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研究第18屆學術研討會」精彩議程預告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澎湖因開發年代久遠,及島縣地處邊陲,相較台灣本島各縣市,文化歷史發展可謂自成一格。在其得天獨厚的文化資產中,無論是古蹟、歷史建築、聚落、文化景觀等有形文化資產,亦或是傳統的生活、信仰、工藝、美術等無形文化資產,不僅具有在地的獨特風貌,更與近代的世界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各項有形、無形文化資產,是地方文化發展可仰賴之資源之一。文化資產的傳承、延續,有賴保存與維護工作的持續進行;而所有相關工作之推動,又立基於在地居民的認同與支持。有鑑於此,居民的共識與重視,是文化資產詮釋、利用、保存、維護等工作最重要的一環。
澎湖研究第18屆學術研討會,將再次進一步和過去交談、互動,挖掘澎湖地區文化資產內蘊深藏的意涵,藉此傳遞在地的文化想像,使其常駐常民生活中,並成為觸動文化再生的新苗,以建立在地居民彼此共享的信念、記憶和期望,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文化共同體,迎向未來,走向世界。
研討會訂於10月20-21日於澎湖科技大學國際會議廳辦理,議程包含6場專題演講、1場論文口頭發表、1場論文海報發表及1場綜合座談。論文發表目前開放徵稿中,截止日期至9月16日止。專題演講則將邀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許雪姬所長(講題:日治時期澎湖島上人群的跨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楊仁江教授(講題:澎湖島要塞之首-大山砲臺的歷史與建築)、林芳正建築師(講題:澎湖望安花宅重要聚落保存規劃與古厝修復經驗)、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李建緯教授(講題:澎湖馬公寺廟傳世香爐:從材質、產地與年代分析)、澎湖文史工作者蔡福松老師(講題:澎湖宮廟信仰的價值與時代使命)及澎湖文史工作者王文良老師(講題:勤學不輟的彩繪大師-黃友謙師傅和他的門神故事)等6位專家學者進行演講。
目前研討會已於9月16日截止報名,詳細活動辦法與議程請連結官網http://ph-research.com/index.html查詢。
發表者 | 樹狀展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