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傅珮玲/澎湖報導)「環境正義暨永續發展種子人員教學工作坊」即將於今(104)年9月1-2日於本縣勞工育樂中心(澎湖縣馬公市案山里大賢街160號)舉行,教學工作坊課程為期2天。每場次全程參與工作坊之夥伴,可代為登入環境教育學習時數14小時及公務人員學習時數14小時。澎湖科技大學邀請關心澎湖這個美麗環境的您一起共同參與,名額有限,請儘早報名。
什麼是環境正義?「由於環境因素而引發的社會(不)正義,尤其是關乎強勢與弱勢團體間不對等關係的議題。」環境社會學者Camacho於其著作中更進一步說明:「環境正義是一種反對政府、資本家與強勢團體對於弱勢族群的環境殖民行徑,並主張消除貧窮、資源永續的共享、廢棄物的妥善處理,以及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其涵蓋了兩個面向,分別為「當代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權」及「當代人與後代人之間的平等狀態」。而永續發展則是指在保護環境的條件下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以不損害後代人的需求為前瞻的發展模式。「永續發展」這個術語使用由布倫特蘭委員會創造已成為最經常被引用的永續發展的定義:「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發展模式。」
工業革命之後,人類污染與破壞自然環境的速度急遽加快,而相對所產生之需要掩埋或處理場所的廢棄物亦大量增加,此時屬於社會階層中的弱勢族群社區,以及是無法出聲發言的荒野、海洋,就成了犧牲品。就台灣而言,蘭嶼的核廢料議題,最初採用欺騙的手段,以「工廠」的名義進入,而避談可能的危害及風險,便是環境不正義的舉動。而對於並未得到核能發電的好處,卻必須承擔台灣本島核廢料風險的當地住民而言,這樣「境外處理」的態度,本身亦違反了「環境正義」原則。
除了危及生態與環境的議題之外,即便是以保護自然環境為出發點的「保護區」與「國家公園」等議題,也與「環境正義」有關。例如台灣所規劃的幾個國家公園,皆因當地居民強烈反彈而有所爭議,主因為所規劃的國家公園區域大多位於原住民的生活區中,而現行的國家公園法,在設置過程中未將當地住民的意見納入,或無法合理保障當地住民的權益,亦違反了環境正義所強調的公平正義原則。雖然保育理念本身的出發點是對環境友善的,但是若在過程中或結果卻形成了對部份族群的明顯不公平,仍然是環境不正義的。
由於環境正義已成為全世界追求環境權利平等,減少弱勢族群受害,且追求環境資源永續經營的思考與行徑,為維護個人及團體之尊嚴,尊重其特殊與不同之需求,達到自我實現並提昇個人、社區之能力及永續發展。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已於102年編製「環境正義-給我的10堂課」及「邁向綠色永續未來」教材,將藉以推廣進行教學示範,以增進參與夥伴之學習及認識,並透過教學及培育種子人員,使環境正義及永續發展相關知識與技能可有效瞭解、傳達及推廣。
「環境正義暨永續發展種子人員教學工作坊」即將於今(104)年9月1-2日於本縣勞工育樂中心(澎湖縣馬公市案山里大賢街160號)舉行,教學工作坊課程為期2天。每場次全程參與工作坊之夥伴,可代為登入環境教育學習時數14小時及公務人員學習時數14小時。本工作坊採線上報名,即日起開放報名,請至報名網址(http://www.ftis.org.tw/active/tr-10406.htm)登錄。澎湖科技大學邀請關心澎湖這個美麗環境的您一起共同參與,名額有限,請儘早報名。
發表者 | 樹狀展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