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呆藝館與文光國中合作「偶到槑花源」舞碼將參與全國賽
〈記者傅珮玲/澎湖報導〉本縣文化局所屬二呆藝館於本(106)年辦理地方文化館第三期計畫,為館舍與學校資源相互支援,達到跨域加成之效果。與本縣文光國中舞蹈班共同合作舞碼編排。該舞碼在文化局鄭嘉薇局長及文光國中黃光孝校長大力支持下,榮獲106年學年度全國學生舞蹈比賽澎湖縣初賽國中A團體丙組現代舞優等第一名,代表本縣參與全國賽。
趙同和,自稱二呆,筆名青山,江蘇鎮江人,於民國7年(1918年)1月31日(丁巳年十二月十九日)生於鎮江。趙同和於1982年6月6日首次到訪澎湖,便萌生於澎湖居住創作的意念,後於1988年3月25日在澎湖縣文化園區一隅興建「二呆藝館」,並於1990年9月28日開幕。1995年2月13日趙二呆逝世,其遺留並捐贈予澎湖縣政府的作品約有一千五百件水墨、書法、素描、西畫、篆刻、雕塑、陶藝、版畫、攝影等作品。對於提升澎湖縣內的藝文風氣,具極大效益。
其落款印章刻為「槑」(梅之古字),故有人認為趙同和以「梅花」形象自居,文光國中舞蹈班以三段式敘事手法,敘述「梅花」綻放到盛開的歷程。首段舞出趙同和之詩〈偶到人間一遊〉,闡述生命的「偶然」述說人世間及自然界的歷程:熱鬧與冷靜、愛與恨等二元對立的現象;無常、忙碌、變動,具不確定性的干擾因子…,等促成了生命及自然界多采多姿的樣貌。這支舞碼開頭的一片紅紗,將滾滾紅塵的意象具體化,從中衍生出生命誕生的偶然性。
次段,舞者們所要表現的便是「淬鍊」:靈感源自於趙同和以「草書」、「乾擦」的筆法表現梅花及枝幹,顯現「狂狷」的氣息,是具象到抽象的表現方式。所以這段舞蹈的編排,藉由強而有力的畫面構成,詮釋作品的生命驅動。
末段則舞出「輪迴」這個主題。梅花在淬鍊之後盛開的榮景,因應〈偶到人間一遊〉詩中「多采多姿、美麗的壯觀」的描述,然而這只不過是生命的歷程,詩末所言「等再次醒時,不知將又在何處」,是趙同和先生對於生命做了如此的詮釋,帶點惆悵、也有點禪意。只是輪迴不代表結束,它將開啟另一段生命的新機。
文化局希望藉由此次合作,讓更多人認識博物館資源,同時將本縣學生的現代舞跨越到美術的內涵。期待文光國中舞蹈班與二呆藝館合作的舞碼,在學生舞蹈比賽的全國賽中能有亮眼的成績。
二呆藝館開放時間:周一至周五預約開館、周六及周日固定開館(上午9時至12時、下午2時至5時),春節期間休館。預約電話請洽:文化局博物館科簡先生9210405轉6409;最新消息請見二呆藝館網站(http://erdai.phhcc.gov.tw)。
發表者 | 樹狀展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