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耀彬/澎湖報導)唐秋沙屬雁形目,鴨科的鳥類,體型習性似水鴨,所以在中國稱牠中華秋沙鴨。日前鳥友李國華在馬公市成功水庫發現牠的蹤跡,經澎湖縣野鳥學會調查組長鄭謙遜老師鑑定確認為澎湖第375種新紀錄種。他雖用相機欲紀錄下來即已飛走,懊惱地直想欲再見到牠是難上加難了。
唐秋沙是不折不扣的中國國寶,算是中國大陸的特有物種,甚至比大熊貓、華南虎還珍貴,因為隨著森林溪流生態系統的破碎化,非法狩獵和人為干擾,目前唐秋沙面臨極大的生存威脅,分布區域愈趨狹窄,世界數量愈趨稀少,不到5000隻。在中國大陸黑龍江保護區的唐秋沙未達百隻,卻已是世界上最大一批族群了。
由於牠們賴以生存的棲地,必須要無污染河水,冷水魚類及其它水生生物豐富的森林溪流生態,才有辦法生存並維持其數量。加上牠們人工養殖困難,無法籠養生存,所以被盜獵後唯有一死。只能期望其野生繁殖種群,能夠在野外順利繁衍。因其在台灣為極其罕見的「迷鳥」,連續幾年冬候季節,方才有緣會見一面。因此,也再籲請大家一起來監督不法盜獵情事,舉報騷擾或宰殺保育類野生動物及其產製品(鳥蛋)。讓澎湖縣成為鳥類的天堂。
(記者許耀彬/澎湖報導)澎湖縣政府現有公告大、小貓嶼為野生動物海鳥保護區,小白沙、雞善嶼、碇鉤嶼為玄武岩自然保留區與望安島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以及東吉、西吉、頭巾、鐵砧嶼自然保留區,即期望透過保育法及管理措施來保護野生動物及自然生態環境。
前(102)年度分別於1月及4月份,行政院海巡署海巡總局第八海巡隊查獲16名釣客和3艘船登上南海自然保留區「頭巾嶼」,以及23名釣客和3艘船登上澎湖自然保留區「碇鉤嶼」垂釣,均分別處以罰鍰,刻正執行中。
因此為讓民眾及遊客了解並支持生態保育工作,籲請私人遊艇及海上遊樂中心及釣具行等業者,瞭解自然生態保育之重要,同時函請配合宣導生態保育工作,避免民眾再違規登島而觸犯法令。
觀光季節,縣府會同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洋巡防總局第八海巡隊、南部地區巡防局第七海岸巡防總隊、南部地區巡防局第七二岸巡大隊及澎湖縣政府警察局等單位,加強本縣保護留區之巡查,如違反法令而違規登島,違者最高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或科十五萬元以上之罰金。
(記者許耀彬/澎湖報導)海岸巡防署南部地區巡防局第七二岸巡大隊,於12月23日(星期二)下午1400時,配合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假該大隊實施「海龜救傷及保育宣導研習課程」。
由高雄師範大學陳久林博士生對轄屬各單位海巡同仁實施授課,課程針對「海龜種類辨識及救傷保育協處」實施講解說明,並提供近年來海龜救護相關案例,讓所有同仁對於海龜救護初步處置做法能力有所提升,研習過程中同仁勇於發問討論熱絡,並且將未來執行可能面臨到的相關問題提出發問,均能一一得到解答,本次「海龜救傷及保育宣導研習課程」圓滿落幕。
第七二岸巡大隊表示,能夠配合這樣有意義的課程,同仁收穫良多,平常除執行勤務外,對於為民服務以及各項海洋生態保育工作亦相當重視,也呼籲民眾如於海域(岸)地區有任何需協助事項,均可透過「118」服務專線通報海巡署,該署將立即派員協助處理。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菜園濕地每年冬季均有大量的候鳥蒞此渡冬,包含有赤頸鴨、赤足鷸及白鷺鷥等鳥類。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表示,為讓民眾瞭解更多地方級重要濕地之訊息,今年最後解說時間僅剩本月28日(日)早上9時至11時,屆時歡迎有興趣民眾前往雙湖園涼亭內聆聽解說。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菜園濕地為地方級重要濕地,每年冬季都會有大量的候鳥蒞臨此地,於前年此濕地見保育類瀕臨絕種鳥類黑面琵鷺,今(103)年又再見有9隻黑面琵鷺、水雉及白鷺鷥等鳥類蒞此渡冬。野生動物鳥種在此地棲息或渡冬幾已是經常性、穩定性地悠閒漫步於濕地中。因此,澎湖縣政府農漁局特邀請本縣野鳥學會派員在此進行賞鳥導覽及生態環境、生物種類解說。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表示,為讓民眾瞭解更多地方級重要濕地之訊息,解說時間預定為本月13(六)、20(六)及28日(日)早上9時至11時止,在濕地內雙湖園涼亭進行解說,解說人員由鳥會林長興、林凱逸、鄭謙遜及林鴻賢等老師為各位民眾講解,屆時歡迎有興趣民眾前往耹聽,相信能有不同體會與經驗。
野鳥學會會長許自由表示,此初冬時期在菜園濕地有水雉、青足鷸、池鷺和白鷺鷥等鳥類,該等鳥類平常會悠遊、漫步,單獨或成群出現於濕地或海岸附近、沙洲等淺水地帶。希冀能成為喜愛賞鳥、休閒或攝影人士最喜愛的保育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