佔百分之80%比例則對整體社會貢獻是極大化的,會因此落實均富主義思想、社會更安定、造福人群、富足人生,才是人民之幸!國家之福!
●新經濟經營模式社會型企業宗旨:
順應時代民意潮流, 配合與協助政府推行政策(社會型企業),使消費者及業者達到各種功能平衡市場機制(共益經濟體),進而創造彼此雙贏與倍增效果,穩定社會經濟成長與安定,落實均富主義感恩思想,造福人群功能德業!
●【「教您如何多領一份月退俸」演講人王俊傑簡介】
●本案企劃人-王俊傑學、經歷暨推動國際化事蹟簡介:
※出生地:民國54年於澎湖南海域「花嶼島」出生
※學歷::澎湖科技大學碩士
宜蘭大學 EMBA
※經歷:
明星文理短期補習班~負責人
良合國際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澎湖縣社區大學EABA班~學術講師
台中市澎湖同鄉會~第五屆理事
中華環保健康推廣協會~常務理事
※現任:
台灣產消共益經濟商務總會~創會總會長
全民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著作:
1、整合行為消費方法及系統~發明專利人(2014年發明專利 I 447663號)
2、商務消費之會員資料結構處理方法與系統~發明專利人(2018年發明專利 I 622005號)
●一位在外漂泊長達55年離島之子的心聲!
談嚴格督促縣府落實照顧弱勢族群政策
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人
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
澎湖觀光發展史電子書總編撰
陳 猛
前 言
從3月8日參與「大倉社區座談會」後,不斷回想起會議中有部分村民所反映的意見進行剖析,顯示大家對澎湖縣府團隊的執行能力,產生極大質疑,他們擔心每四年會因執政者的更替而改變策略,讓他們的應有福利遭受到改變或損失;因此,亟待現今執政團隊能盡速提出相關說明,讓整個未來開發方向能夠大白。
歷經4年大倉子民未受關切 導致產生疏離感
停擺了近4年的「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歷經4年實在是被冷落囉!不但一直沒建設,而且還破落不堪,無形中讓當地居民產生了嚴重「疏離感」及「抱怨連連」,亟待主管單位能進一步疏導。
澎湖有史以來第3大觀光建設值得支持與宣導
澎湖有史以來,總計不外乎只有3大觀光建設,第1大建設係屬民國59年完工的「跨海大橋」;第2大觀光建設則是民國80年啟用的「澎湖水族館」,而「大倉觀光文化園區」係屬第3大觀光建設,擘劃頗具國際水準,頗值得支持與宣導。
本研究會認為「大倉媽祖觀光文化園區」是縣府為突破困境,推動澎湖內海開發,擘劃內海觀光發展藍圖之重要開發案,園區除整合現代建築與傳統聚落,打造大倉為兼具天然景觀與人文資產之園區外,全區目前規劃作為遊客主要活動將分為媽祖文化園區、漁村聚落生活圈、農業生活體驗區、沙灘踏浪區、堤岸賞海區等五大發展區塊,媽祖神像則為其中連結澎湖海洋文化歷史傳承之一意象景點,該案俟規劃建設完成後,除可結合地方文創產業外,更兼活絡地方觀光旅遊,使澎湖內海觀光旅遊由點狀區塊連結成兼具文化深度之旅遊生活圈,建構成完整的內海觀光旅遊區。
媽祖觀光文化園區興建各項重大工程建設本需有足夠之經費配合支應,本縣目前財政雖不充裕,然縣府一向妥適籌劃財務結構,積極審慎調度庫款,並進行多面向開源節流籌措自有財源,因此,截至民國107年度止,除金門馬祖外,縣府債務餘額及債務比率為全國最低,足見財政結構尚稱健全,反觀其他縣市債務餘額動輒百億元以上,對縣政及縣民有利之重大建設仍積極推動,縣府亦希望藉由健全之財政來支持所有對本縣有利且重要之建設,提升整體資源使用效益及達成施政預期效果。
另為永續經營園區並確保整體旅遊品質,初期之經營管理,部分將以公辦公營之方式,由縣府各單位分工編組進行經營管理,展示空間、餐飲、賣店等則採委外經營或出租收取權利金或租金;長期經營管理部分則依實際營運情形獲取園區實質之經濟效益及市場資訊後,研議以全部委外經營或出租方式委託民間負責經營管理。綜觀全區完成後,預期將能推動澎湖內海特色觀光產業,建構澎湖內海漁鄉生活文化圈,永續觀光資源,並能活化白沙鄉大倉離島之土地資源,兼以明顯的主題意象,帶動澎湖整體觀光發展,實為澎湖未來觀光旅遊發展許下可長可久的願景。
王前縣長和村民互動最佳 因此獲得空前信賴
白沙鄉所、會認為大倉居民犧牲小我精神值得各界敬佩支持與鼓勵;之前在民國100年間,王前縣長任內,全體大倉村民為了大倉開發,在王前縣長所主持的一次協調會中,一群幾乎年過半百的大倉村民割捨了風水地理的包袱,一致鼓掌通過把大倉的喪葬相關設施移除,使未來的大倉將無任何墳墓與納骨塔設施,這樣的結局相當令當時縣府訝異與震撼,原本只期待村民同意納骨塔遷徙至比較不妨礙島嶼景觀的邊角之處。
縣府要五毛,村民大方給了一元,前縣長王乾發當時在場深受感動,也立刻責成主管處室未來大倉村民喪葬事宜由縣府全力支持,給予最佳協助。一場說明會成就了一件好事,一件大事,也看到了大倉村民心思的一些端倪;因此,本聯盟希望大家能從此捐棄成見「愛大倉請勿害大倉,愛澎湖請勿害澎湖!」,讓大倉及全澎湖加速邁向國際市場,共同迎接澎湖更美好的未來。
雙方互信不足亟待縣府作政策說明解疑慮
目前唯一可以解套辦法應該是由澎縣府適時提出以上相關說明,讓更多的在地居民能夠充分瞭解本身權益與義務,尤其未來一旦開發,最好先雙方簽立「保障契約」,以便建立起雙贏的信心。
未來一旦開發 最好雙方先簽立「保障契約」
大倉人有機會可以不要永遠再當「伸手牌」,該是樹立應有尊嚴的時候囉!將來社區一旦開發後,社區將會有回饋金及清潔費等基本收入,每位居民並有導遊解說〈限定大倉子弟擔任〉、休閒漁業活動、、、等等勞務收入;加上還有個人開店營業收入所得;因此,將能獲得多贏目標,何樂而不為?為讓大家更明白自身權益,在此不吝彙整列出以下10大項作參考,然而一旦如果失去了爭取「大倉園區開發計畫」機會,這些「居民基本權益」都終將歸零,所以敬請大家務必要深思!
●可利用「社區回饋金」帶動在地居民及青年參與機制
●可利用「社區回饋金」回饋在地居民及青年機制
●利用「社區回饋金」持續舉辦研討會、讀書會、社區參訪
●可利用「社區回饋金」成立「大倉子女就學獎助金」
●可利用「社區回饋金」成立「大倉居民急難救助金」
●可徵收「清潔費基本收入」充實社區基金來源
●可擔任導覽解說〈限定大倉子弟擔任〉增加勞務收入
●發展休閒漁業活動〈限定大倉子弟擔任〉增加勞務收入
是否能先運用部分經費展開初步復原工作
由於3月8日座談會中曾有多位居民反映要求盡快復原島嶼環境一事,澎縣府是否也能考慮先進行部分環境整理事宜,否則任由荒廢下去,對地方居民來說是一件很不公平的案例。
本聯盟期盼雙方都拿出誠意先建立一些共識
綜上所述,本聯盟認為為了大倉島未來永續經營,澎縣府及島上居民雙方都應拿出誠意先建立一些共識,能先執行事項,就須優先編列相關預算,逐項去加以完成,只要雙方都能出之以誠,其實是可達到雙贏目標,讓之前的不愉快早日獲得冰釋,才是地方之福!因為這項第3大觀光建設若能早日獲得實現的話,相信八成以上的縣民都將因此而受惠!
台灣產消會〈全民Pay〉「2019澎湖秋冬之旅大躍進」 歡迎參與
台灣產消會〈全民Pay〉為推動無紙貨幣及澎湖秋冬季之旅,目前已完成「大系統內部金流驗收程序」,接下來3月底將完成「外部金流簽約程序」,等到6月份將是本會「2019大躍進」的開創階段;感謝大家一路相陪與相挺,茲為使更多夥伴能進一步瞭解「如何為自己多賺一份退休俸?」本總會秘書處特別將「澎湖母會」相關運作流程簡介如下:
●申請加入台灣產消會「特定店」及「消費性個人會員」注意事項如下:
多數團體認大倉媽祖「有比沒有好」 籲給澎湖國際化機會
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人
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
澎湖觀光發展史電子書總編撰
陳 猛
前 言
「大倉觀光文化園區」設置一案,支持與反對雙方各有論述;然而經過本聯盟接觸與整理之後,事實上地方本地社團多數站在支持一方;所以今天本聯盟特將這些支持意見經過摘錄整理後表達出來,以顯示各界對澎湖地方邁向國際化的高度期許與期待。
公教退休人員協會創會長林麟祥認有比沒有好
對澎湖文史工作有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的「澎湖縣公教退休人員協會」創會理事長林麟祥認為,大倉案「有比沒有好」,澎湖設媽祖神像的意義,就如同自由女神像之於美國紐約港。
身兼「日本臺灣馬公會」特別顧問林麟祥指出,他在民國63年間擔任縣府機要秘書時曾前往美國紐約考察,當時即對「自由女神像」這個地標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年來紐約也因自由女神像,成功招攬來自世界各國數千萬的遊客慕名而來。回國後,設置地標的想法即一直在他的腦海浮現;因此他先後造訪兩位本縣傑出的旅外企業家,分別是已故東南水泥董事長陳江章和長榮海運集團總裁張榮發,希望由他們協助在澎設立大型媽祖神像,做為本縣的地標。此構想獲得兩人的大力認同,後來雖然因故未能順利進行,但仍是他心中最大的遺憾之一。
林麟祥表示,在澎湖海域設立大型媽祖神像有其意義和情感,由於澎湖是移民潮的跳板,早年本地居民更是多靠海為生,因此信奉海神媽祖是多數民眾基本的信仰,甚至馬公地名即因「娘媽宮」而來,至1920年才由外來殖民政權改為馬公;可見媽祖文化與澎湖絕深的關係和情感。對漁民而言,無論出海或是返航即將回來,看到媽祖像就知道家要到了,心就安了一大半,這是一種心靈的慰藉;此外對遊客言,媽祖文化應該也有深入的吸引力,對澎湖的觀光事業發展有其正面的助益。
因此整體而言,林麟祥認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的設置,有比沒有好。
2鄉籍議員籲給澎湖一個機會大倉案欠臨門一腳
大倉媽祖觀光文化園區設置一案,無論是在民間或議事堂均沸沸揚揚,正反意見兩極;但是議員宋國進說,大倉案一波三折,他實在不知道到底在反對什麼?強調位在澎湖內海中心點的大倉島,在觀光式微和漁業資源枯竭的影響下,村民大量外移,幾成孤島;相信這不是任何身為澎湖同鄉,所樂見的。但反之,若是這顆澎湖內海之珠,能經由政府的投資和協助,重新找回生機,創造吸睛的效果和商機,則她的效益將呈輻射狀的發展。如果大倉因為有全世界最高的媽祖像,而成為來澎旅遊的新地標,那連帶受惠,帶動發展的將會是可與其在內海相連的西嶼、白沙和馬公等地區。而且,澎湖的旅遊形態與行銷號召力,已數十年未曾大幅改變,極需注入新的活水和指標代表;再不型塑新的內涵並提升能見度,很難吸引其實大部分都來過本地旅遊的國人同胞了。觀光發展是澎湖最重要的經濟命脈,如果因為新地標強大的號召力,讓內海遊憩活絡起來,再創新的澎湖旅遊高峰,而每位來澎遊客都想到大倉一遊,帶動的將是全澎湖的經濟效益。此外,澎湖內海較不受天候影響,「大倉觀光文化園區」設置後,對本縣的冬季旅遊也會有絕對的幫助。
雖然反對聲浪不斷,甚至質疑縣府黑箱作業,宋國進仍特別鼓勵主事者堅持到底,不必隨之起舞,根本不需再透過任何民調。
魏長源議員亦重申堅定支持的立場,他也認為根本不需再透過任何民調。他強調,澎湖就是沒有龐大的觀光人潮,才導致所有的投資案都胎死腹中,因為沒有業者會做虧本生意;而大倉園區的設置,一定可以成功帶動人潮來澎旅遊。
自始即支持大倉媽祖觀光文化園區開發案的議員魏長源,認為該案若再胎死腹中,澎湖的觀光將沒有明天;因此,特再三公開呼籲各界給大倉一個機會,給澎湖一個機會。
魏長源議員指出,澎湖早期依賴農、漁業,受到各方面影響,加上人口嚴重外流,產業蕭條已久,發展無煙囪工業的觀光旅遊業,是本地首要發展目標。澎湖目前經濟產業多數以仰賴觀光收入,大倉開發案此時若再不做,無異將澎湖推向一個看不到的未來。而且本縣已經數10年沒有新的重大觀光建設,旅遊發展已經碰到瓶頸;相信大倉案的開發可以同時帶動馬公、湖西、白沙以及西嶼等地的觀光,為澎湖旅遊注入新的活水。
魏長源認為政府圖利於人民,為澎湖鄉親創造更多就業、收入,本就是政府職責所在,現在政府投資興建所需經費,未來觀光產值經濟效益之大,相信是投資金額的幾倍、幾十倍來計算。他昨天呼籲,澎湖不能再坐以待斃,他誠懇希望各界給大倉一個機會,給澎湖一個機會。
前議員陳富厚認第3大觀光建設值得支持
前白沙鄉籍議員陳富厚認為「大倉媽祖觀光文化園區」,係屬澎湖有史以來第3大觀光建設值得支持;尤其对澎湖未來觀光產業升級是指日可待的,況且大倉媽祖園区已完成百分之七十的工程,简單說開發「大倉媽祖園区」完成,只須再花工程費用約一億二干萬元,就可以完成「澎湖萬年地標」,如果不繼續開發,澎縣府也要賠上將近4億元,請问多數縣民,您是贊成「依縣議會通过的五億五干萬法定預算」來完成萬年地標?還是要平白無故損失4億元?,
王俊傑認大倉媽祖園區案爭議 應回歸地方民意
澎湖籍的現任「台灣產消共益經濟商務協會」總會長王俊傑認為大倉園區計畫在大倉獲得掌聲,他們企望以後孩子可以在島上工作,這個島再不動一動的話就快消失在澎湖地圖上!大倉該怎麼動?可以有些什麼可能性?未來的好與壞?這樣或許都是需要更多專業人士與縣府群策群力,定論不需要下得太早,但是眼下最真實的就是聽聽大倉村民的聲音,畢竟他們生活在這裡,過去、現在,更希望未來也是繼續留在大倉,所以一切從聆聽他們的聲音開始。
很多事情可以再思考、再討論與再規劃,但應先站在大倉村民的情感高度上看待大倉未來,如果大倉村民想建設與發展,要剝奪他們的機會?那就得用更大的機會去還給他們。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多數團體認為大倉媽祖「有比沒有好」,紛苦口婆心籲請各界能給澎湖一個機會,讓澎湖國際化能因此邁開第一步;他們也相信「好事多磨」,最後會有人助和天助;同時拜託多數縣民能夠全力支持,共同為澎湖的未來打拼下去。
●一位在外漂泊長達55年離島之子的心聲!
澎湖近50年第3大觀光建設「大倉開發案」值得推動
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人
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
澎湖觀光發展史電子書總編撰
陳 猛
前 言
澎湖自民國59年起有「澎湖地方觀光發展史」以來,近50年來總計不外乎只有3大觀光建設,第1大建設係屬民國59年完工的「跨海大橋」;第2大觀光建設則是民國87年啟用的「澎湖水族館」,而「大倉觀光文化園區」係屬第3大觀光建設,擘劃頗具國際水準,頗值得支持與宣導。
本研究會認為「大倉媽祖觀光文化園區」是縣府為突破困境,推動澎湖內海開發,擘劃內海觀光發展藍圖之重要開發案,園區除整合現代建築與傳統聚落,打造大倉為兼具天然景觀與人文資產之園區外,全區目前規劃作為遊客主要活動將分為媽祖文化園區、漁村聚落生活圈、農業生活體驗區、沙灘踏浪區、堤岸賞海區等五大發展區塊,媽祖神像則為其中連結澎湖海洋文化歷史傳承之一意象景點,該案俟規劃建設完成後,除可結合地方文創產業外,更兼活絡地方觀光旅遊,使澎湖內海觀光旅遊由點狀區塊連結成兼具文化深度之旅遊生活圈,建構成完整的內海觀光旅遊區。
第1大建設係屬民國59年完工的「跨海大橋」
近50年來「澎湖地方觀光發展史」係自民國59年跨海大橋算起︰位於白沙島與漁翁島之間的的跨海大橋,南北跨越以急流聞名的吼門水道,使馬公、白沙、西嶼三個大島連為一體;大橋全長五千多公尺,為遠東第一深海長橋。橋面南北兩端入設有狀似彩虹的白色拱型橋門,經常吸引觀光客下車拍照。民國八十五年,新橋改建完成,橋上彩漆紅白兩色,在藍天中更顯醒目,現已全線雙向通車,並增設人行專用道,讓行人可以安心漫步橋面,欣賞夕陽海景、傾聽潮水浪濤、觀看漩渦急流中的大橋景觀。
第2大觀光建設是87年啟用的「澎湖水族館」
澎湖水族館─全國首座結合科技研究與觀光遊憩的水族館,澎湖水族館位於白沙鄉岐頭村,這是一座小而美、寓教於樂的澎湖特色水族館,不僅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尤其長達14公尺的透明圓弧狀海底隧道,營造出彷彿置身海底世界的真實感受。
澎湖水族館的前身為台灣省水產試驗所,水試所馬公工作站最初於馬公區漁會旁辦公,民國62年升格為台灣省水產試驗所澎湖分所才搬遷到白沙岐頭村新建研究大樓。民國87年水族館正式對外開放參觀,當時是全國第一座結合科技研究、社會教育與觀光遊憩等多樣功能的水族館;民國93年首次ROT委外由南仁湖集團經營。
澎湖水族館為二層樓高建築物,佔地2.5公頃,內部主要展示澎湖群島半徑200公里、包括台灣海峽與南中國海的海洋生物世界,館外有一座涼亭,沿著海堤走有一瞭望台可遠眺員貝島、鳥嶼島。
澎湖水族館一樓水族生物展示,分為海濱、礁岩及大洋3個展示區。一走進水族館內首先看到的是澎湖典型的海岸景觀,沙質海灘和珊瑚礁淺坪區,影射出澎湖充足的陽光,孕育出水溫高的蝦、蟹類和貝類、海龜等。過了展示區抵達岩礁區,這兒有千奇百怪的各式海中珊瑚、色彩鮮豔的熱帶魚群、隨波搖曳的亮麗海葵。
來到大洋區,有分群集性魚類、軟骨魚類、海中便車族、頭足類魚群等,巨型龍膽石斑、兇猛鮫鯊魚、槍頭石斑、雪花鴨嘴燕魟、馬拉巴石斑、烏賊、吉打龍文等齊聚出現在特殊造型的「海底隧道」成群迴游。大洋區最特殊的是呈半圓形的海底隧道,這條水中隧道寬2.8公尺、透明玻璃長14公尺,遊客可以近距離欣賞各類魚群,彷彿置身海底,與魚同舞。尤其絕不可錯過的每日上午11點、下午3點各有一場精彩餵魚秀,潛水人員深入大洋區20公尺水底,細心餵食大洋池所有魚類,目睹群魚爭食的畫面。
「大倉觀光文化園區」則屬第3大觀光建設
據了解,為活絡大倉達到啟動內海遊憩發展目標,「大倉觀光文化園區」計畫規劃設置分為媽祖觀光文化園區、漁村聚落生活區、農業生活體驗區、沙灘踏浪區、堤岸賞海區等五大發展區域,從宗教文化到人文創意,觀光市集到觀光產值帶動面面俱到,商機無限;其中園區內主要設施包括有下列九大項。
一、媽祖雕像傲視世界:
以發揚媽祖神聖領航意象為基礎,打造48公尺高媽祖雕像,使澎湖內海
航行船隻或島上的遊客可自360度觀賞媽祖雕像,並寓意所有澎湖居民與
遊客,均能在媽祖保佑下平安幸福。
二、科技影院展現澎湖信仰與文化豐富內涵:
透過3D全像術、立體影像劇場,定期播映3D立體動畫、實景等方式介
紹媽祖的傳說故事,澎湖信仰文化與歷史發展,呈現生動、藝術之視覺
效果,使遊客與縣民更了解澎湖媽祖信仰與其他歷史文化發展脈絡。
三、媽祖文化故事館:
媽祖文化故事館以全世界媽祖文化、海洋資源、航海文化、台灣各地及澎湖特有遶境儀式文化…等為主題設計多媒體教學輪展。
四、敬仰大道,結合遊憩與信仰教育功能:
正殿前百公尺步道塑造敬仰媽祖的藝術作品,依序設置媽祖事蹟「免朝」之雕塑,順風耳、千里眼以及媽祖各階段雕像之姿雕塑,對稱林立,使參訪者拾級而上,「虔誠」之心油然而生。
五、水景門牆添聖榮:
於前殿敬仰大道之端點,世界廣場之前端,設置水景門牆,做為敬仰大道中途視覺景觀之節奏變化,對應媽祖雕像,如同媽祖凌駕於水面之上。
六、世界廣場涵養四海民心:
廣場直徑70公尺,其上鑲嵌世界五大洲之地圖圖案,象徵媽祖文化的普世價值,及其福澤之廣被,也提供敬仰人潮聚散之足夠吐納戶外空間。
七、大廳媽祖神像威儀撫心:
大廳之高度為8m,設置坐姿媽祖木神像,其背面規劃徐徐流水,襯托媽祖神像之莊嚴,及象徵聞聲救苦,慈航普佑之意。
八、觀景平台盡收內海之美:
雕像基座高處設置觀景平台,讓遊客可以360度環視內海四周之景觀,包括中屯風車、跨海大橋、漁翁島夕照...等,一覽無遺。
九、餐廳及商店:
媽祖雕像下方環狀空間外側設置餐廳、咖啡店及紀念品商店,提供民眾用餐及購買媽祖創意商品,並遠眺跨海大橋美景及漁翁島落霞。
本聯盟對於白沙鄉所及鄉代會,雙方願意共同為鄉政一起打拼,深表敬佩與肯定,期盼未來在「全鄉共是會議」中能獲得更具體共識,好讓白沙鄉能藉此導引澎湖邁向國際化遠大目標。
●一位在外漂泊長達55年離島之子的心聲!
敬請大倉子民勿中反方離間分化之計
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人
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
陳 猛
前 言
謝謝大家邇來不斷的支持及鼓勵,其實爭取每一項建設都不是很容易的事,但也不能從此洩氣,只有持之以恆才有成功的機會;由於從小生長在弱勢族群的環境中,所以養成自己堅毅不拔的個性,雖然未來要走的路還很艱辛,但一直相信皇天不負苦心人!凡事只要真誠、勇敢、據理力爭;即使最後失敗,但內心還是會很坦然,因為畢竟我們曾經努力過;其實開發大倉的夢想已逾30年,已超出一般人的容忍度,如果不是異於常人的話,早就被打敗囉!由於此役算是短暫人生中最後一次戰役,當然很期盼能有成功的機會,所以很需要各界持續支持與鼓勵,如果萬一有接獲相關民調的話,懇請各位鄉親可別忘記幫忙按讚,俾使弱勢族群的夢想也有實現的機會,感謝再感謝!一起加油再加油!
筆者10歲被迫離開大倉 但55年未曾遷移戶籍
由於筆者在有生以來,從未將戶籍遷出該島嶼,在年輕時出外打拼了逾55年,一直惦記著小時候生活在這座島嶼的點點滴滴,因此,在退伍後特集資返鄉開發,使該島嶼目前才具有些許觀光島嶼雛型;可惜近些年來來澎遊客出現急遽銳減後,讓多數本土企業主逐漸心灰意冷,也無意且無能為力在澎湖再增加投資。
而為不讓該島嶼繼續蒙塵,近些年來筆者曾透過相關各種會議及媒體向有關當局反映;期間由於多數人根本不瞭解「澎湖內海開發計畫」之內涵,導致有如雞同鴨講一般,很難取得共識;然而筆者仍舊不死心,歷經了逾30年的努力,才在民國100年間看到「大倉觀光文化園區」之計畫,雖然期間歷經8年之風霜,不料如今該計畫案終於又有獲得敗部復活重啟的機會,內心也感到很欣喜;然而看到反方近些日子來不斷進入村落內無所不用其極,大搞分化及製造對立不斷干擾社區居民,也讓筆者甚感憂心。
經過在外55年歷鍊 幸運累積豐富人脈與資源
筆者記得民國98年間當發現澎湖/【有一個島】敘述新台灣之子的故事影片,在台北巨蛋上演那一幕,讓筆者相當的感慨身為離島居民的痛楚;其實筆者算起來還算幸運,因為在人生旅途中碰過許許多多貴人相助,如今才能在媒體界與旅遊界佔一席之地,但是卻永遠忘不了在求學與創業階段所經歷之艱辛過程。
也因為遭受了許許多多的苦難之後,深深感到一個離島地方建設的重要性,如果離島無法大力建設,尤其像大倉這麼小的島嶼,等一百年後,可能已不適合人類再居住下去;有鑑於此,筆者畢其一生經歷,不但先讓自己能夠站立起來,而且更希望能夠推己及人,然而卻不知道其中成功機率有多高;只能憑藉著自己一筆之力,不斷透過媒體的報導,期能獲得更多人的迴響。
10歲被迫離開大倉 回憶那一幕難免會再哽咽
感謝邇來各界的支持及鼓勵,尤其是白沙所、會團隊的全力相挺,讓筆者及多數村民都很感動;筆者自民國41年出生於大倉,此後67年來從未遷移過戶籍;平時不但出錢也出力,大倉第一座民宿及第一艘46人座遊艇,皆是由筆者募資建造;目前能在媒體界及旅遊界屹立不搖逾40載,在澎湖也算第一人;因此之故,我願意在餘生中為大倉寫下近10萬字首版的「大倉發展系列報導〈澎湖離島之子奮鬥史電子書〉」及近30萬字首版的「澎湖地方觀光發展史」;如果各位有興趣的話,請大家共襄盛舉一起來分享!未來我們不謾罵,也不攻擊反方,大家平心靜氣一起來探討大倉及澎湖的未來!感謝再感謝!
大倉人要團結一致 一起拒絕再當弱勢族群
筆者感謝鄭尊伶理事長的邀約:
「各位鄉親序大:最近媽祖議題重啟,這是屬於所有大倉人的大事!茲訂於3/8(五)9:30假大倉社區活動中心召開座談會,透過公開透明化的方式,讓大家做意見的交流,竭誠歡迎關心這議題的鄉親能踴躍參與,提供您寶貴的看法,讓大倉的未來更好!」
期盼讓大倉人可以不要再當「伸手牌」,樹立應有尊嚴!
俟將來社區經過興建「媽祖觀光文化園區」開發後,我們將會整合地方力量,一起向主管單位努力爭取回饋金及清潔費基本收入,並有導遊解說〈限定大倉子弟擔任〉、休閒漁業活動、、、等等勞務收入;加上還有個人開店營業收入,將能獲得多贏目標,何樂而不為?期盼讓大倉人可以不要再當「伸手牌」,樹立應有尊嚴!
千載難逢的機會 大倉子民要團結避免被分化
●「愛大倉的心.永遠沒改變」,雖然已停擺近4年,然而多數村民仍企盼未來能勉力完成,大家一起加油!請大家不吝進入「大倉觀光文化園區粉絲專頁按讚」,惠予支持衝高相關的民調,感謝再感謝!
https://goo.gl/dgrmnp
●「大倉觀光文化園區」影片簡介,敬請踴躍點閱,進一步給予支持與鼓勵!
https://youtu.be/C780GENFdaU
身為大倉一份子,我們必須勇敢拒絕被分化,好好把握此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讓貨能出去,人能進來,大倉人人發大財!
●「每天電子報,擁抱澎湖每一天」係本電子報系的創立宗旨,歡迎大家踴躍點閱!
●詳細內容請點閱「澎湖每天電子報」及「大倉每天電子報」!
○「大倉每天電子報」:
http://dachang.eztour.net.tw/
○「澎湖每天電子報」:
http://069279788.eztour.net.tw/
○本報系創辦人簡介:
http://dachang.eztour.net.tw/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7836
一位在外漂泊長達55年離島之子的心聲!
談「大倉開發案」好事多磨 亟待突破
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人
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陳 猛
前 言
自從澎湖縣政府民國100年推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計畫以來,迄今已歷經8年時間,在這漫長的歲月裡,主、客觀環境一直在改變,尤其加上部分有心人士從中搞分化,因此導致目前地方意見漸漸產生分歧;雖然反方持續在暗中分化大倉島民,但我們仍舊相信多數居民的智慧。
今天早上還傳來聽說反方要邀請賴縣長於下週前往大倉說明相關事宜,我們認為反方似乎有點得意忘形,不知今夕何夕?
弱勢族群要牢記「沒選票很難有大建設」
其實在地方生活這麼久,一般人都知道弱勢族群要牢記「沒選票就很難有大建設」的基本通則,以大倉全縣最弱勢的村落來說,要不是當時準備興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的話,就不可能會增加一些相關配套投資,如果居民沒有此認識的話,到最後就是落得三輸-沒建設、沒投資及沒客源,只好再陷入惡性循環持續落後。
要建設或要再繼續落後 觀念只在一線間
因此要建設或要再繼續落後,觀念只在一線之間,相信這些是最基本的道理,一般小孩子都聽得懂,無需再多加贅述,不知是無知還是誤判形勢,反方早上竟然還傳來說因多數反對而洋洋得意一番。
為社區海漂遊子找到回家的路事不宜遲
很感謝鄭理事長能於3月8日早上09:30,假我們共同的家?「大倉社區活動中心」,舉辦108年首次社區座談會,雖然會中沒有獲得很多具體共識,但終究已跨出了溝通交流的第一步。
雖然外面的風雨很大,但只要大倉的子民能勇敢站出來向世界說「Y E S」,我們就可望成為全澎湖第一個「世界島嶼」,請大家一定要有信心向前行!
敬請鄭理事長拿出勇氣與魄力,帶領大倉走上澎湖第一座「富裕島嶼」的遠大目標 ,徹底走出「伸手牌」的陰影,大家一起團結拼出大倉的未來,讓世人對我們刮目相看,一起拾回「大倉人的尊嚴」,加油再加油!
只要大倉的子民肯團結 未來的建設不會少
有了文化園區的設立後,港灣濬深及整治當不在話下,
同時我們還可以透過不同管道爭取更多政府建設,至少平均每5年可望增加1項新設施;因此,何樂而不為?
綜上所述,地方皆因改變而獲得改善,如果前述各項大目標皆能一一實現的話,未來將可望形成人口回流現象,期盼大家不要輕易放棄,「有夢最美」!何況是百分之百可望實現的夢想,請大家一起加油再加油!
公聽會將說明內海開發擘劃藍圖具國際水準
本研究會認為「大倉媽祖觀光文化園區」是縣府為突破困境,推動澎湖內海開發,擘劃內海觀光發展藍圖之重要開發案,園區除整合現代建築與傳統聚落,打造大倉為兼具天然景觀與人文資產之園區外,全區目前規劃作為遊客主要活動將分為媽祖文化園區、漁村聚落生活圈、農業生活體驗區、沙灘踏浪區、堤岸賞海區等五大發展區塊,媽祖神像則為其中連結澎湖海洋文化歷史傳承之一意象景點,該案俟規劃建設完成後,除可結合地方文創產業外,更兼活絡地方觀光旅遊,使澎湖內海觀光旅遊由點狀區塊連結成兼具文化深度之旅遊生活圈,建構成完整的內海觀光旅遊區。媽祖觀光文化園區興建各項重大工程建設本需有足夠之經費配合支應,本縣目前財政雖不充裕,然縣府一向妥適籌劃財務結構,積極審慎調度庫款,並進行多面向開源節流籌措自有財源,因此,截至民國106年度止,除金門馬祖外,縣府債務餘額及債務比率為全國最低,足見財政結構尚稱健全,反觀其他縣市債務餘額動輒百億元以上,對縣政及縣民有利之重大建設仍積極推動,縣府亦希望藉由健全之財政來支持所有對本縣有利且重要之建設,提升整體資源使用效益及達成施政預期效果。
另為永續經營園區並確保整體旅遊品質,初期之經營管理,部分將以公辦公營之方式,由縣府各單位分工編組進行經營管理,展示空間、餐飲、賣店等則採委外經營或出租收取權利金或租金;長期經營管理部分則依實際營運情形獲取園區實質之經濟效益及市場資訊後,研議以全部委外經營或出租方式委託民間負責經營管理。綜觀全區完成後,預期將能推動澎湖內海特色觀光產業,建構澎湖內海漁鄉生活文化圈,永續觀光資源,並能活化白沙鄉大倉離島之土地資源,兼以明顯的主題意象,帶動澎湖整體觀光發展,實為澎湖未來觀光旅遊發展許下可長可久的願景。
機會掌握在村民手中 一旦放棄就被邊緣化
大倉人有機會可以不要永遠再當「伸手牌」,該是樹立應有尊嚴的時候囉!將來社區一旦開發後,社區將會有回饋金及清潔費等基本收入,每位居民並有導遊解說〈限定大倉子弟擔任〉、休閒漁業活動、、、等等勞務收入;加上還有個人開店營業收入;因此,將能獲得多贏目標,何樂而不為?為讓大家更明白自身權益,在此不吝彙整列出10大項作參考,然而一旦如果失去了爭取「大倉園區開發計畫」機會,這些「居民權益」都終將歸零,甚至於永遠被邊緣化,所以敬請大家務必要深思!
聯盟做對的事問心無愧 籲村民團結才夠力量
最近聽聞反方有意要抹黑我們支持方,我們不畏戰,因為此次為了社區永續發展,筆者不吝提供了自己經營的2家電子報+40餘個群組+「大倉文化觀光園區粉絲專頁」+「4個大網聚」,每天有將近10萬人,可透過上述管道,一起在關心及鼓勵我們,讓我們大家一起共同為家鄉的永續發展而打拼。
只要村民肯團結站在一起,我們在民調方面就有贏的機會,期盼大家趕快拋棄成見,同心協力爭取全縣多數民眾高度支持,一舉衝出高民調,加油再加油!共勉之!
有關昨天開會相關結論,本研究會已透過管道,不斷與澎縣府進行溝通中,如有任何訊息,將在第一時間再向各位鄉友奉告及說明,謝謝大家的支持與合作!感謝再感謝!
一位在外漂泊長達55年離島之子的心聲!
談「大倉開發案」好事多磨 亟待突破
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人
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陳 猛
前 言
自從澎湖縣政府民國100年推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計畫以來,迄今已歷經8年時間,在這漫長的歲月裡,主、客觀環境一直在改變,尤其加上部分有心人士從中搞分化,因此導致目前地方意見漸漸產生分歧;雖然反方持續在暗中分化大倉島民,但我們仍舊相信多數居民的智慧。
今天早上還傳來聽說反方要邀請賴縣長於下週前往大倉說明相關事宜,我們認為反方似乎有點得意忘形,不知今夕何夕?
弱勢族群要牢記「沒選票很難有大建設」
其實在地方生活這麼久,一般人都知道弱勢族群要牢記「沒選票就很難有大建設」的基本通則,以大倉全縣最弱勢的村落來說,要不是當時準備興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的話,就不可能會增加一些相關配套投資,如果居民沒有此認識的話,到最後就是落得三輸-沒建設、沒投資及沒客源,只好再陷入惡性循環持續落後。
要建設或要再繼續落後 觀念只在一線間
因此要建設或要再繼續落後,觀念只在一線之間,相信這些是最基本的道理,一般小孩子都聽得懂,無需再多加贅述,不知是無知還是誤判形勢,反方早上竟然還傳來說因多數反對而洋洋得意一番。
為社區海漂遊子找到回家的路事不宜遲
很感謝鄭理事長能於3月8日早上09:30,假我們共同的家∼「大倉社區活動中心」,舉辦108年首次社區座談會,雖然會中沒有獲得很多具體共識,但終究已跨出了溝通交流的第一步。
一位在外漂泊長達55年離島之子的心聲!
談「大倉開發案」好事多磨 亟待突破
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人
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陳 猛
前 言
自從澎湖縣政府民國100年推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計畫以來,迄今已歷經8年時間,在這漫長的歲月裡,主、客觀環境一直在改變,尤其加上部分有心人士從中搞分化,因此導致目前地方意見漸漸產生分歧;雖然反方持續在暗中分化大倉島民,但我們仍舊相信多數居民的智慧。
今天早上還傳來聽說反方要邀請賴縣長於下週前往大倉說明相關事宜,我們認為反方似乎有點得意忘形,不知今夕何夕?
弱勢族群要牢記「沒選票很難有大建設」
其實在地方生活這麼久,一般人都知道弱勢族群要牢記「沒選票就很難有大建設」的基本通則,以大倉全縣最弱勢的村落來說,要不是當時準備興建「大倉觀光文化園區」的話,就不可能會增加一些相關配套投資,如果居民沒有此認識的話,到最後就是落得三輸-沒建設、沒投資及沒客源,只好再陷入惡性循環持續落後。
要建設或要再繼續落後 觀念只在一線間
因此要建設或要再繼續落後,觀念只在一線之間,相信這些是最基本的道理,一般小孩子都聽得懂,無需再多加贅述,不知是無知還是誤判形勢,反方早上竟然還傳來說因多數反對而洋洋得意一番。
為社區海漂遊子找到回家的路事不宜遲
很感謝鄭理事長能於3月8日早上09:30,假我們共同的家∼「大倉社區活動中心」,舉辦108年首次社區座談會,雖然會中沒有獲得很多具體共識,但終究已跨出了溝通交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