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第二次航海人員測驗登場 化危機為轉機 榜眼文理雙全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交通部航港局52627日於臺北華夏科技大學及高雄正修科技大學舉辦107年第二次航海人員測驗,計有533名考生報考,測驗首日第1節應考人數82人,到考人數76人,到考率92.68%,預計622放榜。

 

航港局表示,107年第1次一等船副測驗前3名全由學士後學程畢業生包辦,及格平均分數伯仲之間,實力相當,其中榜眼來自臺灣海洋大學的許翔岳,大學學的是企業管理,東華大學畢業後選擇在家鄉基隆服務,有機會獲臺灣三大航運公司之一的陽明海運錄取,5年多的工作時間,主要負責財務管理相關業務,他回憶起剛進入公司時,對海運事務一竅不通,憑著不斷學習和經驗累積,逐漸熟稔海運專業知識,悄悄打開他航海之路的一扇門。

 

許翔岳說,前幾年全球海運不景氣,讓他萌生培養第二專長的念頭,順勢報考海洋大學商船系學士後學程,航海需使用數理計算成為最大的挑戰;他說班上同學彼此革命情感濃厚,能拼出高分是靠著與師長和同學的互相切磋。現在,他即將重回老東家上船實習,準備開始航海人生,期盼自己至少完成當上船長的夢想,再規劃下一階段目標。

 

航港局提醒,天氣逐漸轉熱,該項測驗試場全面使用冷氣教室,試場內室溫將統一設定,應考人可自行斟酌攜帶長袖衣物。第3次測驗將於628開始報名,歡迎有志者留意相關資訊,詳情請至交通部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臺MTNet(網址http://www.mtnet.gov.tw/)航海人員測驗專區查詢。

臺索簽署航運合作備忘錄 增進航港交流及邦誼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交通部航港局於本(5)24日下午615分在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交通部政務次長范植谷及索羅門群島總理何瑞朗 (Hon. Rick Houenipwela)出席見證下,在臺北賓館與索羅門群島港務局(Solomon Islands Ports Authority, SIPA)簽訂航運合作備忘錄,以促進未來雙邊海運產業技術合作及商業媒合,提升兩國經貿合作關係。

 

 航港局表示,在外交部、交通部、交通部航港局、駐索羅門群島大使館及索羅門群島港務局通力合作下,推動兩國海運事業發展努力,由交通部航港局局長謝謂君及SIPA港務局長Eranda Kotelawala代表完成這次歷史上的簽署。

 

本次航運合作備忘錄主要內容係促進雙方商港業務監理之人員培訓、人力資源發展及相關經驗交流,增進貿易便捷化並拓展兩國共同參與國際活動等事項。在相互合作及敦睦友好基礎上,締盟將促進兩國間營運業務拓展、港埠管理與技術交流,亦將增進中華民國與索羅門群島的良好邦誼。

 

 

作物殘枝粉碎處理好 環境清新污染少

 

〈記者吳金里/高雄報導〉每年56月為露天燃燒作物枝條及稻草的高峰期,易大幅增加細懸浮微粒PM2.5危害人體健康,並遮蔽視線危害行車安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為推動環境友善耕作及改善生活品質,籲請農友處理果樹殘枝時,可於原地粉碎後散置於果園地表或耕犁於土中;稻作收割時,可請代耕業者將稻稈切割成2~3寸,並翻犁入土中,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土壤保肥能力,並可達到農業廢棄物(以下簡稱農廢)減量、重複利用及循環再造之目標,為環境友善耕作盡一份心力。

 

高雄場林景和場長表示,每年56月為南部地區果樹採收完畢以及進入一期稻作收割期,農民修剪果樹枝條及稻作收割後常就地燃燒,導致濃煙飄散,造成空氣品質不良並增加交通危險。因此籲請農友可將果樹殘枝於果園中利用枝條粉碎機就地粉碎,並均勻散置於地表或耕犁進入土中,殘枝腐敗後可增加田土有機質提升土壤保肥能力、減少肥料施用量,又兼顧環保。果樹如果受病害感染嚴重,為減少病原菌殘留,則可於枝葉粉碎後先以廣效性殺菌劑(50%免賴得可濕性粉劑 3000倍、53%腐絕快得寧可濕性粉劑1200倍、27.12% 三元硫酸銅水懸劑800)消毒。此外,稻桿則可請收割業者切割成2~3寸,並翻犁入土讓稻桿於土中腐熟約2周以上時間即可繼續種植。

 

林場長進一步說明,高雄場每年亦配合縣市政府環保單位舉辦數場禁止農廢露天燃燒宣導說明會,透過研究人員說明農廢再利用技術,提供農廢相關處理途徑,例如就地掩埋、稻草覆蓋及堆肥化處理等,減少露天燃燒,達到農廢資源循環再利用。農友們可透過多元管道處理,將農廢再利用,搖身變為改良土地之有機質材,使垃圾變黃金。農友如有農廢處理相關問題,可逕洽高雄場,聯絡電話:08-7746786

聯絡人: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蘇博信 助理研究員

電 話:08-7746786

航港局加強督導港區危險物品作業安全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為維護港區危險品作業安全,交通部航港局啟動107年度上半年危險品作業安全督導,陸續針對各港區貨櫃集散站、公共危險品倉庫、石化儲運業業者,督導其危險物品現場作業及管理情形,以預防事故發生,提升港區安全維護。

 

航港局表示,本次作業係依據商港港務管理規則第29條,邀集內政部消防署各港務消防隊、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各分公司成立危險物品作業安全督導小組,督導其危險物品裝卸、運送、存放及事故應變處理情形。

 

因應106年度新公告有關高度危險性物品的規定,航港局要求高度危險物品需於24小時運離港區,未立即運離港區屬妨礙港區安全行為。有進儲高度危險性物品的業者,應依公告規定劃設暫存特定區域,並辦理相關隔離、防護、警戒措施,並備妥相關設備,也請業者配合提升相關作為與進行教育訓練。

 

航港局已於今年4月先完成高雄港港區10家貨櫃集散站危險物品作業安全督導,後續各港口排定督導日期分別為北區:528~611日、中區523~30日、東區529、南區6~8月,藉此要求業者確實依規定進行危險櫃申報、存放與安全隔離,並加強相關警示及巡察,落實具有高度危險品之儲櫃,應立即運離港區,以維港區安全。

交通部航港局積極進行百年燈塔總體檢 期昔日風華再現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目前國內燈塔遍布於臺灣本島及離島地區共有36座,經交通部航港局統計,塔齡超過百年以上有20座,介於60至100年也有8座;其中具有文化資產身分的有11座,分別為漁翁島、東莒島、東引島及烏坵嶼燈塔等國定古蹟4座;彭佳嶼、白沙岬、高雄燈塔等縣(市)定古蹟3座;高美、鵝鑾鼻、目斗嶼、綠島燈塔等歷史建築4座。

 

航港局表示,為強化燈塔功能,維護文化資產,將利用燈塔所處特殊自然景觀及豐富生態環境,持續拓展燈塔觀光效益,並訂定「臺灣地區燈塔整建及發展計畫(106~109年)」,於105年9月提報行政院核定通過,現已陸續針對燈塔進行全面體檢,投入計畫總經費共2.45億元。

 

航港局指出,燈塔極具文化資產價值,目前正進行資料蒐集,以爭取更多燈塔取得文資身分認證,因此燈塔整建計畫也包括未具有文資身分者共18座,其委託規劃設計、監造標已於107年元月完成,工程標於5月1日決標,後續將進行燈塔園區及房舍整建、聯外交通改善、綠色永續能源建置、海事資產維護及展覽室建置等,預計109年施工完竣。

 

另燈塔整建計畫中具文資身分者共10座,目前均已完成修復再利用,並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相關規定,提送各古蹟主管機關審議,預計107年12月底完成規劃設計,108年開始施工,後續將以「修舊如舊」保護文化資產前題下,進行相關修復作業,期待在109年底以嶄新面貌再現風華。

 

目前已開放觀光的燈塔有12座,航港局將配合整建計畫的進行,檢視燈塔地理環境及交通可及性,審慎評估其他燈塔開放觀光之可行性,期藉由推展燈塔觀光,讓民眾近距離體驗臺灣燈塔之美。

 

航港局辦理船舶及岸接設施無障礙補助 歡迎縣市及業者踴躍申請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交通部航港局於107年3月26日發布「交通部航港局大眾運輸船舶及岸接設施無障礙補助作業要點」,並自發布次日起3個月內將陸續受理申請案件,截止日期為107年6月26日,請各地方政府及大眾運輸船舶業者把握機會,踴躍申請。

 

航港局表示,近年來多次赴各客運碼頭勘查,發現有些大眾運輸船舶及岸接設施因潮差、船型大小及舷高不一等先天條件不同,造成設施常有傾斜、顛簸或船員須利用人力搬抬方式服務旅客等情形。

 

為鼓勵現有大眾運輸船舶與地方政府所屬交通船靠泊碼頭增設無障礙設施及設備,讓老人、小孩、身心障礙等旅客能有安全及舒適的搭船環境,船員也能更輕鬆的服務旅客,航港局特別爭取預算並訂定補助要點,以加速海運無障礙設施,提升旅客行的安全性,建構海運友善服務環境。

 

本次補助分為2大項,第1項補助對象為106年1月9日前經航政機關核准完成建造或輸入的大眾運輸船舶業者,包含「供進出艙室使用之活動式斜坡板」及「船艙內通行特製化輪椅」等船舶設施;第2項補助對象為大眾運輸船舶靠泊交通船碼頭之地方政府,包含「斜坡板加扶手或防護緣」或「金屬長跳板加防滑鋪面及折疊式斜坡板」或「小型通用跳板」或「浮動碼頭」等岸接設施。

 

航港局表示,為協助大眾運輸船舶業者及地方政府瞭解船舶無障礙補助申請程序,自107年5月8日起至5月18日止分別於北、東、南及離島地區共舉辦6場次說明會。

 

目前已有臺東縣政府提出申請,歡迎其他符合資格的地方政府及大眾運輸船舶業者踴躍申請及參與說明會。詳細補助要點內容、申請書表及說明會期程,請至航港局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s://www.motcmpb.gov.tw/)/訊息發布/最新消息查詢下載。

航港局、關務署及港務公司聆聽業者意見共同打造優質港埠服務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為傾聽業界對於國際商港未來發展之期待並凝聚產官共識,交通部航港局於前(8)日與臺灣港務公司、財政部關務署廣邀臺灣商港事業發展協會之物流、裝卸、碼頭服務、倉儲、港勤等相關產業代表,辦理國際商港未來發展及建設意見交流會議,現場討論相當踴躍。

 

航港局表示,我國計有基隆、臺北、蘇澳、臺中、高雄、安平及花蓮等7處國際商港,為提升我國國際商港競爭力,行政院已核定「國際商港未來發展及建設計畫(106-110),陸續將投資571億元辦理相關港埠建設,強化港埠基礎設施及提升聯外交通品質,鞏固我國際商港為亞太貨物轉運樞紐港之重要地位。

 

交流會中由航港局局長謝謂君與臺灣港務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陳劭良與港區產業代表面對面,針對各港區未來發展、碼頭使用規劃與分配等方面交換意見。各港區產業代表皆為第一線之作業單位,對於港埠環境的建設均表達十分關心,熱烈參與討論並踴躍發言。另外,財政部關務署署長廖超祥也對港埠發展提出了建言。

 

航港局局長謝謂君表示,商港建設計畫為滾動式計畫,針對與會業者代表會中所提出的需求及建言,後續將與臺灣港務公司共同針對港埠建設部分,於考量港區發展及尋求政策與業者需求之平衡點,為打造優質港埠環境一起努力。

國籍船舶適航性管理績效 榮登東京備忘錄(TOKYO MOU)白名單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自103年1月1日,東京備忘錄第23屆港口國管制委員會(簡稱PSCC)會議審議通過了新檢查機制生效以來,交通部航港局偕同財團法人中國驗船中心及航商業者共同努力,今(107)年度國籍船舶適航性管理績效榮登東京備忘錄白名單行列。

 

航港局局長謝謂君表示,我國雖非屬東京備忘錄之會員國,為提升我國籍船舶國際之形象,並對全球海域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針對國籍船舶的適航性管理績效持續加強控管,並展現與現行國際海事潮流同步之決心,以提升本國國籍船舶競爭力。

 

航港局為推動「國籍船舶適航性管理績效」列入東京備忘錄白名單之列,於去(106)年1月起整備並邀集財團法人中國驗船中心、航商業者召開「研商強化國輪管制作業檢討會議」,達成精進作為及強化國籍管制檢查作業的共識。透過定期輔導及查核高風險國籍船舶,經去(106)年一整年努力,我國籍船舶於東京備忘錄106年度遭留置處分船舶數降至2艘次,遠低於年度平均值。

 

經航港局持續滾動式檢討國籍船舶檢核機制並強化航商所屬船舶安全性檢核,我國籍船舶適航性管理績效評比於107年榮登東京備忘錄白名單,航港局將以提升本國海事競爭力為目標,持續強化我國籍船舶航行安全。

我國自由港區營運所涉營所稅專題講座獲熱烈迴響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交通部航港局於前(30)日舉辦「我國自由貿易港區營運所涉及營利事業所得稅專題講座」,邀請財稅專家財政部賦稅署副署長宋秀玲進行演講,獲得熱烈迴響,開放報名之次日即額滿吸引130位產官學界人士到場參與,該局將於521在高雄舉辦第2講座

 

財政部賦稅署副署長宋秀玲於會中詳細講述我國營所稅課徵原則及外商物流營運模式營利事業所得稅沿革,重點介紹財政部最新107417日發布解釋令,依4種外商常見之物流營業活動類型,訂定計算境內利潤貢獻度簡易公式,舉例分析各營運模式之稅負差異。

 

會中也同時說明歐盟理事會檢視我國經濟特區租稅優惠構成有害租稅慣例,因而我國承諾修正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第29條及國際機場園區發展條例第35條,以避免列入稅務不合作名單遭到歐盟等國採取防禦措施;最後以「臺日租稅協定」及日商公司在臺常見之營運模式為例,說明協定生效前後日商在我國所得稅負差異及具體效益等精彩內容。

 

航港局表示,藉由該講座舉辦及與會各界綜合討論熱烈,釐清實務上外商在我國自由貿易港區主要經營模式適用之課稅規定,有效宣達外商在我國境內從事貨物輸入、儲存及運送等交易流程的境內利潤貢獻程度由以往12%核實修正為3%,以及合理規範製造加工之利潤貢獻程度計算公式等訊息,有效減輕納稅遵從成本、合理化稅負及增加稅負確定性,再搭配我國與32個國家簽署並生效之租稅協定營業利潤免稅規定,有利於外商至我國自由貿易港區從事物流或加工服務之意願,促使我國自由貿易港區成為亞太運籌物流樞紐。

 

航港局提醒,第2場專題講座於521移師高雄舉行,仍以自由港區事業、物流公協會會員、會計師事務所及相關機關()代表為主要邀請對象,內容亦豐富精彩可期,即日起可至該局網站(https://www.motcmpb.gov.tw) /為民服務/線上報名,至514截止,場地座位有限(80)機會難得,請儘速報名參加

 

歡收芒果安心食-枯草桿菌KHY8應用示範觀摩會即將登場

 

〈記者吳金里/高雄報導〉芒果為我國重要經濟果樹,亦為外銷果品之大宗,然而其產量及品質常受芒果黑斑病及炭疽病的危害,造成農友重大損失。目前慣行的防治方式以化學農藥為主,為了推動化學農藥減量政策及守護農產品食用安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以下簡稱高雄場) ,積極投入研發「以有益微生物枯草桿菌KHY8為防治主體的芒果病害綜合管理技術」,並應用於示範芒果園,其化學農藥用藥量及病害發生皆大幅減少,收成也佳,成果極為顯著,將於 107 年 5 月 3 日上午 10 時,在屏東縣枋山鄉7-11海豚灣門市2樓(屏東縣枋山鄉中山路三段61號2樓)及其附近芒果園,舉辦觀摩會,敬邀各界及相關業者踴躍參加,共襄盛舉。

高雄場林景和場長指出,枯草桿菌KHY8Bacillus subtilis KHY8,以下簡稱KHY8) 菌株來自有機栽培近30年的水稻田區土壤,是本土性的有益微生物。此菌對芒果黑斑病菌、炭疽病菌及水稻稻熱病菌等多種植物病原真菌及細菌皆具有良好的抗生活性,並已通過大鼠口服及肺急毒性與致病性試驗,確認其對人體之安全性,已確認為安全菌株。目前KHY8生物製劑已完成液劑與粉劑之製作技術研發,以及登記成為生物農藥所必須之田間藥效試驗,刻正進行技術移轉相關作業中,期能盡早提供農友做為安全且有效的芒果病害防治措施。

高雄場表示,微生物製劑(生物農藥)由於防治效果不像傳統化學農藥迅速,須以預防性施用以達到長期保護的效果,加上部份農友施用的方式及時機不正確,因此導致農友對於微生物製劑的病害防治效果信心不足。有鑒於此,高雄場將多場生物防治的田間應用經驗統整改進,以微生物製劑-枯草桿菌KHY8液劑為防治主體,配合非化學農藥防治資材與少量化學藥劑等防疫措施,於枋山鄉的芒果園進行田間應用示範,有效減少病害發生及提高芒果收成。本次辦理示範觀摩會,是讓業界及農友進一步了解以枯草桿菌KHY8為防治主體之芒果病害綜合管理技術確有成效及實績,可供產業利用推廣運用後,有助達成化學農藥減量目標,並增進農友收益及促進芒果產業發展。

 

結實纍纍驚嘆聲連連的百香果栽培觀摩會

〈記者吳金里/高雄報導〉為展現高屏地區冬季栽培百香果提早產期的優勢與生產利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於4月20日上午在場內辦理「高屏地區百香果栽培觀摩會」,會中強調網室栽培要點及關鍵病蟲害管理技術,並現場果園觀摩,與會農友對溫室內掛滿園的百香果驚嘆聲連連,如何整枝理蔓及提早產期討論非常熱烈,與會來賓280人,甚至有不辭辛勞遠從南投來的農友,百香果魅力無法擋,更是對高屏地區百香果產業的發展潛力充滿期待。

高雄場林景和場長指出,百香果鮮食市場需求逐年增加,近年來其栽培面積不斷攀升到約682公頃。惟百香果產業因受病毒病所累,目前主要栽培模式需每年進行更新,主產區南投在農曆年前後種植,產季集中在7月至翌年1月,每年26月僅靠非主產區零星供應。若能利用高屏地區得天獨厚的冬季溫暖、乾燥少雨氣候,栽培百香果將產期提早,填補生產空窗期,價格必然看俏;此外,本區冬季利用溫網室及水平棚架設施投入百香果種植,可大幅降低果實蠅危害,疫病較少發生,加上非颱風好發季節亦可避免嚴重災損,降低生產的風險,且其他病蟲害也少,有機及友善耕作較易達標,這些都是本區冬季栽培提早產期的優勢與生產利基。

林場長強調,舉辦此次觀摩會的目的,要讓與會農友都看得到高雄場劍及履及的研發成果,由本月份溫室內百香果掛滿園的實績,驗證高屏地區冬季栽培提早產期的優勢與生產利基,並能參考運用。高雄場將持續精進技術,建立更提早產期之高品質果實生產模式套組,並配合農委會推動設施型農業52,000公頃計畫、有機及友善耕作等相關政策,朝高屏在26月生產優質百香果的目標邁進。

百香果產期提早 高屏地區栽培新利基 觀摩會即將登場

〈記者吳金里/高雄報導〉臺灣百香果栽培面積約為682公頃,其中78%栽種於南投地區,主產季集中在7月至翌年1月。高屏地區因冬季溫暖配合日照條件,可將百香果產期提早至5月,填補部分生產空窗期,再加上此時少雨,配合溫網室栽培可大幅降低病蟲害發生,具有生產高品質及友善耕作果品的天然條件,市場量少、質優,價格當然看俏,因此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以下簡稱高雄場)將於 107 4 20 日在高雄場舉辦「百香果高屏地區栽培觀摩會」,歡迎有興趣農友踴躍參加。

 

高雄場林景和場長指出,隨著食安問題日益受到重視,加上物流便捷,果實品質提升,百香果鮮食市場需求逐年增加,近年來其栽培面積不斷攀升。惟百香果產業因受病毒病所累,目前主要栽培模式需每年進行更新,主產區南投在農曆年前後進行植株更新,苗株長成約需3-4個月,因此主產季集中在7月至翌年1月,每年2-6月僅靠非主產區零星供應,若能利用高屏地區得天獨厚的冬季氣候將產期提早至5月,價格將有優勢;此時期高屏地區較為乾燥少雨,百香果疫病較少發生,加上非颱風好發季節亦可避免嚴重災損,降低生產的風險。高屏地區部分種植苦瓜農友看到利基,利用現有網室及水平棚架設施投入百香果種植,除大幅降低果實蠅危害外,也較苦瓜栽培省工,且病蟲害少,友善耕作較易達標。

 

高雄場表示,傳統百香果栽培大多露天為主,溫網室栽培相關資訊不足,加上高屏地區氣候類型有別於南投地區,高雄場舉辦之「高屏地區百香果栽培觀摩會」,將詳細介紹百香果在高屏地區栽培的生育情形、常見病蟲害說明、定植時期、整枝理蔓方式、溫網室種植需注意事項及該場研發成果,供農友參考運用。配合目前農委會推動設施型農業5年計畫,預計推動2,000公頃強固型溫網室投入各式蔬果生產,相信百香果將可提供農友溫網室栽培更多元的選擇。

循環農業創新技術發表會~「生物炭發電」

〈記者吳金里/高雄報導〉循環農業是政府最重要的農業政策之一,其中「生物炭發電」技術為創新做法,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簡稱高雄場)於本(4)17日,辦理「循環農業之生物炭發電系統示範觀摩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聰賢主任委員特地率相關主管蒞臨指導。林主委指出,高雄場本次辦理之生物炭發電系統,可將木質材料農業廢棄物透過科技汽化裂解方法,不但解決環保問題,同時產生綠能及農業可利用之副產品,值得大力推動,更是推動循環農業之重要利器。

林主委進一步政策宣示,國家農業政策聚焦於環境永續,而現代的農業是生活、生產、生態三生共構的產業。本會高雄場轄區是重要熱帶果樹產地,以往修剪下來的枝條及風災後的風倒木、漂流木,常成為農業的廢棄物,其去化及露天燃燒問題,常讓地方政府頭痛。透過本系統的開發,把原來頭痛的問題,透過高效能的生物炭進行發電,發展綠能,予以解決的模式,可讓環保單位參考。未來該會將透過與環保署、經濟部的跨部會合作,經由上、中、下游的整合,讓農業廢棄物從前端處理,到熱裂解汽化發電及生物炭等農業可利用資材產出,每個階段都有利益,以落實循環農業,達成最後一哩路。並做為呼應國際千分之四倡議,實踐全球減炭的積極作為,竭盡所能減少碳排放,並發展、應用生物炭做為土壤改良劑,成為土壤固碳的最佳典範。

高雄場指出,本發電系統所用原料取自農業廢棄之木質材料,每小時可處理150公斤原料,經由汽化裂解後可發出100KW電力,其電量約可供應100戶家庭1小時用電,同時還可產出農業可利用生物炭15公斤,及木醋液1.5公升,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黃金。設備總經費約新台幣500萬元,若以售電、生物炭與木醋液等產值粗估,約3年即可回本,最重要的是能將農業廢棄物循環再利用,減少目前環保問題。

本次觀摩會甚受各界人士重視,吸引超過260人參與,並獲廣大迴響。此裝置若能廣設於農業廢棄物堆置場所,平時可處理路樹或果樹殘枝,若遇天然災害過後,產生之風倒木或漂流木等,亦能快速處理此類廢棄物;且若能將此設備推向電力尚未普及之新南向國家或地區,將有利於東南亞等國家發展及拓展業者商機。藉由觀摩會的引介,期盼能拋磚引玉,喚起對農業廢棄物再利用之重要性,尤其在發展綠能方面,實為不可多得的絕佳利用方式。

遊艇休閒活動  遊艇女管家正

 

〈記者呂水上/澎湖報導〉「2018大鵬灣遊艇帆船系列活動」今(14)日在充滿青春洋溢的拉拉舞表演後熱鬧登場,交通部航港局局長謝謂君、觀光局副局長張錫聰、屏東縣縣長潘孟安及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許主龍等人蒞臨大鵬灣國際休閒特區遊艇碼頭為活動揭開序幕。

 

航港局表示,為拉近民眾與遊艇的距離,已連續5年舉辦遊艇推廣活動,逐漸帶動遊艇休閒風潮,也增進民眾對遊艇的認識,航港局統計,國內遊艇與動力小船駕駛訓練機構已由1039家成長至現在的16家,遊艇艘數也由103200艘成長至現在的516艘,顯現國人參與遊艇休閒活動需求逐年提升,海上休閒風氣逐漸形成。

 

正因遊艇休閒活動風氣的興起,擁有遊艇的人越來越多,畢業於臺灣海洋大學輪機系的徐珮妤,嗅到遊艇保養與管理行業的商機,在校期間即熱中帆船校隊,靠著不斷練習及參加帆船比賽累積不少操船竅門,並積極參與學校創業計畫。雖經航海人員測驗一等管輪測驗合格,取得國際帆船證照及國內動力小船駕駛執照,沒有選擇上大船工作,結合自己的專長與興趣,白手起家成立公司,提供帆船教學及遊艇管家服務,為自己創造一片藍天。

 

41415日大鵬灣國際休閒特區遊艇碼頭,除了有精采的表演節目、遊艇展示及活動攤位外,還可免費參觀臺灣首艘專業潛水船宿豪華遊艇及搭遊湖船賞夕陽看開橋。今年亦結合在地海洋觀光休閒產業,規劃推出大鵬灣遊艇假期套裝行程,提供專屬客製化的遊艇行程,體驗遊艇休閒活動的多元樂趣。民眾可以相揪到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同歡,與遊艇、海洋及音樂一起度過美好的假期!

 

循環農業新樂章~生物炭發電系統示範觀摩會即將登場

〈記者吳金里/高雄報導〉臺灣各地行道樹及果樹,常需修剪、矮化或產期調節,故有相當量之枝葉殘體,另也因地理位置,常有颱風或水災侵襲,帶來風倒木或漂流木等大量農業廢棄物,此均為可再利用資源;但若未能妥善處理,將造成環境問題及農田病原危害。為了有效去化農業廢棄物,實踐循環農業,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將於107417日上午1020分,在高雄場推廣大樓B305會議室,舉辦「循環農業之生物炭發電系統示範觀摩會」,敬邀各界及相關業者踴躍參加,共襄盛舉。

 

高雄場表示,國內目前處理農林廢棄物,有將廢木料粉碎後,造棒或造粒製成燃料,此部分雖為規格化之燃料,但製程已消耗相當能源。高雄場目前設置了全國首座生物炭發電設備,其木料或枝條殘體,只需一般破碎後加以利用,即可每小時產出100KW電力,另方面可產製生物炭,若將其回歸土壤,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質,並形成碳匯封存於土地,減少溫室氣體,並能實踐全球減碳行動。

 

此項原型機組設備,結合氣化、出炭、冷凝及發電系統,可連續進料發電及出炭與收集木醋液等農業資材副產品,可將木料或修枝殘體,做全面性循環再利用,為實踐循環農業之重要利器,並可藉由綠電及生物炭與木醋液等,相關農業副產品之銷售價值計算,投資業者估計3年即可回本。本次辦理示範觀摩會,期盼各界進一步了解,善加利用農業廢棄物,生產綠能及解決環保問題之潛力。

 

藝遊味盡嘉年華會1
Loading the player ...
藝遊味盡嘉年華會2
Loading the player ...
2022澎湖花火遊程

文章類別
展開 | 闔起
美天旅行社

捷足先登行程

2024澎島采風行程

澎島采風

捷足先登導覽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