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開始 嶄新服務-澎醫「介入心血管診療中心」揭牌啟用
(記者陳猛/澎湖報導)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心導管室全面更新設備,升級為「介入心血管診療中心,12/27日在立法委員楊曜、醫福會林慶豐執行長及縣長陳光復等嘉賓到場祝賀下重新啟用。這次重要的改進將提供更高品質的心臟血管醫療服務,並推動澎湖地區新精準醫學的實現。
為了提高澎湖離島地區的心血管病患之醫療水準和安全性,澎湖醫院於今年09月04日展開心導管室環境工程改建,同時引進了「高階西門子心血管攝影用X光機」和「血管內超音波儀(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經過醫療團隊及工程單位兩個月以來日以繼夜的施工,依計畫期程於11月上旬完工。本次設備升級提供先進的診療服務含冠心病(心臟血管)、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等之介入微創治療及引進全國最新的多頻道血流動力學監測分析系統,功能用於監測心肌梗塞病患,在執行手術過程,更有高品質安全監測下,提昇病人安全。
介入心血管診療中心陳賢生主任說明,現代醫療的目標是新精準醫學,這次引進的單向數位平板心導管X光機,可提供高效率的單向心臟血管攝影,這項技術運用最新的影像處理技術,使血管病變處更清晰可見,有助於提供高品質的影像檢查服務,並協助醫師進行更精確的診斷,提高心血管檢查與介入手術之品質。
澎湖醫院介入心血管診療中心(原心導管室)自民國102年12月04日成立以來,已經為澎湖地區數千名患者提供專業醫療服務,包括心臟衰竭、周邊或冠狀動脈阻塞等急重症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是一個跨科室共同合作的成果,包括專業急診團隊、檢驗科數據分析、放射科影像診斷、心導管室手術,以及一般和加護病房的照護。澎湖醫院一直以來致力於保護澎湖居民的心臟健康,未曾間斷。
澎湖醫院匡勝捷院長說明,本次介入心血管診療中心 的設備更新和改建工程,要感謝立法院楊曜委員的積極爭取和中央相關部會支持,得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順利完成,這次的升級反映了醫療科技的不斷發展,並提醒我們保持與時俱進,提供更優質的醫療環境,以致力於提高澎湖醫療水準和健康福祉。
澎湖醫療量能再提升
陳光復出席部澎「介入心血管診療中心」揭牌啟用典禮
(記者吳素貞/澎湖報導)縣長陳光復12/27日上午出席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心血管照護10週年暨「介入心血管診療中心」揭牌啟用典禮,同時感謝所有第一線醫護人員,用他們的辛勞與愛心守護著縣民朋友們。與會人員有立法委員楊曜、醫福會林慶豐執行長及眾多嘉賓等。
陳光復說,部澎引進高階醫療設備「西門子心血管攝影用X光機」和「血管內超音波儀」,上個月成功搶救一名參加菊島盃國際桌球錦標賽突發急性心肌梗塞選手。比賽當天,有多位善心天使及時對患者施以救助並送醫,加上澎湖醫院優秀的醫療團隊救治下,手術過程不僅成功且患者也已康復出院。
陳光復表示,醫療在地化是縣民朋友所期盼,也是縣府努力推進的重要施政方針。「介入心血管診療中心」的啟用是澎湖醫療發展新的里程碑,未來縣府將持續與本縣醫院協力合作,健全本縣醫療量能,讓民眾生活更安心。
澎湖醫院院長匡勝捷表示,心血管診療中心(原心導管室)從102年啟用至今,總共執行約1,700人次手術並提供24小時心臟血管照護,其成果不輸臺灣醫學中心。此外,院長感謝澎湖鄉親心臟血管的守護神陳賢生主任及其所率領的菁英團隊、楊曜委員的大力支持,以及縣府消防局訓練有素的緊急救護同仁,在第一線提供及時寶貴的資訊予心臟救護團隊,讓病患得以獲得最妥適的治療。同時,也感謝縣府衛生局的協調,和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幫助,在澎湖醫院心導管室設備更新期間,提供民眾不間斷的心血管照護。
5位優秀醫師的加持 醫療救護更精實
(記者吳素貞/澎湖報導)縣長陳光復12/26日上午頒發5位優秀醫師醫療指導證書,肯定他們對離島醫療的貢獻,協助縣府消防局同仁緊急醫療處置技術的提升,增加重症患者到院前的存活率。
陳光復表示,縣府消防局同仁非常辛苦,時常在第一線與死神拔河搶救患者生命,及時治療至關重要。在醫療知識與技術不斷與時俱進的情況下,感謝這5位醫師到澎湖來給予消防同仁必要的教育訓練,精進緊急醫療救護的能力,讓同仁能夠於當下做最妥適的判斷並給予及時治療,為每位患者生命做把關,用專業與愛心守護每位縣民。
醫療指導醫師簡介:
一、潘師典醫師(柳營奇美急診部緊急醫療科主任)於2016台南地震維冠大樓、2018花蓮地震雲門翠堤大樓,擔任特搜醫療組工作)。
二、陳伯銓醫師(國軍高雄總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於八仙塵爆將病人分流做最有效的救治)。
三、王子義醫師(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於高雄城中城火警中努力救治傷病患)。
四、蔡文祥醫師(部立澎湖醫院副院長)曾任奇美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虎井、花嶼衛生室及部澎醫院急診專科醫師。
五、江文莒醫師(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 現為臺大醫學院急診醫學科臨床教授、曾任台北市政府消防局、新北市政府消防局、台中市政府消防局、雲林縣政府消防局醫療指導醫師。
澎湖醫院家醫科王稟荃主任榮獲112年度社福貢獻獎
(記者吳素貞/澎湖報導)澎湖醫院家醫科王稟荃主任榮獲112年度「社會福利貢獻獎」,獎項是為了表彰在社會福利領域做出優良貢獻的各界人員,今年度特別邀請蔡英文總統擔任頒獎嘉賓,將獎項頒發給「在宅醫療醫師」,感謝醫師對弱勢族群的付出與照顧。
王稟荃主任畢業後返鄉服務,擔任澎湖醫院家醫科主任,帶領院內居家團隊及居護所投入本縣居家在宅醫療工作已有多年,結合了安寧療護、遠距醫療等專業服務病人,奉獻良多,服務範圍涵蓋全澎湖本島各地,最遠的西嶼鄉外垵村、馬公市風櫃里。他的工作不僅僅是提供醫學治療,更重要的是為病患和家屬提供人性化的關懷和支持。
回顧王主任在宅醫療的歷程,其中馬公市郊區陳阿嬤跟外傭同住,子女皆在台灣工作,因王醫師跟居護所團隊的照顧,從重度居家醫療照顧服務到善終,讓陳阿嬤免於來回奔波就醫,也使用類在宅住院模式,選擇不到醫院住院醫療,安靜地在家善終,在宅醫療對阿嬤的照護不止在生理上,更是給阿嬤及家屬在心理上的支持。
澎湖醫院說明王稟荃主任及居家團隊的貢獻,均深獲專業機構與病患家屬的肯定讚揚,其專業精神、卓越能力和對病患的關心,使得澎湖醫院醫療團隊可以堅定持續在偏鄉醫療照顧的行列,翼希團隊的努力和貢獻能夠給予更多病患和家庭帶來希望和溫暖。
義大醫院與澎縣府攜手根除C型肝炎
二、三級離島篩檢率超過九成
(記者吳素貞/澎湖報導)義大醫院與澎湖縣政府衛生局今(112)年初攜手進行大規模C型肝炎篩檢及治療計畫,歷時近1年,成功篩檢3,396位二、三級離島居民,篩檢率超過九成。12/9日的成果發表記者會中,澎湖縣長陳光復感謝義大醫療團隊的專業協助,盼透過計畫有效根治C型肝炎,使澎湖成為健康、安居的幸福城市。
肝病是臺灣的國病,C型肝炎屬病毒性肝炎,是造成慢性肝病與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據統計,慢性C型肝炎在澎湖地區約有2%~4%的人口感染。為降低患者的風險,澎湖縣與義大醫療團隊共同進行篩檢及治療計畫。
陳光復表示,感染C肝通常沒有症狀,但病毒會在肝臟內持續造成發炎,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二、三級離島醫療不足,他感謝義大醫療團隊讓醫療無距離,深耕菊島,讓感染C肝的鄉親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受益於這項重要的健康計畫。
陳光復說,C型肝炎是可以治癒的,只要病人遵從醫囑,按時服藥及定期追蹤,治癒率可達九成以上,成效顯著。
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指出,「澎湖人的健康,每分每秒都在義大醫院的心中」,他很感謝澎湖縣政府全力支持C肝根除計畫,尤其在地衛生所、鄉長、村里鄰長動員協助,才能讓義大團隊順利達成篩檢率超過9成的目標,如此良好的合作模式,可說是全台的模範。
此計畫是結合離島衛生所、駐診與支援醫事人員及每年度巡迴義診等資源,從七美鄉開始,跨足5個二級離島和8個三級離島,協助篩檢民眾進行衛教、篩檢與後續的治療事宜,為離島居民提供完整性的照護服務;21個村(里)中,已有15個村(里)篩檢率超過九成,其中水垵村、中社村、東坪村、西坪村、東吉村及大倉村更達100%的篩檢率。
義大醫院內科部長戴啟明表示,目前澎湖二、三級離島的篩檢率持續提升中,期盼2024年能達到95%、追蹤C肝病毒量檢測率及C肝治療率能到達100%,未來也希望期盼能與縣府持續合作,將這樣的經驗擴及馬公、湖西、白沙、西嶼本島,為澎湖創造更多福祉。
部澎神經內科朱庭瑩醫師淺談惱人的頭痛
(記者吳素貞/澎湖報導)神經內科朱庭瑩醫師表示頭痛是神經內科門診中常見的主訴,幾乎每個人都在生活中經歷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大約一半以上的成年人在過去一年中至少有一次頭痛發作。但在許多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了解頭痛的分類、警示標誌以及頭痛的預防和管理方法,使其不再成為我們的困擾。
頭痛可以分為兩大類:原發型頭痛(Primary Headache)和次發型頭痛(Secondary Headache)。原發型頭痛(Primary Headache):這種頭痛是一種獨立的疾病,不是由其他健康問題引起的,約九成的頭痛屬於此類。常見的原發型頭痛類型包括:張力型頭痛(Tension-Type Headache):是最常見的頭痛類型,盛行率超過70%,通常在青少年時期開始,女性患者比男性多,其機轉與生活壓力、焦慮或肌肉緊張相關,常見表現為頭部輕度到中度的緊縮感,有時擴散到頸部或來自頸部。陣發性張力型頭痛的發作通常持續數小時,但有時可能持續數天,而慢性張力型頭痛可能是持續性的,比陣發性張力型頭痛更為嚴重。
而偏頭痛(Migraine):最常在青春期開始有症狀,主要影響35至45歲之間的人,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兩倍,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根據在頭痛發生前是否有預兆症狀,又可分為無預兆偏頭痛及預兆偏頭痛。其診斷是透過臨床診斷,診斷標準是根據國際頭痛疾病分類(ICHD-3),如下:無預兆偏頭痛:A.至少有五次發作符合基準B-D,B.頭痛發作持續4-72小時(未經治療或治療無效) ,C.頭痛至少具下列四項特徵其中兩項: 1.單側 2.搏動性 3.疼痛程度中或重度 4. 常活動會使頭痛加劇或避免此類活動(如走路或爬樓梯) ,D.當頭痛發作時至少有下列一項: 1.噁心及/或嘔吐、2.畏光及怕吵,E .沒有其他更合適的ICHD-3診斷。預兆偏頭痛A.至少有兩次發作符合基準B及C,B.包括下列一或多項完全可逆的預兆症狀:視覺、感覺、說話及/或語言、運動、腦幹、視網膜 ,C.至少具下列六項特徵其中三項: 1.至少一種預兆症狀在≥5分鐘逐漸發展、2.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預兆症狀接續發生、3.每一種個別的預兆症狀持續5-60分鐘、4.至少有一種預兆症狀是單側的、5.至少有一種預兆症狀是正向的、6.預兆會同時伴隨頭痛或於預兆後60分鐘內頭痛,D. 沒有其他更合適的ICHD-3診斷。
偏頭痛因其疼痛程度為中到重度,可能對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影響。叢發性頭痛(Cluster Headache):相對較不常見,影響不到1000名成年人,通常發生在20多歲或更年長的人身上,男性患者多於女性,比例為六比一。其特點是頻繁發作(每天多次),疼痛極為嚴重,通常集中在一隻眼或其周圍,伴隨流淚、紅眼、流鼻涕或鼻塞,以及可能出現眼瞼下垂。次發型頭痛(Secondary Headache):這種頭痛是由其他健康問題引起的,如感染、創傷、腦腫瘤、其他腦部問題等。當有下列頭痛警訊(Red Flags)出現時,暗示有次發型頭痛的可能,此時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頭痛的警訊(Red Flags),這裡有一個口訣"SNOOP",用來幫助記憶,每一個字母分別代表一個警訊。S - Systemic Symptoms(全身症狀):高燒、體重減輕、其他感染症狀(例如愛滋病)、N - Neurologic Symptoms(神經症狀):如意識改變、手腳無力、感覺異常、語言困難、視覺改變等、O - Onset(發作特點):突然的、劇烈的頭痛("Thunderclap",一下子就到達最痛)、O - Older Age(年齡):50歲以上才出現的新頭痛、P - Previous headache history(過去頭痛病史):發作時間、特徵、強度不同於以往的頭痛,或過去有腦部手術、創傷經歷 、P - Papilledema(乳頭水腫):檢查視網膜後發現乳頭水腫,可能是由於腦壓升高引起的 、P - Positional(姿態性):頭痛發生或加劇於特定體位或活動時。躺下時頭痛加劇懷疑腦壓升高,相反時則需排除低腦壓所致。
原發型頭痛的預防和治療 ,張力型頭痛(Tension-Type Headache):減輕壓力:學習放鬆技巧、定期運動和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藥物治療:止痛藥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或普拿疼可以緩解症狀。偏頭痛(Migraine):識別誘發因子:記錄頭痛發作前的觸發因子,例如特定食物(起司、巧克力、柑橘類)、情緒壓力或光線、氣溫變化過大。保持規律作息,充足睡眠,攝取足夠水分且維持運動習慣。飲食上,避免辛辣、煙燻食物及菸酒的使用,並增加含鎂食物的攝取(如堅果和疏食)。急性止痛:當偏頭痛發作時,可以使用特定的急性止痛藥物來緩解症狀,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服用不同的止痛藥,在症狀發生初期儘早使用止痛藥效果更好,且須避免過度服用止痛藥。偏頭痛有所謂的"特效藥",為翠普登藥物(triptan)及麥角胺藥物(ergotamine),建議要與醫師討論止痛藥物的使用。預防藥物:建議頭痛次數每月超過4次,就必須服用預防性藥物減少發作頻率。藥物包括抗癲癇藥(如topiramate)、乙型阻斷劑(如inderal)或鈣離子阻斷劑(如fluzine)等。除了懷孕婦女之外,這些藥物適當使用是安全的。除了口服藥,健保近幾年也開始有條件地給付肉毒桿菌注射及CGRP單株抗體。
朱庭瑩醫師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曾任職於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研究員、奇美醫學中心神經科總醫師及奇美醫學中心神經科住院醫師,專長為一般神經醫學、腦血管疾病及神經重症。門診時間為週一下午、周四上午、週五上午輪診。若您有不同類型頭痛、警訊及神經內科相關問題,歡迎來神經內科門診掛號諮詢,找出可能的病因對症下藥,獲得適當的建議與治療。
鄉親慨捐22臺AED 為本縣復康巴士增添生命守護力量
(記者陳猛/澎湖報導)11/16日上午在縣府廣場舉行的捐贈儀式上,縣長陳光復代表接受了22臺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並對捐贈者代表劉小姐表示深深的謝意,頒發感謝狀和獎座以彰顯她對澎湖的貢獻。
陳光復強調,復康巴士的服務質量能持續提升,是澎湖鄉親默默奉獻的成果。他表示,許多人在背後默默支援,對澎湖這片土地抱有深厚的愛。
陳光復進一步指出,全面配置AED的復康巴士在全國尚屬首創。這批捐贈的AED由群惢整合服務有限公司協助安裝,不僅具有優質的CPR回饋機能,更能與縣府消防局的急救設備連線,有效提高救援成功率。
最後,陳光復再次對捐贈者劉小姐及其家人表達謝意,感謝他們對本縣身心障礙者的無私關懷和支持,讓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及時的照顧。
「衛生福利部醫院第10屆優良暨資深典範醫師頒獎典禮」
澎湖醫院共有2位醫師獲得殊榮,分別是「優良獎」內科葉
俊龍醫師與「閃亮新人獎」放射診斷科蔡尹宸醫師。
(記者吳素貞/澎湖報導)衛生福利部為感謝所有部立醫師全心全意守護全國人民之健康,於醫師節前夕11/10日舉辦「衛生福利部醫院第10屆優良暨資深典範醫師頒獎典禮」,從27家公立醫院中,擇優遴選出60位卓越的醫師;由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親自表揚,並肯定他們在專業上的盡責認真與無私貢獻。
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共有2位醫師獲得殊榮,分別是「優良獎」內科葉俊龍醫師與「閃亮新人獎」放射診斷科蔡尹宸醫師。
獲頒「優良獎」內科葉俊龍醫師,愛崗敬業,盡職盡責。擔任院內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一職及院內感染控制與防疫醫師。於新冠肺炎期間,堅守著全院感染控制及防疫的崗位,為防疫貢獻心力,責無旁貸。再者,積極推動健檢業務,秉持「專業」的健康管理與「暖心」的服務態度,全方位守護澎湖居民的健康。
獲得「閃亮新人獎」放射診斷科蔡尹宸醫師,到任2年多,工作認真、克盡職守,引進介入性放射(Interventional Radiology)檢查與治療技術,不僅提升醫院醫療品質更造福澎湖居民免於後送與舟車勞頓之苦。另外,積極規劃放射診斷科藍圖,除了拓展放射診斷科服務量能,更引導放射師不斷精進專業技術能力,提供民眾「安心、放心」之醫療服務。
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匡勝捷院長出席典禮表示,非常恭喜2位醫師獲獎,更感謝澎湖醫院每一位同仁的認真與盡責。澎湖醫院將持續提供澎湖居民所需之醫療服務,主動引進醫學中心資源,不斷為民眾的健康福祉努力。
「菊島守心鏈,網絡最關鍵!」
部澎介入心血管診療中心首例病患康復出院
(記者吳素貞/澎湖報導)日前本縣64歲陳姓男子,11月4日於體育館參加菊島盃國際桌球錦標賽,比賽途中出現身體不適情形,因心臟驟停後暈厥於比賽場地上,醫護人員趨前檢查,發現陳員生命徵象呈現無呼吸無心跳,瞳孔有放大情形,現場適逢澎湖醫院日照中心黃匯芳護理長、衛生局顏娟娟護理師,消防局指揮中心董晏羽小隊長等人參加比賽,合力替陳員執行高品質CPR及使用體育館AED設備進行電擊後,配合消防隊救護車接續救援,將病患於7分鐘內送達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急診室,11/9日澎湖醫院與緊急醫療網絡團隊齊聚,為陳姓男子共同慶祝康復出院。
病患陳先生於澎湖醫院急診進行相關初步醫療處置後,心電圖顯示ST段上升,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立刻召集心臟科陳賢生醫師及心導管團隊,轉入心導管室進行心導管手術,並啟動該院新建置高階西門子心血管攝影用X光機執行第一例急性心肌梗塞病患手術,經X光透視攝影顯示左冠狀動脈主幹血管及左迴旋枝遠端皆有阻塞情形,運用新引進之血管內超音波(IVUS)輔助判斷下,兩段血管病兆處阻塞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血管幾乎呈現完全阻塞,手術過程中相當危急,又因病患本身患有糖尿病,左冠狀動脈主幹內皮相當脆弱,執行導管介入手術時,血管有斑塊剝離情形,因屬於複雜性手術,心跳一度呈現致命性心律不整(VT),立即再以血管內超音波(IVUS) 攝影輔助下,精準判斷出需置放心臟支架尺寸,使導管介入手術維持高標準高品質,降低病患手術致死風險及心肌受損情形,最終於左迴旋枝遠端及左冠狀動脈主幹開口近端處各置放塗藥支架1支,再心導管團隊合作努力搶救下,只花51分鐘打通血管,使心臟血流重新灌輸,順利完成手術,病患在加護病房觀察兩天轉普通病房照護,情況穩定順利出院。
除了感激立委楊曜去年底再次爭取衛福部補助「介入治療暨血管攝影X光機」4100萬元(含房間工程)設備更新,也謝謝澎湖衛生局長陳淑娟從中協調二院在這兩個月分工作業,確保鄉親在部澎更新儀器期間維持澎湖縣24小時心導管治療運作,該院也順利於11月竣工重啟,引進「高階西門子心血管攝影用X光機」及「血管內超音波儀」,並通過衛生局核備及核能安全委員會輻防審查,於本月立即服務回饋於澎湖鄉親,提供高品質醫療服務,也透過大尺寸平面偵測器、CBCT以及3D重組軟體,放射科醫師亦能將此血管攝影X光機拓展至更進一步介入以及血管內治療領域,一機多用,將醫學中心才擁有的急重症醫療技術帶入偏鄉離島,該院11月起由心臟內科陳賢生醫師所領軍心導管團隊與急診及加護病房團隊將合作無間24小時全年無休提供不間斷高品質醫療服務,努力守護澎湖鄉親民眾的健康。
澎湖醫院「介入治療暨血管攝影X光機」完工
全面升級心血管照護
(記者李復源報導)澎湖醫院的最新設備「介入治療暨血管攝影X光機」已經完成建置,並通過衛生局核備及核能安全委員會輻防審查,這一關鍵性的設備將重新啟動24小時介入心血管照護服務。這一重要的里程碑是在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獲得楊曜立委的支持和衛生局全力協助下實現的。整體設備及空間工程歷經2個月的時間,耗資4,100萬元,並在整修期間,心導管室技術人員接受專業培訓,以確保他們熟練掌握新設備的操作。為此,技術人員輪流前往台灣醫學中心,學習如何操作同款設備。
澎湖醫院心血管介入診療中心將於112年11月3日開始,再次提供24小時的心導管檢查及治療服務,以標誌這一關鍵性設施的全新開始。這一新的「介入治療暨血管攝影X光機」設備引進了德國研發的「高階西門子心血管攝影用X光機」和「血管內超音波儀(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這將不僅提高心導管醫療業務的水平,還通過引入大尺寸平面偵測器、CBCT和3D重組軟體,整合人工智能技術和超低輻射劑量設計,使放射科醫師能夠進行智慧型影像分析技術,從而實現血管精準醫療。這一設備的多功能性將極大地提升醫療品質,澎湖醫療領域將邁出重要的一步。
陳金松捐贈復康巴士 陳光復感謝慈善義舉
(記者吳素貞/澎湖報導)出生紅羅罩的陳金松先生3日在家屬陪同下捐贈澎湖縣政府復康巴士1部,由澎湖縣長陳光復代表受贈,陳光復感謝陳金松捐贈復康巴士慈善義舉,無私為社福奉獻,慷慨解囊造福澎湖縣民。
陳光復表示,澎湖復康巴士交通服務,從開辦時的2部車輛,到今年汰換後將達到22部車輛,因車輛陸續已屆汰舊換新必要,除了縣府爭取中央公益彩券回饋金專案補助外,也積極爭取各界捐贈,本次感謝陳金松先生慷慨解囊,捐贈1部身心障礙復康巴士,嘉惠本縣身心障礙者,提升對身心障礙者之服務品質。
陳金松表示,16歲初中畢業後至高雄打拼,從接木工零散工作起家至經營木材行。去年11月3日妻子辭世,感念妻子與他同甘共苦,乃至事業有所成就,洗腎期間妻子也曾搭乘復康巴士交通服務,有感受惠於社會資源協助,特捐贈復康巴士1部,延續對妻子的愛。
澎湖出現首例本土登革熱
請鄉親加強孳生源清除並做好健康監測
(記者吳素貞/澎湖報導)澎湖縣政府衛生局於10月23日接獲醫院通報,本縣確診一名40多歲本土登革熱病例,該個案居住於馬公市,疫情調查顯示個案於10月7至11日有赴本島旅遊及洽公,10月18日出現頭痛、肌肉痠痛及倦怠等症狀,10月20日曾就醫但症狀仍未減緩,10月23日再次就醫後經醫療院所檢測NS1為陽性通報確診,這也是今年以來澎湖縣首例登革熱病例。
本縣防疫團隊接獲通報後立即啟動防治相關作為於10月25至26日針對個案居住地周邊100公尺範圍及工作地點執行強制地毯式孳生源檢查及噴藥滅蚊等緊急防治工作。本次作業係由環保局、警察局、里長及各相關單位共同合作完成。
衛生局局長陳淑娟表示登革熱的潛伏期為3-14天,通常為4-7天,被病媒蚊叮咬並不會馬上出現症狀,由於登革熱從發病前1日到後5日都有傳染力,在這段期間內如遭病媒蚊叮咬,登革病毒在蚊子體內經過8-12天的複製後,此時帶有病毒的病媒蚊再叮咬其他人後,就會造成社區中的傳播。若這些隱藏在社區內的病患能快速被通報及掌握,有助於衛生單位即時採取防治措施,另請民眾儘速清除室內外積水容器並進行社區環境整頓,進而有效降低病媒蚊密度,避免疫情擴大。
衛生局呼籲鄉親如有登革熱熱區活動史,應留意自身健康狀況,若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停止上班上學,立即前往本縣醫療院所就醫及告知醫師相關活動史,另籲請醫療院所落實詢問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加強通報警覺,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以利及早發現隱藏個案,避免疫情於社區中擴散。
縣府與五大護理學校策略聯盟簽約
陳光復:護理人力短缺有解
(記者陳猛/澎湖報導)澎湖縣政府23日下午在縣府第一會議室舉辦護理人才培育策略聯盟簽約儀式,由澎湖縣長陳光復代表,與輔英科大、美和科大、中華醫事科大、聖母醫護專校、敏惠醫護專校共同簽署。雙方將合作培育五專護理科公費生,未來畢業取得證照後返鄉服務,以緩解護理人力短缺問題。
陳光復表示,護理師是「提燈的天使」,平時要關懷照顧病患,工作繁重,勞苦功高,尤其疫情過後,許多護理師出走,更顯護理人力的不足。
陳光復說,澎湖縣藉由中央「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醫事人員養成計畫」,今年培育8名公費護理師,但培育的人數遠遠不及在地醫療及長期照護所需的護理人力。
陳光復指出,人才培育是解決護理人力的首要,他感謝縣議會的支持,及簽約策略聯盟的5校協助人才培育,期盼透過護理人員實務專業的養成,未來提供澎湖更優質、專業的照護,守護鄉親健康。
23日的簽約儀式是由陳光復與輔英科大校長林惠賢、美和科大副校長洪耀釧、中華醫事科大校長孫逸民、聖母醫護專校校長陳立言、敏惠醫護專校劉文端博士共同簽署,副議長藍凱元、議員許國正、澎湖醫院院長匡勝捷、三總澎湖分院院長胡曉峯及惠民醫院院長張明哲共同見證。
衛生局長陳淑娟表示,縣府今年起將擴大培育護專公費生名額,增加為每年16名,凡設籍澎湖,且為縣內任一國民中學應屆畢業生,皆可向參與護理教育策略聯盟學校登記報名,經該校錄取,且完成簽定契約,即為公費生並享有就學期間(五年)由縣府補助相關學(雜)費、生活費、住宿費、書籍費等,惟畢業取得護理師證書後,需返鄉服務至少4年。
澎湖醫院與五德社區 共創「青銀時光 健康飄香」
(記者吳素貞/澎湖報導)10/17日澎湖醫院與五德社區關懷據點共同辦理社區民眾健康篩檢活動,以提高居民對健康的關注度及相關衛教知識。由澎湖醫院復健科、身心科、精神科、檢驗科、新陳代謝科、營養科等團隊提供服務,在健康篩檢活動結束後,並由五德社區邀請澎醫團隊一同參加青銀樂活手沖咖啡講座,一同品味手沖咖啡及手工點心。
澎湖醫院健康篩檢活動提供社區民眾血糖檢測、肌力檢測、預防老化評估、營養衛教、眼底鏡檢測等檢測項目;在篩檢過程中,由專業的醫護人員進行身體檢查和健康評估,並提供相應的衛生健康建議,活動期間馬公市黃健忠市長到現場關心社區民眾及長者,並感謝醫療團隊為社區辦理健康促進活動。篩檢活動結束後,由五德社區關懷據點接續辦理青銀樂活世代共融活動,該場講座由專業的咖啡師帶領,分享了手沖咖啡的製作技巧和品嚐要點。醫護人員和社區民眾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如何沖泡一杯美味的咖啡,同時為了增添活動互動性,活動現場還提供點心和手沖咖啡讓大家品嚐,這不僅讓參與者們享受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也同時提供了一個互動和交流的平台,大家也在品嚐美食的同時互相交流感受和體驗。
澎湖醫院一直關注著社區民眾的健康需求,參與的民眾紛紛表示,這樣的活動非常方便,讓他們能夠更關注自身的健康,同時也很感謝澎湖醫院,儘管社區據點人數較少,還是出動了非常多的醫療科別,並非常熱情及細心的給予衛教,受益良多。
這場澎湖醫院例行社區巡迴篩檢活動的完美收尾與放鬆咖啡講座不僅給醫護人員提供了放鬆的時刻,也讓參與者們在篩檢活動結束後能夠放鬆身心,享受美味的點心和手沖咖啡的滋味,同時也拉近了醫護人員與社區民眾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健康意識和健康教育的效果。
本縣各社區、機關團體及學校若有預防保健及健康促進議題需求者,請洽本院社會工作室陳專員,電話9261151分機50114。
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附設護理之家中秋節座談會:
安寧、自主權利、消防等話題共襄盛舉
(記者吳素貞/澎湖報導)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附設護理之家為了促進家屬照顧參與、深入瞭解住民與家屬的需求,並分享最新的照顧概念和環境安全觀念,藉由中秋佳節之際於9月30日下午舉辦中秋活動暨家屬座談會。透過座談會的辦理,讓家屬與工作人員針對照顧問題有更多的交流。
中秋月圓人團圓,雖然護理之家的住民們沒法返家與家人相聚,但護理之家藉由本次中秋活動,讓住民們有更多與家人互動的機會。而在本次座談會中,住民除了與家人們齊聚一堂外,護理之家的照護團隊亦與家屬們積極交流照顧期待與意見,讓照護團隊以全人、全家、全程、全隊、全社區的五全照顧模式提供更高品質的照顧。
此外,因應善終、善生的觀念逐漸興起,座談中也特別邀請澎湖醫院安寧共照施慧欣護理師來與家屬們介紹安寧照護和病人自主權利法等觀念,許多家屬都表示聽完護理師的分享後,更能了解如何與住民互動並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另外,鑒於過去幾例照護機構火災事故引起的遺憾,本次座談會特別向家屬說明護理之家的相關消防安全觀念與措施,讓家屬們瞭解護理之家的消防安全計劃,以及在緊急情況下應採取的行動,邀請家屬一起守護護理之家的環境安全。經過一下午的座談會後,除了與家人相聚外,住民的家屬們也感受到護理之家致力與精進提供最適照護的承諾。
澎湖醫院匡勝捷院長表示,這次中秋節家屬座談會是一個寶貴的機會,融入醫病共享決策的概念,強化家屬的參與,體現了澎湖醫院護理之家對住民和家屬的關懷,及提高醫療品質和病人安全的承諾。感謝家屬們的支持和參與,並承諾將繼續傾聽家屬的聲音,持續精進照護品質,一同為澎湖的長期照顧服務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