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澎身心內科鄭任捷醫師淺談「囡仔無定著?還是過動?」
(記者陳猛/澎湖報導)想到幼兒園到小學的孩子,您的印象是什麼呢?大多數人常有的印象小孩就是活潑、好動、到處趴趴走。的確,從幼兒開始,小孩藉著遊戲探索世界,進而學習各種事物、練習與他人互動。就學後,會需要一定的專注力,讓孩子在課堂上順利學習。但有一部分孩子較難維持專注力,活動力也較高。表現的行為如下:上課時依舊起來走動、無法等待排隊、經常打斷別人講話、經常忘東忘西,甚至影響到學業、人際關係。這可能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表現(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以下稱ADHD)。
ADHD是源自腦部前額葉及皮質下腦區和腦部多個區域的局部連結功能異常,屬於天生的發展問題,而非後天教養影響。ADHD的大腦就像一台沒有煞車油的跑車,跑很快,但卻停不下來。這樣的小孩常常出現兩大核心症狀:「過動」,如:打斷別人說話、靜不下來;「不專注」,如:話只聽一半、經常弄丟文具作業等。但並非有以上症狀就可以確診ADHD,需要由醫師依據DSM-5嚴謹的診斷準則來進行診斷。
無法專注讀書,會讓孩子在學業上遭受許多挫折,過於衝動也容易讓孩子遭受處罰,甚至影響人際關係。這些挫折會增加內在的憂鬱、焦慮情緒,也會增加外顯的反抗行為,到了青春期尤其明顯。雖然隨著年齡增長,症狀可能減輕,但有六成患者到了成年仍受ADHD症狀所苦,影響他們的工作表現,也會增加煙、酒、藥物成癮的風險。
治療ADHD有兩種相輔相成的治療方式:藥物以及行為治療。藥物治療可以幫孩子的大腦補充煞車油,讓孩子可以自行踩剎車,直接減少ADHD核心症狀,是目前實證最有效的治療方式。ADHD藥物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包括食慾不振、影響睡眠,多數狀況調整劑量或是換藥可以改善。依照醫囑使用並不會藥物成癮。行為治療會為孩子量身訂做一套有效的規範,並且與照顧者一同執行,將可削弱孩子的干擾、衝動行為。兩種方式共同進行,可以幫助孩子減少ADHD症狀的影響,也可減輕照顧者的負擔。隨著ADHD症狀的緩解,孩子將有機會減輕症狀帶來的負向經驗(如學業、人際挫折)。有部分文獻甚至指出,穩定治療ADHD可以減少未來成癮、憂鬱的風險。
匡勝捷院長表示,鄭醫師歷練過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總醫師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研究醫師,目前為該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專長為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思覺失調症、躁鬱症、憂鬱症、焦慮症及一般神經醫學,有其他相關的疑問,也歡迎至該院詢問身心內科鄭任捷醫師,門診時間為每周三上午診、周四下午診及周五上午診。
發表者 | 樹狀展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