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年澎湖群島人文歷史簡介之2-【澎湖四大戰役之回顧】
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人
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
澎湖觀光發展史電子書總編撰
台灣產消共益經濟協會秘書長
陳 猛
●回顧澎湖四大戰役之2(西元 1661年 -1683年)*鄭成功率領二萬五千大軍,先撥兵駐守澎湖,其後由澎湖乘順風出發攻台,收復荷蘭人統治的台灣
※(西元 1661年-1683年 )
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西元1661 年),鄭成功率領二萬五千大軍,先撥兵駐守澎湖,其後由澎湖乘順風出發攻台,收復荷蘭人統治的台灣。康熙三年(西元1664 年)初,荷軍與清軍聯手大敗鄭成功之子鄭經,金、廈二島盡失,鄭經率眾敗走台灣,途經澎湖時,接納部屬的建議,在媽祖宮建築營壘,中間並設有砲台,但僅留二百多個兵眾戍守澎湖。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 年),清朝派施琅攻台擊敗鄭經,並於康熙二十三年將台灣、澎湖收入版圖,開始清廷對澎湖212 年的統治。
●回顧澎湖四大戰役之3(西元 1885年 )*馬公公車總站旁「孤拔墓」:見證中華民族英勇抗法歷史
除了荷蘭之外,澎湖和法國也有很深的淵源。法國人稱澎湖為Les Pescadores(馬公市區著名的五星級飯店百事多麗,就是取自澎湖的法文名字),意為漁翁之島,早有染指之意。法國在遠東的最高指揮官,也是法國最著名的海軍上將孤拔(Anatole-Amédée-Prosper Courbet,1826-1885)就是1885 年與清軍在澎湖作戰時負傷,加上感染赤痢與霍亂,而死於澎湖馬公,死後法軍即撤離澎湖。孤拔在澎湖留下的衣冠塚,正是中華民族英勇無畏、奮力扺抗列強之一的法國的最佳見證。
孤拔生於法國北部Abbeville, 畢業於巴黎理工大學,1849 年進入法國海軍,擔任見習士官。1880 年官拜海軍少將,前往法國殖民地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擔任總督(Governor)至1882 年。1883 年擔任印度支那艦隊司令,後來率領遠征軍入侵越南,率領艦隊前往順化,逼迫阮朝皇帝阮福昇簽訂《順化條約》,使越南成為法國的保護國,他也因功升為海軍中將,並於1884 年升任遠東艦隊司令,同年率領遠東艦隊突襲中國東南沿海,後轉而進攻台灣不勝後,孤拔率領法艦轉攻打澎湖馬公,最後攻佔澎湖,並將部隊由台灣轉移至澎湖。
孤拔由於在中法作戰中負傷,加以感染赤痢與霍亂,在「中法新約」簽訂兩天後的1885 年6 月11 日病逝於澎湖媽宮(現為澎湖縣馬公市),6 月13 日於媽宮舉行追思禮拜。法國政府將孤拔的遺髮衣物與2 位隨從軍官葬於澎湖城北門(拱辰門)外,孤拔被追諡為海軍上將(Amiral),其他病死兵士則合葬於馬公澎南郊區風櫃尾山後,並立碑紀念,稱為法國萬人塚。6 月21 日法軍撤離基隆、6 月22 日撤離澎湖。6 月23 日,在三十多艘法國戰艦的19 響禮炮鳴放後,孤拔的遺體被運回法國;8 月27 日,在拿破崙墓地所在的巴黎殤兵院(LesInvalides)為孤拔舉行國葬後,遺體運回法國西北的故鄉阿布維爾(Abbeville)安葬。孤拔衣冠塚旁的二位隨從軍官墓於民國四十二年在徵得法國政府同意後,遷葬至基隆中正路基隆市公車處旁葬有1984-1885 年基隆戰爭中七百名法國海陸軍官兵罹難的法國公墓。孤拔的墓碑則移至馬公市公車總站對面,羽球館的西側(如圖)。
清光緒10 年(西元 1884 年 ),清朝與法國因為安南(現今的越南)屬地問題引發中法戰爭,同年8 月孤拔率領遠東艦隊突襲中國東南沿海,全殲駐福建馬尾的福建水師。10 月初,法艦轉而進攻台灣,經劉銘傳率軍英勇對抗,一度攻佔台灣基隆,然仍於獅球嶺(即現在的高速公路基隆隧道上方)與清軍對峙數月,法軍死傷慘重,無法攻陷臺北。法軍在滬尾搶灘登陸被清軍及台勇擊退,轉而從10 月23 日起對台灣實行海上封鎖。1885 年初,法海軍的陸戰部隊又從基隆向台北進攻而失敗。封鎖台海期間,法艦隊截擊清南洋水師5 艘往援台灣的軍艦,在浙江石浦擊沉其中兩艘,並追擊其餘3 艦到杭州灣口,與鎮海砲台對峙駁火。3 月底,孤拔率領法軍戰艦轉而攻打澎湖馬公,最後攻佔澎湖,並將部隊由台灣轉移至澎湖。
法軍侵略澎湖期間,防禦澎湖的清軍僅三千餘人,無法全面防衛所有的島嶼,主要依賴澎湖媽宮(即現在的馬公市)的南、北砲臺、四角嶼(馬公港外海的小島)砲臺、測天島(原為小島,填海造陸後併入澎湖本島,在現馬公市案山里半島尖端的馬公港處)砲臺及漁翁島砲臺(即西嶼西台古堡炮臺,當時東台古堡尚未安裝新式大砲)所配置的新式大砲十餘門。
孤拔在法軍於基隆受挫後,未能攻進台北,遂改攻澎湖以為久守之計。
西台古堡炮臺見證澎湖重要戰略地位西台古堡位於西嶼鄉外垵村東方的臨海高地上,為清光緒12 年(1887)所興築的海防砲台遺址,名列國家一級古蹟,佔地 8 公頃餘,四周牆垣圍築,置四門大砲,堡下建有供軍隊駐守的山字形隧道。光緒年間(西元1887 年)中法戰後議和,清廷改派劉銘傳為巡撫籌畫防務,為防台灣海峽遭受賊寇侵擾,擇地建構十座砲台。
西台古堡正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也是澎湖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砲台,佔地8 公傾,四周高築牆垣,牆內疊石成堡,堡壘全部掩蔽在玄武岩層內,牆垣堅厚,堡下建有山字形隧道,隧道寬闊,氣勢雄偉壯觀。西台古堡這座古代規模宏偉的軍事基地,水色天光、景觀優美,全台少見。西台古堡砲台的正面入口築有雙重拱門,前門上方鑲嵌著李鴻章親題的「西嶼西台」石額;砲台內部,分布許多拱頂、隧道四通八達,隧道兩側的磚砌房間是官兵起居之所。一旦發生戰況,官兵可以在隧道內往來聯絡。三面懸崖峭壁,堡內通風、採光相當良好,前臨澎湖內海入口,登臨外垣,可俯瞰壯闊海洋,展望極佳,目前已列為一級古蹟。
在徵得法國政府同意後,孤拔於1885 年3 月派出步兵一大隊、砲兵一分隊,分乘六艘戰艦,一艘運輸艦,兵員總數九百人,攻打澎湖。3 月29 日上午,法艦駛入澎湖海域,清軍的四角嶼砲臺首先開砲,其他砲臺亦相繼向法艦開火,法艦立刻還擊。歷經半小時的砲戰後,清軍砲火逐漸和緩,測天島砲臺首先停止射擊,南砲臺、四角嶼砲臺撤守,四角嶼的守軍游泳逃逸。下午,法軍未遭受任何抵抗在圓頂灣(今風櫃蛇頭山南麓)登陸。入夜後,法軍破壞封鎖媽宮港的柵欄,驅逐守軍,佔領媽宮港。3 月30 日,中國軍隊的號角響起,約四百名的軍隊在平原集合,與法軍接戰。然而,清軍終究不敵法軍的槍陣、大砲和法艦的砲火,最後,清軍陣地被法軍佔領。3 月31 日,法軍陸續向清軍陣地進攻,雖然遭遇一些抵抗,但法軍仍以優勢的砲火,很快擊敗清軍。清軍陣亡人數達三百人,受傷近四百人,法軍則僅陣亡五人,受傷十二人。孤拔雖輕易佔領澎湖群島,然而法國不久後在安南的諒山之役大敗,戰情告急。4 月2 日,孤拔接獲命令,要求立即增援東京,並自臺灣撤兵,僅佔領澎湖諸島即可。4 日,正當孤拔計畫撤兵臺灣時,由於清軍馮子材、黑旗軍劉永福陸續獲勝,中、法雙方簽訂「巴黎協定」,正式停戰。法國政府指示孤拔,儘管停戰及議和的協約草案已經成立,但在正式條約簽訂前,仍應繼續駐兵臺灣。於是,孤拔佔領基隆和澎湖群島直到6 月。法軍侵台後,馬上受到水土不服的困擾,更遭到赤痢、瘧疾與霍亂的侵襲,病死數百人。在澎湖的死亡人數約為900 多人。
發表者 | 樹狀展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