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疇雲/澎湖報導)澎湖地區和台灣本島其他縣市一樣有很多的「民俗小吃」,但其名氣卻因為缺少一處大場地將其總匯起來,以致品嚐澎湖「民俗小吃」,必須花上尋尋覓覓許多時間,因此地方人士認為興闢一處現代化「文化觀光夜市」,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也唯有如此,才能顯示出地方的一大特色,以便遊人抵澎時揭開「民俗小吃」的神秘面紗,或讓本地民眾重溫舊夢回味品嚐一番。
縣觀光發展研究會對此一構想表示:小吃之所以冠以民俗,而不直稱台灣小吃,其中就是涉及內涵層面的問題;換句話說,平時我們逕稱台灣小吃的話,就只能指台灣各地的鄉土小吃,但是「民俗小吃」,卻泛指大陸各省家鄉口味的小吃,其涵蓋之不同,是極為清楚的。
觀研會進一步指出:從任何一種民俗小吃中,都可以窺探它的鄉土性格﹑文化特色﹑與歷史背景深層的意義,換句話說,各地的風土﹑民情﹑經濟﹑文化﹑歷史﹑往往內聚在某些民俗小吃上;因此,一旦接觸民俗小吃,便可能瞭解若干地域性格的一道捷徑,例如:宜蘭鴨魚池上飯盒﹑內埔膽肝﹑岡山蜂蜜﹑台南擔仔麵﹑苗栗福菜﹑新竹冬粉﹑澎湖鹹餅與絲瓜...等等,都可以做為例證。
以澎湖的土質,氣候,加上島嶼的特殊條件,目前已逐漸發展成為相當耐人尋味的飲食文化,根據田野調查,澎湖民俗小吃大都聚集在馬公市,其他島嶼則為零星出現,茲按類歸納如左:
-禽肉類:包括瓜仔雞湯、薑母鴨、九尾雞。
-畜肉類:包括牛肉麵﹑滷味(牛肉﹑豬耳朵)、岡山羊肉﹑當歸羊肉湯、當歸米粉﹑豬血湯﹑爌肉﹑芥藍牛肉﹑沙茶羊肉﹑京醬肉絲、五更腸旺﹑貢丸﹑滷豬腳﹑牛雜湯﹑燉排骨等。
-海鮮類:包括鹹瓜象魚﹑鹹瓜翁米﹑土魠魚羹、刺河豚燉蒜頭、清蒸龍尖、生海膽、生蚵仔、生魷魚羹、生魚片、龍蝦﹑九孔﹑海臭蟲﹑紅蟳﹑涼拌珠螺﹑白醋小管﹑炒小管﹑炸紅新娘﹑小鳳螺﹑炒蟶﹑紅蟳粥等。
-米麵類:包括圓仔﹑炸棗﹑米糕煎﹑碗粿﹑紅龜﹑燒割肉包﹑肉粽﹑筒仔米糕﹑海龍王麻糬﹑台南擔仔麵﹑水煎包﹑蔥油餅﹑刀削麵﹑餃子丸﹑切仔米粉﹑芥菜炒米粉﹑金瓜米粉﹑紫菜冬粉等。
-豆類﹑素食類:包括炒絲瓜﹑帶殼花生﹑紅仁花生米﹑五香花生米﹑素鹹餅等。
一糕餅﹑零嘴(甜點﹑糖果)類:包括:澎湖鹹餅﹑冬瓜糕(膏)﹑花生糖﹑奶油花生糖﹑盛興餅﹑黑糖粿﹑上方餅﹑枕頭餅﹑西嶼蕃薯糕﹑奶油花生酥﹑海苔花生糖等。
-飲料類:包括澎湖紅蘋果(解渴妙品)。
-醬料類:包括各種鹽漬瓶裝的海鮮(魚﹑貝類)。
縣觀研會認為以上各種民俗小吃多采多姿、各具特色,足以呈現澎湖小吃的魅力,如能將其集中於未來所興闢之「文化觀光夜市」內展售,必將使本地民眾或抵澎觀光之遊客,可以在舒適的環境內享用,而留下美好的「美食之旅」甜美回憶。
發表者 | 樹狀展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