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航港局為促進布袋商港觀光及休憩產業發展,近期將展開多項建設,包括港區景觀整建、區域排水及整地等公共設施工程;另為提供更多客船停泊規劃延建碼頭,且為提供旅客更完善的客運服務品質,將啟動客運服務區設施改善工程,以創造布袋商港觀光新亮點,營造在地化景點特色。
布袋商港為臺灣本島唯一的國內商港,民眾除了搭飛機外,亦可於布袋商港搭乘布馬航線前往澎湖觀光旅遊,近年來利用該航線的旅客大幅成長,為了發展布袋商港觀光遊憩及引進觀光產業,航港局已建立布袋商港國內商港觀光發展推動合作平臺,與嘉義縣政府、觀光局雲嘉南管理處及臺灣港務公司共同合作,活化現有設施,包括水泥圓庫及旅運設施改建等。
航港局指出,布袋商港相關建設計畫,除提供搭船旅客更好的服務品質,也希望串聯布袋商港周邊景點,在旅遊旺季(每年4-10月)吸引前往澎湖旅遊的遊客在布袋停留一晚,在淡季(每年11-3月)藉由創造亮點讓遊客到港區及周邊景點進行觀光及消費,創造更多的觀光人潮及經濟效益。
航港局提醒,布袋商港的工程將陸續展開,因應工程進行的需要,相關行車、人行的動線將會機動性調整,屆時請進入布袋商港的民眾能配合指示或工作人員的引導,期在渡過前階段施工期後,能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旅客,帶動地方產業發展新契機。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交通部航港局考量船舶航行安全的保護刻不容緩,為提升船舶航行安全,減少人為疏失因素造成海事案件發生,今(10)日宣布創新推出「國籍船舶安全營運與防止污染管理制度(NSM)」及輔導計畫,鼓勵業者在管理制度未正式施行前主動參與、接受航港局輔導,可儘早建立制度取得證書,並獲評鑑及發照均不收取規費的優惠。
航港局表示,國籍船舶安全營運與防止污染管理制度(NSM)的實施,是透過標準化、制度化、文件化的標準管理制度,以有效健全業者的管理制度,降低人為因素造成的船舶航行意外事故風險,提升航行安全與市場競爭力,並可因此降低保險費用的支出。
此外,因應海洋保護意識不斷升高,NSM制度要求船舶訂定防止油汙染、化學品污染及垃圾管理等程序,藉由制定標準作業流程、公司內部定期稽核及航政機關定期評鑑等機制,對船舶污染進行積極控管。
航港局進一步說明,NSM制度是參照「國際安全管理章程」(ISM Code)精神訂定,實施對象為我國籍總噸位100以上、乘客逾150人的客船、總噸位500以上的貨船,或是其他經主管機關公告適用的船舶等,都必須通過評鑑取得航政機關核發的證書。此外,未來不論是船東或航商自行實施NSM、或委託安全管理機構實施NSM,上述實際負責安全管理的航運業者或機構亦須通過評鑑,取得航政機關核發的證書。
為取得落實NSM制度的法源依據,航港局已著手修訂船舶法,增訂第三十之一條及第九十四之一條,規定適用之船舶種類及罰則,船舶法修正草案已於今年6月14日進行預告,未來修正條文通過後,業者須於施行日起一年內通過評鑑,以取得航政機關核發的證書。
由於船舶法對於國內航線船舶尚未具體規範航運業者必須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因此航港局優先於船舶法修訂完成公告前推動「NSM輔導計畫」,此一嶄新作法,不僅可輔導業者及早因應,並有利船舶法修法完成後能順利接軌推動NSM管理制度。
航港局強調,為落實輔導航運業者,自102年即著手辦理多場NSM制度講習、座談會、說明會等活動,彙集業者意見,據以訂定NSM輔導計畫,對於自願參與輔導計畫的業者,由航港局評鑑人員進行免費輔導,以取得證書,後續並透過定期的稽核、評鑑等方式,持續協助業者健全制度、落實執行。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臺灣四面環海,隨著海洋解禁,民眾親海的意願大幅增加,只要注意活動安全與秩序,並避免影響往來船舶或漁船作業,政府對於民眾從事海上休閒活動皆抱持正面態度。交通部航港局為協助地方政府,已規劃於船舶法明訂地方政府對於浮具之管理權限,使法律授權依據更臻完備。
航港局表示,我國公共水域遊憩活動目前是由各地方管理機關對活動的種類、範圍、時間及行為等事項進行管理,而保麗龍船、獨木舟及腳踏船等浮具,本非屬船舶法規範的船舶,部分地方政府已按地方自治精神及交通部訂頒「各類水域船舶管理權責劃分表」,依「地方制度法」因地制宜訂定相關浮具管理規定。
航港局近期已兩度邀集漁業署、海巡署、各地方政府及專家學者共同制定浮具使用及活動指導原則,未來將明確規範浮具之使用範圍、海上避碰、安全設備及事故處理等共通性事項,並納入現有地方政府自治規範中對於浮具的管理要項與程序,以規範民眾從事各類水上遊憩休閒活動重視安全與秩序,並建立互相尊重之觀念。
(記者吳家成/高雄報導)尼莎及海棠颱風為高屏地區降帶來驚人的豪雨,屏南部分地區甚至淹水。因此,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特別籲請農友在風雨後應及時進行復育措施,以減少損失並儘快恢復生產。
高雄場林景和場長表示,尼莎及海棠雙颱夾帶豪雨,造成作物受損。因此於颱風過後籲請農友積極進行復育措施。首先儘快排除田區積水,避免作物根部浸水過久,導致根腐與生長勢衰弱;尚可採收的蔬菜及果樹,應儘快採收,以降低損失;雨勢止歇後,傾倒植株應在避免傷到根系的情形下儘速扶正、剪除部份枝葉減少水份蒸散,並立支架固定植株;折損受傷的枝葉進行修整綁縛;正在結果的作物,依枝葉損害程度適度疏果,避免樹勢迅速衰敗;對於短期葉菜或果菜類作物可利用穴盤育苗,減少復耕時間。
風雨過後病原菌容易侵入感染,農友應落實清園工作,儘速將受傷之果實、葉片、枝蔓剪除,移出田區,並立即噴施藥劑保護,以預防病害蔓延;另外,根部可澆灌殺菌劑,防止土壤病原菌的侵害,各項保護藥劑可參考植物保護手冊(http://www.tactri.gov.tw/wSite/ct?xItem=3691&ctNode =333&mp=11)。風雨後各類作物均不宜大量施肥,應等田間積水排除,植株生育穩定後,開始依當時生長階段調整三要素比例,少量多次施用肥料,另可利用葉面施肥促進營養吸收;此時可由根部澆灌開根素加速根部生育。
風雨後的復育措施,是農友減少損失、恢復生產的當務之急,若有任何復育技術問題,可逕洽高雄場,技術人員將竭誠為農友服務;此外,該場各項作物技術服務團成員,也將陸續前往災害現場查勘,同時進行現地技術指導,以幫忙農友及時復育。該場也將持續於研究同仁(各作物專家)及官方的臉書,提供轄區農作物復育建議及即時技術諮詢服務,以實際行動及關懷,以及貼心的服務,為農友加油打氣,力挺農友儘速恢復生產。
聯絡人:李雪如、周浩平、林永鴻、黃祥益
電 話:08-7389158轉741、757、765 07-6622274轉101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臺灣四面環海,隨著海洋解禁,民眾親海的意願大幅增加,只要注意活動安全與秩序,並避免影響往來船舶或漁船作業,政府對於民眾從事海上休閒活動皆抱持正面態度。交通部航港局為協助地方政府,已規劃於船舶法明訂地方政府對於浮具之管理權限,使法律授權依據更臻完備。
航港局表示,我國公共水域遊憩活動目前是由各地方管理機關對活動的種類、範圍、時間及行為等事項進行管理,而保麗龍船、獨木舟及腳踏船等浮具,本非屬船舶法規範的船舶,部分地方政府已按地方自治精神及交通部訂頒「各類水域船舶管理權責劃分表」,依「地方制度法」因地制宜訂定相關浮具管理規定。
航港局近期已兩度邀集漁業署、海巡署、各地方政府及專家學者共同制定浮具使用及活動指導原則,未來將明確規範浮具之使用範圍、海上避碰、安全設備及事故處理等共通性事項,並納入現有地方政府自治規範中對於浮具的管理要項與程序,以規範民眾從事各類水上遊憩休閒活動重視安全與秩序,並建立互相尊重之觀念。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因應國際海事組織制訂之《國際船舶壓艙水及沈積物控管公約》,將於今(106)年9月8日生效,交通部航港局今 (8/2) 日與社團法人臺灣海洋污染防治協會,共同主辦船舶壓艙水座談會,討論臺灣航運界針對公約生效對我國的影響及因應措施。
在全球頻繁的貿易中,海運扮演極重要角色,但船舶因不當排放壓艙水,於全球各地所引發外來種入侵生物污染事件頻傳,導致重大的經濟甚至生命財產損失,本公約目前已有全球60個國家完成簽署,佔全世界商船總噸位的68%。預計生效後對全球商船營運產生巨幅變革,亦展現出國際社會為防止海運運輸造成外來種生物污染之重大決心。
航港局表示,2016年臺灣船隊佔世界商船總噸位之2.58%,為全球第12名,航運界發達的臺灣對此議題更需重視,因為我國國際商港外國商船航運頻繁,易藉由壓艙水將國外之生物種導入,恐對我國海域環境生態造成重大影響,故環保署於2016年1月已將壓艙水公告為不得排洩之有害物質,並禁止在我領海內做壓艙水交換。交通部已於2015年8月進行公告,公告公約生效後將採行的管理標準,並因應管理需求修改《商港港務管理規則》與《船舶設備規則》等行政命令,且為使壓艙水管理與執行能標準化,制訂三加一分級管理制度,即船方自主管理、常態進港管理、黑名單專案管理及壓艙水警戒管理等,使船舶的壓艙水管理與稽查標準化。
今日座談會國內航運界極為重視,共有航港局、港灣技術研究中心、環保署、海巡署、臺灣港務公司、航運公司、壓艙水污染處理設備公司,以及國立成功大學、中山大學等產官學界等百餘人參加座談。成功大學劉大綱教授於會中提出四項建議:「壓艙水交換區位置應明確清楚指示、壓艙水設備安裝政府應協助設置、應加強港口國管制檢查、及建立聯合稽查標準作業程序」,航港局將會研議參考採納施行
(記者吳家成/高雄報導)尼莎及海棠颱風為高屏地區降帶來驚人的豪雨,屏南部分地區甚至淹水。因此,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特別籲請農友在風雨後應及時進行復育措施,以減少損失並儘快恢復生產。
高雄場林景和場長表示,尼莎及海棠雙颱夾帶豪雨,造成作物受損。因此於颱風過後籲請農友積極進行復育措施。首先儘快排除田區積水,避免作物根部浸水過久,導致根腐與生長勢衰弱;尚可採收的蔬菜及果樹,應儘快採收,以降低損失;雨勢止歇後,傾倒植株應在避免傷到根系的情形下儘速扶正、剪除部份枝葉減少水份蒸散,並立支架固定植株;折損受傷的枝葉進行修整綁縛;正在結果的作物,依枝葉損害程度適度疏果,避免樹勢迅速衰敗;對於短期葉菜或果菜類作物可利用穴盤育苗,減少復耕時間。
風雨過後病原菌容易侵入感染,農友應落實清園工作,儘速將受傷之果實、葉片、枝蔓剪除,移出田區,並立即噴施藥劑保護,以預防病害蔓延;另外,根部可澆灌殺菌劑,防止土壤病原菌的侵害,各項保護藥劑可參考植物保護手冊(http://www.tactri.gov.tw/wSite/ct?xItem=3691&ctNode =333&mp=11)。風雨後各類作物均不宜大量施肥,應等田間積水排除,植株生育穩定後,開始依當時生長階段調整三要素比例,少量多次施用肥料,另可利用葉面施肥促進營養吸收;此時可由根部澆灌開根素加速根部生育。
風雨後的復育措施,是農友減少損失、恢復生產的當務之急,若有任何復育技術問題,可逕洽高雄場,技術人員將竭誠為農友服務;此外,該場各項作物技術服務團成員,也將陸續前往災害現場查勘,同時進行現地技術指導,以幫忙農友及時復育。該場也將持續於研究同仁(各作物專家)及官方的臉書,提供轄區農作物復育建議及即時技術諮詢服務,以實際行動及關懷,以及貼心的服務,為農友加油打氣,力挺農友儘速恢復生產。
聯絡人:李雪如、周浩平、林永鴻、黃祥益 電 話:08-7389158轉741、757、765 07-6622274轉101 |
(記者吳金里/高雄報導)依據中央氣象局預報,典型夏季午後雷陣雨氣候仍持續中,此外,原位於菲律賓東方海面之熱帶性低氣壓,已於7月26日形成本年度第9號颱風「尼莎」,預計在7月30及31日最接近台灣,天氣亦可能會因颱風影響而變得極不穩定。鑒於七月後漸入颱風旺期,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籲請農友妥為防範,加強栽培設施固定及田區排水,並注意田間殘枝落果清除,減少病原菌感染源,避免風雨過後因病害大發生,影響作物產量和品質。
高雄場林景和場長表示,颱風及瞬間強降雨等劇烈天氣,常造成農作物折損,葉片、花及果實等損傷及掉落,因此風雨來襲前須做好防範措施,以減少損失。已可採收的蔬菜及果樹,可及時採收;設施蔬果園應加強覆蓋材料固定,避免設施毀損;高莖或高大的果樹應立支柱固定及枝梢適度修剪,避免折損;並檢視排水相關設備是否完善且加強清理殘枝落果,使大雨來時得以排水順暢並避免病害流行發生,而排水不良的土壤可增設暗管加強排水。
因強風豪雨易造成作物傷口,增加病原菌侵染機率,特別是正值產期的瓜果、豆菜類蔬果容易發生疫病(俗稱水傷)或細菌性軟腐病,因此在風雨來臨前應把握時機進行預防性施藥,如針對疫病可噴施亞磷酸混和等量氫氧化鉀的1,000倍水溶液,以誘發作物產生抗性,另外可以在風雨前後施用廣效性的27.12%三元硫酸銅水懸劑,配合清園及田間衛生管理工作,預防各類真菌及細菌性病害蔓延。
風雨前的預防措施,可有效降低農作物災損,若有任何預防措施相關技術問題,可逕洽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技術人員將竭誠為農友服務。 |
聯絡人:陳正恩、周浩平 助理研究員 李雪如、黃祥益 副研究員
電 話:08-7389158轉760、757、741 07-6622274轉101
(記者吳金里/高雄報導)週休二日何處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及高雄市路竹區農會輔導的田媽媽執行績效評鑑特優單位,「禾光牧場田媽媽—羊咩咩的家」是不錯的選擇!
「禾光牧場田媽媽—羊咩咩的家」占地約7公頃,除飼養400多頭乳用山羊外,也種植可以讓羊咩咩泌乳量大增的牧草–台畜2號狼尾草,兩代攜手打造休閒牧場,經營得有聲有色。
高雄場林景和場長表示,自民國96年起,高雄市路竹區甲北村家政班班長林秋香在農委會、高雄場及路竹區農會輔導下,運用個人專長及家政班團體經營力量成立該牧場,將牧場經營從傳統以生產羊乳為主的初級產業發展成為具農產品加工能力的次級產業。從組成到經營經過十年努力,隨著第二代新生力軍的加入經營,透過傳統與創新兩代不同理念的不斷激盪,以結合牧場體驗、戶外教學、農業體驗及發展具地區特色料理的主題餐廳等規劃,將牧場經營逐漸轉型為服務性的三級產業,成為兼具農牧生產及觀光遊憩功能的田媽媽休閒園區,104年更榮獲農委會田媽媽執行績效評鑑評定為特優單位。
羊咩咩的家主要提供新鮮羊乳,而近年來田媽媽班成員們發揮巧思創意,運用家政班中學得的「三低一高」(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維)健康烹飪概念及料理技巧,將羊乳、牧草及當地盛產的番茄等在地新鮮食材(低食物里程)應用於加工及料理上,研發各種可口且深具地方特色的料理及手工養生餐點,而使用食材大多直接取材班員自家農田或附近農會產銷班生產的優質農產品,引領「地產地消(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的特色餐飲潮流。
還在煩惱週休假期何處去嗎?來一趟路竹區田媽媽–羊咩咩的家,除了可以現場擠羊奶、割牧草、餵食小羊ㄋㄟ ㄋㄟ及牧草等,體驗難得的牧場風情外,更有饕客們不可錯過的鮮羊乳、牧草及番茄等料理的各系列火鍋、饅頭、冰淇淋、奶酪及牧草飲品等,這般的天然、健康、養生都只有在禾光牧場內的田媽媽—羊咩咩的家才能品嚐的到喔。
(記者吳金里/高雄報導)近來梅雨鋒面伴隨強烈西南氣流襲臺,造成全臺各地局部大雨或豪大雨,對正在結果的果樹、蔬菜生育有不同程度的損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特別叮嚀農友在大雨後,即時進行田間排水、清園及病害防治等管理工作,以減少損失並儘快恢復生產。
高雄場表示,豪雨後,排除田區積水是田間首要工作,積水嚴重果園或遭泥沙淹埋的果樹,需加強排水及挖除樹幹附近土壤,以活化根部,並剪除部份枝葉減少水份蒸散;正在結果的作物,成熟的果實盡快採收,連續性開花結果的果樹,則適度疏果避免樹勢迅速衰敗;對於短期葉菜或果菜類作物,適收者即時採收,避免雨後陽光熾烈造成之損傷,並可利用穴盤育苗,減少復耕時間。豪雨後各類作物均不宜大量施肥,應等田間積水排除,植株生育穩定後開始依當時生長階段調整三要素比例,少量多次施用肥料,另可利用葉面施肥促進營養吸收。
豪雨後,病原菌容易侵入感染,作物的病害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農友應落實清園工作,儘速將受傷之果實、葉片、枝蔓剪除,移出田區,並立即噴施藥劑保護,以預防病害蔓延;另外,根部可澆灌殺菌劑,防止土壤病原菌的侵害。各項保護藥劑可參考使用植物保護手冊上的推薦藥劑(http://www.tactri.gov.tw/wSite/ct?xIt ... &ctNode=333&mp=11) ,亦可參考高雄場於6月12日梅雨鋒面到時發佈之新聞稿 (http://www.kdais.gov.tw/view.php?catid=7014),或到該場網站植物保護資訊項下作物安全用藥資訊中查詢(http://www.kdais.gov.tw/view.php?catid=4459)。
加強作物田間管理及病害防治,是農友減少豪雨後損失的當務之急,高雄場業已整理相關資料,提供給有需要的農友參考及分享(https://www.facebook.com/Kaohsiung.DAIS),並成立各項作物技術服務團,提供專業技術諮詢服務,請農友多加利用(http://www.kdais.gov.tw/view.php?catid=6839),該場專家也將陸續進行現地技術指導,以幫忙農友恢復生產。
聯絡人:李雪如、周浩平、林永鴻、黃祥益
電 話:08-7389158轉741、757、765 07-6622274轉101
(記者許耀彬/澎湖報導)澎湖地區生產的南瓜果肉棉Q鮮甜,品質非常優良,普受消費者歡迎,已成為澎湖地區重要特色農產品之一,但是栽培期間容易遭受瓜實蠅危害,嚴重影響農民收益。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為了推廣澎湖地區南瓜瓜實蠅正確的防治方法,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以下簡稱防檢局)經費補助下,訂於6月16日(星期五)上午10時整,在澎湖縣湖西鄉尖山村10鄰29-5號(尖山社區老人活動中心),舉辦「澎湖地區南瓜瓜實蠅示範觀摩會」活動,本次觀摩會以南瓜為對象,介紹瓜實蠅防治方法,藉以提升產量與品質,高雄場林場長與防檢局黃局長率領多位植物醫生蒞臨澎湖現場指導,內容精采豐富,機會難得,請澎湖鄉親不要錯過!
高雄場林景和場長表示,澎湖地區清明節過後,氣溫漸升,大量瓜實蠅為了繁殖後代,開始尋找瓜類作物等寄主作物,此時露地生產的南瓜、嘉寶瓜、及稜角絲瓜等即遭受危害,只要雌花一產生,尚未開花結果立刻被叮咬,嚴重時,莖蔓也會遭殃,雌蟲叮咬的同時,會在果實中產卵,造成果實腐爛或畸形,嚴重影響產量與品質。防治的方式可以利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研發成功,且已經技術移轉嘉農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麥式誘蟲器結合乾式誘殺錠誘捕雌蟲,另外可以結合克蠅香(誘捕雄蟲)、化學防治(第滅靈)、防蟲網等方式降低瓜實蠅的密度與對果實的傷害。
在研發單位與防檢局的指導之下,高雄場研究人員已在湖西、馬公等地區利用南瓜作為試驗材料,結合上述瓜實蠅防治方法,證實可以有效降低瓜實蠅密度與危害程度,提升良果率與增加農民收益。活動現場除了解說南瓜瓜實蠅防治方法外,也會帶領農民到現場觀摩,會場也備有各類瓜實蠅防治資訊,提供產業參考,歡迎各界人士踴躍出席與指導。
|
(記者吳金里/高雄報導)依據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第2波梅雨鋒面將來臨,本週二(6月13日)晚起,臺灣各地區有大雨或豪雨,尤其西半部地區有局部豪雨或大豪雨等級以上降雨發生;且這波鋒面籠罩在臺灣上空的時間較長,至少持續5至7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籲請轄區農友及早採收已近成熟之農作物,加強設施固定及田區排水,並注意田間殘枝落果清除,減少病原菌感染源,避免豪雨過後因病害大發生,影響作物產量和品質。
高雄場表示,梅雨鋒面可能帶來豪雨,因此容易造成農作物葉片、花及果實等損傷及掉落,因此須做好防範措施,以減少損失。適收期的蔬菜及果樹,應儘快採收。檢視排水相關設備是否完善且加強清理殘枝落果,使大雨來時得以排水順暢並避免病害流行發生,而排水不良的土壤可增設暗管加強排水。
豪雨易造成作物傷口,增加病原菌侵染機率,特別是正值產期的瓜果、豆菜類蔬果容易發生疫病(俗稱水傷)或細菌性軟腐病。可以在梅雨前後施用廣效性的27.12%三元硫酸銅水懸劑,配合清園及田間衛生管理工作,防範各類真菌及細菌性病害蔓延。此外,梅雨期間也是柑桔潰瘍病;番石榴炭疽病、黑星病、瘡痂病、疫病;木瓜根腐病、疫病;芒果黑斑病及紅龍果潰瘍病等病害好發時節,落實田間衛生管理是首要措施,並請選用植物保護手冊推薦藥劑(http://www.tactri.gov.tw/wSite/ct?xIt ... ctNode=333&mp=11#cat4)加強防治。
豪雨前籲請農友加強防雨措施,是降低農作物受損害的當務之急,農友若有任何相關技術問題,可逕洽高雄場,技術人員將竭誠為農友服務。
(記者林林鈴雀/台北報導)交通部航港局與觀光局共同舉辦「遊你相艇、幸福啟航」活動,今(10)日在充滿海洋風情的草裙舞表演後,由基隆市副市長林永發、基隆市議會議長宋瑋莉、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副署長龔光宇、航港局局長謝謂君及觀光局主任秘書林坤源等人共同於基隆碧砂漁港遊艇基地進行開幕儀式,揭開2017遊艇推廣活動序幕。
為了讓民眾體驗遊艇出航活動的多元性,今年特別規劃「船遞幸福-愛之船」活動,開放新人報名參與遊艇婚紗拍攝活動。報名新人中,其中一對是居住在基隆長期擔任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雙方因熱愛海洋常去淨灘而結緣,有趣的是,在交往過程中,男方潘先生發現自己媽媽將女方連小姐的資料供在家中媽祖神桌上,讓他哭笑不得,所以他們倆常開玩笑的說,媽祖就是他們的媒人,守護著彼此的愛情海,潘先生非常興奮有機會參與此次活動,透過這次活動他們才發現原來遊艇活動可以是很親民、很生活化的,也滿懷期待能在媽祖的見證下留下永恆的紀念。
航港局舉辦遊艇推廣活動今年已邁入第4年,歷次活動成功增加遊艇休閒活動曝光度與親民性,也讓民眾對遊艇活動內容有了初步的認識,謝謂君局長表示,期望透過多樣化的遊艇推廣活動內容,增加國人親身體驗遊艇與海洋之美的機會,讓民眾樂於參與遊艇休閒活動,航港局除檢討鬆綁遊艇相關法規、簡化進出港管制等相關作業程序外,亦將持續就遊艇活動發展需求,滾動檢討修正,以營造有利遊艇活動發展的友善環境。
今(10)日活動現場展示遊艇供民眾拍照,並邀集各地遊艇帆船協會及遊艇及動力小船駕駛訓練機構設置攤位,直接與民眾互動分享遊艇活動資訊及經驗,航港局為提升參與民眾廉潔意識,也設置廉政法令全民反貪宣導攤位;另外還設有寓教於樂的闖關遊戲,以及結合當地海洋觀光休閒產業,提供優惠的海上體驗活動,充分拉近了民眾與遊艇之間的距離。同時還有豐富的舞臺展演,邀請到YOYO家族、尋人啟事人聲樂團及超偶女神朱俐靜等,魅力四射傳遞幸褔,第1天活動在民眾歡笑聲中圓滿落幕。明(11)日現場還有遊艇展示、趣味闖關及爵士樂音展演活動,歡迎民眾相揪到基隆碧砂漁港遊艇基地同歡,與遊艇、海洋及音樂一起度過美好的假期!
(記者林鈴雀/台北報導)交通部航港局為配合新南向政策,已於106年6月9日在該局航港發展資料庫對外公開資訊平臺之政策專區內開放「海運新南向專區」(http://data.motcmpb.gov.tw/ListFolders/Index/51),內容包括新南向國家海運即時新聞、航港局研析資料及新南向相關網站專區,提供海運業界、學界及政府相關部門一個專屬海運新南向資訊的發布平臺,使各界能夠掌握新南向國家最新海運相關發展及投資機會,積極整合海運新南向相關資訊,歡迎各界多加參考利用。
航港局航港發展資料庫每日搜尋新南向政策18國港口發展及各國重要港口最新資訊,以設定關鍵字方式篩選最新新南向國家海運即時新聞,瞭解新南向國家海運產業最新發展,期能使我國海運產業擴大與新南向國家產業供應鏈整合、內需市場連結及基建工程合作,建立新海運產業夥伴關係。
航港局整合轄管業務,主動分析新南向國家港口發展、與我國航線狀況及各國之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等背景資料,提供海運相關產業及部門參考,掌握我國海運與新南向國家合作之機會,同時近期將提供新南向政策國家海運相關資料供各界參考。另航港局亦整合政府相關網路資源,於該局航港發展資料庫網站提供便捷的新南向政策網站連結並不定期更新整理,提供各界便利的查詢服務。
(記者吳金里/高雄報導)6月1日至6月4日梅雨鋒面伴隨強烈西南氣流襲臺,造成全臺各地局部大雨或豪大雨。高雄、屏東及澎湖地區雖無嚴重災情,但豪雨後,加強作物田間管理及病害防治工作是必要措施,若能掌握時機,將能有效減少豪雨對農作物造成的損害。因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特別叮嚀農友在豪雨後即時進行,以損失減少並儘快恢復生產。
高雄場表示,豪雨後之田間管理首先儘快排除田區積水;傾倒植株應在避免傷到根系的情形下儘速扶正、剪除部份枝葉減少水份蒸散,並立支架固定植株;折損受傷的枝葉進行修整綁縛;正在結果的作物,依枝葉損害程度適度疏果,避免樹勢迅速衰敗;對於短期葉菜或果菜類作物,適收者即時採收,避免雨後陽光熾烈造成之損傷,並可利用穴盤育苗,減少復耕時間。豪雨後各類作物均不宜大量施肥,應等田間積水排除,植株生育穩定後開始依當時生長階段調整三要素比例,少量多次施用肥料,另可利用葉面施肥促進營養吸收。
豪雨後,病原菌容易侵入感染,作物的病害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農友應落實清園工作,儘速將受傷之果實、葉片、枝蔓剪除,移出田區,並立即噴施藥劑保護,以預防病害蔓延;另外,根部可澆灌殺菌劑,防止土壤病原菌的侵害。各項保護藥劑可參考使用植物保護手冊上的推薦藥劑(http://www.tactri.gov.tw/wSite/ct?xIt ... &ctNode=333&mp=11) ,亦可參考高雄場於6月1日梅雨鋒面到時發佈之新聞稿 (http://www.kdais.gov.tw/view.php?catid=7000),或到該場網站植物保護資訊項下作物安全用藥資訊中查詢(http://www.kdais.gov.tw/view.php?catid=4459)。
加強作物田間管理及病害防治,是農友減少豪雨後損失的當務之急,高雄場業已整理相關資料,提供給有需要的農友參考及分享(https://www.facebook.com/Kaohsiung.DAIS),並成立各項作物技術服務團,提供專業技術諮詢服務,請農友多加利用(http://www.kdais.gov.tw/view.php?catid=6839),該場專家也將陸續進行現地技術指導,以幫忙農友恢復生產。
聯絡人:李雪如、周浩平、林永鴻、黃祥益
電 話:08-7389158轉741、757、765 07-6622274轉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