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泰雄教授開設營養課程自序
如果沒有堅定的毅力與渴望追求營養更完整知識,我無法持續堅持努力走下去
臉書、教學、演講、上電視、廣播、寫專欄,是我傳播營養教育的方式,基於此,我必需利用早上頭腦最清醒時刻,不敢怠惰,每天早上4、5時起床,撰寫臉書營養相關知識並利用那個美好時刻,廣泛閲讀有關營養文獻及購書研讀。我們都知道唾手可得的網路知識不見的正確?我們能信任它嗎? 廿一世紀,網路知識充斥,知識來源十分開放,只要花十秒鐘鍵入關鍵字,就能搜尋到上百條相關網頁或知識,因為無法全然信任網路知識,我興起探索「真知識」 的想法,在不斷研讀有關營養書籍及相關國內外文獻時,經過閲讀消化、整理、思考、判斷,希望能有別於「眾口鑠金」的口傳知識;讓大家能得到「科學根據」的知識,有別於「傳抄 轉載」的網路知識,這是我追求營養知識的不二法門也是我的堅持,所以營養教育傳播不管用苦行僧或傳教士的角色,都是愉悅而雀躍,我已把它當作我一生的志業,希望粉絲也好,讀者也好,均能因此穫得完整營養知識,而能吃對食物,享瘦健康。
提倡健康及傳授正確營養知識,對我來說是個意外,但感受讀者對營養知識的渴望,讓我不忍釋手,繼續寫書
多年來我已寫了三本有關營養及瘦身的書,第一本《代謝平衡,健康瘦身》,講述了「35921」的飲食原則,出版後經過修訂、增訂,至今已銷售了五萬多本;第二本是《35921史上最強瘦身密碼:簡易掌握飲食份量,聰明吃,開心瘦》,傳授了「按喝擺食解」排除便秘的祕訣,以及如何用手邊現有的東西來測量進食的份量;第三本書是《吃出好體質》內容是我的二十堂營養課程,讓讀者了解六大基本食物如何吃,並告知如何透過胃腸的消化及吸收為小分子的胺基酸、葡萄糖、脂肪酸等成為細胞所需的營養素,經過細胞嚴密的處理,再輸出粒線體,供給全身身體細胞所需的能量,其中也讓讀者清楚知道六大營養素是什麼,每一本都是排行榜暢銷書,第四本也將以我這幾年來研讀各有關營養書籍及中、內外文獻,整理、歸納的心得而撰述淺顯易懂的營養書籍。從第一本至第四本,是用營養的概念去撰述,我相信它不同於其他減重的寫法,我更理解,任何不用融會貫通營養學的知識去編寫,也祗不過短暫的減重效果而已。我寫的書都是採通識寫法,經由深入淺出方式,讓更多人了解營養領域知識,得以自主管理飲食,達到營養健康的目的,而深具實用價值。
營養知識完整,而能夠努力去力行它,健康與瘦身必然是一個完美的結果,也是邊際效益
我常常告訴學生或演講的聽眾,這不是一門教減重的課,這是一門希望透過實證和營養知識相互結合的營養教育的課程。我相信減重也一定是他的邊際效益。營養教育這門課,並不好教但是我會盡力用實證或對照組研究的結果並參考文獻來把它教好、講好,以達到我想要傳播的教學及演講效果及課程目標,我也會用淺顯易懂的營養知識來傳達您們可以理解語言,避免太多生理學、生物學等專業名詞,畢竟這是一門通識而易懂的課程。營養知識不是片斷的,他是完整而且有系統的,如果沒有完整和系統的了解,很可能會造成以偏概全的知識,而因此將網路一些錯誤的知識,並奉為圭臬,而成為生活中的飲食指導原則,更甚而再透過你的Line或者FB來傳播這些錯誤的資訊,可能害人又害己,例如飯前吃水果的理論,已經有人把它當作是生活中的金科玉律,但仔細想想,如果我們不從胰島素與血糖值的關係,也不從食物消化時間來談它的話,更不會從消化的原理來看待它的話,很可能就認為飯前吃水果是對的。這就是我所說的要實證與營養生理一起去談的,要知空有學理而沒有實證,那就是泛論,如果祗有實證,而沒有營養生理去印證,那只是主觀。
生酮飲食到底是人人可行的飲食方式嗎?
最近很夯的營養話題,也就是所謂的生酮飲食,它是低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高脂肪的飲食方式,到底這樣的飲食方式對不對,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讀者,那是為了健美因素,在短期內所做的一種飲食方式,它不符合所謂的健康的飲食方式,從生酮飲食的利弊分析,並非人人可行,也沒有可以長期實施的必要。任何飲食如果跳脫了六大基本食物以個人身體狀況、不同的分量三餐去攝食,都無益於健康的增進。
後講師升等助理教授,對我而言,它是我人生旅程中很重要的欣慰
記得院教評會委員在升等助理教授的面試中,對我做如下的評價:「送審者分別在大學教授「飲食自覺與營養管理」、「營養教育與傳播」通識課程,送審人飽覽營養領群書,積極建構營養知識,並以問題導向達成教學目標,於教學中找到實證研究資訊,理論與實務並重,達到營養教育之最佳傳播效果,深受學生肯定。他歷年來教學評量均達4.46以上,歷年教學評量平均值為4.4992,深獲學生肯定。 曾經在104-1該課程修課人數上限60人,登記修課人數達1,835人,顯見送審人深受學生歡迎。送審人積極鑽研與閱覽營養領域知識,發表論文,出版專書,參與研討會,撰寫研究報告等。代表著作也刊登SCI期刊。
在印象中,我曾經回應委員的一些疑問?我答以為何蛋白質要先入口,我回答如下:「專書內容具實證依據,例如:《糖尿病治療》(Diabetes Care)期刊研究發現,從蛋白質食物開始吃,最後再吃碳水化合物,不但會增加飽足感,還能降低血糖。德國沃夫方法博士證實「先吃蛋白質,後吃碳水化合物」,能讓血糖以最慢的速度上升等。該項飲食法已推行歐洲廿國、卅五萬人使用,強調血糖值與胰島素之關係以及六大類食物消化時間不同,證實「先吃蛋白質,後吃碳水化合物」能降低血糖。」
醫生在行醫的旅程中,有諸多的感概與感受
某醫學大學營養系某教授是一位內科醫師,平時祗相信醫葯的效力,在SARS後的某一天,以38歲壯年之時突然心肌梗塞,如果不是緊急送醫,早就離開人世。他在內科病房見到太太的第一句話:「原來您們營養有這麼大的威力」,在生病之前,他從不聽進老婆的任何一句勸告的話,對於雞皮、內臟、油炸等食物無所不吃,無怪乎三條動脈阻塞了二條。另外在國內有一位消化道外科醫師在他行醫四十多年曾經操刀包含癌症在內超過兩千例的手術。從他這些治療的經驗中,發現罹癌的人有共通的飲食習慣,就是「肉食為主、蔬菜不足、鹽分過多」。從此可以看出,營養真的很重要,你我都要謹慎面對它。
善用腦下垂體視丘神經傳導功能,控制吃與不吃的本能
人類為了活下去,每天一定要吃東西,是慾望也是身體的需求,最新科學硏究發現人們可以控制想吃的慾望,而不會因此吃太飽,那是腦下垂體的下視丘(hypothalamus)的影響,它是控管食慾的地方,是瘦體素(lepton)的功能,它是脂肪細胞荷爾蒙的作用,是在脂肪裡形成的,也就是祗要您細嚼慢嚥,透過口腔所釋出的澱粉酶酵素將食物初步分解,經過食道到達胃做機械性及化學性的消化,胃的容量約1.5公斤,當食物攝入胃8分滿時,瘦體素就會透過神經傳導物質傳達訊息給你,叫您停止吃東西,如果你還繼續吃,就會過量,脂肪必囤積,另外吃東西不要不經咀嚼就吞下去,否則訊息來不及傳達給你,你已吃過量食物,如此保證你肚子很快會變大大的。
另外由胃壁也會製造的胃飢素(Ghrelin),它如同瘦體素,也會傳達訊息給腦部,但傳達的是肚子餓了要吃東西了,這是促進食慾荷爾蒙的功能,當胃中沒有食物時,胃飢素會釋出到血液裡,當腦下垂體的下視丘接收到一定量的餓飢素時,飢餓的感覺就會發生。
所以這
課程編號 |
(由學校填寫) |
課程名稱 |
如何透過正確的飲食,遠離三高代謝症候群的疾病,獲得健康的身體 |
課程類別 |
▇學術專業 □社團活動 □生活藝能 (此由學校填寫) |
授課講師 |
洪泰雄助理教授 |
教師學經歷 |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 台灣大學、中原大學、澎科大營養教育助理教授 |
教師聯絡方式 |
手機: 0936056225 信箱: horng@ntu.edu.tw |
上課週數 |
12週3小時=2學分 |
授課時間 |
隔週上課二天 ▇18:30~21:30 (週五晚上)(上課) ▇12:00~ 3:00(週六下午)(上課) |
授課地點 |
馬公市重光社區發展協會社區(澎湖縣馬公市重光里52號),聯絡電話:06-9271225 |
開課人數 |
30人 |
人數上限 |
30人 |
教材費用 |
購買老師四本著作,做為教材(由老師統一購買) 1、代謝平衡 健康瘦身 2、35921史上最強瘦身密碼:簡易掌握飲食份量,聰明吃,開心瘦 3、吃出好體質 |
發表者 | 樹狀展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