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助鎖港由傳統漁村轉型為珊瑚復育村
〈記者許耀彬/澎湖報導〉澎湖縣馬公市鎖港社區發展協會有個將「鎖港傳統漁村轉型為珊瑚復育村」理想,就在今年年初運用勞動部高屏澎東分署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提出海底造林計畫,進用3名中高齡、八年級社會新鮮人任海洋文化產銷人員,向遊客推動「種植珊瑚體驗活動」後,至今已於當地海域種8百餘株珊瑚,逐步的實現目標。
「盼鎖港能成為澎湖第一個珊瑚保育村」,專案經理蔡淑惠表示,鎖港是以閩南語小管為諧音命名,過去曾是澎湖最大小管漁場,當地居民大多以討海維生,如今這個百年漁村會逐漸沒落,是因海洋資源逐年枯竭、漁獲量下降。鎖港社區發展協會為助漁村轉型發展在地產業,今年年初向勞動部高屏澎東分署申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提出體驗「海底造林」的遊程,除了培育在地人的導覽能力,也引人入「林」。
蔡專案經理表示,「海底造林」遊程的重點推行項目之一,是向遊客推「種植珊瑚體驗活動」。協會進用3位澎湖人任海洋文化產銷人員推動計畫,包括:鎖港媳婦呂麗雯,她過去擔任領隊,有生態旅遊導覽經驗,另外還有同是鎖港媳婦的呂佩燁以及八年級社會新鮮人王怡婷。
「復育珊瑚,就是給尼莫(小丑魚)一個家」,手拿麥克風的呂麗雯,在遊客抵達水產種苗繁殖場後,以深入淺出、活潑生動方式,介紹珊瑚人工復育流程,在旁的呂佩燁、王怡婷協助發給遊客珊瑚分枝、珊瑚培育基座與AB塑鋼土,讓遊客動手做,參與珊瑚復育。
遊客依據講解,先將AB塑鋼土填入珊瑚培育基座,再把珊瑚分枝插入AB塑鋼土中,放入水中就完成種植珊瑚步驟。「一個禮拜後,才知道珊瑚有沒有順利存活」,在呂麗雯等人的講解下,遊客得知,他們種的珊瑚會先由繁殖場人員放到室外生態池中,培養一周後,若珊瑚順利存活,會再載運到鎖港杭灣海域,由專人潛入海底,放到珊瑚移植礁孔座中。「復育珊瑚不容易,愛它就不要污染這片海洋」,遊客們在體驗活動結束後,不僅對珊瑚礁的生成有更深入的認識,更對海洋保育產生了使命感。
勞動部高屏澎東分署長程泰運表示,鎖港社區發展協會向分署申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除了能幫助求職弱勢民眾重返職場,每名進用人員以時薪一百四十元、每月最多一七六小時為補助額度,減輕協會負擔,更能藉由計劃的推行,傳遞海洋保育觀念,促進地方產業發展。欲申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民間團體,歡迎撥打勞動部高屏澎東分署(07)8210171或澎湖就業中心(06)9271207洽詢。
發表者 | 樹狀展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