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德翔臺北輪於105年5月25日啟動船體移除作業,並依移除計畫進行大艙內貨櫃吊卸,在歷經多日貨櫃吊卸作業,順利於昨(10)日移除大艙內186只貨櫃及1只後段甲板上破損貨櫃。按照交通部航港局所核定貨櫃移除計畫,應於6月14日完成卸櫃作業,在確保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及安全的前提下經航港局與船東共同努力,貨櫃吊卸作業較原核定計畫提早4個工作天完成,所有船載貨櫃已全數移除,餘2只沉於船側海底之破損貨櫃併船體移除。
為能順利銜接船體殘骸移除作業,新加坡工作船隊(SMIT CYCLONE 1,000噸級起重平臺船、GIANT 6半潛式駁船及SMIT SERAYA拖船)已於6月8日上午預先抵達德翔臺北輪事故現場,將依計畫接續進行前段船體殘骸移除作業,如海氣象許可,可望於30個工作天完成前段船體移除作業。
未來航港局仍將持續要求德翔海運公司依計畫期程辦理船體殘骸移除作業,並確實執行汛期來臨前船體穩固及防範二次污染之因應措施。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新加坡工作船隊(SMIT CYCLONE 1,000噸級起重平臺船、GIANT 6半潛式駁船及SMIT SERAYA拖船)於6月5日進入基隆港進行機械設備整備後,於昨(8)日上午10時抵達德翔臺北輪事故現場,即將接續進行最後的船體殘骸移除作業階段。
德翔臺北輪船體移除作業,依核定計畫將以船體浮揚的方式進行,係利用起重船將船體分段移至半浮潛駁船後,再運往基隆港台灣造船廠基隆廠船塢進行拆解。為減輕船體的重量與縮短船體移除的期程,船東已依計畫自5月25日起進行大艙內186只貨櫃的吊離作業,至6月8日15:00已吊卸156只貨櫃,目前僅剩30只貨櫃尚未吊離,按目前作業進度估算,預計於6月10日前即能完成所裝載貨櫃之全數吊離作業。
船體移除需要更高的技術、設備與安全要求,因此需要較長的作業時間進行計算和施工;如海氣象許可,可望於60個工作天完成船體移除。未來交通部航港局仍將持續要求德翔海運公司依計畫期程辦理船體殘骸移除作業,並確實執行汛期來臨前船體穩固及防範二次污染環境之因應措施。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德翔臺北輪於105年5月26日啟動船體移除作業,並依移除計畫先進行大艙內貨櫃吊卸,在歷經多日貨櫃吊卸作業,終於在昨(6)日順利的將置放第二艙內也是民眾所關注的第8類危險品貨櫃吊離該輪,並於吊離後由行政院環保署邀請化學品專家登上工作平臺船打開該貨櫃並作檢視,雖然貨櫃曾經一半泡在海水中,但內部包裝尚無發現破損及洩漏情形,將先於工作平臺船進行餘水瀝乾後,再由工作平臺船移置基隆港做最終處理,現場船東已對德翔臺北輪艙內及擱淺附近水域進行水質採樣,期確保及化解民眾擔心危險品貨櫃對環境污染之疑慮。
德翔臺北輪大艙內貨櫃吊離作業,截至6月6日16時止,大艙內186只貨櫃已吊離110只,剩餘76只,按目前作業進度,如海氣象許可將可順利依核定期限,完成船體移除計畫第一階段大艙內貨櫃移除作業,並順利銜接前段船體浮揚作業。
未來交通部航港局仍將持續要求德翔海運公司依計畫期程辦理船體殘骸移除作業,並確實執行汛期來臨前船體穩固及防範二次污染之因應措施。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德翔臺北輪因失去動力於105年3月10日 在新北市石門外海發生擱淺事件後,依人命救助優先、避免災害擴大、抽除船內油料、移除船貨及船體順序原則,交通部航港局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於5月11日完成岸際油污清除階段性任務後。接續辦理德翔臺北輪船貨及船體殘骸移除作業,依據船東所提船體移除計畫,將先進行大艙內186只貨櫃吊離作業,再接續進行船體浮揚移除作業。截至6月2日已吊離大艙內52只貨櫃。
為德翔臺北輪船貨及船體殘骸移除作業能順利接續進行,在前述貨櫃吊離作業同時,船體殘骸移除得標廠商「新加坡史密特打撈公司」所屬新加坡工作船隊亦由新加坡出發,原預定於6月12日抵達基隆港進行整備,按目前交通部航港局所掌握該船隊航行動態,可望提前於6月4日抵達基隆港錨地進行機械設備整備作業,如一切順利,預計6月8日工作船即可駛往德翔臺北擱淺事故現場展開前、後船體浮揚移除作業。
依據船體移除計畫該工作船隊將依序進行前、後段船體浮揚移除作業,「前段船體」浮揚移除作業預計31個工作天完成,「後段船體」浮揚移除作業預計60個工作天完成。未來交通部航港局仍將持續要求德翔海運公司依計畫期程辦理船貨及船體殘骸移除作業,並確實執行汛期來臨船體穩固措施計畫,務將環境污染機率降至最低,以維護當地生態環境。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105年端午節連續假期海運交通疏運期程為105年6月8日至6月13日共計6日,預計提供臺灣本島與離島間8條航線及金馬小三通4條航線,總計開航1,314班次,預估可提供31萬9,672人次之運能。
交通部航港局對於轄管離島及小三通客輪之載客運能及航行安全極為重視,除因應端午節連續假期之運輸需求,協調業者加開航班,以疏運旅客,並派員前往各地客船碼頭,加強載客船舶救生、救火、救難設備檢查及查驗其演習情形,嚴格要求業者注重航行安全,不得超載旅客,以維護旅運安全。
疏運期間遇不可抗力因素致載客船舶無法航行時,該局各航務中心除要求業者於營業處、候船室等處所張貼公告,並以網路、廣播等多媒體方式對外公布,方便民眾掌握訊息,同時啟動海空聯繫機制,請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協調加派班機疏運旅客。
航港局提供緊急連絡電話:北部航務中心02-89783530、南部航務中心07-2620580、中部航務中心0978-300116、東部航務中心03-8230172,以即時處理疏運期間突發狀況及緊急事件,提供旅客良好服務、保障消費者權益。相關海運航班訊息,民眾可至航港局資訊網(http://www.motcmpb.gov.tw/)查詢,預先安排端午節假期間返鄉及出遊行程,期使每位民眾都能如期返鄉、平安而歸。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交通部航港局為慶祝東引島燈塔升格為國定古蹟及停止運轉50年後重現光芒,於6月5日(星期日)下午6時至7時舉行「東引島燈塔復燈活動」,邀請文化部與連江縣政府蒞臨會場,一起祝賀新的東引島燈塔誕生。
為了宣揚東引島燈塔復燈活動及推廣文化資產保存,航港局特舉辦精采節目,邀請在地東引國小打鼓隊用震撼鼓聲揭開序幕,七彩繽紛的拉彩球儀式,象徵東引燈塔復燈綻放萬丈光芒,令人驚艷,另在活動現場導覽介紹東引燈塔主燈,如何從軍方管制期間停止運作,啟動後又損壞,在航港局同仁齊心努力下,最後重現風華呈現眼前。
東引島燈塔主燈修護工作於104年展開,修護部分含:1、迴轉鏡機水銀槽座浮動系統改善。2、絞盤鍊條驅動系統檢修。3、傳動系統加裝馬達,4、鏡機及照明系統改進。修復工程於本年4月10日完竣,經運轉檢測及夜晚燈質測試,試運轉情況良好。透過修復技術及知識等無形資產,完成有形資產主燈運轉,兼顧兩者相輔相成。
文化部對東引燈塔之特殊性及稀少性相當重視,然管理之路漫長,今年獲文化部指定國定古蹟,是離島地區重要的文化資產,更是全體馬祖人共同的殊榮,未來可供馬祖民眾們深刻感受在地的人文建築特性與體驗馬祖深度之旅。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德翔海運股份有限公司所屬「德翔臺北輪」於105年3月10日在新北市石門區附近水域擱淺後,交通部航港局與行政院環保署即依人命救助優先、避免災害擴大、抽除船內油料、移除船貨及船體順序銜接辦理應變作業,避免船貨船體移除時因油污外洩而致2次污染,目前德翔臺北輪擱淺事件處理,已進行至最後也是最關鍵的船體移除作業階段。
交通部常務次長吳盟分關切本案執行進度,昨(30)日再次前往新北市石門區視察「德翔臺北貨櫃輪擱淺案處置情形」,聽取航港局及船東簡報有關「大艙貨櫃吊櫃情形」、「船體移除規劃」、「防污與水質監測情形」與「因應颱風之船體穩固及應變計畫」,並慰勉航港局同仁及參與船體移除作業人員的辛勞。
航港局「德翔臺北輪擱淺事件船體移除現場應變中心」指揮官祁文中局長說明,自交通部航港局接辦成立「德翔臺北輪擱淺事件船體移除現場應變中心」以來,船體內殘存的貨櫃186只貨櫃,已移除了30只貨櫃,所減輕的重量對於船體移除有相當的助益,有助於後續即將展開的船體殘骸移除作業。同時,航港局亦責成船東派遣專業潛水人員進行船體水下攝影作業,確認船體座底穩固無虞。
由於汛期已屆,航港局除要求船東務必依所提船體移除計畫,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德翔臺北輪」大艙內殘存貨櫃移除工作,確保船體移除作業無縫接軌進行,亦要求船東依所提船體穩固及防颱繫固措施,做好防颱準備,防止二次污染及災害等情事發生,將環境汙染機率降至最低,以維護當地生態環境。
吳常務次長瞭解現場作業情形後,除勉勵航港局同仁及參與船體移除作業人員辛勞外,指示各項作業以安全為前提,做好避免二次污染的預防措施並全力以赴,以在8月初完成為目標,並務必做好汛期來臨船體穩固措施,另期許航港局繼續努力如期完成船體移除作業。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德翔臺北輪因失去動力於105年3月10日 在新北市石門外海發生擱淺事件後,由環保署召集交通部航港局、海巡署海洋巡防總局、海巡署海岸巡防總局、農委會漁業署、新北市政府、金山區漁會、德翔航運公司及相關單位,於當日成立重大海洋油污染事件應變中心,展開海上油污防治及清除作業,至5月11日岸際油污已清除完畢,並結束階段性任務。
第二階段德翔臺北輪船體殘骸移除作業,當日即由交通部航港局接辦成立「德翔臺北輪擱淺事件船體移除現場應變中心」,並責成德翔公司迅速完成貨艙內186只含油水貨櫃卸離、汛期來臨船體穩固措施實行計畫及船體前後段採浮揚方式拖至台船基隆廠拆解工作,務求降低船體移除時對當地造成2次污染風險。
5月12日船體殘骸移除得標廠商「新加坡史密特打撈公司」與船東責任互保協會(P&I)完成簽約後,隨即責成臺灣當地合作廠商整備450噸吊車、駿逸1號平臺船、尊翔裕拖船、日揚7號平臺船及海業8號拖船,並於5月25日進場,進行攔油索佈設、艙內油花清理、吊離第3貨艙艙蓋及清理艙內垃圾,終於今(26)日下午4時30分吊起大艙內第1只含油水貨櫃,預計在30個工作天內完成大艙內所有186只貨櫃,未來交通部航港局仍將要求德翔海運公司依期程辦理船體移除作業,務將環境污染機率降至最低,以維護當地生態環境。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近年來針對瓜果菜類蔬菜品種改良不遺餘力且成果非凡,繼絲瓜、胡瓜、苦瓜、西瓜及南瓜等新品種問世後,又有適合作為高級禮品(盒)之甜瓜(洋香瓜)高雄1號「綠帝」與高雄2號「橘后」等2個網紋明顯、果形外觀漂亮、果肉品質優良且極抗白粉病的一代雜交新品種問世,授權推廣後,可望為栽種的農友創造可觀的利潤。為介紹此兩個優質新品種給消費大眾與種苗業者,特於 105 年 5 月 23 日下午 3 時,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召開新品種發表與品嘗會。
高雄場 場長表示,洋香瓜不同於其他蔬果,若僅果實大、甜度佳,只能算是次品,高單價的精品洋香瓜在果實重量、果形比例、網紋粗細及疏密度等均極為講究,缺一不可;高端消費者訴求的不僅是食用價值,更有著對果實外觀藝術層面的追求,以及對受禮者的敬意與感謝。高雄場推出適合本土栽培的「綠帝」與「橘后」具備精品潛質,是設施栽培專業農戶的新選擇。「綠帝」果型飽滿,網紋明顯突出,果肉為綠色,中心帶有似糖霜黃色,顏色漂亮,後熟後果肉細緻,入口香甜即化;「橘后」果型渾圓,網紋明顯突出,果肉為橙色,肉色艷麗討喜,肉質滑嫩,口感佳。經在臺灣各地進行多次試作,表現都非常優異。依據試作結果,這2個新品種適合於設施內春作(1月至2月)及秋作(9月中旬~10月中旬)種植,果實成熟日數約在45~50天,果肉厚且不易裂果,對白粉病抗性表現極佳,果重約為1.4~1.8公斤,甜度平均都達14 °Brix以上。預期授權推廣後,栽培農友可透過品牌建立與行銷通路,主打精美水果禮品市場,提高收益。
黃場長說明高雄場育種緣由,係因臺灣地區洋香瓜栽培面積達 3,000多公頃,近年來因氣候變遷,露地栽培不易,設施栽培逐漸蔚為風潮。但在設施內春、秋二季容易發生白粉病,影響果實品質及農民收益至巨;再者,設施栽培農戶多種植自日本引進最高貴的亞露舒(Earl’s Favorite)系列品種,不僅種子單價較高,且往往水土不服,對白粉病抗病性差,國內雖育有優良抗白粉病的商業品種,但都屬細網紋的露地栽培品種,外觀不夠吸睛,少有溫室栽培抗病品種的研發與推廣。因此高雄場致力於抗白粉病且果實品質優良的雜交品種選育,經多年努力,終於育成極抗白粉病,且具有阿露斯優良血統,網紋明顯的洋香瓜「高雄1號- 綠帝」與「高雄2號-橘后」等2個新品種。
黃場長進一步說明,為了介紹本優質新品種給消費大眾與種苗業者,發表會現場展示「綠帝」、「橘后」及不同品種洋香瓜生鮮果品;另備「綠帝」及「橘后」鮮果切片供品評,並介紹佐白蘭地特殊品嘗法,讓與會人員體驗驚奇的風味。此外,這2個品種的非專屬授權案已公告實施,歡迎種苗業者、農民團體或個別農民申辦,以儘速量產供產業運用,相關資訊請參考高雄場網站首頁技術移轉專區 (www.kdais.gov.tw)。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德翔臺北」貨櫃輪於105年3月10日因失去動力擱淺於新北市石門北方0.3浬處岸際,本事件自事發日起,環保署召開現場應變中心,協調督導相關單位執行各項油污染應變工作,已完成事故船第三貨艙殘油抽除與海面、岸際油污清理等階段性目標。後續船艙貨櫃移除及船體移除作業,交通部航港局已於105年5月12日起無縫接軌續召開現場應變中心會議。督責船舶所有人德翔公司辦理船艙貨櫃及船骸移除作業,主要監督移除作業進度及海洋污染防治,建立各單位之損害賠償求償之窗口。
截至5月18日止,航港局已召開5次現場應變中心會議,會中海巡署說明18日派員進行岸際及海上巡查無發現新增油污地點。航港局將持續督促德翔公司應儘速執行貨櫃及船體移除進場作業,移除作業進行前,應劃設警戒範圍及佈設警示燈號,另於昨(19)日審查該公司所提之防颱計畫、海水水質監測計畫及打撈作業警戒區計畫等後續相關事宜。
德翔公司表示截至18日止基隆港港區內剩餘一般貨櫃19只,並派遣清除垃圾及岸際復原人員累計至18日止已投入12,121人次。
如有後續處理或突發消息,航港局再發布新聞周知。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臺灣與日本沖繩同樣位於太平洋左岸之黒潮經濟圈,兩者距離接近文化相近,有優勢共同發展,為促進臺灣東部地區的區域發展,航港局積極推動「太平洋左岸經濟圈發展」,期藉此帶動雙邊之觀光、農特產品、民生物資等經貿交流,透過海運客貨航線將宜蘭、花蓮、臺東與日本與那國町、石垣島、沖繩等地區之產業及觀光鏈結,強化產業發展技術與能量,拓展品牌與通路。
航港局去(104)年8月3日於花蓮舉辦「太平洋左岸經濟圈發展」座談會,邀集航商業者、花蓮縣農業、觀光等相關公部門與業界公協會代表,以及沖繩縣相關單位進行產、官、學座談,就開闢海運客貨航線及當地產業與觀光鏈結,互相進行業務交流。且航港局也成立跨部會「推動太平洋左岸經濟圈工作小組」並於今年1月及4月召開2次工作小組會議,大致區分為「港埠費用優惠措施」、「農產品檢疫及綠色通關」、「開發觀光客源」、「臺灣與沖繩自由貿易港區對接」、「航線開闢待解決事項」等5項分組議題,由小組成員共同研擬方案及討論有關航線開通之相關單位配合辦理事項。
東聯航運股份有限公司所屬麗娜輪對於臺灣東部地區發展,近年來除投入「蘇澳-花蓮」航線外,更積極規劃拓展臺灣東部至日本石垣島之航線。藉由此次試航首次靠泊石垣島,與日本官方、民意代表及相關業者進行業務交流,期盼未來客、貨運業務能順利推展,以促成航線的開闢及永續經營,並以期推動業者經營蘇澳至與那國町、花蓮至石垣、花蓮及基隆至沖繩間客貨航線,善用太平洋左岸地理優勢,有助於雙方觀光旅遊與貿易發展,促進東部地區經濟繁榮。
(記者吳金里/高雄報導)受氣候異常影響,今年荔枝的著果率明顯不佳,為避免產量再受衝擊,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 特別籲請農友掌握病害防治時機;時序將進入梅雨季節,且正值荔枝產期,荔枝炭疽病、酸腐病、露疫病等果實病害蠢蠢欲動,高雄場提醒農友應儘早採取預防措施,確實做好田間衛生管理工作,選擇適當藥劑防治,避免疫情蔓延,影響荔枝的產量與品質。
高雄場 場長指出,炭疽病可危害果實、花穗、嫩葉及嫩枝等部位,病害於開花期至運輸及貯藏期都會發生,病斑上會產生許多黑色凸起的小點,於高濕的環境下常分泌橘色黏狀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容易藉雨水飛濺傳播,果園殘留的病葉與病果,都是炭疽病的主要感染源;酸腐病好發於溫暖潮濕的季節,主要為害果實,病害蔓延相當迅速,入侵果實僅需1-2天時間,受害果實會產生褐色水浸狀病斑,嚴重時裂果,並由病組織流出帶有強烈酸味的乳白色汁液及菌體,經果實間相互接觸、昆蟲取食及雨水飛濺,造成病害蔓延,罹病果實掉落土壤後,若未適時清除,則成為二次感染源。
此外,梅雨季節也是荔枝露疫病的好發時期,荔枝露疫病俗稱「水傷」,新葉、花穗、幼果及成熟期果實皆會被感染,運輸過程的果實也會發病。通常在連續降雨後,靠近地面的果實會陸續出現病斑,初期呈現綠色或綠褐色水浸狀斑點,1-2天後果皮表面產生白色霜粉狀物,嚴重時腐敗落果;運輸過程中,因包裝箱內濕度高,如有罹病果實或尚未發病的染病果實參雜其中,整箱果實可能全數染病腐敗。
黃場長進一步指出,農友在進行病害防治工作時,除注意果園衛生管理工作外,務必正確診斷病害種類,對症下藥,可選用植物保護手冊中核准使用的藥劑,例如:炭疽病可使用23%亞托敏水懸劑 2,000倍(安全採收期12天)、62.5%賽普護汰寧水分散性粒劑 2,000倍(安全採收期12天)及70%甲基多保淨可濕性粉劑 1,000倍(安全採收期6天)等藥劑進行防治;露疫病可選用80%福賽快得寧可濕性粉劑 800倍(安全採收期21天)、55%腈硫醌銅可濕性粉劑 500倍(安全採收期9天)等藥劑防治。但目前荔枝酸腐病無正式核准使用藥劑,農友應加強田間衛生管理,隨時清除田間感染源。此外,建議農友施藥時輪用不同作用機制之藥劑,避免抗藥性產生,高雄場同時也將輸日荔枝病蟲害防治用農藥參考基準,張貼於該場網站植物保護資訊項下供查詢,農友於防治或用藥上如有任何疑問,可逕洽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植物保護研究室,研究人員將竭誠為農友服務。
(記者吳金里/高雄報導)近日報章媒體不斷討論今年各縣市芒果及荔枝減產及產期延後的問題及原因,眾說紛紜。為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多次配合地方、中央政府進行災損勘查,勘查結果發現,園區開花結果的情形良莠不齊,但整體而言,多數果園的開花結果率都嚴重減少,經勘查小組成員比對高屏地區氣象資料及開花的時間,發現去(104)年暖冬及今(105)年1月降雨頻繁,應該才是導致今年芒果及荔枝不開花的主要因素,高雄場特別釐清農民及媒體認為寒流造成不開花的誤解。
高雄場 場長指出,芒果及荔枝是高屏地區重要的果樹,一般在11月之後,枝葉應隨著氣溫下降及土壤乾燥,而停止營養生長,孕育花芽,隔年春季回暖時即抽穗開花。而高屏地區去(104)年12月平均氣溫20度以上,較103年或102年同期高出3度,且今年1月降雨量及降雨日數也明顯高於歷年。當荔枝及芒果間歇性抽梢(長新葉)頻率增加後,就導致這二種果樹花期延後,甚至不開花。在經年初這波超強寒流及幾次低溫後,部分生長停頓的枝條再現花芽,使原本不及3成的抽花穗比率增加了3~4成,然而抽出的花穗多半為帶葉花穗(俗稱紅花),加上盛花期又遇上連續的濕冷,嚴重影響授粉,導致許多果園結果不良,這就是減產重要的因素。
黃場長最後表示,今年芒果荔枝普遍不開花,是相當罕見的現象,造成果農慘重的損失,高雄場除配合政府啟動農業災損救助機制,會勘協助確認災情外,也希望農友能確實了解災損的原因,以作為未來栽培管理的參考,減緩氣候變化的衝擊。近年來,氣候劇烈變遷影響各類果樹的生長,果農在因應暖冬及霪雨的栽培管理技術上,若有任何相關的問題,歡迎逕洽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技術人員將竭誠為大家服務。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本(105)年第二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訂於105年7月16日至7月17日在臺北及高雄考區舉行,報名時間自6月
6日0時起至6月15日下午5時止,欲報名參測之民眾,請把握報名時間完成報名手續。
報名方式一律採「網路報名紙本寄件」方式辦理,參測人員請至交通部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臺MTNet,點選「航海人員測驗專區」進行線上報名作業。
航港局指出:航海人員測驗於去(104)年度啟用自建題庫,題目設計目的在於落實教、訓、考、用合一,降低產學落差,由學界、業界及政府機構共同合作命製的航海人員測驗題庫,於去年第3次測驗正式啟用時,因考生不熟悉新題庫之題型,該次測驗成績整體合格率僅有7.75%。航港局於去年度至各海事校院辦理題庫命題方式暨參考教材說明會,本年度第一次測驗成績整體合格率已上升達23.92%,顯著改善。
為利民眾熟悉新題庫題目題型及測驗操作方式與程序,航港局並公開1套題目置放於交通部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臺MTNet(網址http://www.mtnet.gov.tw/)航海人員測驗專區/電腦化測驗專區/參測人員專區/電腦化測驗模擬作答網站,供參測人員進行模擬作答之用。
本測驗得使用電子計算器之科目,參測人員應使用考選部核定通過之電子計算器。相關機型登載於考選部全球資訊網應考人員專區之「國家考試電子計算器措施」專區,參測人員可逕行查詢,俾備妥合格之適當機型。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德翔臺北輪船體移除,交通部航港局在105年4月27日邀集環保署及專家學者等相關單位進行「德翔臺北輪船體移除計畫」聯合審查會議研商,原則同意該輪大艙貨櫃移除及船體前段移除採浮揚方式進行,並請德翔公司自4月27日起於10日內備妥大艙貨櫃吊離之相關機具、設備及人員,俾利第3貨艙殘油移除作業結束後能銜接進行大艙內貨櫃移除作業。
另為避免造成環境二次污染,貨櫃與船體運離時應做好相關措施,第3貨艙內可能留存殘油、第8類危險品貨櫃移除方式及汛期船體穩定與加強繫固處理方式皆應納入計畫詳細說明,至「船體後段移除計畫」應於第4大艙貨櫃移除作業結束後14日內提送,如未能依期限提送航港局,將依商港法予以裁處。
根據前述船體移除審查會議,德翔臺北輪應自5月7日起進行前段大艙貨櫃移除及船體前段移除作業,惟因德翔臺北輪之P&I與打撈公司合約談判過程發生歧見至遲遲未完成議約,造成船體移除作業延宕無法按原定計畫時間進行,並引發各界關注與議論,經航港局祭出裁罰與限期執行後,德翔臺北輪船體移除終在昨(11)晚間完成議約,並於今(12)日將優先動員本地承商(local contractor),進行大艙內貨櫃移除作業,並於完成貨櫃移除後接續進行前段船體移除作業,消除各界對德翔臺北輪在汛期來臨前,如未能移除船體可能造成危害之疑慮。
未來交通部航港局仍將依審查計畫作業方式,要求德翔海運公司儘速辦理德翔臺北輪船體移除作業,作業同時須有防止二次污染及災害發生措施(特別亦應加強作業期間之防颱應變措施),務將環境污染機率降至最低,以維護當地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