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有鑑於港區危險物品一旦發生意外事故,對於港區運作及船舶裝卸恐造成極大影響,事故初期有效的緊急應變將可避免災害擴大、加速災後的復原,保障港區作業機具設備及人員安全。交通部航港局為維護港區安全,即將辦理106年港區危險物品外洩緊急應變教育訓練。
訓練課程預定自106年5月起分別在北、中、南區各辦理1場,邀請港區危險物品相關從業人員參與,主要課程內容包括瞭解國內化學品標示方式及其涵義、相關化學品資料查詢使用要領,並透過實作訓練,熟悉化學品危害特性基本辨識技巧以及基本個人防護裝備穿戴要領。
另外也希望藉由本次訓練增進各從業人員指揮應變溝通能力,有效提升區域內偵檢、除污、防護等緊急應變設備調用與應變效率,遏阻污染擴大;並利用國內外港區事故案例之解析,增加對污染事件應變策略之參考。
為健全國內港口區域危險物品安全作業,作業人員具備符合作業內容之相關知識為確保人員健康與環境安全的重要前提。航港局未來也會持續針對港區危險物品管理辦理相關教育訓練,並建立系統性、完整性的專業訓練制度,以提升相關運作人員的專業技術能量。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交通部航港局為培育船員人才,向下扎根,將於106年4月20日至30日在長榮海事博物館舉辦「2017 掌舵夢想海」特展,展出船員生活知識、體驗宣導活動成果、圖文競賽票選、船員角色拍照及視聽觀賞區等5區塊,歡迎有興趣民眾踴躍參與。
在船員生活知識區,民眾能透過照片,一窺船上工作環境、生活住艙及設備等,了解船員的真實生活;圖文競賽票選區則展示航港局於106年2月1日至28日辦理「是我的海」圖文票選活動入圍作品,觀展民眾可以現場投票給喜歡的作品;在船員角色拍照區,民眾可以跟船員角色立版拍照留念,只要在粉絲團內打卡上傳,經現場工作人員確認,即可獲得小禮物(數量有限,送完為止)。觀展民眾逛累了,也可以到視聽觀賞區觀賞航港局歷年的微電影。
航港局於105年11月至106年2月間分別至花蓮三民國中、嘉義東石國中、臺南東原國中及苗栗三義國中辦理4場國中生宣導活動,以活潑生動及故事化的方式,介紹船員工作,超過500名國中學子參與,對船員現身說明反應熱烈;並於106年3月間至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辦理高中生航海體驗營,計450名高中學子參與,實地體驗各項船舶駕駛臺操控體驗及機艙設備模擬等,特別是海上求生及人員吊掛體驗,深受同學喜愛,寓教於樂。相關活動剪輯照片也將在特展中展出。
航港局表示,海運是臺灣對外貿易的主要運輸命脈,也是臺灣企業全球運籌、佈局世界策略十分重要的環節。隨著人口結構及社會經濟的變遷,影響了我國航海事業人力資源,因此,航港局在近幾年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希望為航運界創造更好的海運環境,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的投入;透過這次展覽,希望讓年輕朋友翻轉過去對船員工作既定的印象!並激起熱情和興趣,吸引擁有航海夢想的小小航海家。
活動詳細資訊
時間 |
106年4月20日(二)至30日(日) |
觀展時間配合長榮海事博物館時間 |
地點 |
長榮海事博物館1樓特展廳 (臺北市中山南路11號) |
|
費用 |
免費入場 |
|
詳情請上小小航海家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pb.motc/ |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高美燈塔珍貴植物「綬草」,自103年地方民意代表呼籲投入人力保護,交通部航港局即著手進行珍貴植物保育、復育、教育宣導工作不遺餘力,今年綬草再度綻放遍地開花,與高美燈塔紅白塔身互相輝映,美不勝收。
從航港局著手保育迄今,今年已邁入第3個年頭且成效良好,綬草足跡由高美燈塔為中心持續向外蔓延,附近的小公園及高美濕地鄰近地區都可發現它的蹤跡。今年,航港局首次將綬草移植至轄管中部航務中心栽種,生長情況良好,是航港局在復育方面的重大突破,也是首創,未來期盼能發揮示範作用。
高美燈塔稀有植物綬草自發現以來,每年4至5月吸引眾多遊客慕名前來朝聖,活絡當地觀光發展推廣,也提供地方政府、社區、學校自然環境教學實境活教材,未來將持續與跨部門公家資源合作,尋求生態資源的永續平衡。
看見高美燈塔新契機綬草轉型成綠金,期使這個綠色資產能帶動觀光亮點,也積極覓尋其他原生植物及生物多樣性,期望能夠打造高美燈塔自然資源大生態圈,與高美濕地豐富多變生物串連形成當地重要的特色,亦藉此教育民眾大自然的生生不息與生態保護理念。
航港局將持續推動保育、復育工作並搭配燈塔經營升級,讓民眾一走進高美燈塔園內,就能體驗花木與調和建築互相搭配,感受植物帶來的特殊溫暖。燈塔開放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6時,每逢星期一內部整理不開放,歡迎民眾倘佯觀賞,盡情享受這片花花世界。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為保存我國燈塔豐富的文物史料,向民眾呈現我國燈塔之美,航港局於「交通部數位交通博物館」網站(網址:http://transport-museum.nat.gov.tw/subjectwebsite/index.jsp)辦理「指引回家的路,海上領航者:燈塔」主題展覽活動,該主題展覽整合燈塔相關文字、照片及空拍影片,並建置「燈塔緣起」、「臺灣燈塔興建年表」及「回溯臺灣燈塔」等項目,以及提供「燈塔小知識」專區,讓民眾瞭解燈塔構造、燈器演變、燈塔守與燈塔塔身漆繪顏色等內容,且透過友善便利的網站操作與活潑生動的圖文意象,將我國燈塔自清同治七年(1868)年至現代迄今149年的悠久歷史進行完整講述,讓民眾得以對我國燈塔背後所蘊含的故事有更深入的認識與瞭解。
未來航港局將持續積極推動燈塔觀光,並透過刊物出版、影片製作、網路平臺推廣,以及開放實體文物展示之「燈塔文物館」等方式,將我國每座燈塔所蘊含的豐富歷史和文化價值展現於國人面前,讓美麗的燈塔故事傳承於後代子孫。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航港局於106年4月份將舉辦北、中、南及東部4場航商說明會,邀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內政部移民署及財政部關務署共同與會,為近年來機關間合作的「檢疫准單資訊化」、「旅客及船員名單整合」進行說明,並將航港局提供之「船員僱用與服務手冊流程整體服務」與「船舶壓艙水及沉積物國際公約內國法化與管理」等新服務及措施與業者宣導與溝通,聆聽業者意見,期望能提供更貼心的資訊服務。
本次4場說明會舉辦日期及地點分別為106年4月7日在北部航務中心4樓會議室、4月12日在中部航務中心1樓會議室、4月11日在南部航務中心4樓會議室及4月18日在東部航務中心2樓會議室。
為簡化航商辦理進港檢疫申辦程序,疾病管制署已開發檢疫申請線上化功能,並與航港局合作讓業者於航港單一窗口(MTNet)申辦,無須登船檢查之船舶可於線上申辦後直接核發檢疫准單,且提供線上支付功能,讓檢疫申辦及繳費一次完成,減少航商往返港區臨櫃申辦之耗時費力程序。
旅客及船員名單申報部分,過去旅客名單必須上傳移民署系統,船員名單必須上傳航港局系統,徒增航商業者申辦時之作業程序。目前移民署、關務署及航港局三方共同合作,整合各機關之旅客與船員名單欄位與格式需求,未來業者僅須透過航港單一窗口(MTNet)申辦,由航港局將資料傳送給移民署與關務署,讓業者一次輸入資料多方機關使用。
航港局另提供船員僱用相關服務,以及船舶壓艙水相關國際公約內國法化之宣導及說明,讓業者多方瞭解船員新服務及提早因應國際公約帶來的新管理措施。因會議室座位有限,請業界朋友們能提早報名,以利主辦單位掌握人數,說明會詳細資訊請上航港單一窗口(MTNet)網站「公告事項」,線上報名網址:https://training.mtnet.gov.tw/,歡迎航商業者們踴躍參加。
(記者吳金里/高雄報導)目前氣溫回升,又逢4~5月正是危害荔枝、龍眼等無患子科植物的臭屁蟲-荔枝椿象成蟲的交配產卵盛期,因此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繼2月底(http://www.kdais.gov.tw/view.php?catid=6866)至3月上旬發布相關防治訊息之後,再次籲請農民注意防範此害蟲,降低密度以減少農作物受害。
在藥劑及綜合防治工作上,越冬後的成蟲因大量消耗體內脂肪,對藥劑的容忍度較低,加上剛孵化的幼蟲對藥劑較敏感,對尚未進入開花期之荔枝、龍眼栽培區而言,為最佳防治時期;若果園已進入開花期且受到荔枝椿象危害,應停止用藥以避免傷及蜜蜂而影響到授粉及產量,此時可輔以平腹小蜂進行生物防治;著果期後,仍應適時防治。非農藥防治方面,可利用平腹小蜂進行生物防治。
高雄場林景和場長表示,荔枝椿象主要發生在龍眼栽培區,或粗放管理的荔枝果園。1年只發生1世代,生活史包括卵、若蟲及成蟲等3個時期。一般以性未成熟的成蟲越冬,當翌年氣溫達約16℃時,越冬成蟲開始活動於荔枝、龍眼枝梢或花穗上吸食危害,待性成熟後開始交尾產卵,4~5月為產卵盛期。成蟲受干擾時有假死行為,同時分泌臭液,並掉落於地,但很快又往樹上爬。族群密度高時,常造成枝葉生長遲緩、花穗萎縮或脫落,植株甚至枯死,嚴重影響荔枝產量與品質。此外,荔枝椿象也會傳播荔枝或龍眼鬼叟病(Longan witch’s broom),受危害的傷口也有利荔枝露疫病菌感染。另由於該蟲受到驚擾時,常噴射出具酸性腐蝕液用以自衛,如觸及皮膚或眼睛,可造成灼傷般的潰爛,相當疼痛,切忌徒手抓蟲,並小心其自樹上掉落時不慎接觸,以避免對人體造成傷害。
藥劑防治時請避開花期,且選用核准用藥,例如75%陶斯松水分散性粒劑3,500倍、2.5%賽洛寧微乳劑2,000倍、48.34%丁基加保扶水基乳劑1,000倍等藥劑,並應加強葉背與枝條縫隙的施藥。此外,也可於主幹基部塗佈黏膠,除可防止掉落的若蟲爬回樹上危害外,若蟲亦會因被黏膠黏住而死亡。農友在鑑定或防治上如有進一步問題,歡迎逕洽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技術人員將竭誠為農友服務。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106年清明節連續假期即將到來,交通部航港局對於轄管離島及小三通客輪之載客運能及航行安全極為重視,除為因應清明節連續假期之運輸需求協調業者加派航班疏運旅客外,並加強客輪安全檢查,嚴格要求業者注重航行安全,不得超載旅客,以維護旅運安全。
本次疏運期程為106年3月31日至4月5日共計6天,預計提供臺灣本島與離島間8條航線及金馬小三通4條航線總計固定開航1,165航次,預估可提供28萬5,482人次之運能。
為使所有旅客均能快樂出門、平安回家,航港局於清明節連續假期前派員前往各地客船碼頭,加強載客船舶救生、救火、救難設備檢查並查驗其演習情形,以確保載客船舶之安全管理。如疏運期間遇不可抗力因素致載客船舶無法航行時,航港局各航務中心除要求業者於營業處、候船室等處所張貼公告,並以網路、廣播等多媒體方式對外公布,方便民眾掌握訊息,同時啟動海空聯繫機制,請民航局協調加派班機疏運旅客。航港局提供緊急連絡電話:北部航務中心(02)89783530、南部航務中心(07)2620762、中部航務中心0978-300116、東部航務中心0972-726923或0972-726926,以即時處理疏運期間突發狀況及緊急事件,提供旅客良好服務、保障消費者權益。相關海運航班訊息,民眾可至航港局資訊網(http://www.motcmpb.gov.tw/)點選「為民服務」選項,於「航班表」項下查詢,以預先安排清明節假期間返鄉及出遊行程,期使每位民眾都能乘興出遊、盡興而歸。
(記者吳金里/高雄報導)高屏地區水稻正值分蘖盛期,加上近來日夜溫差大,部分栽培區如屏東縣崁頂鄉、新園鄉及高雄市美濃區已有田區出現明顯稻熱病病徵。稻熱病發生初期若未立刻防治,造成田間病菌密度升高,病害可能快速擴展。為此,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以下簡稱高雄場) 再次籲請農友加強防治,並配合肥培管理,田區氮肥勿過量施用,以抑制病害嚴重發生。
氣溫變化劇烈的天氣下,施用高量氮肥、密植且通風不良稻田,容易發生稻熱病。稻熱病菌可危害葉片、莖節及葉舌,初期於葉面上形成褐色或暗綠色小斑點,若環境適合病勢進展,則擴大呈紡錘型。典型病斑由內至外依序呈現中央灰褐色,邊緣紅褐色,外圍有黃暈,嚴重時葉片枯萎。葉稻熱病若防治不佳,病原菌於抽穗期及結穗期會繼續感染水稻,造成穗頸及穀粒的稻熱病,病穗榖粒不充實,導致重大損失。
高雄場林景和場長表示,稻熱病發生初期即應立刻防治,以免田間病菌密度升高,導致急性快速的發病情況。防治方法應選用植物保護手冊(http://www.tactri.gov.tw/wSite/htdocs/ppmtable/rid-04.pdf)核准藥劑,如41.7%三賽唑水懸劑(1,500 倍)、20%芬諾尼水懸劑(1,500倍)、5%嘉賜黴素可施性粉劑(3,000倍)或35%護粒丹可濕性粉劑(1,000倍)等藥劑。施用濃度與方式請務必依照植物保護手冊推薦方法,以避免藥害發生。此外應特別注意氮肥施用量,以減輕水稻受害程度。農友在稻熱病之鑑定與防治上若有任何問題,可多加利用病蟲害診斷服務專線08-7389060,或逕洽高雄場植物保護研究室,研究人員將全力提供協助。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106年第一次航海人員測驗於3月25日及26日,假臺北考區華夏科技大學及高雄考區正修科技大學同時舉行,計有698名考生報名應測,測驗首日第1節應考人數184人,到考人數172人,到考率93.48%。
航港局表示,政府為培育海事人才並減輕經濟弱勢家庭教育費用之負擔,提供國立基隆高級海事職業學校、國立澎湖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國立蘇澳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國立臺南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國立東港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及私立中華商業海事職業學校航海、輪機科等產業特殊需求類科學生免學雜費就讀方案,學生畢業後即可投入國際航海職場擔任乙級船員,月薪從80k起跳。
航港局更為鼓勵海事高職學歷之乙級船員晉升甲及船員,有更多元的職涯發展,修法放寬自102年第二次航海人員測驗起,具3年國際航線之乙級船員經歷,就可參加一等航海人員測驗,朝甲級船員邁進,月薪約120K!
歡迎優秀青年提早規劃就讀航海、輪機相關科系,更希望符合資格者踴躍報考航海人員測驗,通過測驗步步高陞。航海人員測驗1年辦理4次,106年第二次測驗將於106年7月15至16日舉行,採網路報名,報名時間自6月5日零時起至14日下午5時止。詳情請至交通部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臺MTNet(網址http://www.mtnet.gov.tw/)航海人員測驗專區查詢。
省工好幫手 機械去籽蜜棗乾安全衛生又美味
(記者吳金里/高雄報導)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經過多年研發,成功開發出能提高效率、節省人力成本且去籽過程安全衛生、適用於多種果實的去籽機械。高雄場表示,該機械技術移轉給授權廠商生產後,已由高雄市阿蓮區農會應用於機械化生產安全衛生又美味的去籽蜜棗乾,市場反應良好,深受消費大眾喜愛。
高雄場林景和場長表示,該果實去籽機械係經過多次修正及試驗才研發完成,手動式果實去籽機因操作容易,又可提升果乾製作的便利性及產品安全性,因此受到蜜棗產區農會和食品廠青睞,並已成功應用於製作去籽蜜棗乾。
高雄場指出,除了手動式去籽機,該場亦研發電動去籽機,更具省工效益,可以節省人力成本並紓緩去籽人力的工作辛勞,更適合蜜棗乾的大量生產。運用去籽機械再搭配高雄場研發的棗子蜜煉技術,使蜜棗乾食用方便又更具風味。蜜棗鮮果機械去籽後,食用時可省去吐籽的不便,機械去籽在蜜棗果實中留下的孔洞,可縮短果乾製程中的煉煮時間,是具健康美味、節省人工又兼具食用便利性的技術研發。
高雄場最後表示,高雄市阿蓮區農會已使用該場研發的去籽機械及蜜煉技術產製去籽蜜棗乾,產品已通過清真及HACCP、ISO 22000等認證,包裝典雅,送禮自用兩相宜,歡迎多加選購健康、安全又美味的國產農產品。
|
(記者吳金里/高雄報導)農委會為解決農業缺工問題而推出的農業專業技術師傅培養計畫,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接受為期10天的專業訓練已告結束。3月22日上午10時舉行結訓典禮,典禮由高雄場林景和場長主持,計有農委會劉向正技正、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梁銘憲科長、屏東縣政府農業處張睦理科長、大樹區農會張清榮總幹事、南州鄉農會黃俐甄總幹事等前來觀禮。
農委會為解決農村農業季節性人力不足問題,規劃「農業專業技術團訓練及調度計畫」,全國共計有專業技術團3團,而高雄場所轄即包辦高雄、屏東2團,由高雄場負責80位學員的養成與專業訓練工作。專業訓練從3月8日開始,已於3月21日結束,22日上午進行考試後,隨即舉行結訓典禮。典禮中安排別開生面的授器儀式,各團推薦1位代表,接受林場長、劉技正、縣市政府代表及主辦農會總幹事的連袂贈送整枝修剪工具。
高雄場負責之農業專業技術師傅養成訓練,培訓內容為高屏地區常綠經濟果樹的整枝及花穗修剪、疏花果、套袋及網室搭建與維護等理論與實務課程。經由培訓期間平時考核及考題測試計算成績,再依成績高低排序,每團擇優各錄正取30名。
林場長期勉結訓學員,在農業師傅學成回鄉後,錄取者能積極配合大樹、南州農會的工作指派及調度,至需求人力的農場工作,俾紓解高屏地區農業季節性人力不足的問題。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有關報載「高雄外港加油船汙染未爆彈」航港局回應說明:經查3月14日高雄港外港錨區有31艘油品船,其他種類船舶20艘,共計51艘,該等錨泊船均須先向高雄港務分公司申請核准。
由於高雄港水域條件良好,潮汐穩定,吸引大多數船舶至高雄港錨區作加水、補給、小修、更換船員或避風等事宜。目前高雄港外港錨區並無開放加油服務之業務,故未同意該等船舶於錨區從事加油作業。另船舶於錨區停留所產生之廢油水與生活垃圾,可申請進港後交由高雄港務分公司與專業處理廠商分別收受處理。
有關高雄港外港錨區屬商港區域範圍,由高雄港務分公司管理,目前停泊錨區船舶之管理作為,平常由海巡單位進行例行水域巡查,如發現油污染之情形,責由高雄港務分公司啟動緊急應變措施,偕同相關單位應變處理,並調查肇事船舶,移送航港局依商港法裁罰。
高雄港務分公司為加強高雄港外錨地使用管理,近期將邀集相關單位訂定「高雄港錨區使用管理原則」SOP,明確規範及管理該等錨泊船舶。
(記者吳金里/高雄報導)去(2016)年颱風接連重創屏東蓮霧產區,造成許多蓮霧園枝條斷裂、葉片破碎,打亂了整個產期調節程序,造成今年春節前至三月上旬市場上蓮霧量少價揚。經過農民災後復耕重新培養新梢催花,三月中旬以後蓮霧將陸續上市,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提醒蓮霧饕客,春果蓮霧品質最優,客倌們準備大快朵頤了。
以往高屏地區蓮霧的產季主要調節於11月至隔年四月,農友於八到九月間需修剪並培養結果枝,準備覆蓋黑網進行催花。去年因為莫蘭蒂及梅姬颱風重創高屏蓮霧產區,堅韌的農友含淚整理果園、加強健康管理、重新培養結果枝再催花,如今辛苦的成果即將上市,這對許多過年前訂不到貨的蓮霧饕客是個好消息,三月中旬以後足量平價的優質果實將能夠滿足期待!
高雄場林景和場長表示,因受去年颱風影響,今年一月底至三月初蓮霧供貨形成空窗期,在市場到貨量不足的情況下,台北二市批發市場蓮霧單日平均價在2月上旬飆破每公斤260元,至三月初都還維持在每公斤100元上下。颱風後重新催花的植株目前果實已經逐漸轉紅,預期三月中旬以後供貨量將逐漸回穩,喜歡蓮霧汁水味美、優雅香氣的民眾,可以準備大快朵頤了!
春果蓮霧從花芽形成到採收掛樹期長達120天,加上高屏地區冬天雨水少、日照充足且日夜溫差大,正適合蓮霧果實的發育,無論色澤、糖度、香氣或口感都是上品,錯過可惜。購買的蓮霧若要慢慢品嚐,可以裝在塑膠袋中,在塑膠袋外包上報紙,再放入冰箱冷藏,可以保鮮一週左右;吃不完的蓮霧還可以洗淨切塊冷凍起來,天氣熱時添加荔枝或鳳梨等其他水果用果汁機打成清涼消暑的「水晶冰沙」,口感層次更升級。 |
(記者吳金里/高雄報導)農業專業技術師傅培養,是農委會為解決農業缺工問題而推出的新政策,3月8日起80位學員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接受為期10天的專業訓練。開訓典禮由高雄場林景和場長主持,計有農委會蔡佩君簡任技正、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梁銘憲科長、屏東縣政府農業處張睦理科長、高雄市農會推廣部吳國正主任、屏東縣農會推廣部吳瓊華督導、南州鄉農會黃俐甄總幹事、大樹區農會張奇英指導員等前來觀禮。
農委會為解決農村農業季節性人力不足問題,規劃「農業專業技術團訓練及調度計畫」,全國共計有專業技術團3團,而高雄場所轄即包辦高雄、屏東2團,分別由高雄市大樹區農會及屏東縣南州地區農會負責人員遴選及人力調度工作,高雄場則負責人員的養成與訓練工作。
高、屏專業技術團經由第一階的體能測試共計錄取80人,3月8日起在高雄場接受為期二週(3月8日〜21日)第二階段農業專業技術師傅養成訓練,培訓內容為高屏地區常綠經濟果樹的整枝及花穗修剪、疏花果、套袋及網室搭建與維護等理論與實務課程。經由培訓期間平時考核及考題測試計算成績,再依成績高低排序,每團擇優各錄正取30名及備取數名,將於106年3月22日至12月31日期間,接受大樹區及南州地區農會調派至需求人力的農場工作,解決高屏地區農業季節性人力不足的問題。
林場長表示,隨著農業勞力的老化,農業缺工問題逐漸嚴重,他期勉參訓的80位學員,希望他們在受訓期間能保持高度好學,有問題就積極發問,學得一技之長,成為農業專業技術師傅及人力需求供源,落實政府解決農村農業季節性人力不足的政策目標。
(記者吳金里/高雄報導)高屏地區一期作水稻陸續進入分蘖盛期,近來氣溫回暖,日夜溫差大,部分栽培區如屏東縣崁頂鄉、屏東市、高雄市大寮區及林園區已零星出現葉稻熱病蹤跡,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以下簡稱高雄場) 籲請農友多觀察田間稻熱病發生情形,一旦發現應及早採行防治措施、正確用藥,此外亦應注意肥培管理,避免於田區過量施用氮肥,導致病害加重發生。
高雄場林景和場長表示,水稻插秧後35至50天最容易遭受稻熱病感染,氣溫變化劇烈之天氣易減低水稻抵抗力,促使病害發生,若施用高量氮肥、密植且通風不良之稻田更容易發病。稻熱病菌可危害葉片、莖節及葉舌,初期於葉面上形成褐色或暗綠色小斑點,若環境適合病勢進展,則擴大呈紡錘型。典型病斑由內至外依序呈現中央灰褐色,邊緣紅褐色,外圍有黃暈,嚴重時葉片枯萎。抽穗期及結穗期會繼續感染水稻,造成穗頸及穀粒的稻熱病,病穗榖粒不充實,若防治不慎常會造成重大損失。
稻熱病應於發病初期立刻防治,以免田間病菌密度過高。防治時應選用植物保護手冊(http://www.tactri.gov.tw/wSite/htdocs/ppmtable/rid-04.pdf)核准用藥,如75%三賽唑可濕性粉劑(3,000倍)、41.7%三賽唑水懸劑 (1,500 倍)、20%嘉賜三賽唑可濕性粉劑(1,500倍)、15%加普胺水懸劑(2,000倍) 或35%護粒丹可濕性粉劑(1,000倍)等藥劑,施用濃度與方式請務必依照推薦方法,以避免藥害發生。此外,應特別注意勿施用高量氮肥,以防範稻熱病。農友在稻熱病之鑑定與防治上若有任何問題,可多加利用病蟲害診斷服務專線08-7389060,或逕洽高雄場植物保護研究室,研究人員將全力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