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哈奇/澎湖報導)澎湖監獄典獄長莊能杰即將榮調高雄第二監獄典獄長,29日下午前往縣府向縣長陳光復道別辭行;陳光復特別頒贈榮譽縣民證,感謝莊能杰在澎湖服務期間,對縣府及地方的支持與配合,同時歡迎他有空多回澎湖,探視老朋友敘敘舊。
陳光復感謝莊能杰在澎湖任職1年多的時間,為鄉親服務的付出與貢獻,並祝福一路順風,未來步步高升。莊能杰也謝謝縣府、地方各界及同仁在任內給予的支持與協助,讓澎湖監獄各項業務及獄政工作,得以順遂推動。
莊能杰表示,澎湖是個好地方,不僅治安良好,民風純樸,鄉親熱情又善良,真的很高興能在此服務,日後有機會,也會常回來看看老同事、老朋友。
莊能杰103年1月調任澎湖監獄典獄長迄今服務1年5個月,期間帶領同仁變革創新,齊心戮力,提供民眾優質服務,榮獲103年度法務部服務品質獎。同時, 為傳承瀕臨失傳的傳統工藝,開創「竹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參加「2014台灣工藝競賽」榮獲傳統工藝組三等獎。並且辦理與村民有約、關懷鄰里低收入戶、 公益淨灘等活動,回饋鄉里。與縣內各公務機關及民間單位,有效結合資源,互惠互利。日前更採用澎湖縣花-天人菊製作公仔及貼圖,創造媒體話題,有效行銷澎 湖在地特色。工作表現深獲地方各界肯定與好評。
(記者呂水上/澎湖報導)馬公市長葉竹林惺惺相惜在同樣環境成長的人才,繼日前頒發「滷肉飯」大王黃俊賢牌匾,近日又特別製作了象徵喜氣、鮮紅色的馬公之光賀匾,親自送至即將任職中興大學校長的薛富盛教授家,恭喜這位國內知名的材料工程專家榮任。
馬公市重光里地靈人傑,近日喜事連連。人才輩出的該里除了葉竹林於去年底當選馬公市長外,甫於日前返鄉省親,贏得第三屆澳洲台灣嘉年華會美食節大賽冠軍的「滷肉飯」大王黃俊賢,也是該里子弟。另外,將於8月1日就任中興大學校長一職的薛富盛教授,母親還在重光里長開設小雜貨店。
對48年次的薛富盛,葉竹林印象深刻:「薛校長在就讀省中時就是以會讀書聞名,他不但功課優異品性也很好,是許多學弟妹心中的偶像。」
50年次的葉竹林在重光里長大,生活上與薛富盛有很多交集,從小就覺得這位同村的哥哥很優秀,聽聞他考上清華大學後,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後來還攜眷至美國康乃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頗令鄉里為傲。
由於薛富盛目前仍任職中興大學,「馬公之光」賀匾由母親蘇錦雀與堂妹薛淑娟代為接受。與薛母相當熟識的葉竹林親切地摟著薛媽媽道恭喜,還盛讚她教子有方,為地方培育出好人才。薛錦雀老太太則以子為榮地喜形於色,但仍不忘謙虛地說:「是大家疼愛啦!」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縣長陳光復昨(7)日下午於縣長室接見榮獲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奉獻獎)的馬公高中二年級李禹彤同學,肯定她用無私的精神投入志工行列,讓社會充滿正面向上的力量,值得表揚並成為青少年中的典範。
陳光復除了轉頒保德信的獎牌及獎狀,同時也特別致贈了獎學金給李禹彤,表示嘉勉,對於如此奉獻的精神及毅力深表讚許,並且期許有更多澎湖青少年,也能投入志工行列,為社會盡一份心力,對於陪同到場的禹彤父母親,陳光復也握手致意表達敬佩之意。
陳光復感謝保德信青少年基金會,謝謝將優秀青少年志工的善行與服務事蹟,在社會中引起極大的迴響,也引領更多青少年投入志願服務行動,共同實踐及打造美好社會。
李禹彤從小就擁有樂於助人的個性,而父母親在行有餘力時便會回饋鄉里是禹彤的榜樣,尤其是德雷莎修女的禱告詞更是給了禹彤實踐理念的輪廓。她在學校成立志工服務隊,跟著同儕到三級離島的小學作偏鄉市教育,從號召到籌備,辛苦的活動過程中默默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禹彤成功將知識與歡樂帶給離島小朋友。她說,志工的力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如果相信自己並且付諸行動,志工的力量會不再限於一個個體。
包括教育處長鄭嘉薇、馬公高中主任方崇真、保德信青少年基金會執行秘書楊瑩枏等也都在場陪同。
(記者許耀彬/澎湖報導)澎湖地檢署檢察長郭珍妮即將榮調苗栗地檢署檢察長,5日下午由主任檢察官王鑫健陪同前往縣府,向縣長陳光復及副縣長鄭長芳道別辭行。陳光復頒贈榮譽縣民證,感謝郭珍妮在檢察長任內對地方的付出與貢獻,也請她有空時,要多回來澎湖看看老朋友。
郭珍妮擔任澎湖地檢署檢察長2年多,對於縣府及地方各界在任內給予的業務協助,特別當面向陳光復表達感謝之意,也希望縣府日後能繼續予以支持,共同為澎湖鄉親服務。
陳光復稱許郭珍妮優秀傑出,在澎湖任職期間,勇於任事,認真踏實,在既有之偵查及司法保護業務屢屢開創新局,績效卓著,贏得民眾的肯定與信賴。
郭珍妮102年3月11日陞任澎湖地檢署擔任檢察長,到任後任事用心,不僅具體落實司法為民的理念,與轄內各機關間通力合作偵辦案件或是給予行政上的支援,也為跨機關的合作樹立良好的典範。
郭珍妮任內工作績效卓著,包括指揮同仁迅速圓滿完成復興航空公司GE222航班空難事故之相驗工作;積極辦理103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對11位當選人提起當選無效之訴,淨化澎湖選風;加強法務部排怨計畫之執行,以提昇司法公信力,並贏得民眾信賴;完成辦公大樓檢修工作,保障同仁及洽公民眾之出入安全;深耕柔性司法業務,關懷弱勢,啟發犯罪者更新向上,促進社會祥和等,深獲地方各界肯定與認同。
(記者許耀彬/澎湖報導)臺灣省政府為慶祝一年一度母親節,舉辦104年模範母親代表表揚活動,縣政府由各鄉市薦送之縣級模範母親代表當中評選馬公市黃莊秋桂女士及蔡陳桂香女士,代表本縣參加臺灣省政府舉辦104年模範母親代表表揚活動,省政府並於本(104)年5月3日下午2時在臺灣省政資料館國際會議廳表揚。
●黃莊秋桂女士
黃莊秋桂女士係澎湖縣湖西鄉青螺村人,自幼勤懇聰穎,愛好讀書,成績優異,惟因家庭因素,未能繼續升學,只能懷抱未完成之求學夢勤勉工作。及長,經人介紹認識在澎湖縣馬公市救生醫院擔任醫事檢驗員的黃永源先生,黃莊秋桂女士見黃永源先生本性純樸、刻苦耐勞、侍母至孝,乃委予終身。
婚後,黃莊秋桂女士全心投入家庭擔任家庭主婦,並鼓勵其夫婿黃永源先生努力讀書,順利通過衛生檢驗檢定考試,任職於馬公市衛生所,擔任醫事檢驗員,並育有子女5人(2男3女)。
黃永源先生因公務員薪資微薄,食指耗繁,乃利用下班後出海捕魚,貼補家用,惟黃莊秋桂女士與其夫婿黃永源先生均係樂善好施之人,雖己身經濟並非寬裕,仍撙節開支,對鄰里周遭之人,家境較其艱困者,不吝伸出援手,對有益於地方公眾之事務亦出錢出力,鄰里之人對其莫不豎指讚揚。
黃莊秋桂女士因其少時囿於家境,未能繼續升學,深以為憾,是對子女之教育尤為重視。其與夫婿原本住居在澎湖縣馬公市烏崁里之偏僻地方,當地就學資源遠較馬公市區為不足,黃莊秋桂女士為期子女有較豐富競爭之求學環境,說服其夫婿,將子女轉往馬公市區就學,嗣並舉家遷居馬公市區,此實有孟母三遷之精神也。黃莊秋桂女士除要忙於家務外,尚須督促子女之功課,其子女亦感於黃莊秋桂女士之不倦教誨,在功課上均取得不錯之成績。其長女黃碧芬,畢業於長庚護理專科學校,護理師考試及格,曾任職署立澎湖醫院、豐原醫院等公職;長子黃漢銘,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公務人員高考及格,現服務於財政部關務署台北關蘆竹分關,擔任簡任稽核;次女黃碧玉,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律系,司法官特考及格,現職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擔任檢察官;次男黃冠榮,畢業於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現在馬公市開設耳鼻喉科診所;三女黃碧慧,畢業於國立師範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擔任台北市石牌國中地理老師。其子女5人均受高等教育,學有專精,於社會上各行各業服務,此均黃莊秋桂女士教子有方所致。
黃莊秋桂女士對子女之栽培,非僅著重於課業成績之要求,對於品德人格之養成尤為重視,其常對其子女灌輸要尊長孝親、心懷感恩、寬以待人、耿介勿貪,除言教外更以身教為之,是其子女5人在黃莊秋桂女士及其夫婿黃永源先生之教育下,從小耳濡目染,均能恪守家規本分而有所成。其長女碧芬擔任護士公職期間,對病患悉心照料,不愧白衣天使稱號,與劉國憲醫師婚後辭去公職,在家相夫教子;長子漢銘是財稅專才,謹慎勤勉,與其妻鄭佳菁同是標準之模範公務人員;次女碧玉,自幼多才多藝,機伶便捷,現在是一位打擊犯罪的檢察官;次男冠榮,從小聰穎過人,醫學系畢業後承黃莊秋桂女士之教誨,本回饋服務鄉親之心,偕其妻蕭嘉萱藥師,在馬公市開設耳鼻喉科診所,醫術精湛,視病如親,對貧困病患之掛號費概不收取,為醫療資源較台灣本島落後之澎湖家鄉貢獻己長;三女碧慧,從事百年樹人之教育工作,教學認真,作育英才無數,與莊智賢醫師結婚後家庭美滿。
黃莊秋桂女士之夫婿黃永源先生現已自澎湖縣馬公市衛生所榮退,其與夫婿黃永源先生在刻苦的環境中,無怨無悔培育子女5人,除事業均有所成外,人格砥礪亦以身教之,使均能在社會上克盡職守,貢獻所長,黃莊秋桂女士堪為母親楷模。
●蔡陳桂香女士
蔡陳桂香女士係民國21年出生於本縣馬公市虎井里陳家,出生後因家裡孩子太多且家境差,將她送給同里蔡姓家族為童養媳,故複姓蔡陳,漁村生活困苦,家中農務雜事自然而然全落其身上,不僅未能就學又常食不裹腹,少時則體弱多病的情況下捱過。
20歲時,經媒妁之言嫁給同市西文里蔡晚吉先生,原以為從此脫離苦海,無奈夫君雖係29歲,但自12歲起即罹患眼疾未獲適當醫療,拖延至18歲便已雙眼全盲,家無恆產,兩人皆無一技之長,兒女又陸續誕生,為維持家計,夫君以竹竿為拐杖,身揹雙筒冰棒到處叫賣,自己亦於雞未鳴時步行至馬公漁港為漁民們搬運漁貨,藉以獲得工資或賣相不佳之魚蝦,大約中午的時候才挑著沿路撿拾的枯樹枝、廢木材、廢銅、鐵等,手提著以勞力換取的雜魚匆忙返家,顧不得全身汗如雨下,就以枯樹木做柴火炊煮雜魚等供全家食用,廢銅、鐵等則俟蒐集相當數量後賣給收購商貼補家用;若潮汐許可則趕赴潮間帶採集貝類以供家人佐食,如此日復一日,夫妻倆胼手胝足、刻苦耐勞、克勤克儉,生活重擔全一肩挑起,也堅持讓兒女們各自完成階段性的教育。民國77年夫君辭世後,仍接續打理家務、教育子女發揮所長貢獻社會,現今子女們陸續成家立業。
蔡陳女士育有四男三女,長男遠志已從輪船航運公司退休,目前於西文澳廟宇擔任廟祝工作,次男遠世擔任公職35年,兩年前已從馬公國中退休,參男遠信現任職於台北市立大安高工,肆男遠盛服務於澎湖縣政府警察局,長女雪嬌及次女雪銀分別嫁至高雄及彰化亦兒孫滿堂,參女雪華現任職於澎湖縣第一信用合作社西嶼分社經理,亦曾任公益團體澎湖縣同濟會會長,孫子女除5人尚就讀大學外,其餘分別服務於公、私立機構。
回首來時路,歷經數十載,沿途雖荊棘遍布,蔡陳女士仍秉持我中華婦女傳統美德為家庭盡心盡力。如今年歲雖長,仍擔任鄰長之職,經常號召鄰里服務社會。如今兒孫滿堂、子孝孫賢,苦盡甘來,殊堪告慰。
(記者許耀彬/澎湖報導)陳癸淼先生為本縣湖西鄉西溪村人,畢業於師範大學國文系,生前曾任中興大學教授、台灣省政府委員、代理台南市市長、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等職、當選第一、二、三屆立法委員、擔任東方人文學術基金會與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創辦台中市及台南市文化基金會、提出文化藝術發展條例草案並促成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三讀、提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設置條例草案、促成澎科大設立、成立澎湖風景特定區籌備處、促成離島建設獎助條例、捐贈50多箱書籍予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澎湖地方文獻中心充實館藏。
文化局為感念已故本縣傑出旅外鄉親陳癸淼先生將個人藏書,回饋故鄉典藏,將陳癸淼先生在國內學術界所貢獻心力,終生將心血付諸在文化建設上之貢獻,將以「陳癸淼的一生」做為主題,於澎湖地方文獻中心舉辦特展,展期自4月12日起至8月31日止。
展出內容包含陳癸淼先生的生平及老照片、台灣閩南語文指引及相關出版品、吾鄉吾土、府城風雲介紹、文書手稿、地方剪報、競選影帶、捐贈書籍等,歡迎鄉親屆時踴躍前往參觀。
開放參觀特展時間為:週六及週日固定開館(上午9時至12時、下午2時至5時),週三至週五預約開館,週一及二休館,洽詢電話及聯絡人:圖書資訊科成小姐9261141轉189。
(記者許耀彬/澎湖報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推動健康、效率、永續經營的全民農業,特選拔致力農業產銷技術創新及對農業與農村永續發展有具體貢獻者加以表揚,以提升農業人力素質及農民社經地位,打造一個「紮根現在、關懷未來」、布局全球的現代化農業。
選拔工作自103年8月15日開始展開,參選農民來自農、林、漁、牧各產業,經由鄉鎮、縣市、區域逐級評選推薦後,再由農委會延聘專家學者組成全國評選委員會,秉持公平、公正,公開之原則,選出10位神農及12位模範農民,本縣劉天和先生從1百多位候選人當中脫穎而出當選2015年「十大神農」,是澎湖縣獲選為漁業組十大神農第一人,十分難能可貴,農委會將擇期辦理表揚。
劉天和先生一手創辦天和生物集團,經營定位清楚的執行方向,推展天然有機健康生活食飲,選擇天然無污染的澎湖海域作為養殖基地,發展綠養殖核心知識,結合科技與美感,創新運用在日常生活精品食材上,創造商品品牌價值,強化消費者現場的臨場感受;如農業文化體驗的運用、味覺的香氣、人員的解說、觸覺的實際接觸,提供消費者更深度的體驗感受。
天和生物公司的海洋牧場、有機綠色農場、海藻雞生機牧場、海藻豬生機牧場、澎湖水產加工廠業跨農漁業,強調商品履歷到認證生產流程與安心驗證,安心的品質讓消費者食的安心,並結合產地體驗活動連結,深化消費者的認知。具完善產銷管理經營體制,並藉由同/異業整合帶來的創意化運用,強化事業的產品品項與經營營收。
農漁局表示:希望藉由劉天和先生的成功經驗,作為其他農漁民學習的典範,以帶動本縣整體農漁業發展,尤其是澎湖縣的廢耕地的利用,能有優良的企業家,看好農業的多面向發展,能到澎湖投資,利用澎湖優良的海洋環境,無工業污染與現今亟待開發墾植的土地,進一步與觀光產業結合,如觀光有機農園、溫室栽培農業,生產具澎湖特色的農漁產品,再藉由加工、結合文創,提升經濟價值,讓澎湖的農漁業轉型,將土地有效利用,也就能解決銀合歡漫生的問題。
(記者陳猛/澎湖報導)原籍本縣白沙鄉赤崁村,目前旅居台北的郭淑芬,經過近20年的「皮雕」專研,終於闖出了名號,曾應苗栗文化中心等藝文單位邀請展出,而在學有專精後,她亟思回饋澎湖地方鄉親,希望將來有機會能第三度應邀返澎展出所創作之「皮雕」作品,並教導澎湖鄉親學習自我創作,將「皮雕藝術」融入平日生活之中。
郭淑芬曾於民國八十八年十一中旬至十二月中旬,長達一個月的時間應邀抵美國做皮雕藝術個人展出,獲得當地僑界熱烈迴響,此項榮耀讓身為澎湖人的她,為澎湖爭了好大一口氣。
郭淑芬表示:她在民國七十八年投入「皮雕」研習行列,期間發現「皮革」運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極其普遍,但對於「皮雕」,卻有很多人感到非常陌生,認為是一項冷門的藝術工作,然而當她接觸「皮雕藝術」之後,便發現它和人類的生活,其實是可以相融的。
郭淑芬說明「皮雕藝術」指出:「皮雕」它是皮革藝術中,一項將「雕刻」借於一個曾經的生命體,妥善的運用其極佳的彈性與塑性而雕塑的工作,舉凡居家生活的鞋椅、鏡子鐘、抱枕、、、、等等及至於個人使用的皮花、衣帽、腰帶、大、小皮包、、、等等,更極至壁飾等無限空間的創作,甚至輕薄如紙,乃至厚至可做成椅子,其可展現的空間,相當寬廣與實際。
除了可從該項藝術中,享受那舉世無雙,獨一無二的成品呈現後的成熟感外,更可隨心所欲的去成就自己心裡所想的事務,而對於此項藝術要如何有成就問題,郭淑芬認為並不難,只要握木槌的手不會敲到拿工具的另一手,就都是「皮雕藝術」可造之材。
因此,郭淑芬說:從小朋友到老前輩,皆有空間與機會去完成它,但她認為先決條件是玩「皮」的人,須先愛「皮」,因為它曾是一個有生命的個體,當她有幸去運用它時,是感動與認真的去看待彼此的,因此只要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再經過專人指導後,便可輕易地讓「皮雕皮革藝術」,融入我們的居家生活;郭淑芬說:只要屆時自己動動手,相信除了可美化生活成就自己外,更可展現個人雅緻的風華。
而為使澎湖的風土民情亦能融入「皮雕藝術」中,郭淑芬表示:只要澎湖地方有需要她回饋時,她願意在創作之餘,搭機返澎應邀展出有關其創作之「皮雕作品」,並教導澎湖鄉親如何加入「皮雕創作」行列。
截至目前為止,郭淑芬已曾兩度應邀返澎舉辦兩次個展,都獲得地方極熱烈迴響;因此,郭淑芬盼望在有生之年能第三度返澎舉辦個展,希望皮雕藝術能藉此在澎湖地方逐漸發皇茁壯。
●圖說:郭淑芬老師的皮雕作品顯得栩栩如生。
(本報綜合報導)澎湖已故旅台知名攝影家陳順築,雖然已於去年10月24日病逝只得青春51年,但是他留下以個人情感及家族記憶為題材的複合性影像裝置,將攝影與具時間厚度及歷史感的物件結合,突破傳統攝影的寫真與紀實功能,召喚出隱藏於社會的集體情感,讓大家「另開眼界」;
台北市立美術館為他策畫「 硓古山」個展,展出1980年代唸文大美術系時期迄今近200件作品,完整梳理他在台灣影像創作上的開創性面貌。
老古石質輕、多孔的珊瑚礁岩體,數百年在澎湖用於築牆砌屋,出生澎湖,在陳順築的創作中借用為原鄉意象,也呼應他對原鄉的眷念及難以割捨的家族錯綜情感,也是創作中反覆擷取和回顧的重要主題。
其中包括1992年成名代表作『家族黑盒子』系列,從家族翻找出數十來年的老照片及老傢俱殘片,經過手繪、塗漆,重新賦予意義,轉化為藝術作品。將時間與空間的層積,壓縮於在陳舊的物件,一口口古董傢私,集結了蟲屍、棉線、燈泡,成為攝影及複合材料創作;一張張薄薄的相紙,經由他的判讀與重構、散發出既疏離,又渴望溫暖的力量。
『集會-家庭遊行』系列為1992年至1995年以肖像攝影方式,拍攝澎湖6位親人及臺灣3位友人的大型地景裝置及影像作品,因而奪第23屆臺北市美展-臺北獎-,獲邀日本福岡、捷克布拉格等地參展。
資深攝影家張照堂表示;陳順築將攝影作為自己創作媒材,揉合許多生活現成物,如石頭、瓷磚或是瓷碗;甚至將失敗的膠卷重新組合再裝置,改變傳統攝影的定義,他使用台灣在地最常見的相框或廉價的畫框,拍攝大量的背影或是正面像,安置在地上,這已突破攝影作為過去記憶的表現,有些是變相、破壞再創作,雖是對家鄉、親族的依戀與惆悵,但卻是尋找出影像裝置的新出口,豐富了影像運用的可能性。
策展人方美晶指出,長達20年的行旅影像紀錄『迢迢路』,可以尋覓出陳順築的創作脈絡, 2014年得知罹癌後投入創作的「回春術」、「轉生術」,結合絹印版畫及壓克力顏料,將家鄉壘砌如山、形式不規則的硓古石,轉化為祭壇,為其獻花、獻果,意圖將創作及藝術中的生命力,與原鄉之眷戀,縫合其懷鄉記憶的孔洞。『殘念的風景』系列中更將妻子的髮絲融入創作,表達他對髮妻濃烈的情感及未盡之缺憾,留下生命遊走之際,所尋覓到的非尋常風景。
《硓古山–陳順築個展》於今日起至04月26日假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讓住過澎湖的旅台鄉親觀賞之後,對陳順築生前眷戀澎湖的故鄉情懷,將因此勾起大家一陣陣鄉愁,頗值得旅台鄉親踴躍前往觀賞。
●附照片2張及圖說
圖說:澎湖已故旅台知名傑出攝影家陳順築生前遺照。(上圖)
圖說:澎湖已故旅台知名傑出攝影家陳順築(左二)孩提時候與父母親和大哥陳順建(右一)及大姐(左一)合照。(下圖)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 目前就讀馬公國小六年級,年僅12歲且天生無臂的生命小勇士林育夙,即將於本月10日在文化局文馨畫廊舉辦個人畫展,縣長陳光復特於昨(06)日在縣長室接見林育夙,並盛讚其堅強的意志力與旺盛的生命力,也預祝畫展圓滿成功。
林育夙6日下午由媽媽蔡玉琳、中山國小校長蔡樂生陪同前往縣府,熱情邀請陳縣長出席畫展開幕式,為育夙加油打氣。對於林小弟弟努力克服生命缺陷、以腳代替雙手自理生活,並學習畫畫的艱難過程,陳縣長內心深受感動,也感到相當不捨,並應允屆時一定會前往參加,欣賞育夙的畫作,且表示,林小弟弟能舉辦個人畫展,相當辛苦且不容易,也籲請鄉親踴躍參觀,一同感受他藉由畫作表達出內心的真誠與生命力。
陳縣長盛讚林育夙是「重要的天使」,樂觀看待生命,勇敢迎接挑戰,不僅鼓勵了所有身障朋友們積極面對人生,更是生命勇士的模範標竿及勵志典範。同時以口足畫家楊恩典及美國的無肢生命鬥士尼克為例,鼓勵林育夙在日後的學習及生活過程中,繼續勇敢向前邁進。
林育夙目前就讀馬公國小六年級,打從出生就失去雙臂,並自5歲起開始學畫,一路陪伴他的媽媽蔡玉琳表示,這次將以他這些年學畫而累積下來的畫作,展出包括水彩、水墨、素描、油畫及壓克力畫等約50件作品,她也精心製作育夙成長歷程的短片,希望讓所有人更加認識育夙,也盼大家能因為他的畫受到感動,帶給特殊學童及家長正向鼓舞的能量與祝福。
(記者洪疇雲/澎湖報導)「離別是友誼延伸,力量的擴張」是昨日(6日)上午9時30分於救國團澎湖青年活動中心大禮堂中,所進行的「新卸任總幹事交接典禮」最佳寫照。
在本縣服務2年3個月15天的救國團澎湖縣團委會梁明峰總幹事,於昨日上午正式將他在澎湖服務工作重任,交承予新任總幹事劉秉申手中。在救國團總團部事業處孫國強處長、救國團澎湖縣團委會主任委員劉陳議長,與眾多政界人士、來賓及義工的見證下,完成此項社會服務工作傳承和交接,會場充滿溫馨感人及濃濃不捨的感性氣氛。
典禮中,在主任委員劉陳議長親自主持和致詞,表達對梁明峰總幹事這兩年多來的努力和表現給予肯定及萬般不捨,並對榮陞天祥青年活動中心總幹事給予祝福,以及對新任總幹事劉秉申的期許。從出席此交接典禮之各界來賓和人士之多,即可看出梁總幹事平日勤走基層,深耕地方,所獲得廣大社會人脈的實力,相對也是給予新任總幹事追隨和學習的優秀榜樣。
梁總幹事一生與本縣相當有”緣”,打從在海軍服役期間起,部隊就駐地在馬公軍港,退伍後投入救國團服務工作,自台南縣團委會故鄉基層做起,在民國84年間派升至本縣服務,是第二次與本縣結緣,第三次即是調升至本縣擔任總幹事一職,其歷程可說是一本精彩豐富的故事,讓梁明峰總幹事留下滿滿美好回憶和滿是不捨的情愫。
梁明峰總幹事在調升離開本縣之前,也接受本縣大家長陳光復縣長所頒贈的「榮譽縣民證」,足以證明在澎湖服務期間的亮麗表現。並於昨日(6日)完成交接後,隨即前往天祥活動中心報到,展開另一項服務工作。
新接任的劉秉申總幹事,其本人為澎湖子弟,老家就在北辰市場旁,也曾在本縣服務過兩次,其間曾被派任新竹、宜蘭、新北市、總團部等地方歷練,同樣是從基層一步一腳印努力奮鬥上來,同時更打破救國團在基層縣市總幹事接任升遷之慣例:當地人回故鄉接任主管,投入服務梓里之首例。相信在澎湖子弟的接任下,救國團澎湖縣團委會會更努力為澎湖地區服務,為公益服務工作更添心力,努力為地方、澎湖居民服務。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財政部台灣省南區國稅局澎湖縣分局分局長郭明憲本月16日將榮調屏東縣分局長,昨(06)日下午前往縣府向縣長陳光復辭行,陳縣長特頒贈榮譽縣民證,感謝其在澎服務期間,積極協助繁榮地方經濟的傑出貢獻。
陳縣長祝福郭明憲履新愉快,步步高升,更上一層樓。對於郭明憲在澎湖任職期間推動稅務的卓著績效,落實為民服務工作,以「服務至上,以客為尊」的精神,為澎湖鄉親提供最適切的服務,陳縣長表示肯定與感謝。倆人親切話家常,同時,陳縣長也請其有空時,要多回來澎湖看看老朋友。
郭明憲自100年3月起承任財政部臺灣省南區國稅局澎湖縣分局分局長,迄今3年10個月,重視服務品質,戮力推動各項便民服務;主動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及稅務懇談會,提供各項稅務宣導資訊;設置全功能服務櫃台,提供簡政便民之服務,並且招募志工伙伴發揮團隊精神,落實為民服務工作,倍受各界肯定。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救國團總幹事梁明峰即將榮調天祥青年活動中心總幹事,縣長陳光復昨(30)日為感謝他在澎湖服務期間的辛勞付出,特頒發榮譽縣民證,並歡迎他有空常回來看看老朋友。
梁總幹事在澎湖服務長達2年3個月,期間盡忠職守,對行銷澎湖旅遊更是不遺餘力。陳縣長肯定梁總幹事在澎期間善盡職責、認真負責的優異表現,無論是對救國團團務的推動、相關公益活動的參與、弱勢族群的關懷、與機關團體互動的程度,在在顯示他對澎湖付出的用心,同時祝福他未來步步高升,更上層樓。
新任青年活動中心總幹事將由救國團總團部劉秉申接任,交接典禮訂於本月6日於青年活動中心舉行。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澎湖後備指揮部指揮官楊國憲上校即將於明(104)年1月2日榮退,昨(18)日下午特地前往縣府向縣長王乾發辭行。王縣長致贈澎湖榮譽縣民證,肯定並感謝楊上校在澎湖任職期間的辛勞付出,及對地方的貢獻良多。
楊國憲昨(18)日下午由民政處副處長蔡國培陪同,接受王縣長頒贈榮譽縣民證。王縣長對於楊指揮官在澎湖服務期間之優異表現,表達稱許與肯定,恭喜他30年的軍旅生涯畫下圓滿句點,祝福退伍生活順心如意,並歡迎有空常回來澎湖看看老朋友。
楊國憲在澎湖服務1年7個月,期間辦理澎湖縣後備軍人漢光(同心)演習及教育召集,圓滿達成;協助處理723復興航空空難及海研5號船難事件救災與傷患及大體後送,並協助具後備軍人身分罹難者後續撫卹及慰問,圓滿達成任務。103年指導澎湖縣後備指揮部秘書組辦理澎湖縣全民戰力綜合協調會報,獲臺閩全民戰力綜合協調會報評比為全國第5名;以及積極投入地方及社會團體舉辦之各項捐血、淨攤及體育等活動,成效良好,頗獲好評。
(記者吳素貞/澎湖報導)教育部為推動臺灣母語日,鼓勵學生學習、運用各種臺灣母語,增進各族群間之了解、尊重、包容及欣賞,持續深耕、延續並傳承各族群語言文化,特舉辦「臺灣母語日海報設計比賽」,獲得廣大迴響,引發全民共同響應並關注保存臺灣母語、瞭解臺灣語言文化之多樣性。
本縣吉貝國小鄭宇翔教師參賽的作品(如下圖),其寓意是母語應該從小就開始學習,因此以小孩使用最簡單的傳聲筒與孕婦(母親)交談溝通,並以各母語的「我的媽媽」做連結,象徵不論各族群不同的語言,母語即是最原始最基本也是最直接能與各族群文化連結並傳承下去的工具,同時也能突現出母語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並以不斷發散的心型及暖色調做為海報基礎,更有代表母語有著母親的溫暖並隱含有期望著下一代能將母語傳承並發揚光大之意涵。
教育處鄭嘉薇處長表示,鄭宇翔教師榮獲全國教師及社會組第一名實屬不易,其作品更是令人深受感動;王縣長也特別肯定鄭宇翔教師,請教育處從優獎勵。本縣新住民家庭比例漸高,在多元化母語的環境中,將會秉持對學子的母語深耕,更加的關注中小學本土語言教育,也希望本縣的教師及學生於未來將繼續努力拓展,能更有效推廣本縣本土教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