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署第十三巡防區指揮部 新任部主任新職介紹典禮
〈記者洪疇雲/澎湖報導〉海洋委員會海巡署金馬澎分署分署長廖德成至澎湖第七岸巡隊主持海巡署第十三巡防區部主任新職介紹暨任職宣誓典禮,首任部主任為鳳運昇上校,將統籌澎湖岸巡、海巡及查緝能量。
107年5月9日上午,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十三巡防區指揮部舉行部主任宣誓典禮,主持人金馬澎分署長廖德成表示,部主任鳳運昇上校,過去擔任第七岸巡總隊總隊長及兼任第十三巡防區副召集人任內,指導統合巡防區各任務單位工作績效卓著,調陞第十三巡防區指揮部部主任乙職,相信以鳳部主任豐富的學識與工作經驗,將帶領所屬同仁創造更加卓越的工作績效,一同為澎湖這塊美麗的海島服務。
鳳部主任也表示,就任後將偕同岸巡隊王寶庭隊長、海巡隊洪挬論及查緝隊詹啟明隊長,積極推動各項為民服務工作,希望結合地方政府力量,讓服務工作更加完善,並持續辦理救生救難服務、岸際淨灘活動、維護海域安全及推動各項海洋事務等工作。
季秀青版畫迷 慢功細活展現藝術天賦
〈記者吳素貞/澎湖報導〉學習,讓每一天過得有意義,季秀青對藝術情有獨鍾,非科班出身的她著迷於版畫創作,對於油畫也學有專精,50歲才開始接觸藝術領域,不預設立場的開放學習態度,讓她的創作充滿了豐富的生命力,從零開始一頭栽入版畫世界,珍惜著每一次學習的機會,她說創作帶給她自信與勇氣,透過創作療癒自己。
花白的頭髮,深邃的眼眸,季秀青任職於縣府主計處會計科,臉上常掛著招牌的靜默微笑,她的作品就像她給旁人的感覺,誠懇而璞實,認真且溫暖,她的創作來自於日常生活經驗,或許無法娓娓訴說生命中的喜怒哀樂,但是經過她輕刻筆刀翻譯之後,一切都變得理所當然,平易近人,她說完成的每一件作品都有自己想要表達的故事,所表現的不僅僅是版畫的技巧,同時也是歲月的累積,更是面對生命的態度。
季秀青說當初會想學習板畫純粹是打發時間,在朋友邀約下拜師馬公國中張毓凌老師,本來以為會很枯燥的課程沒想到別富趣味,除了基本的構圖、描繪,再利用膠板打底,以雕刻刀運筆,慢功細活刻製版畫,完成後,用油彩滾墨拓印複印在圖紙上,即完成作品,說起來很簡單其實不然,她展示自己剛完成的作品「梵谷的星空」,這是荷蘭后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谷於1890年在法国聖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裏創作的一幅著名油畫,從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她的版畫技巧並不花俏,運用大面積的黑色使白色的線條跳躍出來,雲是捲曲的,星星是閃耀的,帶有一種樸拙的趣味,就好像是童話故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不是好人就是壞人,沒有地方是模糊,灰色的,雖然她的版畫技巧未臻純熟與完美,但這種純粹的美感呈現,有別於原著的抑鬱,讓人有舒坦的感覺,面對創作她極富熱情,看似隨性,卻是有所堅持而不執著。
季秀青說「愛‧生活與學習」是她奉行的生活態度,人生已過半百,現在的她抱持著快樂生活的心態,透過持續的學習充實自我,從每次新學習的事物中累積正面能量,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也不要以為自己比別人差,更不要自傲比別人聰明,只要不斷學習,就能獲得更豐碩的果實,凡事做得多一點,就比別人多學習一點,成功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她與大家共勉。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金馬澎分署新成立 新任隊長布達到任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配合政府組改政策,原「海岸巡防署南部地區巡防局第七海岸巡防總隊」107年4月28日更名為「海洋委員會海巡署金馬澎分署第七岸巡隊」,並於昨(1)日上午舉行新任隊長王寶庭布達典禮,主持人金馬澎分署副分署長王正信表示,自己亦身為澎湖人,希望澎湖能朝向更好的發展,對於各項為民服務推動、澎湖海域之安全及海洋資源維護,相信王隊長於就任新職後,能秉持實事求是、崇法務實的作風,使該隊績效蒸蒸日上。
原第七岸巡總隊鳳運昇上校,調任「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第十三巡防區指揮部」部主任一職;而新任隊長王寶庭經歷相當完整,期盼借重其以往歷練所累積之經驗,帶領第七岸巡隊所屬同仁繼續為澎湖這塊美麗的海島服務,使國人對於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執法能力、維護海域安全及推動各項海洋事務工作更加有信心。
台灣阿甘9度環保行腳台灣 陳光復頒榮譽顧問證書讚揚
〈記者許耀彬/澎湖報導〉第9度環保行腳的「台灣阿甘」林明德,20日抵澎拜會縣長陳光復,陳縣長感佩他用行動愛台灣的高尚情操與堅強毅力,也呼籲鄉親共同響應與支持,以實際行動來愛護我們居住的地球。
陳光復肯定林明德對台灣這塊土地的付出,並在宣導布條上簽名,對其致力推動環保的理念與訴求,深表認同。會中頒發榮譽顧問證書,表揚其對環境永續的無私奉獻及守護環境的心與毅力。
陳光復表示,地球環境保護工作相當重要,自然生態保育的觀念更應向下扎根,近來澎湖海飄、岸際垃圾量驚人,雖然絕大多數是洋流造成,但身為海洋之子的我們也責無旁貸,要落實生態保育的觀念,不亂丟垃圾,才能讓海洋生態永續。
昨日陪同林明德拜會的有環保局副局長許佳佩、律師魯惠良。會中除頒贈榮譽顧問證書外,林明德亦回贈陳光復一組書鎮。
「台灣阿甘」林明德環保行腳台灣,今年主題為「愛與感恩」疼惜台灣、從心出發─為兩岸和平世界大同而走;3月3日由埔里台灣地理中心碑啟程,結合社會各界社團、有心人士,將以兩個月時間,進行第9度的環台行程。前八次的環台,走遍全國369個鄉鎮市區及各個大小離島,並登陸烏坵、彭佳嶼,甚至遠征東沙島、南沙太平島,行程超越3萬公里,並兩度攀登玉山登峰淨山。
神緣相承華蓋先鋒 蔡春萍剛柔併進演出吸睛
〈記者許耀彬/澎湖報導〉手轉華蓋,輕踏步伐,蔡春萍剛柔併進,虎虎生風,為神轎引路,在廟會祭祀典禮科儀中,「踏涼傘」是本縣在地特有文化,涼傘對陣除了護衛神明,以避邪穢,也做為神明之間應對進退的禮儀,在鑾駕神轎回廟前,涼傘需先至廟口遙向廟內啟籤致意,隨後才入內安置,是海島最通俗,最精彩的傳統民俗技藝。
受限環境,早期海島居民多半從事漁業生活,面對變化無常的海域及自然環境影響,大多依靠神明寄託心靈,於是民間宗教開始蓬勃發展,目前縣轄內正式登錄宮廟數為189間,未登錄的約百餘間。蔡春萍說涼傘古稱「華蓋」,是古代帝王出巡時,為其遮陽之用,在宮廟齋醮神轎出巡時,位於轎前引路,代表該尊神明的先鋒,涼傘上繡有主神或宮廟名號,傘面彩繡八仙、寶塔或龍鳳等象徵吉祥圖案為頭飾,傘裙繫有兩條劍帶,下方則綴上流蘇,造型是一圓筒形,在神明出巡遶境時,由涼傘手邁步曳踏引領前進,不疾不徐的以逆時鐘方向不停的旋轉,象徵生生不息,家戶平安,遠望猶如一把傘,用來顯示轎上神明尊榮的地位,當神轎到達廟前,涼傘手就會開始踩步頂禮致意問候,主廟神祇代表就會出來接禮,此時涼傘手就開始展現功夫與技巧,腳踏七星,舞動靈傘,這是整場科儀祭典中的最精彩的重頭戲。
目前服務於本縣文化局展演藝術科的蔡春萍,馬公市東衛人,96年開始承辦推動踏涼傘計畫執行業務迄今,97年為配合「2008薪火相傳開創新局」縣府新春團拜活動,參與文化局員工踏涼傘表演,至此踏上涼傘手之路,從業餘新手到專業演出,長相秀麗,體態修長的她,舞踏涼傘特別靈動,投足踏步,英氣風發,威風凜凛,虎虎生風,巾幗不讓鬚眉,在涼傘陣中成為最受矚目的亮眼焦點。
蔡春萍說傳統踏涼傘是單獨由涼傘手表演,或主客2人表演,100年特別情商傳統藝術國寶級大師-踏涼傘保存者莊萬枝師傅訓團新創「涼傘陣」,融合傳統的涼傘步法和套路,讓涼傘手排列各種陣式,配合隊形變化與音樂節奏,讓舞台上氣勢更宏偉與澎湃,更有魅力與震撼力,透過創新技藝,發掘涼傘對澎湖傳統民俗的新意義,而這項表演並在101年時登錄列為澎湖縣民俗傳統技藝。
蔡春萍接著說踏涼傘學問很多,是民俗技藝傳統與文化的結合,時而柔軟,時而出力,剛柔併進,學了之後有練武強身感覺,至於踏涼傘的步法有掃、切、剁、金雞獨立、馬步、弓箭步、剪步、效步、蓮花步、啓籤等,練習時身體要正直挺立,盡量保持子午直線,如此舞出來的歩法才會好看吸睛,蔡春萍又說一般入廟拜廟之腳步通常視廟埕之大小而定,若廟埕小就以拜大小門或簡單三步頂禮,廟埕較寬廣就以七星或四門來拜廟,並無所謂踏七星步就比較尊貴,踏大小門或四門就比較不尊敬的說法,古禮宗廟科儀其實是很講究禮數的。
由於社會生活形態變遷與少子化的影響,傳統踏涼傘技藝缺乏傳承,文化局為保存本縣在地宮廟文化最精髓的傳統技藝,訂定「百年傳藝.涼傘風起」藝文特色發展計畫,多年來積極推動文化資產體驗教育,邀請縣轄各級學校與社區觀摩,以表演方式互相學習,讓孩子親炙藝師,增進彼此技藝與聯繫感情,增加大家對傳統民俗藝術之認識與傳承,讓民眾參與涼傘技藝培訓,向下扎根,本期涼傘研習班已正式開課,每週一、四晚上7時至9時於演藝廳前廣場練習,參加學員計有25人,世代傳承是文化資產維繫生命力的關鍵,人才養成則是文化資產保存的首要課題,希望透過宮廟民俗技藝傳承,拓展民眾多元藝術視野。
馬公市中正路商圈交通管制即將實施 請鄉親們配合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本縣旅遊旺季將屆,馬公市中正路商圈人潮聚集、車水馬龍景象再現,縣府訂於107年4月1日至8月31日止,每週四、五、六、日及週一等連續5日,管制當日夜間7時30分至10時30分,進行車輛管制,馬公市中正路(中興路至中山路)禁止汽機車進入,以疏導該路段交通,改善人車爭道,提供友善商街環境。
縣府工務處、警察局、環保局、長安里里長及馬公商圈理事長等人員,已於本(107)年3月21日下午4時至中正路進行交通管制區宣導,惟交通管制機制即將啟動(107年4月1日),再次提醒鄉親們,注意管制時間、路段,車子儘量繞道而行。
縣府工務處建議鄉親們可以考慮車停放附近停車區,和遊客一般,攜家帶眷體驗「壓」馬路的舒適感,喝杯飲料、吃些點心,或是買點伴手禮,贈給身處遠方的親朋好友們,讓他門一同享受澎湖的夏天盛典。
107年首次航海人員測驗 17日起分別假南、北登場
澎湖籍漁家子弟翁得利70歲不嫌老 照樣通過一等管輪測驗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交通部航港局今(17)日、明兩日於臺北華夏科技大學及高雄正修科技大學舉辦107年第一次航海人員測驗,計有659名考生報考,測驗首日第一節應考人數202人,到考人數192人,到考率95%。
臺灣四面環海,民眾生活與海洋關係密切,出身馬公的漁家子弟翁得利,從小經常看著漁船進出,親戚鄰居大多以捕魚維生,海洋就是維持生計最重要的資源;最初與親戚出海捕魚討生活,靠天吃飯實在過於辛苦,30歲轉往商船發展,一做就是40年,逾半歲月奉獻在航海工作。由於商船是團隊操船,國際公約對於船員只要求體格檢查合格,並無年齡上限限制,因此航商常會借重資深船員的專業經驗,繼續聘用;翁得利雖然只有國小學歷,但對航海抱有極大的熱情,為了實現航海夢,一路從加油職務晉升至三等管輪,後取得三等輪機長的資歷,並在96年通過二等管輪測驗,他仍繼續自我挑戰,期間雖有謀職問題讓他遲遲無法有機會報考一等測驗,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直到去年第四次航海人員測驗,年近70歲的他,終於通過一等管輪測驗,言語之中,可以感受到他一顆年輕的心,又向自己的夢想往前了一步。目前他仍持續工作中,一週固定隨船往返金門兩趟,他笑說自己還很年輕,只要有體力,他就會持續從事航海工作,挑戰自己的極限。
今年報名採無紙化方式,大幅縮短申辦時程,作業天數從14天減為8天,由網路上傳報名書表及應測資格文件,考生不需另寄送紙本,第2次測驗將於4月18日開始報名,歡迎有志者留意相關資訊,詳情請至交通部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臺MTNet(網址http://www.mtnet.gov.tw/)航海人員測驗專區查詢。
天生好手 陳憲章搏擊巨浪 飆風速
〈記者洪疇雲/澎湖報導〉雨天,午后時光,水天相依的觀音亭海灣,深邃的蔚藍海面上陳憲章獨享這片舒適與寧靜,只見他時而乘風曳行,時而逐浪,緩緩前進,享受鹹鹹的海風時不時撲打臉頰的衝刺快感,他說風帆是非常有趣的運動,只要掌握技巧與訣竅,就能享受乘風破浪的滋味,非常適合喜歡挑戰極限的同好,暢快飆浪,箇中滋味,只有愛海同好才能體會。
憶起當年為何會接觸風帆船運動,陳憲章說自己起步比較晚,年輕時看友人在海上乘風破浪就好生羡慕,響往自己也能快意馳騁浪頂,想說青春不留白,未免老大徒傷悲,下定決心挑戰自我,毅然決然奔向大海懷抱,不玩還好,一玩就上癮,一頭栽進飆速逐浪的世界,他悠悠的說,剛開始是跟澳洲風帆專業技師Alex租裝備練習,熟練之後才買專屬裝備,第一塊風浪板是中古的二手板,花了他6萬元,價錢有點高,但是因為熱愛,還是下手買進。
目前於本縣白沙鄉公所擔任村里幹事的陳憲章,公餘也是一名風浪板教練,專帶暑期夏令營,陳憲章說世界最美麗的海灣在澎湖,地形優勢,群島羅列,讓澎湖非常適合發展海上遊憩休閒運動,他認為觀音亭的內海海域,風速緩和穩定又安全,適合初學者練習,就算新手上路無法確切控制方向,頂多是衝上沙灘,不用擔心會漂流到外海,再加上觀音亭帆訓中心剛好設置於此,下水方便而且又有沖洗以及更衣設備,安全又舒適,讓許多瘋浪飆速好手經常駐足於此,至於喜歡極限追風的飆浪客,他個人則推薦玩家聖地-湖西龍門北海域,此處每到秋冬東北季風增強時,瞬間風速可達輕颱標準,洶湧的巨浪呼嘯而來,磅礡的氣勢令人內心砰澎湃,甚至望而生畏,是非常適合競速挑戰極限聖地,同時也是玩浪客不斷突破自我的練習聖地,最愛的飆浪據點。
身手矯健的陳憲章對任何運動都很有興趣,除了最熱愛的風帆船,平時對太極拳、慢速壘球及羽毛球都略有涉獵,不管天氣是晴是雨,喜愛運動的他每天仍堅持維持1小時的自我訓練,他說所有的運動都必須持之以恆,不僅僅鍛鍊你的身體,更是訓練你的心,風帆船運動亦是如此,風帆船最大的魅力在於,他是一個與大自然飆速共舞的運動,投入這項運動後他感覺自己的體力變得好了,心情也產生巨大轉變,為他的生命帶來強烈的正向力量,風帆船儼然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永遠沒有終點,他會一直堅持下去,在海上曳行前進也像是人生的縮影,一望無際的藍色公路上,我們時而頂浪前進,時而順浪滑行,時而迎浪歇息,而你所需要的唯有繼續前進,陳憲章娓娓的說自己為何對風帆船如此癡迷。
陳憲章說澎湖冬天季風強勁是觀光業淡季,但也是逐浪者的旺季,近年來風浪板及風帆船運動蓬勃發展,海島的絕佳條件深受國際選手青睞,風大的澎湖海域獲得國際帆總(ISAF)認證為5A頂級風浪板比賽場地,全世界只有巴塞隆納、加勒比海與澎湖海域獲得如此殊榮,澎湖每年舉辦多場國際性比賽,大大打響了海灣知名度,縣府如能化劣勢為優勢未嘗不是推展行銷澎湖的利多。
服務於本縣白沙鄉公所擔任村里幹事的陳憲章,公餘也是一名風浪板教練,澎湖非常適合發展海上遊憩休閒運動。
陳憲章說,風帆船最大的魅力在於,他是一個與大自然飆速共舞的運動,為他的生命帶來強烈的正向力量。
陳憲章說澎湖冬天季風強勁是觀光業淡季,但也是逐浪者的旺季,海島的絕佳條件深受國際選手青睞,大大打響了海灣知名度。
友善關懷服務老人 歡樂共餐活力社區 鄭秋環分享愛能量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微風徐徐,樹曳鳥鳴,晌午,湖西鄉南寮村長居的老人家陸續來到社區活動中心,社區關懷據點負責人鄭秋環帶領著志工們熱情的在現場與大家互動,親切的耳畔關懷,溫柔的握手寒暄,讓老人們擁有如家人般陪伴的溫馨感,當天是三個月辦理一次的老人共餐關懷活動,同時也是社區慶生會,鄭秋環說藉由餐會讓老人走出家門話家常,大家在一起互相照應,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晚年生活充滿活力,暮景日子過的更健康,更快樂。
鄭秋環說南寮社區關懷據點,於104年開始辦理老人共餐活動,力行友善關懷,活躍老化,歡樂共餐,在地終老,提升老人在社區生活之自主性,在宅養老,成效斐然,受到老人家們熱情認同青睞與支持,目前社區參與共餐長者約有80位,由社區內高齡志工協助菜單設計,食材洗滌,她負責伙食採買及烹飪等炊事工作,盡量少油、少鹽、少糖,讓老人家們輕食養生,同時省下一餐自炊的力氣,愛的能量,讓每次的共餐活動帶來喜樂與期待,她說社會需要愛的付出,辦理老人共餐的意義,不單是請老人家們一起作伙來吃飯,而是鼓勵他們走出家門一起聚餐,分享我們都是一家人,人親土親的觀念,固定時間可以同堂共享,大家吃得高興,又兼具趣味性,順便建立聯絡網,歡樂氣氛更有助促進食慾和營養吸收,大家彼此互相關懷,久而久之,誰沒有來用餐,左右鄰居還會主動關心問候,鄭秋環說現在社區內的資深志工大多是高齡,年長的志工更了解老人的心,老人關懷老人,互相撫慰依靠,從中獲得成就感,發揮生命價值。
目前於湖西國中擔任會計室主任的鄭秋環,任職公職36載,馬公市案山里人,71年婚嫁湖西鄉南寮村,早年因為與公婆同住留在南寮,後來適應環境久久也習慣了,迄今長居35年未曾想要離開過,她說早把南寮當家鄉,以南寮人為榮,鄭秋環說自己將來也會老,現在趁著自己還年輕,身體還很健康,有空就來陪陪社區老人家跟他們講古說昔,聽他們說說心裡話,有些老人家的孩子一年只回家一次,有些則出門後就從來沒有回家過,她知道老人家有著難以啟齒的寂寞心,有些事情你用眼睛是看不出來的,要用心去體會,鄭秋環對老人家們總是有份敏銳細心的觀察力和同理心,她說透過辦理活動帶給他們歡樂,把關懷老人當副業,抱著協助長輩的心,深耕社區,落實福利服務社區化、在地化,凝聚及強化社區力量,她覺得這樣的人生很充實,希望自己可以一直這樣做下去,並在南寮在地終老。
你上一次關懷父母親和社區老人家們是什麼時候呢?現今社會高齡化的速度越來越快,與其用大型安養機構來處理長照問題,不如將長者照護回歸社區,建立具有情感連結的共餐據點,用群體照顧個人,才是有效率且人性的作法,藉由共食,不但能結交朋友、分享人生經驗體悟,互相陪伴,絕對比配電視吃飯更加美味,目前本縣普設26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並有18處服務據點辦理社區長者共餐服務,共餐前還帶著做健身操,共餐後並設計很多康樂活動,無形中讓老人家活動筋骨,一兼二顧,吃得健康又兼具樂活養生,老人共餐儼然已成為新生活運動,未來觀察一個地區的居住品質好不好,附近有沒有老人共餐的據點,相信會成為一項移居關鍵指標。
台電澎湖營業處新任處長陳慶平交接走馬上任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台電澎湖營業處1日上午舉行新卸任處長交接典禮,新任處長陳慶平走馬上任,縣長陳光復到場恭喜新任陳處長履新,期許陳處長在台電豐富完整經歷,任內帶領澎湖營業處提供各項電力穩定供電,開創佳績,提升本縣優質的服務。
原台電澎湖區營業處長郭財利農曆年前於上班途中,因身體不適,經同仁協助送醫途中不幸離世,新任處長由台北台電綜合施工處副處長陳慶平調升。陳處長為本縣望安鄉將軍村子弟,於民國46年出生,65年1月21日進入台電公司服務,一路從基層苦幹實幹並獲得長官肯定與拔擢,在本縣電力建設領域貢獻卓越。於105年9月1日調升綜合施工處副處長一年餘,輔佐長官有守有為,今獲總處調升接任澎湖區營業處長。
1日交接典禮,新任處長陳慶平在台電公司營業處長黃順義監交下,自代理處長洪雪峰手中接下印信,宣誓就職,正式接下維護澎湖穩定供電重擔。包括議長劉陳昭玲、馬公市長葉竹林、西嶼鄉長許月里、台電尖山發電廠長歐致誠等貴賓到場見證。
陳光復恭賀新任處長履新,並表示,台電對澎湖無論是颱風前後電力搶修、艱苦困難學子急難救助獎助學金或協助弱勢獨居長者年菜採買及圍爐,台電公司都盡力協助,雖然一年在澎湖虧損20多億元,但是對電力供給或弱勢關懷仍是全力以赴,不遺餘力,他期勉新任陳處長接下新職後,任重道遠,為澎湖電力供應穩定及各項電力業務方面,交出亮麗成績單。
新任陳處長,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畢業,歷任澎湖區營業處吉貝發電廠廠長、澎湖工務所儀電課長、風力發電工務所技術課長,95至105年期間於綜合施工處澎湖工作隊擔任隊長及經理,105年9月1日調升綜合施工處副處長迄今,在綜合施工處服務期間達成多項重要績效,多次辦理或督導台電工程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設施類優等獎,績效卓著。
政風處新任處長邱盛林拜會陳光復
〈記者吳清池/澎湖報導〉澎湖縣政府政風處處長劉煥強即將榮調高雄行政法院,新任處長邱盛林預計3月9日到職履新,26日上午在政風處長劉煥強陪同下,拜會縣長陳光復,陳光復歡迎邱處長加入縣府團隊,期許在歷任處長建立起的良好基礎上,持續推動廉能施政,營塑政府廉政形象,更提升鄉親對縣府施政的信心。
陳光復感謝劉煥強處長於任內積極推動之各項重大作為,如拍攝廉政微電影、辦理大型廉政國際論壇等,大大提升澎湖地區的公務員與民眾反貪意識,並肯定劉處長的用心與辛勞,並強調清廉的重要性,秉持清廉執政的理念與決心,有效提升政府部門清廉施政形象。
劉處長也感謝陳縣長於其任內對各項廉政業務推動的支持與協助,並期許邱處長能施展長才為澎湖廉能帶來新氣象。
邱盛林處長原任職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政風室主任,他表示,30年前當兵時曾來到澎湖,再次回到澎湖感覺進步許多,未來必以自身工作經驗與專業知能為基礎,率領澎湖縣府的政風同仁以「愛護、防護及保護」精神推動廉政工作,基於對同仁的「愛護」推動廉政政策;根據過往案例進行系統性變革,避免類似狀況再次發生以「防護」機關同仁;協助同仁瞭解履行合約及「保護」自身的應注意事項與權益。
邱盛林,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畢業,歷任退輔會龍崎工廠政風室主任、退輔會龍泉榮民醫院政風室主任、高雄榮民總醫院政風室組長、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管理處政風室主任。
筆尖上的擺渡人 林昇進逸沓暢遊筆墨間
〈記者傅珮玲/澎湖報導〉書法是中華文化特有國粹,完美書法藝術作品是書者氣質、品格、學養與胸襟以及智慧的綜合表現,林昇進9歲開始習字,寫得一手好書法,一捺、一撇,筆觸行走看似輕柔潤飾卻蒼勁有力,因緣際會,受僱於縣府擔任翰墨代筆,前縣長王乾發與縣長陳光復的墨寶都是出自他手,對他來說,寫字是生活,是藝術,也是工作,因為是做喜歡的事,所以工作非常愉快。
林昇進說書法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從實用到藝術,源遠流長,因為自小對於書法有濃厚興趣,在父母的支持下,師承呂萬傑老師學習書法,爾後與謝聰明老師學習楷書以及歐宗悅老師學習空間布局概念,讓他的書法藝術創作多元而完美,並且也讓他體悟到書法藝術不單單只是書寫技巧的展現,同時更是書者傳遞情感的一個媒介,深深感受,一件好的作品呈現絕非偶然,是需要經驗的累積及時間的淬鍊而成。
說到最喜歡的書法,林昇進難掩喜躍的心情,目前是本縣書法學會理事及本縣青溪新文藝學會理事,在藝文界譽有美名,在地馬公西文人,外型斯文高挑,氣質出眾,風度翩翩,貌似潘安,平時與人相處融洽,經常微笑示人,擁有好人緣。
寫得一手好字,林昇進時常應邀參加縣轄內各藝文活動參展,並且現場揮毫贈送墨寶桃符,只見他行雲流水,筆隨意走,如筆尖上擺渡人般,逸沓暢遊筆墨間,一勾、一捺、一撇筆觸行走,看似輕柔潤飾卻蒼勁有力,當寫字放入了真性情,漢字書法風格之美,就在隨筆輕捺紙張的瞬間,心寬無憂。
林昇進說參加展覽活動除了可以累積人脈及實力外,更在工作上有了意料之外的加分,因為活躍於藝文界,受到伯樂賞識青睞,在100年獲時為副縣長呂永泰引薦,於縣府行政處庶務科擔任代筆,專職編撰中堂、匾額、春聯等書法類贈送作品之相關行政事宜迄今。他說94年參加本縣書法學會,97年加入了本縣青溪新文藝學會,98年參加了六根翰書畫會學會,多元化交流,與更多喜愛藝文同好們互相切磋書藝,只要看到欣賞的作品,一定隨時請益諮詢,讓自己更加精進。
書法是哲學與美學的融合,力與藝的結合,要有內涵才能寫出生命力,林昇進說最喜歡的字帖是魏碑《張黑女墓誌銘》,字裡行行方圓玉潤,點畫精到,剛柔相濟,生動飄逸之風格,給人溫雅之感,而最擅長書寫的字型是行書與草書,近年來對篆書與隸書亦有專精,熱愛創作的他説每年都會將年度作品參加展覽,今年預計參加六根翰書畫會員展、本縣美術家聯展、青溪會員聯展,喜愛他書法藝術創作的朋友們,敬請把握機會,不要錯過喔!
看林昇進如儒士般溫良優雅的學習態度就像能洗滌人心一般,使人感到心靈澄澈,滿盈感動,邀請你一起走進書法藝術的世界,寫字不僅帶來力量,更能激發勇氣,增加自信,有多久沒有提起筆了,是兒時記趣回憶,還是若干年前的事,放下手機、電腦,離開虛擬雲端,有空寫寫字吧!書寫的喜悅,就在你我的指間心中!
【「澎湖暨大倉每天電子報」創立沿革暨創辦人簡介】
澎湖每天電子報曁大倉電子報設置的理念,係以「擁抱澎湖每一天」為宗旨,截至目前為止,分別擁有近2400及近40萬人次高點閱率【目前在網路搜尋中並已分別佔居「2018世界最美麗海灣嘉年華會」及「2018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之首頁有利優勢地位,對花火節暨世界最美麗海灣嘉年華會行銷效益已不言可喻;未來如果再添加上「2018澎島采風自由行電子書」網站專版,相信將更如虎添翼一般,預料每天點閱率已有再飆高之趨勢。】,期盼能打出澎湖獨特觀光文化行銷名號,成為國人參訪澎湖的最佳溝通橋樑,讓每天上網瀏覽人數能再度日益成長(目前澎湖每天電子報曝光量一年 730萬人次365天 平均每天20000人次瀏覽點閱;而大倉每天電子報曝光量 一年亦有20萬人次 365天 平均每天548人次瀏覽點閱);該特刊提案發起人,也是該兩電子報創辦人暨現任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理事長陳猛(自民國95年6月間首創「澎湖每天電子報」;隨後又於民國103年12月1日首創「大倉每天電子報」表示,電子報是未來觀光發展之主流,尤其行銷功能遠勝於其他媒介;尤其目前該會正與「台灣產消共益經濟商務協會澎湖總會」,合作開發第3方支付系統,預定於民國107年2月1日推出,屆時預料將使「澎島采風自由行」邁向一嶄新的境界。
●本電子報創辦人-陳猛學、經歷暨推動國際化事蹟簡介:
※出生地:民國41年1月16日於澎湖內海之珠「大倉島」出生
※學歷:
(1) 民國53年屏東縣立中正國小畢業
(2) 民國56年台灣省立馬公中學初中部畢業
(3) 民國60年台灣省立馬公中學高中部畢業
(4) 民國64年私立世界新專編採科畢業
※經歷:
〈1〉民國66年7月7日進入建國日報社服務,擔任編輯及採訪工作,
直到民國85年間報社因故停業,前後共計19個寒暑。
(2)民國67年1月23日進入東南旅行社服務,民國80年轉任美天旅行
社董事長迄今,前後無中斷服務,奉獻旅行業界長達38年。
(3)民國75年創立「大倉遊釣育樂中心」,積極開發澎湖內海之珠
「大倉島」。
(4)民國80年1月23日當選第4屆「澎湖縣渡船遊艇公會」理事長。
(5)民國80年創立「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民國94年榮獲觀光
局「優良觀光團體」表楊),擔任創會理事長,期間創辦「澎湖
觀光護照」、「澎湖博物館護照」、「澎湖石滬祭護照」,同時
接受觀光局澎管處委託編印「文石之美」專書;民國81年並帶領
澎湖旅遊業界前往台灣北、中、南舉辦「1992澎湖新行程巡迴說明
會」行銷澎湖之美。
(6)民國78年至民國95年兼任台灣日報駐澎湖記者,期間向該報社
爭取「地方采風」專版,並親自撰文全力行銷澎湖之美。
(7)民國89年至民國96年間持續協助七美鄉公所成功行銷「七美九
孔美食節」。
(8)民國95年創辦「澎湖每天電子報」,擔任負責人兼社長,提供
網站24小時全天候協助澎湖縣政府、觀光局澎管處暨海洋國家公
園等政府單位全力行銷澎湖觀光,目前累計點閱率高達近1100萬
人次。
(9)民國97年至98年兼任澎湖時報「在地週論」專欄主筆,發表近
百篇行銷澎湖專題,親撰20萬字錚言督促相關單位劍及履及。
(10)民國101年回任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第六屆理事長,全力支
持推動澎湖內海開發計劃,於民國101年底提出「敬告澎湖鄉親萬
言書」,目前「大倉觀光文化園區」雖已宣告停工中,但仍不氣
餒於民國104年協助該社區順利成功舉辦「第一屆石斑魚季」;並
曾先後主動協助該園區於102年4月18日舉辦「台灣北中南觀摩取經
之旅」及102年6月1日舉辦「2013捷足先登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活
動,隨後又於103年4月19日舉辦「2014捷足先登大倉觀光文化園
區」活動,對澎湖內海開發計劃行銷貢獻卓著。
(11)民國102年7月曾代表689位提案連署人向澎湖縣政府正式提出
「舉辦澎湖第二次博弈公投提案申請」。
(12)民國102年3月獲澎湖各界推選擔任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總召集
人。
(13)民國103年12月創辦「捷足先登大倉觀光文化園區電子報」。
(14)民國104年3月第2度代表689位提案連署人向澎湖縣政府正式提
出「舉辦澎湖第二次博弈公投提案申請」。
(15)民國104年12月在澎湖地方媒體-澎湖每天電子報發表【澎湖
為何爭取博弈業專輯電子書】總共30篇專題長達9萬字。
(16)民國106年現任美天旅行社董事長、澎湖每天電子報負責人兼
社長、澎湖縣觀光發展研究會第七屆理事長、澎湖國際化推動聯
盟總召集人、台灣產消共益經濟商務協會總顧問兼秘書長。
(17)回顧陳猛一生從澎湖內海之珠大倉離島勇敢出發,懷著擁抱澎
湖每一天的遠大抱負,歷經近40年來愛澎湖的心永遠沒有改變,
全心出錢出力協助行銷澎湖及推動加速澎湖邁向國際化精神,頗
值得業界敬佩與效法。
※著作:
(1) 民國99年完成「澎湖時報在地週論專輯」(100篇系列報導,20萬字)
(2) 民國104年完成「澎湖為何爭取博弈業專輯電子書」(30篇系列報導,9萬字)
(3) 民國105年出刊「2016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特刊電子書」(總計16篇,2萬字)
(4) 民國106年出刊「2017澎島采風自由行特刊電子書」(總計20篇,8萬字)
(5) 民國106年編寫「澎湖觀光護照」(總計統合有50家地方特定店加入策略聯盟)
(6) 民國107年出刊「2017澎島采風自由行特刊電子書」(總計20篇,8萬字)
(7) 民國107年計畫出刊「2016澎湖爭取博弈公投戰報實錄電子書」(總計30篇,6萬
字)
(8) 民國108年計畫編寫「澎湖地方觀光發展史」(總計8大篇42章,30萬字)
(9) 民國109年計畫編寫「澎湖地方新聞史電子書」(20篇系列報導,10萬字)
(10) 民國110年計畫編寫「澎湖離島之子奮鬥史電子書」(30篇系列報導,10萬字)
勞動部邀食品廠負責人陳志明分享創新經營理念
〈記者許耀彬/澎湖報導〉澎湖縣27歲食品廠第三代負責人陳志明,4年前回鄉接棒家業,面臨現代人飲食習慣改變、傳統點心訂單遞減困境,做出「開設DIY體驗教室、開發創意點心、改變包裝」等三大創新改變後,順利轉型,成功在傳統點心市場闖出一片天。他昨天應勞動部澎湖就業中心邀請,為15位待業者分享轉型過程。
陳負責人說,近年來,由於消費者飲食習慣改變、養生意識抬頭,家裡工廠生產的傳統點心訂單逐年遞減。他是在4年前返鄉接手經營,為讓擁有50多年歷史的家業永續經營下去,決定改變傳統經營模式。
他表示,食品廠的經營模式有3大創新,分別為開設DIY體驗教室,以推廣美食文化方式,提供澎湖傳統喜慶「炸棗」、元宵節「肪片龜」等點心教學服務;開發創意點心,例如XO醬米香、抹茶寸金棗等;開發新品牌,設計logo作嶄新包裝。
他說,創新經營模式實施後,成功開發不同客源,例如:傳統點心DIY服務,就吸引不少澎湖自由行旅客報名,他們參加都是為深入了解在地美食文化;創意點心則是吸引年輕消費族群買來嘗鮮,當作伴手禮;嶄新包裝吸引消費者目光,增加購買意願。
為讓在場待業者,深刻體會老字號食品廠轉型過程,澎湖就業中心還安排手作體驗活動,每一位待業者都從製作炸棗、肪片龜過程中,了解傳統食品製造業如何與創新思維結合,讓商品朝多樣化與精緻化發展。
澎湖就業中心主任陳家全表示,觀光產業是澎湖離島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為讓待業者了解觀光業近年創新經營模式,該中心昨天特別邀請陳負責人分享新世代創新經營理念,講述如何將傳統食品製造業結合觀光產業,為傳統點心市場帶來新氣象。該中心接下來將不定期舉辦就業促進研習課程,關於活動詳情,民眾可撥打(06)9271207洽詢或連結勞動部高屏澎東分署官網查詢。
調查站副主任林振光榮升 獲頒榮譽縣民證
〈記者哈奇/澎湖報導〉法務部調查局澎湖縣調查站副主任林振光即將榮升回調查局本部,結束在澎湖1年多的服務任期,18日上午在澎湖縣調查站主任考掄元帶領下前往縣府拜會,向縣長陳光復道別辭行,陳縣長特頒發榮譽縣民證及沙畫,感謝林副主任服務期間查緝犯罪,維護地區安全卓著貢獻。
林副主任即將調離澎湖,他感謝陳縣長及地方各界給予他在任內的支持與鼓勵;對於林副主任在澎湖協助推動防弊,有效查緝及遏止犯罪,維護社會安全及民眾權益,以及協助縣府推動各項政策等工作的努力,陳縣長也表達感謝之意,雖然不捨得他調離澎湖,但對於榮升新職,陳縣長也給予最誠摯的祝福。
林振光副主任服務期間待人謙和有禮,協助推動地方建設事項,維護縣轄治安,盡心盡力,績效卓著,深獲地方肯定。