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哈奇/澎湖報導)澎湖古水道蘊藏著豐富的動物化石群,雖然澎湖成立化石館,但礙於經費及人才軟硬體設施不足,許多珍寶多流落在外,包括澎湖原人、澎湖古象及潘氏澎湖鱷等,一手催生於104年12月31日成立澎湖化石館的林長興老師建議應先複製模型展示,以豐富化石館的館藏。
林長興老師表示,台中科學博物館簡介DM封面照、還有瀏覽科博館網站代表圖樣,都是採用澎湖古象,但是澎湖化石舘竟然都沒介紹,連東嶼坪的貝類化石都沒有,與當初開館前建議文化局,要有短丶中丶長期展示的準備方案,結果只是虛有其表,比照其他縣市對於化石珍寶的重視,讓他覺得無奈;同時也指出,台南同様有全台唯一的犀牛化石(一樣是特有亞種),作法就很不同,雖然挖掘出的化石只有40%,除了成功併出完整成品,也復原了此特有犀牛的實體,長期展示館外,供參觀者觸摸深入瞭解,澎湖古象體積約有早板犀牛的10倍之大,如能復原,或是地上再放約4米長的「潘氏澎湖鱷」更會是澎湖化石舘一大賣點。
而針對林長興老師的建言,澎湖縣政府文化局表示,澎湖化石館前身為科學館,以學童教育為主,因此規畫以深入淺出方式進行介紹,近日更引進VR科技,導入科學模式,至於複製澎湖古象、德氏水牛等,因金額動輒數十萬元起跳,仍在設法爭取經費,至於潘氏澎湖鱷所有權仍屬澎湖縣政府,現只是在科博館採一年一簽的寄展方式,未來積極策畫的國家級水下博物館,澎湖動物化石群也是水下博物館的重點選項。
發表者 | 樹狀展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