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與民間合作

 

開發牡蠣殼『在地處理』應用新路徑

 

結合澎湖廟宇和元宵傳統進行文創商品的製作,開發蚵殼珊瑚

龜與硓古石壁磚為澎湖牡蠣殼的去化利用開創更多元的模式。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澎湖中心)和育成中心廠商博藤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藤公司)為了解決澎湖牡蠣殼廢棄問題,採用循環經濟的模式,導入鹼激發技術,發展多元牡蠣殼利用方法,以矽膠灌模或發泡等方式,結合澎湖廟宇和元宵傳統進行文創商品的製作,開發蚵殼珊瑚龜與硓古石壁磚為澎湖牡蠣殼的去化利用開創更多元的模式。

 

根據漁業署漁業年報統計資料,2010-2020年澎湖養殖牡蠣平均年產量約為1200公噸(淨肉)108年澎湖牡蠣產量佔澎湖漁業產量19.57%,為澎湖最重要的漁業產出。由於澎湖牡蠣品質優良,約7成銷售至臺灣,3成留在澎湖當地觀光產業與居民生活利用。留在澎湖消費的牡蠣每年約產生2000-3000公噸的牡蠣殼,形成廢棄物堆積問題。目前澎湖廢棄牡蠣殼缺乏在地處理的方式,堆置產生的環境問題愈來愈受到關注。送到台灣處理衍生的運送成本與碳排放問題,並非友善環境的最佳做法。

 

事實上牡蠣殼和珊瑚砂砱一樣主要由碳酸鈣所組成,具有多元應用的潛力。工業上曾被應用於污水淨化、石灰石或碳酸鈣材料替代等;在農業領域,曾做為肥料、土壤改良和水產養殖底質改善等;食品領域則包括鈣劑補充、防腐劑和蔬菜清潔等;醫美領域則有抗菌纖材、骨替代仿生材料、活性鈣、藥物載體和保養品等。雖相關的應用多元,但未必適合澎湖發展,因此如何在澎湖建立牡蠣殼在地資源化的機制,並發展適合的應用方法,將牡蠣殼導入循環經濟體系,才能有效的改善澎湖牡蠣殼廢棄物問題,達到在地循環的永續目標

 

澎湖中心近年來嘗試將牡蠣殼作為水產養殖底質材料、水下復育單元應用等研究,發展出不同牡蠣殼的應用模式。今年配合赤崁文衡聖帝殿元宵節活動,由育成中心廠商博藤公司結合藝術家的巧思,將珊瑚和海龜意象結合,創造出蚵殼珊瑚龜,應用在廟宇元宵節應景活動上;硓古石壁磚則應用在廟宇建築外牆上,代表著海洋永續循環經濟的意義。希望藉此將這項「蚵殼」的再生設計達到廢棄牡蠣殼減量,朝永續發展邁進的目標。並呈現澎湖豐富多元的海洋文化意涵,期望未來能發展出更多樣觀光文創商品內容。

 

附件:蚵殼珊瑚龜1-3、硓古石壁磚1-2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

藝遊味盡嘉年華會1
Loading the player ...
藝遊味盡嘉年華會2
Loading the player ...
2022澎湖花火遊程

文章類別
展開 | 闔起
美天旅行社

捷足先登行程

2024澎島采風行程

澎島采風

捷足先登導覽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